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路径研究

2022-09-09 15:3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刘耀周1,2   陆瑞卿1,2  王华萍李姣姣1

1.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050061

2.河北省电子学会  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要:结合河北省当前制造强省建设急需,全面梳理制造业规模、产业主体、产业结构和产业重心等建设现状,明确制造业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深入剖析与世界头部企业、国内制造业先进省份、国内外制造业营商环境以及省内各市之间的差距,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剖析。从强核、兴业、集聚、协同和优化等五个方面提出制造强省建设的路径和对策,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的先进制造业方向转型升级。

关键词:制造业;制造强省;发展路径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牢抓住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不断地推进工业现代化,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至此科技创新驱动、追求质量进步、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成为了制造强国战略理论升华的重要支撑[1]。自2015年以来,国内四川、河南等省份先后开展了制造强省的探索,同时江苏、江西等省份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于2019年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纷纷形成了具有各自省份特点的制造强省目标与路径方案步骤,至此我国制造强国理论顺利完成了到制造强省的过渡[2]

目前国内对“制造强省”的概念没有统一描述,我们参考“制造强国”的定义和特征,定义如下:制造强省是基于本省制造业区位特点和基础条件,制造业的总体产值规模居于国内前列,依靠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和政策支持,制造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竞争力和环境资源保护能力明显改善,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居国内先进水平[3]。作为制造业大省,河北还存在制造业质量效益较低、产业竞争力偏弱的问题,急需向制造业强省转变。

二、河北省制造业发展成就

2019年,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4],为6年来最好水平,居全国第17位,比2018年前进2名。河北入围2019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榜单的企业有25家,营业收入共计14701亿元,占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量的4.2%

(一)产值规模稳中有进

工业生产规模持续提升: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7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到2019年已基本与全国增速持平,增速排名由2017年的26位上升到2019年的17位。利润增速有所回落: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013.1亿元,利润总额比2018年下降8.0%,降幅比全国水平高4.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达15.1%,利润增速两年呈现下滑态势;2019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0%,低于全国水平0.9个百分点,也呈现出连续下滑的趋势。工业成本控制依然不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1元,较去年同期高0.9元,比全国平均成本高3元,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工业投资平稳增长:201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比去年同期低6.6个百分点,比前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2.5%;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7.2%,比去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比前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的61.6%

(二)产业主体效益提升

2019年,全省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总体呈增长态势,同比增长5.5%,比去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2.9%。钢铁、建材和石化三个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接近50%

(三)产业转型效果明显

生产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在2016-2019年期间,河北省共培育了1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0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4个省级智能工厂。两化融合稳步推进转型发展:河北省参评企业在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略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共有240家企业启动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其中,76家已通过评定。工业设计助推效果初步显现:河北省13个市实现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全覆盖,入驻设计机构130余家。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3家、国家级6家。已成功举办了3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第一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圆满收官。2017年以来,累计注册的工业设计公司从48家增加到295家,累计获国际知名工业设计奖数量也从1项增加到38项。

(四)特色产业振兴发展

截至2019年,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69个,年营业收入达19885.02亿元,同比增长14.85%;上缴税金471.47亿元,同比增长12.83%;从业人员428.5万人,同比增长5.2%;规上企业达到5212个。

三、与国内外制造业高端领域竞争力对比分析

主要通过对比来评价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一方面是围绕河北省2019年制造业主要数据,对标国内制造业排名第一的江苏省、第二的广东省以及增长势头较强的排名第五的河南省。另一方面围绕“4+4+1”主导产业领域,从中选取河北省入选2019年制造业500强、千家领军、单项冠军的优秀企业,分别对标本行业世界头部企业。

