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商业银行 创新 应用 影响因素 农产品 发展现状 国有企业 一带一路 电子商务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转型时期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创新协调研究

2023-07-06 15:5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赵雷  广东工业大学

基金项目:获2023年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广东工业大学校内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8ZS0201)。

摘要: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作为重要参与主体更应发挥自身的效用,在实现自身经济价值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但由于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性,造成企业在行为选择和策略导向上存在差异,并且在转型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使其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困境。因此,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分析界定,对转型时期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创新协调的现实性进行探究,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创新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企业双重价值的实现,在助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同步发展进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转型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经济价值;创新协调

一、引言

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同转型主体基于不同条件和环境适应程度而具有不同的发展诉求,这也决定了企业主体具有多样性的运行模式和发展机制,以符合当前转型时期的要求[1]。随着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的深化,更多元化的利益追求越来越多,企业如何协调其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成为影响是否可以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2-4]

转型时期不管是在经济层面上还是在社会层面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危机,企业作为市场的组成单元模式,一般都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企业不仅是市场中的企业,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企业,既要实现经济价值又要发挥社会作用,运用企业发展和市场规律向社会提高服务。企业基于自身经济价值优势,可以更好的弥公共服务领域的不足,并参与到社会治理中,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而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稳步推进社会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兼具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的双重身份。

不管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促进企业兼顾社会责任和经济价值,实现其双重作用的意义都十分重大。企业一般会考虑成本收益等利益因素,使得政府、非营利组织等承担了大部分社会稳定与进步的责任,在转型时期企业也面临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5],因此如何利用现有以及后续资源弥补政府等公共服务的欠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其价值创造过程中新的诉求。此时需要企业在注重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实现社会目的,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创造社会效益,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创新协调模式,积极寻求企业在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上的创新融合发展成为寻找突破的重要途径[6-7]。因此,为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协调发展进行现实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其创新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便在转型过程中动态调整,发挥其关系作用。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

大多数情况下,对企业的认知都是看作以营利为目的的有机经济实体存在,界定在商品经济的范畴内,但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实质是一种实现资源配置的组织形式,这种资源不仅包括经济资源,还包含社会资源,其使命是降低整个系统资源的成本,实现高效配置,因此,企业就具有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以及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企业的经济价值具有显性的衡量标准和量化指标,相对来说参照明晰,有利于在市场经济中进行优胜劣汰,但企业社会责任则无法用经济指标的衡量方法来实现,并且随着社会责任理念从个体道德行为演变到对环境、社会等的贡献关注,使得企业存在的价值受到经济效用和社会效用的联合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发展使命。

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并且一般以经济收入为代价,后续两者之间能否实现互增也会根据转型时期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经济价值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如何促进企业运用商业手段高效率的参与到社会治理,如何通过社会贡献实现商业价值附加增值,成为转型时期的关键。打破旧有模式限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多元发展,将之前的对立位置转变为相互成就,企业在市场发展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关注社会利益,此时,创新协调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成为关键路径,以保证转型时期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三、转型时期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创新协调的现实分析

(一)转型时期的需求缺口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仍存在许多瓶颈和发展限制,但在社会转型阶段上却存在更多需要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造成了巨大的需求缺口。在社会层面上,因为关系重要民生、发展规模庞大、收益成本不成正比等原因,造成大部分公共服务是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在承担,由于造血不足、资源缺乏、效率不高等使得其难以完全持续性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和实现高效的社会治理,此时企业的目标导向、专业程度以及运营效率可以帮助克服困境。在经济层面上,基于产值要求、市场竞争、效果呈现等的竞制规则,使得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经济发展,造成生态发展系统的不均衡以及自身发展的短视现象,此时企业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更有利于长期可持续的战略发展。

(二)创新协调驱动力的差异

企业诉求是一个寻找发展机会、提高存在价值以及解决所遇问题的实现过程,其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资源去达成解决方案,并且企业追求商业经济价值一直得到社会各界所认可,此时如何在保障自身生存的情况下进行社会行动才在考虑范围内,寻求创新协调发展路径,创新融合探索开始不断增多。现实中部分企业把社会责任当成卖点,认为社会责任不在于本身的实际承担,而在于社会责任的标签和象征。如果一开始企业都把社会责任当成实现经济价值的变相方式,随着众多企业营造社会形象工程的现象不断增多,公众开始对企业社会形象感知疲惫,造成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此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缺乏创新协调的驱动力。而如果企业能够拥有不同的体验过程,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中获得不同的感知收益,那么社会责任在本质上则与经济价值趋同,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创新协调驱动力的差异越来越小,但由于外部条件和环境的不完善,使得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存在不合理差异,造成了两者对企业行为选择策略驱动力的不同。

