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分析
许子飞1,2 史美雪1,2 1.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2.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 730020 基金项目:甘肃省统计局2021—2023年度统计研究课题“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研究”。 摘要:企业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基于甘肃省经济普查的结果,对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分析其时间趋势和空间演化格局,并运用双固定效应等计量模型测度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双固定效应;异质性分析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甘肃省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甘肃致力于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实现甘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格局。甘肃省地处西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目前企业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虽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但总体而言,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偏弱,经济增长基础薄弱,发展较为滞后,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甘肃省实现经济快速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的贡献尤为重要。 关于创新能力的衡量,现有研究主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马颖,2018;马丽,2021),而学术界对企业创新能力测度指标的研究,有的过于宽泛而难以量化,有的使用主观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不够客观;同时这些指标多集中于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测量维度不够全面。在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现有研究指出企业创新可以间接或直接促进经济发展(张杰等,2016;葛鹏飞等,2020;赵军芳等,2021),但对企业创新能力贡献经济发展的路径的研究不够全面。综上所述,关于创新能力检验指标的研究呈多样性,但尚未形成对企业创新能力统一的测度框架和指标,少有对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测度。因此本文立足于区域发展,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 (一)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 现有学者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测度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多种角度和方法。本文首先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构建维度,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内部环境细化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与创新内部动力这三个方面,并借鉴现有学者构建的指标体系(徐维祥等,2015;杨洋等,2015;顾夏铭等,2018;阳镇等,2021),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内部动力和创新环境四个一级指标来测度甘肃省各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创新能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1—2020年甘肃省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各项数据来源于《甘肃发展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市统计年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等,个别变量中存在缺失情况,本文通过查找当年政府公报或线性插值法进行补齐。 (二)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的测度 本文利用熵值法对甘肃省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甘肃省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测度结果 由表2可得,甘肃省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差距,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企业创新能力较其他地区最为突出,近十年排名位于第一,企业创新能力得分为0.735,其次企业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的是金昌市、天水市,创新能力得分分别为0.159和0.106,而其他地区企业创新能力总体发展较为平缓,创新能力得分均低于0.1,排名最后的甘南州仅为0.023,由此可以看出甘肃省各地区企业创新差距明显,创新发展不均衡,兰州市远远超越其他地区,这也比较符合地区企业创新发展现状。 为了更直观的研究甘肃省各地区2011—2020年企业创新能力的变化趋势,本文绘制了图1所示的折线图。 图1 甘肃省各地区2011—2020年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指数 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兰州市近十年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也存在着相应不足,2016—2018年,兰州市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下降,到了2018年得到改善。紧随兰州市的是金昌市、天水市和张掖市,这些地区创新能力发展较为良好,这主要依托于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高程度的市场发展,而创新能力发展较为落后的是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州和甘南州,究其原因,这些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发展相对封闭,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使得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创新发展较为缓慢。整体来看,甘肃省各市(州)企业创新能力在2016年之后增长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在2016年开始实施“十三五”规划,在国家的鼓励和扶持下,企业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这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进步和提升,但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形势的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甘肃省经济增长也较为缓慢,这就对企业的创新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使得地区创新水平明显下降。 三、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 (一)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1.变量说明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甘肃省各地区生产总值(gross)、地区人均生产总值(per)、地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primary)、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secondary)和地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tertiary)。为剔除物价变动带来的影响,以2011年为基期采用GDP平减法折算得到实际生产总值作为甘肃省各地区经济水平值。同时,为了避免变量数值与其他变量差距过大,本文对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进行取对数处理。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企业创新能力指数(inno),参考以往研究,本文的控制变量如表3所示。 表3 控制变量说明 为了避免变量数值与其他变量差距过大,本文对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和人口密度进行了取对数处理。 表4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由表4可得,各变量数值分布比较均匀,所选控制变量样本整体代表性良好。 2.计量模型设定 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为进一步从数据角度对模型识别,本文进行了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结果 由表5可得,F检验的P值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拒绝原假设,豪斯曼检验结果中Chi2统计量显示所有模型均在1%的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建模分析。