(一)制造业产品品质较高,但规模效益存在短板

在总体规模方面:与广东、江苏、河南三省相比,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规上和私营企业数量等指标均不到国内制造强省的50%。在创新能力方面:河北省研发强度不到制造强省的67%,研发项目数量、有效发明专利数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不到制造强省的15%。在质量效益方面:河北省制造业增速低于制造强省1~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营收及利润不到制造强省的28.6%,利润率高1个百分点以上,规上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相差2元以上,但河北省在私营工业企业利润率和工业产品合格率指标上占有优势。在两化融合方面:河北省电子商务规模不到制造强省的10%,智能制造程度不到制造强省的33%,两化融合指数相差近10。在结构优化方面:河北省外商投资利润率占有优势,比制造强省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但总体规模利润却不到制造强省的15%,战略新兴产业规上企业数量不到制造强省的50%,超大规模企业数量相差很大。在绿色发展方面:河北省在废水排放指标上占有优势,但废气排放指标上却是是制造强省的2倍以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上相差20百分点以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指标不到制造强省的50%

(二)领军企业增速明显,但创新能力存在短板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对比:以长城汽车对标日本丰田汽车,在区域竞争力方面的人均营收和人均利润指标仅为世界头部企业的15%~20%,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市场占有率指标不到世界头部企业的10%,在创新能力的研发强度和研发人员占比指标不到世界头部企业的50%。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对比:以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标美国辉瑞公司,在区域竞争力方面的人均营收和人均利润指标仅为世界头部企业的17%~20%,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品牌价值指标仅为世界头部企业的67%左右,在创新能力的研发强度和研发人员占比指标不到世界头部企业的50%,专利拥有量仅为世界头部企业的2.4%。新能源产业企业对比:晶龙集团对标日本松下,在区域竞争力方面的人均营收指标仅为世界头部企业的67%,但人均利润却是头部企业的2.5倍;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市场占有率指标差距极大,创新能力研发强度指标不到世界头部企业的50%。新材料产业企业对比:以东旭集团有限公司对标美国康宁公司,在区域竞争力方面的人均营收和人均利润指标仅为世界头部企业的12.5%~25%,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市场占有率指标不到世界头部企业的12.5%,创新能力研发强度指标不到世界头部企业的25%

四、河北省制造强省路径探讨

通过对比分析河北省上述四方面制造业差距和不足,聚焦河北制造业的危机与变局,提出激发产业发展原动力的“强核”路径、构建“4+4+1+N”产业支撑的“兴业”路径;打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的“集聚”路径;紧抓战略机遇寻求突破的“协同”路径;构建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的“优化”路径[6]。主体布局如图1所示。

图1 河北省制造强省五大路径

河北省制造强省五大路径

(一)“强核”路径,激发产业发展原动力

1.构建全新产业创新体系

在新材料行业,集中实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门窗材料向高保温性能、高气密性能、高抗风压性能和耐火完整性方向发展,逐渐提高无机材料应用占比,推动建筑遮阳系统向新型形式多样化、活动遮阳主流化、智能化和光伏发电与建筑遮阳一体化发展。在装备制造业,建立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共同开发感知与识别、机构与驱动等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在植物和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诊断芯片和诊断技术方面较强的基础上,集中开展重大及感染性疾病快速检测与诊断试剂、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等技术攻关。在电子信息产业,建立研发机构,推进现代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7]

2.打牢工业产品质量基础

布局国际“三品”战略,摆脱“低质低价”标签,全方位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改善供给,推动河北制造业的“品质革命”。借助美日欧制造业回撤这一重要机遇,针对回撤后中国高端制造业难得的市场空白,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丰富品牌内涵,完善河北知名品牌培育评价体系。

3.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提升两化深度融合水平: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设备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提升企业品种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生产组织、成本综合控制等能力,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互联互通和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8]。发展网络化协同新模式:加快在机械、汽车、服装等行业推进网络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在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推进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带动产业链技术、资本、人力等资源的聚集和高效配置,实现跨产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加速产业的提质升级。发展服务型制造:全面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推动制造企业由单纯提供设备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信息增值服务等转变。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远程故障诊断、远程在线运行维护等新型业态服务,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9]

