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研究
韩小红1 侯寒黎2 盛鑫磊3 周烽1 1.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杭州)监测中心 浙江杭州 311208 2.钱江海关 浙江杭州 311208 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本文对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详细分析了国外进口某品牌儿童口罩误导消费者、香港机电署通报的两个插线板、进口儿童牙刷检出不合格和进口羽绒产品检出不合格等5个监测案例,详细介绍了国家监测中心开展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的做法,指出了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存在的主要困难,提出了拓宽舆情信息收集渠道、加强舆情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建立舆情信息报送常态化机制和探索商品质量风险舆情应用等四方面提升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质量安全;舆情监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个国家先后形成了涉及商品品类繁多、用户使用频繁的大型跨境电子商品网络平台。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海关总署网站公布,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19237亿元,比2020年增长18.6%,占进出口总额的4.9%。其中,出口约13918亿元,增长28.3%,占总出口的6.4%,占比扩大0.4个百分点;进口约5319亿元,下降0.9%,占总进口的3.1%,占比减少0.7个百分点。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很多商品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生物安全、卫生安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等多个领域,尤其需要引起关注。 2021年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杭州)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监测中心”)通过对网络载体信息的系统采集,分析汇总后形成主要有效的进出口商品舆情监测信息385条,其中包括召回下架通报信息161条,技术标准法规变更信息165条,媒体舆情信息59条。网络舆情监测信息来源主要包括美国消费品委员会(CPSC)、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加拿大卫生部、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澳大利亚生物安全进口条件网站(BICON)和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等网站。 一、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概况 (一)主要产品的原产国和种类 2021年国家监测中心舆情监测信息产品的原产国主要为中国、美国、印度、越南、泰国、巴拉圭、印度尼西亚、英国、德国、墨西哥、韩国、荷兰等。产品类别以日用轻工类、纺织品类、家用电器类、玩具类、食品类和化妆品类为主,其中日用轻工类最多,占65%,产品主要涉及婴童用品、饰品、户外运动装备以及其他消费品等。 (二)主要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2021年国家监测中心采集的舆情信息显示的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涉及机械安全风险的占28%,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阻燃防爆风险的分别占13%,小附件安全风险的占12%,品质不合格的占8%,电气安全风险、不符合进口国标准的分别占7%,微生物超标、警示标志不合格的分别占5%,其他不合格的占2%。 二、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案例 (一)国外进口某品牌儿童口罩误导消费者的监测案例 国家监测中心对跨境电商平台销售的各类口罩实施抽样检测,发现国内某电商平台上热销的一款国外进口的某品牌儿童口罩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和细菌过滤效率严重不达标。本次检测采用的判定依据为《民用卫生口罩》(T/CNTAC 55-2020、T/CNITA 09104-2020),检测依据为《医用外科口罩》(YY 0469-2011),其中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要求≥90%,实测值最高只有3.1%,细菌过滤效率要求≥95%,实测值不到45%。从结果可以判断,该款口罩不具备防病菌和防雾霾的作用,但从购买页面评论中看到,许多消费者将这款口罩用来预防病菌。 根据这条线索,国家监测中心对跨境电商平台上该款口罩的销售情况进行巡查,巡查发现该款口罩在国内各大型电商平台上均处于热销中,并且或多或少地存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主要的误导行为是宣称该款口罩能够防雾霾、防病菌。另外,从这些平台的消费者评论中可以看到,有不少消费者将该款口罩用作预防病菌,存在较大的健康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发现以上风险后,立即对各大电商平台上销售的进口的该款口罩再次实施抽样检测,进一步确认风险。