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背景下协同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冯莉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民政局 摘要:共享经济背景下,协同消费是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它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思维、消费习惯及方式,更改变着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走向。当前,纵观我国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正在朝着线上经济分享、线下经济分享的交互融合方向前进,在这一形势下,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供需双方信任关系及消费者自身等因素成为影响协同消费的主要因子。为了促进我国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使得协同消费朝着更健康、更稳定、更完善的方向前进,对共享经济下协同消费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依据着协同消费的影响因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协同消费、共享经济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 关键词:互联网;共享经济;协同消费;消费者;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不断的融入社会各行各业中,给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注入了新动力。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国内率先出现了一批互联网企业,诸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等,他们开始寻求互联网上的盈利模式,这一商业模式,恰好打开了中国共享经济的大门。此后,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春笋,推动了线下消费向线上消费模式的转型,并且在国内诞生了一批只提供平台、不提供产品的互联网平台,这就促进了原有的产品服务系统升级,给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提供了商品分享平台,推动着国内协同消费雏形出现。协同消费的本质就是一种分享经济,它主要通过产品服务系统、再分配市场、协同性生活方式三种类型实现,诸如目前的群体消费模式、闲置商品共享模式及互联网平台上的二手买卖等等,都是协同消费的主要体现。目前,纵观中国协同消费模式的现状,主要集中在群体消费、二手买卖及商品共享上。这一发展现状下,就暴露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性问题。对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共享经济与协同消费的机理,提出协同消费的影响因素,形成对应的未来发展建议,从而为我国的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助力。 一、共享经济的发展背景 “共享经济”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共同提出,其主要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出现于互联网时代,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理念变化,而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经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意之一”,该经济模式的主要机理就是第三方为经营者(第一方)与消费者(第二方)提供一个商业交易平台,经营者(企业或个人)将自己的商品、技术、资源及闲置物品通过商业交易平台,实现出售与租赁的商业行为。同样,第三方通过提供消费平台,给消费者提供群体消费、超前消费等机会[1]。在这一发展模式中,经营方实现了盈利,消费者以最优势的价格获取自己的商品,而第三方平台则通过提供服务实现了盈利,可谓互惠共赢。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是共享经济模式发展的主要国家。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规模约为1.95万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10%以上。这些当初的预测如今都成为了现实[2]。未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消费者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及习惯的变化,共享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图1 共享经济生态示意 二、协同消费模式的机理与主要类型 (一)协同消费的实现机理 协同消费的本质就是一种合作或互利消费的行为,目前主要包括租赁、使用、互相交换物品三种模式。追本溯源,早在2007年4月,英国市场咨询顾问雷·阿尔格(Ray Algar)就发表了一篇为“协同消费”标题的文章,这也是协同消费一词的最早出现。他在文章中写道:协同消费模式将冲击着全球商业模式转变,消费者从以往的单体消费向群体消费转变,从商品购买专项商品分享或服务交换,新的消费理念与习惯带动着整个商业市场经营模式转变。实际上,目前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诠释。例如: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像众筹、沙发客、工具交换、P2P借贷、猪八戒等软件,这些就是协同消费模式的很好体现。又如,当前人人熟知的拼多多软件,消费者通过拼团砍价的方式,以最优惠的价格获取自己想要的产品,这也是协同消费中群体消费模式的主要体现[3]。再如,共享汽车租赁市场,租赁方将个人闲置的汽车收集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公布租赁信息,消费者通过平台上下单,完成汽车共享,这也是协同消费的体现。