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近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水平提升研究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郭燕 封仪 四川旅游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提升研究”(2020SCTU27)。 摘要:本文以大都市近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本着研究大都市近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水平提升的研究目的,实地调研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结大都市近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大都市近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水平提升 一、引言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集聚的积极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多元化的园区形态也不断更新和融合,其发展态势已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 近年来,随着服务行业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文化旅游成为人们的精神依托和物质消费方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即是精神和物质消费方式转化过程中的产物。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概念、定位、功能、类型等方面都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解释和阐述,学者王慧敏,王兴全(2016)的研究表明:郊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路径演化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科技为支撑的工业园区,不在乎厂区地理位置,对政策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第二种是以产业融合为切入点的产业园区,实现农业、旅游业、休闲业等产业的渗透融合。第三种是以主题衍生为重点的创意园区,打造充裕的空间用以培育产业链。第四种是以艺术导入为关键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倡导用较低的成本创造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宽裕的创作空间,从而引发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认同。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方向、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发展空间等一系列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探析,但是目前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与分散的平衡、针对起步较低,资源较少,分布于大都市近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系统研究较少。 二、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看 龙泉驿区涉及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增加值始终呈上升趋势,不仅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龙泉驿区以“四重”为重点,包括以强化产业扶持政策、成立文创联盟、深化文创金融合作、申报文产专项资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重点工作;以规划布局全面推进、重点领域优势明显、重大项目全面提速、招引培育成果丰硕为重大项目;以生活美学活动、惠企活动为重大活动;以坚持破立结合,创新发展,推动创意单元摒弃传统模式桎梏,对接高端文创项目资源,促进区域城市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为重要指标,加快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充分释放文创产业发展新活力,提升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建设文创强区的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二)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集聚规模看 龙泉驿区现有省市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6个(梵木创艺区、华侨城·中国艺库、新西南陶艺文创园、南山汽车文化产业园、四川网络天府文化产业园、321创意园),聚集了丙火创意、意町设计、OMG电竞、集和中国等规模以上文创企业50家,标上文创企业172家,小微企业3152家。可见,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发展规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业集聚效应潜力巨大,但距离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三)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看 龙泉驿区积极响应成都实施“三城三都“的发展策略,将音乐产业作为龙泉驿区文创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园区围绕音乐产业实现衍生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标签。园区将年轻人作为目标客群的同时,不断通过创新文创园区发展模式来扩大受众人群。但是,就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园区定位不精准,园区创意特色不突出,园区传统工业色彩较为浓重等问题。 (四)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人才引进机制看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引进艺术界和管理层的创造性人才和管理人才,并且更多是以引进具有一定声望和经验的人才为主。但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始走进高校,越来越注重高校应届毕业生走出校园的创新活力和智慧。同时,区政府也大力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鼓励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条件积极开展研学游等文旅融合活动。 (五)从文旅融合发展情况看 在文化方面,我区现有以梵木创艺区为代表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个;在旅游景点方面,龙泉驿区有A级旅游景区6个(AAAA景区3个,AAA景区3个),主题旅游目的地3个,林盘景区2个,乡村旅游“四改一提升”示范点2个,形成了“等风来”“山上见”等精品民宿网红打卡地聚落;在“旅游+体育”方面举办第十八届世警会、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省直机关第四届职工运动会、“运动成都”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64场次,参与人次13.2万人次;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5.3万人次,全年参与各类体育锻炼62万人次,荣获全市全面健身达标奖。 三、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呈现出两种模式:第一是打造园区架构,招标入驻第三方企业,输入文化创意内容;第二是以创意产品为基础,规模化生产,辐射发展形成园区。园区的两种不同形成模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现象,却呈现出了许多突出的共性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融合度较低。 由于龙泉驿区现有的文创产业园区发展还不太成熟,其发展规模较小,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业务主要集中于制造环节,处于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价值链低端。由于缺乏原创性产品,企业向创意设计、创意研发等价值链高端升级乏力,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难以进一步以创意融合金融、旅游、互联网等其他产业,形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二)产业链不健全,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多还尚未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尤其表现为生产链的断裂,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园区产业链和发展模式尚不成熟,入驻企业集聚效应也较弱。园区的产业链不完整,文化内容较少,发展模式不创新,容易出现“空壳”的现象,不利于园区的长期发展。 (三)园区定位与产业发展脱节 园区在进行定位时,容易忽略市场的价值取向,高估园区的产业链运作效率,出现园区的高定位与产业链不衔接、园区定位与产业发展偏差、产业动力不足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园区发挥其产业集聚效应,阻碍了大都市近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协调稳定发展。 (四)园区缺乏核心“文化”元素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涵盖创意设计、出版发行、影音娱乐、文博艺术、旅游会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等多种业态,但各业态发展水平相对平衡,尚未形成主导产业,目前尚未有一家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总结来说,园区缺乏核心“文化”元素,主导产业形成乏力,区域特色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融合度低,缺乏特色创意文化IP。 (五)文化创意性人才缺失,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成为一大优势选择,文化创意人才市场竞争力较大,园区招收的标准持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人才招收的高门槛和高校毕业生的高期望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时园区的人才培育孵化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园区自己的人才培育基地,因此导致尤其在人才孵化这一块较为薄弱的园区依然缺乏文化创意人才,很难打造成高质量高文化的园区。 四、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提升对策建议 (一)打造完整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关联效应 优化园区产业结构,转变传统地以生产和复制为主的产业模式,注重文化创意的具体呈现,丰富文化创意内容,做到研发、生产、设计、销售、展览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园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生产模式。积极促进园区全方位发展,充分发挥产业的联动效应,打造多领域、特色化、创意性、规模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二)改善人才引进模式,完善园区人才孵化机制 改善传统人才引进模式,利用良好的教育资源,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鼓励开展各阶段的研学游,促进园区与学校的沟通和交流,为园区的人才积累丰富的资源;同时,园区要建立健全人才孵化机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打造具有人才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园区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找准园区定位,突出核心“文化”元素 园区定位是园区发展的目标、引擎,明确园区定位,才能针对性地实现全区的发展规划。龙泉驿区在建设园区的过程中,坚持一个文化理念,结合区域优势,或者打造“文化+”模式,围绕该文化理念进行研发、生产等一系列的运作,所有的环节都要突出“核心”文化,把园区的内容做到充实,富有特色,打造引领性的具有园区文化特色,能够在市场上快速定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四)打造产业生态圈和城市生活圈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本色、以主导文化产业为核心内容、其它产业为衍生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努力营造一个精神主题文化生活圈,不断促进产业生态圈与城市生活圈的相向而行、融合发展,为“城市复兴文化、文化提升城市”探索了一条以人为中心、协同、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依托区域旅游优势,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融合发展 2018年全国两会召开,明确提出将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事实证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早已成为一种趋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文化、创意、智慧等内容要素,依托当地已有的旅游基础,为园区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研学游、亲子游等旅游活动,促进大都市近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五、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提升研究个案分析——以梵木创艺区为例 (一)园区基本概况 梵木创艺区是由丙火创意产业机构打造,正火传媒集团投资运营。在成都建设“三城三都“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大势下,进行工业遗迹的活化。梵木创艺区围绕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文创艺术生活聚集区、新锐音乐孵化展演区、现代跨界时尚发布区、优质文创消费供给区的目标定位,提供更多兼具人文情怀与商业价值共赢的可能,在与周边联动过程中发挥辐射效应。项目以打造“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四川原创音乐基地”为核心,一期改造面积4万平米,汇集创意设计、音乐产业、青年创业孵化、艺术创作、产品研发、艺术展示体验等功能。 (二)园区发展现状 园区主要以“音乐+文创”为发展主线,打造创意设计产业链(研发-设计 -产品成型-产业升级)和音乐产业链(创作-制作-演艺-数字化运营-版权-粉丝经济)双产业链,同时兼顾美术、摄影、剧场等方面创作展示,每年举办大小型活动达200多场,活动数量多,运营能力强。据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梵木逐渐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时期过渡到稳步发展的成熟时期。 目前园区主要的收益来源,一是对外的物业出租,如工作室、咖啡厅等;二是场馆会场承接外来的音乐、演出之类的活动;三是自己本身请来的艺术家创意者设计的独具他们特色的文创产品进行出售,如手工家具、皮具等。目前在梵木入驻的文创公司大概有70家,他们接引进来的公司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都是相对成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比较优秀的公司;二是需要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公司的创作理念与作品契合梵木的主题。在人才孵化方面,梵木除了入驻第三方公司,为其提供平台并支持其发展,自己也会进行人才的孵化,比如艺术家、艺人、乐队等等。 (三)园区特色 园区主要对象以95后的年轻人为主,受众范围集中,且偏向年轻化,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文化创意产品涉及范围大,原创产品居多,最大特点为高端、品质,经济价值高,如梵木家居主要面向高端市场、价格较高、满足个性化定制、多样化需求;园区还举办汽车、沙漠、艺术、纹身等与顺应时代潮流的音乐节,并且提出了“扶音计划”等创意IP,为音乐人免费提供了场所、音响设备等良好的环境,配套设施完整,迎合市场大众需求发展,提供娱乐性服务,同时园区还设立了咖啡厅、瑜伽室等休闲场所。 (四)园区人才管理和需求 园区的管理服务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原则和出发点,形成国内国际知名导师阵容对签约练习生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组建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类联盟,开展学生实践实验基地、共享名校名师团队资源,培养有能力、专业化的服务型管理人才。园区招聘人才主要是从招聘网站以及相关院校毕业实习生,但主要招收工作经验丰富、实力强的创新人才,一般不会考虑毕业生;园区也是相关高校课外教学研学基地之一,并且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意作品,但园区目前所承包的大学生项目较少,创新创意作品生命力不充分。 (五)园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梵木创艺区发展较为成熟,但依然存在一些本质上的问题,首先是作为文创园区,发展“文创+音乐”双创产业链,但园区的主要收益却还是以音乐产值为主,好的文创产品与创意构想太少,缺乏文创元素;其次园区的文旅项目类型比较单一,除了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办公区以外,正火艺术中心音乐场馆便为主要的文旅项目:再者休闲服务项目匮乏,园区内仅有几家茶馆、咖啡厅等,对于一个成熟的文旅项目,休闲服务却还不足。 (六)园区发展水平提升策略 在进行园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园区;加大投资,完善园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协调园区内服务功能;适当降低企业的招商门槛和加大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的招收力度,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提升园区内文化内容和文创元素,增加研学游项目;增加园区内休闲旅游服务,开发住宿、餐饮、休闲等多种项目,提高园区竞争力;加大文创的比重,提高文创产业的净值。 六、结论 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等五个方面对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园区发展水平提升的系列建议,并结合梵木创艺区的具体案例分析了理论来源。根据对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对梵木创艺区 “点”和“面”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我们对大都市近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水平提升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因此针对园区的发展水平提升,要在深刻把握和具体分析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短板,精准施策。 参考文献: [1]王毅,廖卓娴.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分析与建设路径[J].经济地理,2019,39(02):215-223. [2]张兵.新疆克拉玛依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王慧敏,王兴全.创意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胡微,刘舜,刘翠君.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23(03):3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