另外,国家监测中心分析判断,该款口罩不具有防雾霾和防病菌效果的根本原因是它并非采用熔喷布,而是采用聚氨酯材料。由此推断其他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的口罩可能同样不具备防病菌和防雾霾作用,因此,也抽取了一些其他品牌的聚氨酯材料口罩进行检测。同时,将该款产品的舆情监测结果上报上级部门,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议上级部门对进口的该款口罩发布全国警示通报,提醒消费者该款口罩不具备预防病菌的作用,及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2.责令各跨境电商平台及时纠正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建议电商平台在产品销售页面醒目的位置标注提示信息,避免消费纠纷。 (二)香港机电署通报的两个插线板的监测案例 国家监测中心与香港机电署组建的跨境电商工作小组沟通,获取到两款在某电商平台销售的插线板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通报。一是品名为多功能花瓣接线板美标插排插座英标港版欧标日标排插 经调查,该两个插线板涉及的贸易方式不属于跨境电商,是香港消费者通过某电商海外平台购买的,属于“海淘”。国家监测中心通过某电商海外平台购买同款插线板,但两款插线板均已下架,对某商家的商城其他类似4款产品进行了抽查。其中型号404B和303B的插线板,插头为美式插头、插座为“多用孔”型式,因无法确定具体的使用国家,则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检测;其中103B和203B的插线板的插头和插座符合国家标准型式,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测试,检测结果均出现不合格,其中404B和303B的插线板不合格项目包括防触电保护、耐热性能和耐非正常热性能等,103B和203B的插线板的不合格项目是插线板导线的线径不能满足国标标准规定的 经调查,导致此次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涉事销售店铺和生产企业对相关接线板插座在海外市场的产品安全规则了解不充分,仅对插头部分做了基础调整,销售店铺就在商品描述上直接标注“港标”字样,且没有公示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国家监测中心建议有关监管部门责令某电商海外平台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改: 1.对相关商品做下架处理,并要求销售店铺承诺不得将此款商品二次上架销售,及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2.某电商海外平台要求生产企业提供该两款商品认证材料,如无法提供相关材料,平台对生产企业的该两款商品做剔除平台的供货商处理,后续将参照平台规则予以处罚。 3.责令某电商海外平台开展自查,加强风控,针对涉港插座类商品制定相关风控规则,计划对商品名称中包含“港标”字样商品对消费者进行屏蔽。 (三)进口儿童牙刷检出不合格的监测案例 近年来进口儿童牙刷不断进入中国市场,进口儿童牙刷产品在迎来黄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质量问题挑战。国家监测中心网上巡查发现,国内某电商海外平台进口的一款某品牌儿童牙刷曾被第三方检测机构检出磨毛不合格。磨毛是指牙刷刷毛单丝必须经过磨尖处理以去除锐角,使顶端轮廓无毛刺,未经使用磨毛处理的单丝顶端一般都有毛刺、尖锐角。磨毛不合格的儿童牙刷,不仅没有清洁牙齿的功效,甚至还可能造成口腔软组织和牙齿表面的损伤,进而形成伤口发炎、牙龈出血、细菌感染等症状。因此,对于使用磨毛不合格儿童牙刷的儿童来说,使用时间较短时损伤未必明显,但是长期使用就可能因为损伤累积导致生成各种口腔疾病。 同时,国家监测中心网上巡查发现,国内某电商海外平台进口的一款某品牌儿童牙刷曾被检出单丝弯曲恢复率不合格。单丝弯曲恢复率是指牙刷刷毛经过使用弯曲后刷毛材料的恢复能力。不合格的刷毛因为较难维持原来的设计形状,会轻易卷曲、散开、或者消失弹性,不仅没有长期使用性,而且也无法达到清洁牙齿的良好功效。在使用儿童牙刷的过程中,不合格的刷毛还有可能损伤口腔软组织和牙龈表面,导致牙龈出血,如果长期使用会生成各种口腔疾病。 经调查,我国针对牙刷的强制性标准有GB 19342-2013《牙刷》、GB 30002-2013《儿童牙刷》。儿童牙刷涉及要求有:卫生要求、安全要求、规格尺寸、毛束强度物理性能(包括毛束拉力、柄部抗弯力、颈部抗弯力、耐湿性能、单丝弯曲恢复率)、磨毛、饰件、外观质量。中国儿童牙刷标准中涉及的检测指标“单丝弯曲恢复率”、“磨毛”,在美国、日本、韩国的儿童牙刷标准中则没有出现。因此,国家监测中心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议上级部门对相关国家进口的儿童牙刷开展抽查,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确定其风险的范围,保障儿童的口腔健康安全。 2.对于国内某电商海外平台,要求平台向消费者做好风险提示,做好产品风险管控;督促平台采取下架措施,加强产品风险管控。 (四)进口羽绒产品检出不合格的监测案例 国家监测中心网上巡查发现,国内某电商海外平台在售的一款进口的某品牌羽绒服曾被发现存在虚假宣传现象。产品标签上品名为长款羽绒服,填充物为鸭绒,但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后发现填充物实际为化纤棉,不是宣称的含有羽绒成分。 同时,国家监测中心网上巡查发现,国内某电商平台一款进口的某品牌羽绒被经官方抽检发现羽绒鸭毛(绒)含量未达标,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经调查,我国针对羽绒产品的使用说明按《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5296.4)和《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规定执行,含有填充物的产品,应标明填充物的种类和含量,羽绒填充物应标明含绒量和充绒量。