因此,整体来看,不难发现,协同消费的实现机理就是通过群聚效应(凝聚核心用户,获取社群认可,创造消费条件)、闲置产生、社会公共资源及陌生人的信任(开放透明的社群,人际与资源回归交易核心)、产品服务系统、再分配系统及协同式生活方式五大要素,完成对消费者的服务行为,协同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经营者、平台提供者都实现了互惠共赢目的,达成一种合作共享的目标[4]。这一实现机理,与上述提到的共享经济模式如出一辙,这也恰好说明了协同消费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主要体现之一。 表1 协同消费模式的机理 (二)协同消费的主要类型 1.产品服务系统 产品服务系统是目前协同消费的主要类型之一,这一概念的出发点在于:产品拥有着具备大量的闲置物品时,没有时间将其充分利用。由第三方提供租赁平台,产品拥有者通过租赁平台将产品租赁出去,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获取产品的享用权。这一协同消费模式,打破以往消费者享有产品或需求产品必须占据产品所有权的格局。对于消费者本身而言,他们通过购买产品服务的功能,不仅以最低的价格获取了产品性能,而且还免去了产品保养、保修等问题。对于产品租赁方而言,其不仅将闲置物品的利用价值发挥至最大化,而且还创造了其它的经济效益。因此,单从消费者与经营者双方考虑,这一协同消费模式,无疑是互惠共赢的方式,这也是目前产品服务不断得到消费者青睐的原因,比如: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等,这些都是产品服务系统的主要体现[5]。 2.再分配市场 正如上述所提,协同消费的主要实现机理就包括了资源再分配要素,这就促进了再分配市场的形成。以目前我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为例,协同消费的主要体现就是二手产品的买卖,这一特点类似于线下商务领域中的跳蚤市场。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一消费模式的逻辑就是消费者以更优惠、更低廉的价格,在二手市场中淘货,获取自己需要的产品。实际上,再分配市场在我国商业领域发展较为悠久,在互联网消费模式未成型之前,就已经有了二手交易的市场现象。但是,以往的再分配市场主要集中在线下场景,而且,二手交易的市场行为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主流,许多消费者也都缺乏资源再分配的消费观念,这就是以往人们拥有大量的物品,出现物品过剩时或利用率低时,一直被闲置搁放的原因。但是,目前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开始倾向于二手买卖,商品二次交易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协同消费这一机理[5]。 3.协作型生活方式 协作型生活方式具备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资源共享性,二是资源互换性,三是合作消费性。首先,资源共享性,主要是指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对时间、技能、空间甚至是资金进行共享利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两人对同一商品类型进行共同享用,也可以三人、四人、五人甚至更多的人对同一商品进行享用。比如:近两年流行的办公场地共享模式,不同的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其他消费者达成意见一致,就可以以最低的价格获取场地享用权。这种方式,不仅有效降低了商品的购买成本,还保证了商品的价值发挥。减少商品闲置情况发生。其二,资源互换性,其主要是指行为人与行为人之间进行物品交换的行为,这一过程中,双方既是消费者也是产品的经营者,双方通过达成意见一致,将自己物品进行交换使用。其三,合作消费性,像目前的拼多多拼团模式、淘宝与天猫推出的“双11”、苏宁易购推出的团购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在合作消费模式基础上开展的一种商业活动[6]。 图2 协同消费类型要素联系 三、共享经济背景下协同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消费者自身因素 共享经济背景下,协同消费的主体是消费者,消费者有需求,商业活动者才有经营动机。消费者自身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等都是决定协同消费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消费观念就占据了协同消费影响因子的很大比例,以目前共享经济背景下主流的消费群体为例,根据调查研究发现,2015年~2021年,国内协同消费的市场增长率以平均每年16.36%的增幅上升,其中,协同消费的群体以80后、90后为主导,90后消费群体量占据总数的60%。相关研究现实,00后的协同消费增长数值正在剧烈上涨。这一消费群体出现的背后,就意味着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更加倾向于分享型、协同性的消费主张。而且,根据拼多多、滴滴打车、淘宝、京东等软件的相关信息公布发现,2021年~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00后的消费潜力有着赶超80后、90后的趋势,像拼多多的拼团消费、天猫与淘宝的团购、京东团购及滴滴打车、共享汽车等等,都成为90后、00后的青睐对象[7]。因此,现实情况已经表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转变,就促进者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变化,赋予了协同消费新活力。 (二)产品层面的因素 共享经济时代,虽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与习惯发生了一定改变,使得协同消费成为众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产品质量为王、产品价格优先的格局。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协同消费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选择共享经济模式的初衷就是产品价格具备了很强优势,比如:以再分配市场为例,大多数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二手手机、二手电脑、二手汽车等产品时,考虑最多的内容就是产品价格。能够吸引消费者下单的条件就是产品本身具备了一定的价格优惠幅度。