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李静 新疆阿勒泰开放大学 摘要:“共享”是新时代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共享经济亦是顺应新时代潮流出现的新的经济理念,虽然共享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让人咋舌。虽然说共享经济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很多的宏利和便利,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瓶颈,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共享经济的内涵、特征来探讨目前我国共享经济发展中的困境问题,并为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共享经济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共享经济;困境;突破困境 一、引言 2015年10月,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我国国情和发展理念的要求,催化着共享经济开始在我国社会崭露头角,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将共享经济推向了高潮,2020年7月,发改委等13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生活消费新方式,培育线上高端品牌,鼓励发展“共享住宿”首次写入我国政府文件。共享经济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的新的商业模式更加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的利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供需矛盾。虽然国内的共享经济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赶超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起步期到成长期的加速转型。随着共享经济的强大潜力,社会各类资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了共享经济的投资中,共享出行、共享空间等不仅使经济产能增加,同时为社会普罗大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此国家也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去扶持新的经济形势。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会十分顺利,共享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限制其扩大的短板问题,比如产品和行业的盲目扩张,使得同质化严重;责任界定困难,监管成本过高,很多物品被过度使用和损坏;产业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使得安全事故维权难度高等等,若想要继续使共享经济符合我国国情,在实践中发挥中更大的能量,则需要突破这些掣肘和困境,寻求共享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二、共享经济概论 共享经济最早是1978年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提出的,他们最早将其称之为“协同消费”,并将概念定义为“一人或者多人共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1]。在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中对起概念正式定义,报告中说所谓共享经济就是 “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3]。我国的共享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共享单车”社会现象为分界线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2008年至共享单车出现之前,该阶段的经济活动吸收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商业模式上还是个人对个人的C2C模式,第二阶段则是“共享单车”的出现,该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该阶段出现了个人对个人的C2C模式、企业对个人的B2C模式、企业对企业的B2B模式等不同种类的商业模式。 (一)共享经济的特征 分析我国目前共享经济的特征,可以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从物权角度来看,一个物品身上有两个基本权利,一个是绝对物权的所有权、另一个是相对物权的使用权,而共享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并且使用权呈现出了社会化现象,共享经济的价值也恰巧来自于该特征,亦是产品的使用权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产生了市场交易,供给者也就是所有权者将产品的潜在效益通过使用者付费使用进行激活,过程中,共享经济满足了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同时以提升产品的社会价值为抓手提升了社会的整体效应。 2.经济活动的规模庞大 从技术角度来看,共享经济主要依赖于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共享经济在互联网中建立平台,将各利益主体在平台上进行平等的经济交往,平台上的用户越多则产生的经济效应就会越大。同时共享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共享二字,它所产生的共享机制效应可以直接了解供需,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精准匹配。 以上两个特性使得共享经济表现出了和一般经济不同的发展势头,但也如同“双刃剑”也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成为了制约的短板。比如说,共有产品使得物品失去了“边界”,没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的支撑,人们“共享”了产品却忘记了“共同爱护”使得产品被随意私占、随意破坏从而提升了成本,因此只有理清了限制共享经济的主要问题才能够使得共享经济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发展共享经济的意义 1.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通过上述对于共享经济特征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共享经济强调了两个共同特点,物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激活了闲置资源的利用,并且能够使其利用率实现了最大化,这也再次证实共享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最大的优势是对资源的使用权,可以利用未使用的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比如现在的跨界共享已经成为常态,闲置厂房用于娱乐休闲,闲置公交用于货运,闲置网络空间用于虚拟状态下的共享,从线下的实物共享到线上的云共享……智慧技术与共享经济相互促进,实现闲置资源乃至公共资源在智慧共享条件下最合理的分配,从而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 2.