羽绒产品里的羽绒品种分鹅毛、鸭毛、鹅绒、鸭绒,填充物为绒子、绒丝、羽丝、长毛片等。判断羽绒保暖性能的主要是产品内的绒子含量,绒子含量越高,羽绒的蓬松度越大,有利于空气的存储,进而达到保暖作用。部分羽绒产品填充物标签中含绒量与实际绒子含量不一致,含有大量的绒丝和羽丝,绒子含量指标不合格将使羽绒产品的保暖性大打折扣,低于消费者的预期,存在虚假宣传,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针对羽绒产品,除了填充物羽绒成分符合标签标示外,还要求产品的面料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具有良好的防钻绒性和透气性的要求。因此,国家监测中心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对跨境电商进口羽绒产品按一定比例实施质量安全风险抽检。根据我国标准《羽绒羽毛检验方法》(GB/T 10288-2016)、《羽绒服装》(GB/T 14272-2011)、《羽绒羽毛被》(QB/T 1193-2012)、《羽绒羽毛枕、垫》(QB/T 1196-2012)、《羽绒羽毛床垫》(QB/T 1194-2012)、《羽绒羽毛睡袋》(QB/T 1195-2012)等,对羽绒产品开展抽样检测,对填充物成分、蓬松度、耗氧量、透明度项目等进行抽样检测,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对发现不合格的商品进行后续处置。 2.建议上级部门将风险信息告知相关跨境电商平台,对于检出不合格的羽绒产品督促平台采取下架措施,加强产品风险管控。 (五)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召回一款儿童水壶的监测案例 近年来跨境电商产品比较受欢迎的类目是儿童品类。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因此儿童产品对于质量安全要求高,商家在设计和制作产品、消费者在选择新品时要谨慎,确保使用安全。国家监测中心针对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发布召回的一款儿童水壶进行了各大电商平台巡查。召回信息中显示:CPSC与加拿大、墨西哥政府联合召回一款儿童水壶,盖子和壶口为黑色,有 国家监测中心巡查发现,被召回的某品牌儿童水杯在我国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上均有销售,且均未给出任何相关的召回警示。为此,国家监测中心将该品牌产品的舆情监测结果上报上级部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议上级部门对该品牌水壶发布警示通报,提醒消费者该品牌水壶存在安全风险,及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2.建议各跨境电商平台将该款产品做下架处理,并对已经销售的产品发布召回通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的做法 (一)加大信息化的应用力度 开发完善跨境电商风险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精准识别与商品质量安全风险有关的舆情信息,大大提高舆情信息采集的效率和有效性。跨境电商风险信息自动采集系统第二期自2019年上线以来,已从国内外官方机构和各大新闻媒体采集大量资讯类舆情信息。该系统具备电商平台消费者评论定向采集功能,提升发现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舆情效率。 (二)加强重要舆情信息的专项报送 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重要舆情信息进行风险度分析,对风险信息中涉及到的同款、同类、同品牌的商品进行线上线下排查,及时专项报送上级部门。例如,在网上巡查时监测发现一款进口的某品牌口罩存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立即对线上线下同款、同类、同品牌的商品进行排查和分析验证,并将排查结果和工作建议第一时间以专报的形式报送上级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三)加强舆情信息的应用 对平时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定期编制风险监测简报,报送上级监管部门,便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重要舆情信息,提升舆情信息辅助决策的作用。此外,根据对舆情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抽样监测工作。通过专项监测发现,既有商品质量安全本身的问题,也有政策理解不足的问题,还有跨境电商本身平台履行义务的问题。国家监测中心根据不同情况问题,以专报形式报送上级监管部门,加强舆情分析信息的及时应用。 四、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存在的主要困难与建议 (一)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存在的主要困难 1.舆情信息类别不均。根据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的特点,舆情信息类别主要包括:消费者投诉举报信息、伤害事故信息、召回下架通报信息、法规标准动态、媒体舆情信息、线上线下抽检信息、检验检疫监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等。但从目前收集的舆情信息分析,主要涉及通报召回下架的信息较多,其他类别舆情信息较少。 2.舆情信息有效内容不足。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是一项长期而系统性的工作,涉及信息获取、舆情分析、研判响应等多个环节。