又如,以协作性生活方式为例,近年来出现了办公场地共享的消费模式,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这一消费模式,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租赁价格低,消费者能够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场地。另外,除了产品价格外,产品质量也是影响协同消费的主要因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协同消费模式的日渐普及与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产品质量,加之整个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供给消费者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购买共享产品、技术、服务及知识时,都会货比三家[8]。 (三)供需双方信任因素 基于上文研究可知,协同消费模式的实现机理就是分享、流动、信用三样要素,其中,信用占据了消费领域的主要板块。由于协同消费本身具备很强的共享性质、群体消费性质,消费者在购买或享有产品时,就会考虑到自己的消费合作目标。供需双方的信任成为协同消费的主要影响因子。实际上,从2016年以来,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的商业经济增长值都在大幅度提高,其不断增速的背后,除了第三方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外,也开始致力于供需双方信任关系的管理,向滴滴出行、哈罗单车、leocar共享汽车、凹凸共享租车等等共享软件运营方,不断朝着供需双方信任机制优化方向前进。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2.9%,知识技能、医疗共享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0.9%和27.8%[9]。这一发展形势背后,就离不开供需双方信任关系的优化。 (四)第三方平台因素 根据既有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共享经济背景下,第三方平台对协同消费的影响因子正在不断增长。通过上述对协同消费的逻辑机理分析可知,协同消费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商品供应方、消费者、第三方三者之间的互动,第三方主要提供平台。目前,我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参与协同消费时,大多有着明确的消费导向,侧重选择那些影响力较大、口碑较好的平台,比如:服装、化妆品上,超过76.36%的消费者都选择了天猫、拼多多、唯品会等等平台。出行上,83.63%的消费者选择滴滴出行、美团打车等平台[10]。这一选择倾向背后的原因,就是第三方平台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由于这些平台已经在共享经济市场上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与口碑,因此,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考虑因素。 四、共享经济背景下协同消费的发展对策 (一)迎合共享经济发展趋势,加强消费平台的口碑宣传 基于上述研究可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模式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受消费市场环境的影响。在整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未来协同消费平台只有坚持优化好服务平台的口碑,加强协同消费模式的宣传,才能够俘获消费者的芳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因此,本研究建议,今后我国协同消费模式的建设,可以从加强消费平台的口碑宣传这一突破点入手,在共享经济时代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消费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协同消费、热衷于协同消费。例如:对于协同消费的服务平台方而言,可以加强对消费群体的调研,了解到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及消费考虑因素,挖掘消费者的痛点,针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针对性的优化平台的口碑,提高服务能力,以良好的市场口碑效应吸引消费者,从而让第三方平台成为消费者与供需者之间的信任桥梁,让协同消费平台成为消费者的信任保障体,通过这一方式,消费者就有足够动机与兴趣选择产品服务系统、再分配市场及协作式生活方式[11]。 (二)坚持产品质量、价格为王,不断健全产品监管体系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共享经济背景下,协同消费仍然是产品为王、价格优先的时代,对于协同消费的平台方而言,平台作为供需双方的服务方,必须发挥好服务与调节作用,对于供需方,需要检查好产品的质量,协助好供需方,对其实施租赁价格与出售价格制定的指导。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做好相关产品的服务功能,改变以往只提供平台,不注重售后服务的现状,真正解决消费者的担忧,让产品质量与价格都具备市场优势。另外,根据目前共享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协同消费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不成主流、不成体系的消费模式,未来协同消费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主张[12]。因此,这一形势下,就需要地方部门发挥好对应的监管责任,要引导好协同消费市场,避免恶劣竞争、故意抬高价格、故意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存在,真正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使协同消费更加透明化、公平化、规范化、系统化。比如:可以制定一些市场监管体系与政策,完善对应的法律法规及文件,让协同消费者在参与消费活动时,也有对应的法律与政策保障,同时,通过这一模式也无形中促进了供需双方信任关系的优化,使得供需双方都能够遵守相关的市场准则[13]。 (三)注重协同消费平台功能完善,坚持品牌化经营战略 基于上文研究可知,协同消费模式下,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第三方平台的作用。对于第三方平台而言,只有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服务产品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品牌化、精品化的经营战略,才能够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关系,与供需方建立起合作关系,保证第三方的协同消费平台在中间发挥出多项服务与保障功能。例如:优化软件及服务平台的经营板块,朝着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前进,吸收更多的社会闲置物品等扩大消费者选择的空间,以及取得相应的优质化产品或者服务。完善相关网络社区,有助于促进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拓展人际关系。同时,建立完善的系统平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对于不常用的商品,也不用付出储存的成本,进而可以把已经拥有的闲置物品进行货币化,来抵扣所付出的成本。致力于供需方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优化与保障,平台方通过制定出供需双方保障条例,保证交易行为的规范性、可追溯性[14]。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创业者提供了诸多的市场尝试机会,更给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消费模式选择,而且在共享经济的整体推动下,协同消费模式成为我国商业市场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带动着整个市场经济发展。从协同消费的逻辑机理上来看,集中在共享、流动、信用三大要素上,像产品服务系统、再分配市场、协作型生活方式等,都是协同消费的主要类型体现。目前,共享经济背景下,协同消费的影响因素也大多集中在这三项消费类型上,消费自身的观念、产品因素、生活因素、第三方平台因素、产品本身价格及供需双方信任等等都是影响协同消费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通过尝试优化市场口碑、加强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价格竞争优势等方法,推动我国协同消费市场环境完善,减少或消除协同消费的不利因子,使协同消费成为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时,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子璇,陈孙延.基于社会协同网络的共享经济模式研究——以优制网、共享有车平台和轻松筹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20):65-70. [2]胡艳英,曹玉昆.基于利润共享契约的林下经济产品供应链协调管理设计——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例[J].林业科学,2018,54(8):165-172. [3]许晖.用案例研究讲“中国故事”的一部理论力作——《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案例研究》书评[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21,14(1):123-124. [4]江波.诚信服务的形成:共享经济理念下的消费行为与政策规制——以网约车为例的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0(11):25-30. [5]唐廷廷,金登科.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共享经济消费模式创新研究——以共享单车ofo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25):141-144. [6]马维皓.互联网消费背景下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ofo,摩拜和哈罗单车为例进行比较[J].财经界,2019(18):7-8. [7]罗鄂湘,张亚伟. 基于扩展TPB的协同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康复辅具租赁为例[J].农场经济管理,2021(3):35-38. [8]李岚,黄文辉.B2C模式下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和动态能力分析——以京东为例[J]. 商业经济研究,2018(8):94-96. [9]邱丽娜.“三方协同、四轮驱动、五技融合”立体化推进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实践探索 ——以广东荔枝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2(9):116-118. [10]姜睿清,谢菲,柯楚秋,等.基于TPB/UTAUT和信任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蚂蚁花呗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6):70-78. [11]李煜华,向子威,胡瑶瑛,等.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基于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J].管理现代化,2022,42(1):81-86. [12]刘莉娜,李立威.分享经济背景下医疗共享的商业模式研究——以名医主刀与好大夫在线为例[J].科技促进发展,2019,15(7):692-696. [13]胡佩君.“共享经济”下最大化共享网络社会资本效用思考——以大创项目"自由驴"旅游资源分享平台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10):118-119. [14]关钰桥,孟韬.数字时代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合法性获取机制研究——以滴滴出行、哈啰出行和闲鱼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22(5):2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