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恩施州为例 陈思远 胡灿伟 王萍 胡钰涔 刘昕钰 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关键因素识别与治理对策研究”(21Q140)。 摘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全面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是现代旅游发展新目标,旅游地居民的美好幸福生活离不开乡村旅游业态的良好发展。本文以恩施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为研究范围,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并探讨居民幸福感的中介作用,以期能够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参与意愿,从而促使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乡村旅游参与意愿;居民幸福感 一、研究背景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健康地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目标。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的产业兴旺、农业的多功能化及农民就业增收、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1]。湖北省旅游规划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就是恩施州,但学术界目前对恩施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恩施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为研究范围,其中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要为恩施州发展乡村旅游地区的相关居民,以期探究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居民旅游效应感知的界定研究 旅游效应即旅游影响,一般分为旅游经济影响、旅游环境影响以及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效应感知根植于心理学概念,可以描述为旅游人员经历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后对旅游目的地感知的心理活动,是将外部信息转换为内部思维的过程[2]。旅游效应感知不仅会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而且对旅游人员在旅游行为发生时的旅游获得感、满足感与体验感产生影响。 (二)居民幸福感的界定研究 现阶段而言,国外对居民幸福感和居民感知的研究领先于国内,且相对成熟,大致能够分为两类:旅游业和居民生活的相关性关系,旅游者幸福感与旅游行为的相关性关系。幸福感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复杂心理状态,能够有效评估个体在某一阶段的情绪反应和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发展程度。 (三)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界定研究 旅游参与意愿是衡量社区参与程度的重要指标。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参与既包括旅游经济活动,也包括旅游发展决策和管理等多个环节[3]。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参与意愿与旅游发展的感知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当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感知的正面效应强于负面效应,则更加倾向于支持旅游发展,否则反之[4]。 本文以恩施州乡村旅游发展为背景,研究旅游效应感知与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嵌入性,以期提升恩施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参与意愿,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旅游效应感知与居民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 旅游效应感知是反映旅游发展情况的一种途径,一般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经济方面,旅游发展可以带动旅游地区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提高居民幸福感。邢占 军通过对山东省居民幸福感研究发现,经济收入与居民幸福感呈现正相关关系[5]。在社会文化方面,居民幸福感提高的前提条件是社会支持的增加,居民在参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会自觉宣传家乡传统文化,从而获得自信感与自豪感,提高居民幸福感[6]。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旅游效应感知与居民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居民幸福感与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 幸福感在认知的前提下表达,居民可借助旅游参与意愿来充分表达这一情感。Suess等指出,居民从旅游中获得的收益越大,其生活满意度会相应提高,旅游参与意愿也会随之增强[7]。高倩(2011)提出了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程度受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这一观点[8]。王雪娇(2020)指出,从利益相关的角度出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强,居民旅游参与意愿的正向关系越强;反之则相反[10]。可见居民幸福感对其旅游参与意愿起显著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居民幸福感与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 (三)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乡村旅游参与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 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是考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Sirivongs和Tsuchiya以自然旅游地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发现积极的旅游发展效应感知会对居民态度和旅游乡村旅游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10]。本文基于一般旅游地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和逻辑推演,提出了居民旅游效应感知与乡村旅游参与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的研究假设。 图1 研究模型 四、研究设计 (一)变量测量 本研究共涉及旅游效应感知、居民幸福感、乡村旅游参与意愿和其他控制变量等,采用Likert5级量表的方式进行测量,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5个程度进行测量。 (二)问卷编制和数据收集 1.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由旅游效应感知量表10题、居民幸福感量表6题组合而成,社区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量表题目数量为7,与此同时,还包括10道常规题目作为控制变量出现。问卷设计完成后,完整的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 2.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21年11月至2020年12月,集中调查对象为恩施州的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咸丰县相关居民。问卷主要采用网络问卷星的形式来发放,所有填答问卷人员一律采用匿名的形式填写。本次调查共收到500份问卷,按照一定标准来筛选,删减无效问卷199份,合计收集301份有效问卷,且样本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分析要求。 3.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表1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n=301)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问卷研究中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普遍存在,本研究采用了Harman单因素检验来避免人为偏差的干扰。