就业机会的增加 就业问题一直是生活保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国家经济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不仅影响经济同时也关乎到国家民生问题。共享经济催生了新的产业链,在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多的时代,新的产业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拓宽了就业领域,降低了就业门槛,增强了就业弹性,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减轻了社会劳动力的过度压力,有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我国先后发布了3批共38种新职业,与共享经济相关的职业占比超过一半。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催生了大量新职业,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共享经济形势下,就业模式从传统的“公司+雇员”向“平台+个人”转变,就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此外,增加就业机会可减少剩余劳动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3.经济收入提升 促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动力基础,其逐步落实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与推进共同富裕息息相关,发展共享经济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一条重要路径。一方面,共享经济可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资源利用方式打造资源节约型经济形态,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带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共享经济能够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丰富财产性收入来源、带动更多自发的第三次分配行为,推动共享共赢成为社会共识,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提升共同富裕的分配效率。共享经济大多与网络信息平台的开放密切相关,提供兼职就业机会。例如,许多市民利用业余时间运送乘客,增加他们的收入。 因此,网络经济的共享不仅使部分失业人员重返社会,也扩大了部分员工的收入来源。 (三)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优势 据统计,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350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而经济学学者和专家也在预测未来3—5年内,中国的共享经济会达到全球第一。那么,我国在发展共享经济中到底存在何种优势,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 第一,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在全球的规模最大。统计表明,我国光纤用户占比由2012年的不到10%提升至2021年的94.3%,固定宽带由百兆迈向千兆跨越升级。网络架构持续优化,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布局,网络质量达到甚至优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从“3G突破”“4G同步”,走向“5G引领”;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我国企业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保持世界领先。以上互联网科技的现状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二,国内服务业的兴盛。随着高性能芯片、基础软件、移动设备、物联网、高速互联网、VR、云计算、大数据平台、5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垂直行业的结合进一步改善服务体验,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为生活服务市场带来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体验,包括以直播技术为基础的一系列体验类的直播,如云健身、云蹦迪、云吸猫、云旅行等,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配送、无人驾驶、无人机,也包括外卖、线上生鲜零售、社区团购、闪购、在线购药等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新业态。这些新业态一方面提升了生活服务业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给居民带来了更优质的生活体验。 第三,高密度的居住区的形成。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高密度核心区城市白皮书中提到,预计2050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而城市核心区往往代表了一座城市最高价值所在:资源、产业与人才集聚,令大量商业机会不断创新涌现;车水马龙、人流如织、高楼林立的景象造就繁华的现代都市样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至沓来,这说明在未来会出现“超级大城市”。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于“共享”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共享经济的明显好处不仅体现在金钱和时间上,还体现在金钱和需求上。 该平台通过降低成本,大大提高了互联网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于供应商来说,可以根据需求直接提供和支付。租赁或服务软件通常需要 需求者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提供服务,而共享经济中的个人服务提供者则不需要支付费用。