舆情信息收集是舆情监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确保舆情信息收集的及时有效、准确可靠,才能保证后续舆情分析、研判、处置等一系列工作的正确性和时效性,从而切实发挥好舆情监测工作的决策支撑作用。但从目前舆情监测工作的情况看,网上重复的舆情信息比较多,特别是国内的网站,经常出现多个平台网站之间相互转载信息的情况。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舆情信息存在准确性不够,时效性较差,有效内容比较少等困难。 3. 舆情监测的效用发挥有待提高。针对收集的商品质量安全舆情,如何在实际中处理落实、及时追踪,落实相关产品的后续处理,以及同类型商品的风险预防措施是下一步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建议 1.拓宽舆情信息收集渠道。继续深化并拓展内外部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内部职能部门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宽舆情信息收集渠道, 不断提高舆情信息采集的效率和有效性,获取更多高质量的舆情信息。 2.加强舆情信息的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系统找出数据中蕴含的趋势和规律,发现跨境电商商品质量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重要风险,为上级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监管决策提供依据。 3.建立舆情信息报送常态化机制。继续通过风险监测简报的形式,定期向上级监管部门、地方政府报送风险舆情信息,将监测到的风险信息转化为预警信息。提高监管部门对舆情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舆情信息辅助决策的作用。 4.探索商品质量风险舆情应用。建立上报的舆情信息与监管部门对跨境电商商品布控指令之间的关联,最大程度地发挥舆情监测的效用。及时向上级监管部门报送风险监测结果,给出处置意见,给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积极向上级部门、地方政府上报风险监测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及时向电商企业通报监测发现的问题,督促电商企业及时整改,主动降低或消除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公众号、自媒体等新媒体渠道向社会发布风险信息,充分发挥预警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宏亮.中国消费品安全治理的路径依赖性与模式选择——基于政府规制与产品责任组合配置的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5):18-23. [2] 马龙.探电商零售渠道前景趋势[J].中外玩具制造,2019(9):57-59. [3] 王向龙.缺陷消费品召回关系你和我[J].消费指南,2019(9):11-15. [4] 刘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营销渠道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9(9):55-56. [5] 鲍银俏,李胄.跨境电商进口童装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现代商业,2021,(13):44-46. [6] 冯彦杰,齐佳音. 基于大数据的跨境进口电商风险监测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9,40(6):32-43. [7] 于施洋,耿德伟.基于大数据的我国居民跨境消费特征分析 [J].中国经贸导刊,2019(34):33-34. [8] 原征,张宝明.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研究[J].改革与开发,2015(3):83-85. [9] 蒋永霞.跨境电商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及实践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9(22):5-6. [10] 洪阳,王莉莉. 基于大数据的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平台的网络舆情分析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17,34(2):12-16. [11] 王高飞,李润之. 微博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今媒体,2019,29(1):24-29. [12] 黄今.进口网购消费品质量问题与解决思路[J].商品与质量,2017(33):271. [13] 王辉,刘蕾等.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关键技术进展[J].计算机时代,2022(6):49-53. [14] 潘晓玲,邱建伟.儿童口罩与日常防护型口罩国家标准对比解读[J].中国纤检,2022(12):95-97. [15] 洪丽君,王少武,吴珊. 国内外非医用口罩标准比对[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2(2):81-86. [16] 康晓,卢波等.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牙刷标准中检测项目对比分析研究[J].中国口岸科学技术,2021(8):70-75. [17] 胡海蓉,刘宇,王琪等.羽绒被产品的质量检测与评价[J].现代纺织技术2021(4):6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