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对其流通业的影响分析
张建奎 韩梅 潍坊职业学院经营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课题“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山东省流通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本文基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及流通业的相关数据,使用VAR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分工效应、集聚效应和需求效应会对流通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影响;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是其流通业发展的动因,新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商品零售总额就增加0.384%;但是,流通业并不是导致新型城镇化的原因。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流通业;山东省;VAR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山东省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而这离不开流通业的支持。城镇化对流通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流通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条件。目前,学者初步对城镇化与流通业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大多使用城镇化率来代表城镇化发展水平,无法体现新型城镇化对流通业的全面影响。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力图利用VAR模型分析流通业收到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影响因素。 二、新型城镇化对流通业影响的作用机理 (一)新型城镇化的分工效应使流通业分工进一步细化 1.供给角度。城镇化使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多样性明显提升,这要求流通业也应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新型城镇化推进时,人口的聚集使市场规模扩张,深化分工便逐步出现。流通业也出现分工细化,如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专卖店等,且这种细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深化。 2.需求角度。新型城镇化伴随着消费者的聚集,且伴随农民工市民化,不同消费者的差异性也更加突出,消费倾向和行为的层级化和多样化明显提高。流通业作为实现消费的最前端,也应不断增强精细化和专业化,导致分工细化进一步程度加深。 (二)新型城镇化的集聚效应降低商品流通费用 1.城镇化导致人口集聚。到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目标是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可见人口集聚效应将非常显著。这些充足的劳动力不仅能够为流通业提供支撑,而且他们能够在城镇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高的技能,且成本相对低廉,能够较为显著地降低流通成本。 2.城镇化导致产业集聚。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工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集聚,而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纽带的流通业,也将获得地理位置临近而带来的高交易效率,降低流通费用。另外,由于服务业的集聚会产生一定的外部规模经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3.城镇化导致商业网点集聚。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的人口密度不断提高,导致商业网点扩充加密,且郊区也逐渐成为商业网点集聚区。商业网点集聚度的不断提升,会提高消费交易效率,并有效降低流通费用。 (三)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效应提供了充足的有效需求 1.城镇化加强生活性需求。新型城镇化将促进现代化消费品在农村普及程度的提升,农业人口的市民化程度提升,生活品质得到不断提高。伴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多的社会商品进入农民家庭,农民消费层次提升,为流通业创造了更广泛的有效需求。 2.城镇化带动生产性需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释放出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城镇化使得生产要素在地理上更加集中,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生产性消费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对流通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及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测量 对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测量,现有的文献多是利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刻画城镇化率,但这样不能反映城镇化的质量,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体现不出来。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本文采用4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从经济、生活、社会、人资环四个方面,全面、综合地反映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如表-1)。 表1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进一步的,选取2000-2014年山东省相关数据,进行数据量化之后,采用改进熵值法求得各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得到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CS),结果如表2所示。对于流通业的发展规模,选择县及县以下商品零售总额(LSE)来表示。为了消除异方差的不良影响,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 表2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各级评价指数和流通业发展的指数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真实可靠,需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stata12.0对LNCS和LNLSE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时间序列ADF检验结果
由表3的结果可知,在差分之前,两个序列ADF检验的P值均大于临界值,说明新型城镇化(LNCS)与流通业(LNLSE)非平稳。一阶差分后,DLNCS与DLNLSE的ADF检验P值均小于1%,说明两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DLNCS与DLNLSE进行协整检验。因为两个序列是一阶单整的,采用OLS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LNLSE=-0.346+0.796LNCS (1) R2=0.9864,AdjustedR2=0.9864,DW=0.9074,F=32.84 可见,原方程拟合度较好,但方差残差序列存在自相关。进一步采用迭代法消除序列相关性,在自变量中加入AR(1)项,再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 LNLSE=2.6742+0.8561LNCS+[AR(1)=0.6347] (2) R2=0.9963,AdjustedR2=0.9927,DW=2.34789,F=321.35 可见,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且残差序列无自相关。LNCS系数显著,说明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商品零售总额的影响比较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每提升1%,会导致商品零售总额增加0.8561%。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进一步对方程(2)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残差单位根检验
可见,回归方程残差的ADF值小于临界值5%水平上的值,且P值小于1%,说明残差序列平稳,即证明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其流通业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协整关系。 3.格兰杰检验。 为了明确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其流通业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进一步对两者进行格兰杰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LNCS与LNLSE的格兰杰检验结果
可见,在滞后1期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CS是LNLSE的格兰杰原因,而LNLSE不是LNCS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2期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CS是LNLSE的格兰杰原因,而LNLSE不是LNCS的格兰杰原因。总体来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新型城镇化是流通业发展的原因,但是流通业并不是导致新型城镇化的原因。 四、主要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分工效应使流通业分工进一步细化,集聚效应降低了商品流通费用,需求效应提供了充足的有效需求,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使得流通业发展受到影响;第二,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是其流通业发展的动因,新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商品零售总额就增加0.384%;第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是流通业发展的原因,但是流通业并不是导致新型城镇化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舒建玲,张晔.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流通产业的影响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2):91-95. [2]戚晓旭,杨雅维,杨智尤.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4(2):51-54 [3]简诗雅.安徽省流通产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关系[J].商业经济,2014(9):34-36. [4]陈茉莉,吴敏.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农民工市民化视角[J]. 商业经济研究,2015(15):40-41 [5]张建民,陈梅.新型城镇化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学习与实践,2014(7):5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