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信息化 财务管理 互联网 创新 商业银行 农产品 发展现状 应用 一带一路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分析

2023-06-08 15:5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伟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中心

摘要:实施成本管理是把降本增效措施落实到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企业需要将精细化管理与制度建设、流程管理、安全管理、提质增效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施绩效评价,企业可以不断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实施总量控制,通过完善岗位绩效考核机制来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力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相融合,是确保企业在安全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本文据此对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成本管理;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工作效率;分析与研究

近年来,国有企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以强势技术攻关作为降本增效的手段,让科技创新与企业稳健运行“同频共振”,推动了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国有企业以深入研究绩效评价与成本控制的共性问题为主线,从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入手,就成本管理与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进入全方位深入研究,国有企业在推进成本管理过程中,将绩效评价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又阐明了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为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在实践中,国有企业通过全面实施绩效评价管理,推动了企业改革和成本管理的双提升。

一、开展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的原则

(一)坚持统一部署

当前,国有企业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精心组织,聚焦重点,扎实做好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的融合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高度重视绩效评价工作,在开展每一项绩效评价工作时,都要组织召开专题办公会,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室人员参加,企业的财务部门还定期组织成本管理的各项评价专题培训,并针对相关绩效评价的文件精神进行研读,使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的员工深刻领会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要求,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做好知识储备。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通过成立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小组,来提升对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管控,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相关工作小组在进行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时,应主动对相关数据质量和评价工作进度进行评估,国有企业还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视频会议等方式及时建立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交流机制。

(二)坚持问题导向

国有企业应保证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的主方向正确。实践中,国有企业就资金安排、任务分配、实施方式,科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相关小组的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实施方案及绩效评价操作指南,认真查阅相关的银行对账单、项目明细账、记账凭证、设计文件、招投标资料、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资料,将需要补充完善的材料和存疑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主管部门,并督促修改完善,确保提供数据资料满足评价工作需求。在对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过程中,企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就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主管反馈。并要针对企业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疑点、难点和基层反映的实际问题,通过周报的形式及时向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切实提高评价工作质量。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统筹兼顾企业重点资金的监管调研,对成本管理中的资金分解、拨付、管理、使用等具体情况进行监管,切实提升绩效评价水平。

(三)强化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小组对相关业务进行细致梳理,努力提高评价结果应用水平。要知道,成本管控的目的是降而不是省,降低成本的关键是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当前,国有企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市场下滑的情况,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有大局意识,企业不仅要刚性执行,还应当刚性考核,没有列支的项目坚决不干;相关部门要强化对标管理,杜绝浪费,提升管理水平;要防范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要从管理上想办法、向管理要效益,要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效率、降成本。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要通过全成本分析,在参考历史数据、同行业领先标杆的基础上,测算出质量效果基本达标情况下的支出定额,确定企业补贴标准。在控制运营成本、提升项目运行质量和产出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多条意见和建议,为工作调整和管理改进指明了方向。将分析结果作为政策调整、预算安排以及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严控预算安排;压实预算部门责任,既强考核,又提绩效;指导企业全方位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优化企业支出结构,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在规范预算部门成本管理和人资部门绩效管理考核标准时,国有企业应对绩效管理工作优异的部门予以通报表扬,不断强化绩效评价在成本管理中的约束激励机制,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扩大一般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的覆盖面。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加强绩效考核,要进一步强化成本部门绩效意识,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推进绩效评价提质扩围。当前,国有企业严守成本管理标准,搭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项目主管部门,在制定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体系库时,应客观全面规范统一,为绩效评价提供重要保障。在实践中,国有企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只要对照指标库,就能够评判部门所编制的绩效目标是否合理可行,绩效指标是否明确、是否可衡量。绩效评价范围由一般性专项资金项目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专项债项目、企业工程等,优先选择重点安排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项目,开展重点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主动对接项目实施单位,掌握项目基本情况,了解资金管理部门对项目绩效的重点关注方向。

二、国有企业开展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绩效管理约束力,有序推进成本管理

国有企业应建立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下一年度或以后年度绩效目标编制、预算资金安排和项目支出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实施绩效评价后,企业相关负责人依据绩效评价情况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尤其对涉及企业重点绩效评价的项目,督促相关主管部门及时落实整改。同时应不断强化结果考核,要重点把绩效评价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中,强化绩效管理约束。为了确保企业发展的运营质量,企业还应当严格按照《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的要求,对执行阶段结合年度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开展PPP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对绩效目标进行严格的评价,全面衡量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应注重真实性。