(二)“兴业”路径,构建“4+4+1+N”的多级产业支撑

1.打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产业: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例,布局研发电子架构、多元信息融合、车辆安全预警等关键技术。开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研发试验及试点应用,加大市场推广和场景示范探索力度。鼓励零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关键核心系统及部件协同配套能力,有序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打造集交通物流、共享出行、用户交互、信息利用等要素于一体的网状生态圈。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大宗原料药生产能力有序集聚,优化石家庄等区域大宗原料药生产布局,鼓励企业将生产能力向沧州渤海新区搬迁,引导医药企业向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戴河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聚集区汇聚发展。新能源产业:以邢台、保定、唐山、秦皇岛、石家庄为中心,加快推进光伏、智能电网产业聚集。以张家口为中心,依托金风科技等企业,推动风力发电设备大型化、智能化,加快推动风能产业聚集,鼓励省内已有配套企业融入产业链条,打造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于一体的风电全产业链。

2.提升四大传统优势产业

钢铁行业:推进河北省“2310”战略布局,继续提高产业集中度,适时进一步推进兼并重组,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集团。石化行业:推动石化行业逐步向曹妃甸和渤海新区等沿海地区转移,推动石化企业搬迁入园,加速产业向园区聚集,进一步提升化工产业的集中度,依托唐山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基地(园区),加速打造世界一流、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产业基地。食品行业:构建“3910”产业布局。加速乳制品、葡萄酒、果品深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基地的聚集,重点发展九大食品产业基地(园区)。

3.攻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大数据产业:引导超大型数据中心向张家口、承德等能源富足、气候优势明显的区域聚集,低延时、高带宽为主的大中型数据中心适度向廊坊、石家庄等区域发展,建设工业、农业、教育、交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6个行业大数据中心,在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等N个行业领域开展融合应用,形成“1+3+6+N”产业发展格局。现代通信产业:打造廊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石家庄光电与导航产业集群、保定新能源与电力电子产业集群、沧州线路板和元器件产业集群等。新型显示产业:以石家庄、廊坊为中心,依托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壮大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加快构建基础材料、芯片器件、显示面板及模组、显示终端新型显示全产业链条。鼓励拓展新型显示在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智能产品等信息消费领域的新应用,推动显示产业高端化发展。

4.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健康发展: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集群园区为单元,以产业链配套企业为主体,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措施,指导帮助集群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健康发展。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鼓励特色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创新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带动整体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年均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00项以上。培育壮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平台示范工程,推动河间再制造、临西轴承、安国中药等百家集群龙头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年均遴选50家以上龙头企业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上市培育辅导,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三)“集聚”路径,打造良好的产业链新生态

1.实施“龙头+”战略

以现有龙头企业为基础,通过企业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多种途径,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有一定规模、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产业和区域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10]。龙头+创新战略。按照“联盟+龙头+配套”模式组建制造业集聚基地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鼓励和支持一批主业突出、生产整机产品的龙头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采购配套企业产品。龙头+突破战略。通过深入了解重点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情况,预判产业链中的断点、堵点和薄弱环节,明确补齐产业链短板的主攻方向,围绕补链、强链、延链,保证替代配套企业,防止产业链“卡脖子”情况出现。

2.着力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全省“一核、两极、四区、四带、多平台”总体布局和12大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确定1-2个优化升级产业、2-3个战略新兴产业、2个左右高潜产业,明确产业中长期发展路线图,构建可持续迭代升级的产业体系。聚集带动。全省各地应聚焦重点产业,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平台,突出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一批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基地)。

3.创新集聚发展机制

探索产业链“链长制”,“链长制”着眼于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通过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以“链长制”方式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稳定、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11]。创新金融服务。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业态和方式,满足具有“轻资产”特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发展高端服务经济。鼓励开展服务内容、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检验检测、总集成总承包、市场营销、制造数字化服务、工业互联网、绿色节能等领域,建设特设、专业化、市场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发展。