(三)企业战略资源的不同配置

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是战略资源,它在支撑体系、价值构建、业务定位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进而影响企业的服务范围、发展方向以及市场目标,虽然企业都在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存在,但由于战略核心资源的差异造成其对社会责任和经济价值的关注度不同,进而也影响了后续实践行为的差异,包括是否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目标为己任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以及专注自身经济发展、力求达到经济目标的市场突围企业,这使得在创新协调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矛盾差异和协调难度,因此,需要企业采用经济手段实现社会责任,完成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对接,这也成为转型关键时期的桥梁。

企业的战略资源除了受自身技术质量水平的影响外,企业声誉以及外在口碑也会成为价值增值影响的因素,通过产品、活动、关系连接等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互相转化,尤其企业战略资源与体验、认知、理念等密切相关时,此时企业为了获得高度认可更会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实现社会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并且通过反馈机制也会获得自身发展的优化和潜在的持续性,提高双重造血能力。

(四)社会公众的不同认知  

不同的群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不同,市场大环境导致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具有显性的量化评价,虽然不够全面,但更容易让公众感知,但对于社会责任方面,由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社会认知都存在模糊性,使得其很难在公众中形成快速的认知,并且由于公众素养差异以及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企业更难形成外部统一的认知,进而造成企业推动成本较高而转换率偏低,难以维持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产出比,使得参与构建社会形象的企业更为减少,社会价值的协同效应降低,以此往复,陷入恶性循环。

由于政策支持以及宣传力度不够,使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以及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造成企业在进行社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缺乏激励措施,也影响了后续企业实践社会责任的培育,最终无法更好的将公共服务提供以及社会治理责任让渡给企业,社会公众的不同差异使得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这始终处于规模不足的状态,并且难以形成外部统一的有效标识。

四、促进创新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

企业的经济价值追逐在商品市场发展上时间很长,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则时间比较短,还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甚至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以及参与社会治理完全不重视和不了解,为了促进企业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政策体系支持新格局的构建,对于已经颁布的政策法规也应尽快完善,明确企业的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治理定位,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效应,并对企业实践社会责任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指导建议。

通过政策调控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为社会项目提供构建平台,对参与社会项目、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在政府采购与社会采买中优先选择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打通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转化连接,驱动企业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为社会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但要注意,市场中企业存在的根本在于其商业经济价值,如果其本身商业性丧失,则自身将无法生存,大部分会从市场上被淘汰,此时也无从谈起社会责任以及在社会治理中做出贡献。因此,在政策支持上也要注意企业经济发展上的政策支撑,在保证经济价值实现的同时促进其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免社会价值的弱化引起企业未来发展的困境和存在度。在监管政策方面,建立起全方位的监管和评估体系,引导企业行为自律和规范建设,通过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并履行社会责任,客观评价企业的社会贡献价值,不断提高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和意愿,形成良性循环,创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发挥政府的元主体参与作用

虽然目前社会发展模式已经从政府单边主导模式演进成为多元主体参与模式,使得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并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但是政府本身的定位和属性决定了即使在多元治理参与的过程中,其也会处于主要关键位置,发挥其他主体不能替代的责任和作用,并持续影响社会的创新发展,因此,应该注重发挥政府的元主体作用,更好的参与和引导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创新协调发展,持续稳定性践行自身服务意识,促进企业无论是在市场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创新协调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随着产业经济转型与社会改革转型的双重叠加,显现出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通过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承担,并积极营造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氛围;其次,为企业创新协调构建支持平台,促进有利于企业价值实现的资源整合,尤其是创新发展初期,政府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也有利于后续规模发展和协同效应的实现;再次,随着企业的不断加入与融入,在社会治理中需要协调的企业主体和关系连接越来越多,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此时需要政府发挥润滑剂的作用,保障企业社会价值的有效实现,通过政府保障作用实现价值连接上的高效运转,加快企业资源的嵌入与合作,从而形成专业成熟的创新协调模式,使得社会问题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解决。通过政府促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也缓解了社会治理的困境和压力,更有利于保障转型时期的顺利发展。

(三)推动社会责任的统一公众认知

在企业实现经济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此时政府虽然可以发挥自身作用来整合不同的社会主体资源,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和影响累积,但长期依赖政府会使企业很难独立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使命,同时,企业本身属于独立个体,在市场中优胜劣汰,所以即使政府等其他主体对企业在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创新协调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也不能过于限制其发展模式,使之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应该推动企业主动去创新实践和融合发展,此时公众的认同成为企业创新协调发展的助推剂。