(二)提升资金使用规范性,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国有企业在组织绩效评价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从成本管理、成本产出、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细化绩效目标,从行业标准、行业要求细化评分设置,从运营情况介绍、考核指标说明等环节阳光评价;其次要抓好细节、谋划到位,以防绩效评价中出现数据误差、质量误评、评价模糊;最后要坚持实地考察,从中获得真实且可靠的数据,客观而真实地反映绩效评价的结果。通过对项目“严细实”评价,实现物有所值的设计目标、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达到各方满意程度的目标要求,同时,应进一步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负责,实现“规范运行、严格监管、公开透明、诚信履约”的目标,扎实而有序地推进成本管理的健康发展,以切实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三)提高绩效资金使用效益

国有企业应形成“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树立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深度融合意识。多方参与,发挥专业优势,确保绩效评价质量。国有企业还要不断强化理论培训,普及成本管理绩效理念,对企业人资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预算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时,应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应从而使企业的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这就意味着企业应通过事后全面、综合地评价行为主体的经营绩效,主动采取与企业利益和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工作模式,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相关部门还应主动出击,获取一手资料。企业要改变以往只看材料,不看现场的方式,还要不断强化督促整改,提高监控质量。企业评审部门应根据年度成本不断改进资金项目管理,分析综合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结果与成本控制结果,切实提高企业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重要部署时,企业还应当核成本、定标准,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参考行业标准,剔除历史运营成本中不合理因素,建立科学完整的支出定额标准,为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依据。要通过投入成本、产出质量、效益效果三个维度,建立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指标体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开展成本绩效评价,找出影响成本绩效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建立科学、精细的支出定额标准

国有企业应不断总结问题、积累经验,扩大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范围。企业现行的预算支出标准存在缺失和不足时,要完善优化,建立科学、精细的支出定额标准。企业还要进一步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对缺乏支出定额标准的领域广泛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使预算安排更加精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为促进预算部门进一步提高成本绩效意识,推动部门增强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竞争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能力,企业应采取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方式,在对部门成本管控考核的基础上,要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优秀案例评选,通过熟练运用成本绩效分析的方法,不断建立健全行业分类分档支出标准体系。

(五)合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

国有企业在实践中,应针对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整改落实,要把相关内容融入预算编制、统筹整合等环节,推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国有企业在推进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过程中,将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列出项目问题清单,与审计部门联合,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要求,并要求其出具整改报告,提交整改资料,采取销号方式督促部门单位,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督促部门压实责任,全程参与预算编制审核工作,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实行绩效常态化管理,按“统筹兼顾、绩效优先”原则,对低效项目支出一律调减或撤销,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企业预算统筹安排,督促部门单位进一步增强“花钱问效”意识和主管责任。国有企业牢牢树立“大绩效”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统筹整合职能,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逐一审核项目支出,对无上级文件和没有界定的项目支出一律删减,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进行整合,督促部门单位积极作为,管好用好项目资金。

(六)严格落实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提高绩效评价效率

实践中,国有企业要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投资评审、企业监督、审计监督、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的工作合力,及时共享信息,做到各有侧重,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结果运用的权威性。为严格落实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国有企业在资金管上,以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为重要抓手,建立常态化、高质量重点绩效评价机制,持续推动绩效评价成为企业资源配置的效果“显示器”、效率“探照灯”和效益“放大镜”。为了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为高质量完成年度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国有企业通过组织召开企业重点绩效评价启动会,邀请专业绩效评价机构为本企业相关业务科室、资金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同时,为了提高企业重点绩效评价效率,国有企业选取项目时全面梳理部门单位和项目实际情况,重点侧重民生领域、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的项目,做到有的放矢、约束有力。

(七)提升绩效评价质量

在提升企业绩效评价的工作质量方面,国有企业建立了重点绩效评价报告质量控制机制,邀请多方绩效专家、业务专家组成质量评审组,对企业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方案设计科学性、

评价过程合规性、评价结果合理性等进行充分论证,有效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和效果,保证绩效评价报告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反映项目取得的效益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实践中,国有企业将成本绩效分析工作及成果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绩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预算绩效和支出标准“双监控”“双考核”,从而切实增强预算部门成本绩效意识,从而强化了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力度,真正做到预算编制核成本、预算执行看成本、预算评价考成本。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评选活动及后续的通报表扬和学习交流,有效促进部门间树立积极探索、争先创优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风气,由点带面、层层发力,推动企业资金管理提质增效。

(八)完善企业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增强绩效评价约束力

为使国有企业形成成本绩效化、常态化,企业应继续加大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调动力度,完善企业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企业在制定成本绩效管理工作方案时,明确工作方向、步骤、时间节点,同时将方案报上级审核备案。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绩效评价效果,国有企业应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要持续跟进督促资金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落实问题整改要求,持续提升企业资金项目管理能力,还应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切实增强绩效评价透明度和约束力。

