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国际贸易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2014-02-07 23:22 来源:xdsyzzs.com 发布:张艳华 赵玉荣 阅读:

张艳华 赵玉荣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参与国际经济的两种重要形式,二者的关系伴随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迁而演变。本文从替代关系、互补关系和权变关系三方面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开创性地提出三种关系的演变路径与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从分歧到交叉再到融合的趋势具有对应性。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贸易投资一体化

一、引言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两种重要方式,也是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的两种主要形式,共同构成一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内容。国际贸易表现为商品的跨国流动,而国际直接投资则表现为以资本为主的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迁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一国宏观层面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往往相互牵制,中观层面(产业)的贸易和投资在发展中互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微观企业也面临着贸易和投资战略的选择,所有这些都引发了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主要经历了替代关系阶段、互补关系阶段和权变关系阶段。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替代关系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1957)是最早研究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他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础上得出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替代关系的结论,并进一步推断: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会促进资本的流动,而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则会促进国际贸易。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具体到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这里研究的是投资阻碍贸易产生的关系,不同于后期经济学家所研究的投资产生对贸易的替代关系。也就是说,蒙代尔研究的实际是FDI不能发生时对贸易的影响,而非FDI发生后对贸易的影响。鉴于此,笔者将蒙代尔的替代关系称为假替代关系,以区分于现在普遍意义上的替代关系。

弗农(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式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弗农认为跨国经营是产品生命周期在特定阶段演进的结果,第一次基于比较优势动态转移的视角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时期三个阶段。在创新阶段,发明国垄断产品的生产,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成熟尤其是标准化以后,企业应该以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将生产转移到工资低和成本小的国家或地区。1974年,弗农把产品生命周期的三阶段重新界定为发明寡占阶段、成熟寡占阶段和老化寡占阶段,补充发展了这一理论。但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依旧难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日欧之间的相互直接投资现象。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互补关系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Kojima)从日本实际出发,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又称边际优势理论,成为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代表理论并在日本上升为国家战略。该理论认为,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小岛清论述了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和贸易总量的增加,间接地研究了投资和出口的关系。一方面,母国的边际产业可转移为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东道国利用这些比较优势产业扩大生产,加大出口;另一方面,母国利用投资获利补充、发展本国比较优势产业,扩大出口。基于此理论的对外直接投资既实现了产业的国际性转移,又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称为顺贸易导向的投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多出现在国际投资课程的编排中,它更多的是一种国际投资理论,对贸易与投资关系的研究有所涉及,并不全面。

马库森(Markuson)(1983)改变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两国技术相同的假设条件,得出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互补关系的结论。最直观的证明是:假设中美两国生产棉布和钢铁的要素禀赋相同而生产技术存在差异,中国生产棉布的技术高,而美国生产钢铁的技术高;因此中美两国分别具有生产棉布和钢铁的比较优势,两国贸易发生时,中国出口棉布而美国出口钢铁;贸易发生后两国各自增加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从而造成各国不同要素回报率的差异;中国将增加劳动密集型棉布的生产和减少资本密集型钢铁的生产,导致对劳动的相对需求增加,从而在中国劳动的收益率提高而资本的收益率下降,美国情况正好相反;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美国的劳动力会流向中国,中国的资本会流向美国;中国劳动力的增加和美国资本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强各自的比较优势,更多的生产和出口本国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无比较优势的产品。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增加了贸易,呈现出互补关系。简化过程如图1所示。马库森(1983)在引入了生产税、垄断市场结构、外部规模经济、要素市场扭曲等一系列因素后也得出互补关系的结论。类似的研究学者还有默瑞.坎姆(Kemp)(1966),罗纳德.琼斯(Jones)(1967),道格拉斯.普尔维斯(Purvis)(1972)和拉斯.斯文森(Lars.Svensson)(1984)。

 马库森模型图解

1 马库森模型图解

赫尔普曼(Helpman)(1984)及赫尔普曼&克鲁格曼(Krugman)(1985)认为在要素禀赋不对称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专有资产(如专利、技术和商标等)很难通过外部市场达成交易,就会产生大量的公司内贸易和对中间产品的需求,由此带动母国的出口贸易。这一观点为垂直型投资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权变关系