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析出3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32.623%,累计解释方差量也达到81.124%,数据结果均在标准范围之内,因此本文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不严重。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用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系数越高,则结果越可靠。内部一致性系数大于0.6则说明测验结果具有稳定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均大于0.6,因此各量表的信度较高。效度是一种测量工具,它的测量结果反映所检验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考察内容越符合,效度越高。从表2中可知,ZTXY的KMO值为0.845,CYYY的KMO值为0.889,XFG的KMO值为0.898,大于0.5同时累计解释方差均在80%以上,各量表效度较好。 表2 各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结果(n=301) (三)描述相关性分析 表3 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如表3所示,ZTXY的均值为0.68,JX的均值为1.78,HJ的均值为2.52,WH的均值为2.44,XFG的均值为1.53,CYYY的均值为1.61。ZTXY、JX、HJ、WH、XFG、CYYY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并在10%水平上显著。 (四)研究假设检验 1.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了验证数据和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AMOS进行分析,对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了研究,如表4所示。数据显示,3因子模型为最好模型,其RMSEA(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和)趋近0,TLI(比较拟合指数)、CFI(比较适合度指数)、IFI(增量适合度指标)等分别达到了0.825、0.800、0.824,属于0.7~0.9的拟合良好标准,即本研究的模型假设达到了当前数据下的最优状态。 表4 测量模型拟合度分析(n=500) (1)居民幸福感对旅游参与意愿的主效应检验 在模型2中,旅游效应感知与旅游参与意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β=0.494,P<0.001),回归方程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了自变量旅游效应感知对因变量旅游参与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中旅游效应感知越强,则旅游参与意愿就会越强,本研究假设2得到验证。 (2)居民幸福感中介作用的检验 本研究的中介效应主要是指居民幸福感对旅游效应整体感知与社区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相关影响。如表1所示,模型3中,当将居民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时,旅 游效应整体感知与社区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之间呈正相关(β=0.127,P<0.01),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减小,这表明居民幸福感在旅游效应整体感知与社区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假设1得到验证。 综上所述,结合回归分析的数据结果,可以得出居民幸福感在旅游效应感知与旅游参与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显著性得到验证,本文假设成立。 六、结论与研究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恩施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编制问卷并通过网络发放,成功收集301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旅游效应感知与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且居民幸福感对旅游效应感知及社区乡村旅游参与意愿具有中介作用。这表明,旅游发展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增加了居民的经济收入,居民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居民幸福感增加会促进社区居民对于乡村旅游的参与意愿。同时,旅游效应感知与居民乡村旅游参与意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10%水平上显著。 (二)研究局限和展望 本研究受到问卷调查人数、内容、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在对恩施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效应感知的测量方面尚有不足,导致对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测量结果不够有效。研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增加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如细分调查对象的类型以及消费特征、对于研究对象的动态跟进等方面。 (三)研究启示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居民乡村旅游参与的引导与激励机制。响应“十四五”规划要求,优化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共同提升当地居民的正面旅游效应感知。政府等相关部门应积极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动态地接收群众的需求。 2.加快社区支持乡村旅游多样化的进程。在旅游经济实际 的运转过程中,融合其他行业形成新的旅游项目、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体验等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要走出有特色的恩施州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例如“乡村旅游+互联网”。社区支持乡村旅游的服务对象可以不仅限于对其成员开放,应全面提升社会人群的正向旅游效应感知,进而提升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意愿。 参考文献: [1]李小云,于乐荣,唐丽霞.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反贫困历程及减贫机制[J].中国农村经济,2019,35(10):1-21. [2]孟雅茹,由亚男.新疆旅游地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以吐鲁番高昌区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0,41(8):59-66+84. [3]张建荣,赵振斌.国内乡村旅游社区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2016,38(6):166-175. [4]陈珂,张金鑫,张琦.大梨树村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研究[J].农业经济,2016(5):26-28. [5]邢占军.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1,25(1):196-219+245-246. [6]胡亮梓,谭益民,张双全,等.集体林区生态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以常宁市塔山乡西江村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4):121-124. [7]黄洁,吴赞科.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以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长乐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3,18(6):6. [8]高倩.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9]王雪娇.旅游影响感知对居民旅游开发意愿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智慧中国,2020(5):90-93. [10]SirivongsK,TsuchiyaT.Relationshipbetweenlocalresidents’perceptions,attitudesandparticipationtowardsnationalprotectedareas:AcasestudyofPhouKhaoKhouayNationalProtectedArea,centralLaoPDR[J].ForestPolicyand Economics,2012,21:9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