而考虑到面板数据同时具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这两种数据的特征,本文采取双向固定效应,基于此,本文构建的基准模型如下: 式(1)中,grossit为i市t年的生产总值,innoit为i市t年的企业创新能力,Xit表示本文的一系列控制变量:信息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就业水平、工业发展水平、人口水平、教育投资水平、对外开放水平;ui表示地区固定效应;vt表示年份固定效应;εit为误差扰动项。 (二)实证结果分析 1.甘肃省各市(州)企业创新能力与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 表6 创新能力与生产总值回归分析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由表6可得,模型的R2为0.621,说明本文选取的一系列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变动的解释能力较好,模型拟合结果较为理想。Inno的回归系数为1.013,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其中,工业发展水平对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都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创新能力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回归结果说明企业创新能力水平明显助推地区经济发展,但尚不能明确企业创新能力水平对生产总值内部构成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引入模型中,考察企业创新能力水平对此的影响。 2.甘肃省各市(州)企业创新能力与按产业分类的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 表7 创新能力与各产业生产总值回归分析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由表7可得,甘肃省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为负,究其原因,一是甘肃企业创新方向较少偏向农林牧渔业;二是由于省内农村产业处于一种较低的产业融合状态,二三产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未能较快向第一产业生产转化。甘肃省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最大,原因可能是甘肃省第二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政府扶持力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工业体系的区域之一,甘肃省持续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尤其是鼓励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产业环境相对较好。甘肃省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对第三产业增加值没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其增加值相较于上一年波动较大,同时第三产业企业运行较为困难,在创新上的举措大幅减少。综上所述,甘肃省各市(州)企业创新能力对生产总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对生产总值的正向作用主要来自于其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三)异质性分析 甘肃省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域间差异,考虑到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也具有很大差异,故需要异质性分析来深入研究各区域间科技创新能力对经济影响的差异。 本文根据甘肃省各地区2020年城镇化率的水平,选取2020年城镇化率水平的中位数为界线,把甘肃省的14个地市(州)分成“城镇化率高”和“城镇化率低”的两组,城镇化率高的地区有:兰州市、嘉峪关市、张掖市、武威市、白银市、酒泉市和金昌市;城镇化率低的地区有:天水市、平凉市、甘南市、庆阳市、定西市、临夏市和陇南市,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城镇化率异质性下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城镇化率高城镇化率低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由表8可得,在城镇化率高的水平下,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在城镇化率低的水平下,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分析,城镇化率高的地区集聚了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和人才储备,无论是畅通的网络、便利的交通、配套的设施,还是先进的商业环境,都为企业创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集聚的科技创新又可以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正向的循环;另外,高城镇化率在人才资源、空间发展、资金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更为丰富的资源,加快了知识技术的传播与获取,提升了要素产业的效率与速度,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甘肃省各市(州)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且正向作用主要来自于其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此外,在城镇化率高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甘肃省企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甘肃省企业创新方向较少偏向农林牧渔业,二三产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未能较快向第一产业转化。 (二)建议 1.促进龙头企业引领,推进创新合作 提升甘肃省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而这离不开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引领,甘肃省龙头企业要发挥自身带动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实现“稳链”和“强链”,提高优质企业市场集中度。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平台,起到引领帮扶作用,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甘肃地区经济服务。 2.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明确创新目标 企业文化是企业向前发展的支撑和动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要不断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深化创新发展理念,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开发新思路,提供新的竞争力。同时,要及时了解行业创新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创新信息,精确把握市场需求与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相应的理念为基础,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充分发挥人才价值,接轨优势产业 针对甘肃省人才流失的问题,要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通过提供高薪、股权分配、安家等方式吸引人才,留下人才。此外,还可以为员工提供合理有序的就业平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创新人才实现个人真正的价值,有效留住创新人才,为企业乃至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甘肃省很多企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而很多地区又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雄厚的集群产业,故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接轨重点优势产业,突出甘肃各地区企业创新发展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更好地拉动甘肃省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马颖,谢莹莹,胡晶晶,范莎,等.“双创”背景下的湖北基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4):10-20. [2]马丽.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1. [3]张杰,高德步,夏胤磊.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6(1):83-98. [4]葛鹏飞,韩永楠,武宵旭.中国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测度与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10):101-117. [5]赵军芳,范晋明,赵鑫.技术创新对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1(20):110-112. [6]徐维祥,齐昕,刘程军,等.企业创新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12):50-56. [7]杨洋,魏江,罗来军.谁在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联合调节效应[J].管理世界,2015(1):75-86+98+188. [8]顾夏铭,陈勇民,潘士远.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8,53(2):109-123. [9]阳镇,凌鸿程,陈劲.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技术创新[J].科学学研究,2021,39(3):544-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