此外,共享经济平台为供应商提供了大量的客户,供应商只需要注册一个平台,通过审核和评估服务,就可以通过平台找到客户,从而减少因需求不足造成的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共享经济可以使供应商利用未使用的资源在整个市场上提供更有效的供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供应商和工人不再受雇于企业共同提供的经济服务,可以通过提供按需服务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三、当前共享经济的发展瓶颈 共享经济的内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完美的契合,使得共享经济不断向各个行业领域拓展,尤其是在遇到闲置资源时,共享经济激活了其市场能力,这使得共享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起来,从共享交通发展到住宿、物流、知识、技能等等,共享经济遇到了最好的时机但是挑战也随之到来: (一)共享经济(产品)及规模的盲目扩张 共享经济的前身只是人们对于闲置资源的利用和分享,从而使资源的利用和节省最大化,后来人们开始发现了其共享理念中包含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开始将其理念使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使得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来看甚至出现了盲目扩张的趋势。比如说产品的种类盲目扩张,目前除了人们刚性需求的产品以外,产生了很多跟风的共享产品,如共享雨伞、共享睡眠空间(胶囊旅馆)等,这些产品拥有了一定的共享基础,并且需求呈现出了临时性,可以作为社区的便民服务,但是并没有办法形成规模化的经济活动。再比如说行业规模的盲目扩张,共享单车的问世引发了摩拜、小黄车、小蓝车等共享交通的浪潮,但是这些产品却没有维持多久,同质化的竞争使得最后都成为了昙花一现。在一定程度上,共享经济是依赖于人们的习惯和喜好的,一旦人们失去了共享的欲望那么就意味着共享经济也将随时停下。对于人们心理的探索来看,人的共享欲望和占有欲望做比较,占有欲望是更加强烈的,因此盲目的扩大规模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共享经济体现出“共享悲剧” 共享产品物权中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不仅成就了共享经济,同时也成为了制约共享经济的短板造就了“共享悲剧”事件的不断发生。比如说共享产品的被非法占有、被过度的使用或者被直接损坏,有些产品(共享单车等)在公共场所或者人员密集场所过度的投放导致资源浪费,有些产品甚至出现了公共安全问题,用户的个人信息使得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有些共享企业存在了资金风险,若共享平台经营不善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使得平台用户的财产收到损失,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针对以上越来越多的“共享悲剧”上演,使得社会大众对于共享经济的认可度也在不断的降低。 (三)相关的产业规制不完善 共享产品的特征使得其和其他经济产品有本质的不同,共享产品不仅要保障其物权同时涉及到了互联网平台、移动支付、社会责任和道德等各类因素。但是共享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速度过快,与之匹配的法律和制度却无法快速出现,使得原有的制度和体系无法满足和管理共享经济中新的业务活动,因此伴随着共享经济出现的各主体责任不清晰、体制不健全等使得共享经济的活动也伴随着财产损失和市场风险。 四、破解共享经济发展困境的办法 目前现状来看,共享经济1.0的局面已经进入了“冬季”,但是我们并不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共享经济就可以被淘汰,如何顺应新的形式打造共享经济2.0时代,则需要社会、政府等各方进行努力。 (一)文化 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共享经济来说受到了社会文化和群体生活方式的干预,想要更好的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就要在社会群体中建立共享、诚信、契约的共享文化。 1.加强共享文明宣传,提升公民素质 第一,要在建立社会公众的价值理念上下手,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在社会中树立“共享”的价值观,通过价值观念来强化公民对于自身消费行为的约束。从管理学的角度来道德精神是其重要的组成成分,只有大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同一水平线、主流价值观基本一致时才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达到统一的价值观,因此对于道德精神的重视和运用可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利益的实现和可持续。 第二,要在发挥社区力量上下手,目前社会治理中除了行政治理以外,社区的自治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在社区范围内形成文明机制从而从最小细胞来引导共享文明非常有意义。“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的问世,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在未来的一段时期要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深远意义。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本质内涵就是“共享”,发挥目前社区已有的社会机制,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得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信赖、合作、监督机制转化为共享经济产品的信赖、合作、监督机制,以此规范社区成员使用共享产品的行为。 同时在社区层面也可以建立共享产品治理机构或者委员会,通过最小细胞单元来加深对共享产品的管理。 2.弘扬诚信、契约文化 不论是哪一种经济类型,只要在市场上开展经济互动诚信是其有效运转的道德基础,而共享经济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诚信和契约则更为重要。只有人们从内心深处接受并别牢记诚信和契约的价值才能够在行为上被该观念约束,最终成为行为准则。因此需要尽快完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国家信用政策法规贯彻执行力度和执法力度,积极建立公民、组织信用征集、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数据库,为实现信用科学管理奠定基础,推动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发展,积极推动经济组织进一步加强信用管理等都是提高公民诚信和契约精神的渠道。 (二)制度 想要规范社会秩序,让公民的行为得到约束,仅靠建立社会文化,创建社会文明是远远不够的,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法治”作为保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形成良好的机制和制度来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价值观念的外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完善监管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公共规则,提升违反成本。目前针对公共秩序的相关制度已经建立并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政府应该出台针对共享经济的法律法规,加强规章制度的针对性,并推动形成至完备的规则体系。