(四)“协同”路径--紧抓战略机遇寻求突破

1.京津冀协同推进

深化区域分工,由产业分工向产业链分工转变[12]。构建多样化产业链条。积极落实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制造业全球化布局,针对京津冀地区特点,充分发挥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北京研发、河北转化”产业链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创新协同模式,探索共建共享的产业发展载体。构建京津冀现代产业组织。加快构建京津冀现代产业组织,借此来优化配置资源、组织专业化生产,可以将分散的三方企业、产业紧密联结起来,形成基于比较优势、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京津冀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2.雄安新区数字示范协同推进

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科教创新工程,布局一批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发支撑、技术验证试验等开放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与京津产业集群共同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产业链衔接的国际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启动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军民融合产业园、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生命科技与生物医药产业园。

3.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协同推进

完善冰雪产业体系:推进冰雪装备器材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鼓励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依托京津冀人才优势,聚焦全球优秀设计、研发人才,建设冰雪装备器材技术及检验检测的第三方实验室,开展冰雪装备器材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壮大冰雪装备制造业:采取“专人专项、专项专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高端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落户冰雪装备器材制造基地;培育一批冰雪装备器材骨干生产企业;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与冰雪场地等用户单位联合开发冰雪装备,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运动器材装备、防护用具、设施设备、客运索道等冰雪用品企业和运动服装企业发展。集聚冰雪装备产业链资源:加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按照补短板锻长板的目标,根据地域协同、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京津冀体育产业集群布局下,统筹规划“张---石”联动发展的河北省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产业基地布局,针对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优先给予政策支持。

(五)“优化”路径--构建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

1.转换营商服务理念

在政策主导地位方面,由政府主观判断向满足企业家需求方向转变。在税收政策方面,由直接优惠为主向间接优惠为主转变。在财政政策方面,由直接“输血”向间接“造血”转变。在咨询服务方面,由技术咨询服务为主向管理咨询服务为主转变,由理论型咨询向实用型咨询转变。

2.健全营商政策体系

一是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加大向小微企业采购扶持力度;加大对企业购置设备和零部件补贴力度;对采购本地配件的龙头企业和为龙头企业提供配件的小微企业,加大这类扶持本地制造业企业的奖励力度[13]。二是完善创新和转型扶持政策。加大对研发投入、技术转让、获批发明专利、校企合作项目、技术成果推广、共享科学仪器以及创业孵化器等服务平台的财税优惠奖补力度;加大支持股份制改造、文化事业单位改企等转型的财税优惠奖补力度。三是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补充或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大数据产业、机器人产业、工业软件产业、工业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在建立核心集聚区、技术创新、企业规模提升、数据平台建设、产品入选推荐目录等方面的财税优惠奖补力度。四是完善环保和绿色工业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退出产能、土地循环利用、新上清洁生产项目、绿色设计产品、能效“领跑者”和“能效之星”产品、资源废料回收循环利用等的财税优惠奖补力度。五是完善重大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对获得工业升级与技术改造专项、绿色制造与工业节能专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专项、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专项、首台套奖励专项、软件和集电路产业发展等专项资质企业的财税优惠奖补力度。

3.对标营商先进省份

按照河北省2020年发布的《关于复制借鉴北京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改善企业服务质量、提升各部门联动等方面,河北省开展与北京、上海对标比较,能够快速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完善。同时,安徽省、河南省和福建省三个省份不论在制定政策的时效性还是全面性等方面都最为敏锐,营商政策对各类制造业企业吸引带动作用突出,建议河北省对标以上省份,借鉴其成熟经验,提升河北省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研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5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R].2016,5.

[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R].2019,11.

[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9-2020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4]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经济年鉴2019[J].http://tjj.hebei.gov.cn/hetj/.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J].http://www.stats.gov.cn/.

[6]高宝霖.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J].中国外资,2019,(11):66-67.

[7]杨云飞,张译方.河北省制造业创新驱动系统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J].河北企业,2019,(12):91-92.

[8]刘晓慧.创新驱动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8,(15):56-59.

[9]詹同军.“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24-26.

[10]周晓娜.产业集聚效应与河南省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1]周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9,(12):38-41.

[12]赵云峰,许爱萍.京津冀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18-22.

[13]念沛豪,邵立国.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与分区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8,5(3):38-4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