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许多学者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得出二者存在权变关系的结论。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的意思,即贸易与投资的关系不确定,或为替代关系,或为互补关系,依条件而定。

马库森和斯文森(1985)利用要素比例模型阐述了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它们之间表现为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还是非合作的。如果贸易和非贸易要素是合作的,那么商品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相互促进,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如果贸易和非贸易要素是非合作的,则商品贸易和非贸易要素的流动就会表现为一种替代关系。

国内学者陈立敏整合了其他国外学者在权变关系方面的研究。Bergsten等(1980)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的替代或互补与国际化程度有关;Gray1998)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的替代或互补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类型有关;Head & Ries(2001)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的替代或互补与投资为垂直方式还是水平方式有关;Blonigen(2001)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的替代或互补与投资的短期或长期效应有关;斯文森(2004)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的替代或互补与所涉及的产业分类精细化程度有关。

五、对贸易与投资关系演变路径的解读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主要经历了替代关系阶段、互补关系阶段和权变关系阶段。从另一个视角看,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从分歧到交叉再到融合。笔者认为两种演变路径是大体对应的,如图2所示。

贸易与投资的关系和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发展趋势的对应性

2 贸易与投资的关系和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发展趋势的对应性

首先,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假设资本不能在国家间自由流动,因而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投资理论相互隔绝,亦即存在分歧。在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资本的国际流动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进而失去国际贸易的基础,所以贸易和投资呈现出替代关系,以蒙代尔的研究为证。贸易与投资的替代关系和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的分歧相对应。其次,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虽然隶属替代关系的范畴,但该理论对贸易、直接投资与企业增长之间的紧密联系的描述,使得将贸易理论和投资理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实现交叉成为可能。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是贸易与投资互补关系的体现,本身也体现出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的交叉。贸易与投资的互补关系和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的交叉相对应。最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权变关系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的。这段时期出现了将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纳入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的趋势。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相融合,形成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贸易与投资的权变关系和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的融合相对应。

国际贸易理论早于国际投资理论的出现,“贸易创造”也早于“投资创造”的出现。贸易与投资的互补关系其实就是国际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如果说“贸易创造”表现为国际贸易的加法效应,则“投资创造”表现为国际投资的乘数效应,因为投资往往存在“溢出效应”。伴随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的发展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由贸易创造向投资创造偏移将成为大势所趋。

注释:

①“替代”是两者都存在时才发生的此消彼长的现象,如果一方不存在,就谈不上替代。蒙代尔研究的是FDI受阻即没有发生时对贸易的影响,既然FDI没有发生就不能说替代了贸易,笔者故称之“假替代关系”。

② 武汉大学陈立敏用“美国式直接投资”和“日本式直接投资”来指代两种典型的FDI方式,并进一步说明美国企业未必只用美国式直接投资一种方式,同时未必只有日本企业应用日本式直接投资。美国式直接投资以美国对西欧的投资为代表,为逆贸易导向型投资;日本式直接投资以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为代表,为顺贸易导向型投资。前者表现为垄断优势的扩张,后者则表现为比较劣势的转移。

③ 贸易要素指可以跨国流动的要素,例如资本;非贸易要素指不可以跨国流动的要素,例如土地。要素合作指一种要素使用量增加的同时会导致对另一种要素的使用量增加;要素非合作指一种要素使用量增加的同时会降低对另一种要素的使用量。

④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家间存在价格差。

参考文献:

[1]王晓曦.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发展与变迁[J].商业研究, 2003(10): 22-25.

[2]R.Mundell.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

[3]陈立敏.贸易创造还是贸易替代——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 2010(4): 122-128.

[4] R.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

[5]吴晓波,聂品.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学说的一种拓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5(5):117-122.

[6]慕刘伟. 国际投融资[M].西南财经出版社,2004

[7]杨宏恩.边际优势战略下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来自日本对东亚投资与贸易的证据[J].财贸经济,2007(9):100-105.

[8]海文, P.林德特, 王新奎.国际贸易[M].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9] R.James Markuson & Lars Svenson. Trade in Goods and Factors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5.

[10]陈洁蓓, 张二震. 从分歧到融合——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发展趋势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 2003(3): 3-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