企业社会责任虽然在社会公众认知中普遍存在,但基于传统理解,企业更多是作为商业企业存在于市场中,而不是社会企业存在于公共中,造成社会公众对其理解和认知存在偏差,使得企业商业价值更容易显性带来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本应带来的价值,这就造成了企业更愿意去实现显性的经济价值并愿意付出成本,而不愿意追求效应不确定的社会价值去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推动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加大社会责任认可度以及企业在社会治理角色和作用的宣传,统一公众认知,消除负面影响,积极营造企业社会责任在公众中的声誉和价值。通过媒体宣传、培训教育等突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治理的形式过程等,影响和加深公众对企业社会价值的声誉口碑,从而加强了企业的影响力,变相增加了企业价值的附加。同时,也反向驱动了企业更加注意自身产业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促进经济价值更长久持续的增加,并通过声誉效应实现协同联动,独立完成自身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平衡。

(四)注重人才的双重意识培养

企业是具有自由主义和竞争主义的组织,主要由个人群体来为企业进行管理和服务,通过人才筛选和培养模式来实现企业组织发展和业务支撑,这种稳定的人才发展模式也促进了企业的自主管理和价值附加。但由于企业主要存在于市场中,需要符合典型的经济社会特征,所以在人才培养上主要是偏重专业教育能力,注重商业经济价值的敏感意识,而对于企业社会价值以及自身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意识则缺乏培养,使得人才缺乏从理性经济人向感性社会人转变的途径和动力。

虽然目前人才培养已得到高度重视,但整个教育体系和价值导向使得其都更偏重于商业管理的专业才能培养,而缺乏人文情怀的社会参与能力的塑造,使得其一般都具有高水平的职业能力而缺乏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素养,进而在管理企业上也引起企业战略策略的导向偏差。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双重意识养成,在具有优秀的市场竞争意识的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意识,既要能参与企业管理也要能参与社会治理,通过环境构建来形成两者的互通,避免单方面发展困境造成的人才流失,不断挖掘人才自身发展潜力,进而形成企业与社会的无形资本。在整个系统层面营造一个有利于双重人才发展的平台和环境,尤其是在高校培养和专业教育上,通过在有关培养专才实践项目和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其服务意识和社会精神,特别是针对精英教育,鼓励其追求在社会公共领域实现价值,学会正确看待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互动关系,通过所学贡献社会,激发其承担社会责任的热情,从而变相引导企业多元可持续发展,并在企业运营实践中加深人才双重意识的塑造。

(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诉求

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企业发展基础比较脆弱,转型技术相对落后,还存在许多无法忽视的问题,使得其在整个合作网络中因为需求不足而导致无法更好的融合和嵌入,同时,也存在许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因为在市场运营上没有实现突围而被湮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所以需要让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诉求被社会所认知和重视,不要让符合长期发展方向诉求的企业因为短期利益的不足而被淘汰,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损失。

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更加艰难,此时会有新的发展诉求和困境出现,在企业创新协调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所处时期环境和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借助一定媒介来进行宣传,既要包括正式官方途径,又应包括非正式非官方渠道,以增加社会认同与社会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庞杂的全球化时代,要想生存和发展更要紧跟变革,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诉求。此时需要深化企业产品或服务背后所附加的实际价值和社会意义,强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通过关系互动以及定期宣传,提高企业在转型时期的作用和定位,从而更坚固的建立好发展基础。为此,企业在发展方向上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升企业的价值认同,积极深化产品服务的经济附加值与社会使命的社会附加值的相互连接,为企业搭建和塑造更加全面系统的体系,通过通力合作和保障措施提高企业对转型时期的需求认知和任务诉求,以便企业更加主动的融入其中,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助力社会和经济发展,推动转型时期的过渡和升级,从实际中真正附加企业价值。

五、结语

现实发展中许多企业盲目的进行规模发展和经济扩张,未从转型变革的大环境出发,未深入了解自身的企业资源特征,也未能深入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造成只关注经济数值而缺乏长远规划,形成急功近利的商业形象。不平衡的社会发展影响了社会公众的不同认知,进而造成了部分企业的生存困难,尤其是处在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问题与困境更加明显。因此,要想真正改变企业转型时期的生存困境,实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要从根源上进行转变,在行动导向上进行调整,进而影响主体的行为方式,通过将企业责任附加在产品服务的价值创造上,形成具有粘性的创新综合体,通过价值引导、行为激励、认知宣传等使企业发展诉求与转型变革同向而行,尽量避免因需求不足而限制自身价值的发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创新协调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与社会治理双重能力上的构建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建军,王树祥,苏志文,.双元创新价值链模型构建: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创新模式研究[J].管理评论,2022,34(5):340-352.

[2]皮建才,李梓馨.企业社会责任与产能过剩: 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战线,2022(6): 92-99.

[3]李钧.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 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J].学术论坛,2022,45(3): 48-59.

[4]朱永明,周志浩.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经营绩效内在影响机制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4):177-180.

[5]尚洪涛,吴桐.企业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J].技术经济,2022,41(7):159-168.

[6]王雪冬.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噬过程研究[J].科研管理,2022,43(7):106-114.

[7]徐玮,高秦凤.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环境效益均衡发展研究——基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现金股利分配决策关系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4):150-153+20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