在严格落实的基础上加强惩罚力度,提升违反规则的成本,从源头降低企业成本。对于共享经济企业要提升准入门槛,对于出现霸王条款、违规押金等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严格处理,通过行政处罚和经济调控相结合的方式来规范共享经济的运行。 第二,行业标准统一化,提升活动能力。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目前市场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为了能使行业活动更加规范且能力提升,需要通过大数据对于潜在的客户进行分析确定其偏好,通过分析结果来引导供应商能够更好的确定市场价格、市场投入、市场规模等,对共享经济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撑,从而确保行业标准的统一,提高产品使用效率和企业效益。 监管规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共享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共享经济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激发消费市场潜力、促进和稳定社会就业等方面的潜在动能。 必须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2.健全征信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公民信用体系。共享经济能够有序健康运转不仅建立在运营商营商能力,同时和平台客户的信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想要从源头解决共享产品损坏、过度使用等问题就要将使用共享产品的能力和公民的征信想关联,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共享经济平台和征信机构的联系,做到大数据的整合使用。一旦有公民出现对共享产品无端破坏、过度使用等问题将直接影响该公民的信用,影响到其交通、经济等个人利益。在此过程中要积极的培育第三方信息服务企业,对于共享数据进行审核,通过用户点评等记录形成对共享产品的信用报告,让公民的权益也得到保护。 第二,完善共享经济信用信息法律制度。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和信用的相关法律制度本身就不够健全,在大数据时代对于公民信息的收集、利用和防护目前都未得到有效的保障。共享经济本身就是建立在海量的大数据信息基础上,同时又要和公民的征信等挂钩,因此在积极利用公民信息和信用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保护,严格把控信息的流通,对于有些供应商对公民信息和信用不当利用时要加大惩罚力度,防止公民的信息泄露或者丢失。 (三)技术 1.优化平台软件管理技术 第一,加强平台数据安全管理。在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中,网络平台是最重要的工具,因此企业想要在共享经济中得到利润、节省成本、减少安全事件发生就应该在维护平台和数据库上花费大量的功夫,最重要的是要将网路和信息的安全作为最重要的保护因素,严格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确保平台数据安全。 第二,不断完善平台软件。共享经济和其他经济不同的是,客户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用户反馈机制和渠道,积极的收集用户的反馈和诉求,针对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掌握和整改,从而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 2.高效利用互联网技术 第一,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云计算提供便捷高效的网络访问,在云计算基础上产生了云服务模式,云服务模式为共享经济营造了发展环境,云服务可以促进资源实现更便捷高效的共享和利用,通过共享经济平台、相关基础设服务等,降低边际投入,使得边际收益递增。 第二,利用模块化编程能力。模块化编程能力不断更新发展,可以适应不断增强的经济交易的复杂性,有利于建设标准化的软件平台。模块化编程能力运用到电脑、智能设备中,对交易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作用,可以满足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促进商业模式的更新和优化。 第三,共享经济要成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要紧紧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丰富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等服务供给,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水平,政府要积极鼓励企业开放平台资源,推动公有云资源共享,打造共享生产新动力;探索生产资料共享新模式,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按照市场化配置方式推进生产资料共享。 五、结论 共享经济作为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放眼全世界和任何一个国家去做比较,我国的共享经济都是处在遥遥领先的位置。若想要共享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下去,需要在保障共享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法律上多思考、多实践,本文在对共享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后得出结论,若国内想要共享经济长远的、有序的、健康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发力,也需要社会大众的配合,同时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只有在社会上建立起一定共享经济文化,加快完善共享经济领域政策体系,包括共享经济领域相关行业标准、共享经济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共享经济领域个人信息保护和企业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加持企业对技术的开发和更新,笔者认为共享经济在未来发展潜力的巨大的。 参考文献: [1]Felson,M.,and Spaeth,J.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4):614-624 [2]郑联盛.共享经济: 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7(6):45-69+5. [3]Roger.The social costs of Uber[J].Temple University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2015:28. [4]冷向明,郭淑云.共享经济治理中的政府责任——以共享单车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5):8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