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变革趋势和应对策略探讨
江学英 (采埃孚亚太集团有限公司,吉隆坡 50480) 摘要:在时代的浪潮中,全球供应链正经历快速而深刻的变革。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科技的急速发展以及全球性的健康危机等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快速重塑。其变革不仅仅牵涉到企业战略的调整,更是全球产业和商业格局的重新定义。本文聚焦全球供应链变革趋势,探讨相应应对策略,包括制定科学供应链计划,培养优秀人才等。 关键词:全球供应链;短链化;应对策略;物流短链化;供应链计划 一、引言 在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全球化体系中,供应链撮合经济与劳动力的每个部分和流程,促进不同国家的各个产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处理工作,因此链条悠长复杂。近几年随着国际贸易争端的加剧,全球供应链频繁剧烈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在对多年以来运行良好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施加强力的行政干预,区域化多中心格局基本形成,关键核心供应链加速重构,全球化从过去主要强调效率,变为强调效率的同时还要兼顾安全。一些地缘政治风险、贸易摩擦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国家和企业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以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全球供应链变革趋势 全球供应链变革重组的兴起受多因素交织影响,包括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科技竞争等。这促使供应链出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和简单短链化和数字化加速等趋势。 1.多元化 多元化供应链是确保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这一理念在疫情期间得到了验证,2020年,全球供应链受到了严重冲击,医疗用品和设备的供应严重短缺。国家过度依赖某一国或地区的供应链可能使其在危机时脆弱不堪。因此,多元化供应链已经成为多数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单一地区或国家的突发事件对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及对抗地缘政治风险,各国正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单一点故障的风险,包括推动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企业也不再过度依赖特定地区或国家,而是寻求建立更广泛和分散的战略或产能布局网络,例如多元化采购、多渠道分销、多地生产、“中国+N”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化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全球化的分工需要协调多个供应商、合作伙伴间的关系,考虑国际地缘政治关系变化、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关税、进口限制、政策变化等因素。因此,供应链多元化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精力评估和建立供应链网络,在管理、技术、风险和法规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努力,以应对增加的复杂性。例如,全球供应链多元化需要企业具备跨文化管理能力,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差异,确保供应链的顺利运作。 2.区域化 逆全球化思潮和多国间贸易协议的推动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多因素促使产业链韧性向更区域化迅速演变。各国逐渐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重新本地化,或者采取“友岸外包”的方式分散风险。“一带一路”等新区域经济合作协定的签署与实施推动了产业链的区域合作,为企业提供广泛市场准入和降低贸易壁垒。区域内便捷化和机制化贸易条件也为各方创造更多机遇。据《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称,目前欧洲、东亚、北美供应链区域化特征最为显著。德国、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区域供应链中心,在汽车和化工行业供应链区域态势明显。例如,未来,采埃孚(中国)供应链本土化目标是100%,并不断提升开发进程和速度,以应对中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曾强调: “未来汽车供应链在区域布局上将呈现区块化分布式发展趋势,全球将出现一批新的以城市为单元的区域级产业集群。这些区域化的供应链集群会成为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区域化的背景下,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特定产业或环节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已经相对稳定且难以轻易改变。这种分工模式的固化意味着长期的供应链协作和关系,国家或企业难以扩展其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新领域或环节,因为现有的分工结构使其难以融入其他产业或建立新的国际合作关系,这是推行区域化面临的重要挑战。 3.短链化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供应链正呈现简单化、短链化趋势,市场分工体系受到巨大冲击。甚至有人预测:过去那种数十家地理位置隔绝的供应商构成单一庞大供应链的模式将消失,未来供应链将变短很多。疫情以来,美欧等西方经济体持续推出激励措施,鼓励高端制造业由境外向本土回流,供应链的本土化趋势明显。受所在国家产业鼓励或限制政策影响,跨国公司基于供应链稳定安全的考虑,愈发谨慎开展国际投资布局,纷纷缩减全球化战略,供应链的纵向分布呈现短链化趋势。典型案例有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变化。过去,每辆汽车的三万个零件都有各自的供应链。由于每个零件都有各自的劳动力要求和成本结构,所以许多不同国家参与了多样且纷杂的不同生产步骤,且经常互相扮演彼此品牌和市场的供应商。例如,福特汽车使用德国变速箱,吉利汽车使用累西哥汽缸,或宝马汽车使用马来西亚电线等。但现在这种密切的工业互动正在消失,随着供应链变得越来越短,生产与消费将在同一地点进行。中国大陆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正加速扩张和迁往欧洲市场,就是基于这个逻辑。2023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24.3万辆,同比增长334.2%,其出海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当地建厂,当地销售。同年12月,比亚迪深化布局欧洲市场,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是中国大陆电动车厂商在欧洲建设的首个乘用车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生产线,年产能在20万辆左右。通过缩短供应链,比亚迪目标是在2030年主导欧洲市场,进一步深化全球布局。继比亚迪之后,奇瑞汽车也被爆出重启原先日产在巴塞罗那的工厂,开启欧洲本地化生产模式。上汽乘用车、长城、吉利紧随其后,加速出海扩张。 4.数字化 新一轮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授予了全球供应链变革重构的能力。