(九)按照绩效目标设定评价指标,高质量开展预算绩效评价

国有企业应提前做好整体谋划,应针对企业部分部门单位对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的问题,要增加后续现场核查,应采取企业集中培训、线上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宣传“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和要求,要督促相关部门重视绩效评价工作,树立绩效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应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情况,统一布置绩效自评工作,对照绩效目设定的评价指标全面开展自评。要认真开展实地考察工作,科学选点,以点带面。结合第三方专业人员,发挥其专业优势,做细现场核查和调研,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座谈询问、对照查证等方式,对照评价指标逐项核实,将评价程序落实到位确保绩效评价质量。特别是应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把控好绩效评价关。在建立绩效评价联动机制的同时,应通过建立结果通报机制,将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向项目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通报,督促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倒逼预算部门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和科学配置,高质量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十)衡量预算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国有企业应针对企业各部门和各行业的特点,按照不同的行业领域分类设置适用于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应实现项目支出的自评和部门评价实现全覆盖,由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对市级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全部开展了绩效自我评价,在单位自评基础上,上级预算部门应对本部门的项目支出开展内部自上而下的部门评价。并要组织预算部门首次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并实现全覆盖,从预算部门资源配置、资产管理、运行成本控制、履职效能实现情况等方面衡量预算部门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在高效完成企业重点绩效评价的同时,企业要由单位自评和企业部门重点评价构成。部门评价是根据工作需要,在单位自评基础上开展,评价对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先选择本部门履职的重大改革发展项目,实现部门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全覆盖。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就项目立项情况、绩效目标设定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效果等内容,为企业年度申请预算、资金安排提供了重要依据,实现“四本预算”全覆盖,为下一步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和预算安排提供重要依据。企业还应当严格绩效评价过程,推动项目绩效全周期评价。企业应在专项领域选取政策到期的项目开展全周期评价,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评价,并对政府引导基金、社保基金、PPP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开展企业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围绕企业运行“收、支、管、平、效”五个环节,全方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促进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十一)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夯实绩效管理基础

国有企业在通过绩效评价后,应对于绩效目标不够科学、项目实施方案不完善、后期维护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绩效不高等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在编制度预算时,对企业绩效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等次为“良”和“中”的项目支出调减预算。为保障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还应当不断强化成本绩效管理意识、建立完善资金支出标准体系、实现降本增效。为进一步推进成本绩效管理,国有企业要探索形成规范标准的全成本绩效工作模式,要持续深化全成本绩效管理改革,促进预算部门提高成本绩效意识,从而推动全面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企业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基于成本质量分析与比较方法的预算资金分配与管理模式,也是预算绩效管理新内容。企业应就资金项目开展全成本绩效管理,要事先充分论证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使其见到实效,形成经验,相关项目负责人员要梳理形成标准化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框架,为全面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奠定基础。

(十二)形成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实施绩效、成本双重管理的共识

国有企业在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过程中,应按照“点面结合、分类推进、重点突出、积极稳妥”的工作原则,将成本效益这一重要的绩效要素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拓展预算绩效管理研究视角,着重关注投入、产出和结果,探索三者有机结合进行管理的预算活动路径,推进企业支出标准化,形成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实施绩效、成本双重管理的共识,从而探索出最大程度发挥企业资金效益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模式,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为应对企业收入低位运行、破解企业收支矛盾寻找新的突破口。要通过绩效分析来控制运营成本,提升项目运行质量和优化产出效益,以此利用绩效考核等先进手法,提高岗位人员工作效率;通过加强经费管理,明确资金来源及支出范围,厘清日常维护与运营管理支出责任范畴,确保各方资金支出界线清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深度融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推行成本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是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举措。国有企业只有把成本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作为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够推行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深度融合,才能够更有利于进一步夯实成本绩效管理体系,推动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体系,才能将企业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依据,推动解决企业绩效评价管理标准不健全与成本标准“虚化”的现实问题,探索形成一套属于行业特点的成本控制和厉行节约的管理机制,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强化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才能够不断强化各部门成本预算绩效意识,营造评比赶超的良好氛围,提升成本绩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华论.现代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煤田地质,20038):26-28.

[2]李明侠.关于强化企业成本控制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6):24-27.

[3]张翼.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与企业绩效评价的协调[J].山东煤炭科技,20044):12-36.

[4]李政.企业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8):16-18.

[5]刘红霞.企业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工商,20104):12-1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