通过积极整合广泛的生产和消费数据,并借助高级技术,如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元素已经成功嵌入全新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系统,提升了运营效率,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根据一份行业报告,到2027年,全球仓库自动化市场预计将达到410亿美元,这清楚地表明了这个市场的潜力。这一激增可以归功于电子商务行业的显著发展、全渠道分销、电子产品渗透,以及供应链网络的全球化以及快速的最后一英里交付。部分企业甚至将供应链转移到线上,以便更早发现问题,并在问题成为关键问题之前加以解决,同时节省劳动力成本,更高效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为组织之间的协作提供机会。未来,全球供应链的数字化对国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运营模式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的创新、风险管理的创新、环境可持续的创新等。不断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穿越经济动荡周期的利器。例如,目前数字化供应链的趋势之一是利用数字供应链孪生和控制塔探索“假设”。数字供应链孪生是一种虚拟环境,可从实际供应链中拉取数据,以便运行模拟,改进决策。数字孪生体可帮助用户发现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同时找到快速、经济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挑战。此外,控制塔还可生成有助于处理“假设”场景的见解。控制塔是汇集关键数据、指标和事件的仪表板,可为您提供实时、端到端的可见性。它们是重要的供应链创新,可以精简和保护物流、供应协调、库存和订单履行方面的运营。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多元化和区域化的环境中,传统的数字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技术趋势的要求,包括供应链网络在供应链重组过程中的互联互通,以及向智能化、高科技化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科技变革正加深数字鸿沟,因此,企业要不断学习和改进,跟进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适时调整战略和策略,提高创新能力。 5.绿色和可持续化 全球变暖导致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低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发展目标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日益壮大的绿色运动中。消费端对环保产品的日益青睐,使得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在其组织内部和外部伙伴关系中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来使他们的供应链更加绿色。而对可持续性的关注也导致越来越多企业在选择外部合作伙伴的时候,将环保相关的要求纳入供应链管理实践之中。绿色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指的是从环保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变革,在企业上游供应端到下游用户端,即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节能增效的过程,进而创建可持续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的基本理念是在改善环境的同时降低成本。通过绿色、可持续化供应链,企业大大提高了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随着全球贸易的开始,许多企业才开始做出改变,关注点从单一的运营成本转变为总的到岸成本,供应链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得到改善。以百事可乐为例,由于改善了全球供应链过程中的碳排放,百事在其饮料工厂中每单位能源节省了超过 6000 万美元,成本降低16%。凭借稳健的战略和经过验证的标准,百事可乐开始与全球供应商合作并培训他们如何发现和管理自己企业供应链中存在的机会。仅仅与包材供应商的合作,通过将瓦楞纸箱改为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运输容器,百事每年就可以节省大约4400万美元。此外,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还可以通过降低有害物质的产出、减少报废、减少肥料等方式,来降低企业在危废产品处理方面的投入,并降低了政府监管成本。因此,建立绿色和可持续化供应链正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环保和盈利双赢的重要途径。 三、全球供应链变革应对策略 1.加强国际合作 深化供应链国际合作,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成为当前应对全球供应链变革的重要举措,为推进供应链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合作带来新的机遇。首先,加强国际合作需要维护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1],坚决反对把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在供应链运行中具有不可或缺性、难以替代性,同时具有难以改变、调整或者转换的特点,某些关键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在整个链条上引发“长鞭”反应。因此,世界各国在谋求本国发展时要兼顾他国,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让供应链更好循环起来。其核心要义是各国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国内国际循环的良性互动[2]。一方面,需要以国内大循环牵引供应链跨区域互联对接;另一方面,需要以国际循环推动供应链更包容性地参与国际合作,从而强化国内国际供应链的互利共赢关系。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需立足国际循环,深化更包容的开放合作,维护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尊重全球供应链的天然开放属性,深化供应链国际合作,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的供应链,加强重点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协调,不随意干涉市场行为。同时共同构筑畅通高效的供应链,进一步加强全球互联互通,让要素更加便捷循环、有效配置,共同构筑开放包容的供应链,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和各种形式的“脱钩断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2023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链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为国际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搭建的全新开放平台,反映了中国坚定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决心。 2.制定科学供应链计划 在日益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以及供应链变革重组所面临的挑战之下,对于安全、稳定的供应链的需求共同推动着企业重新评估和优化其供应链策略。科学的供应链计划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抵御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组合型计划(Composable Planning)是指创建一个由可互换的模块组成的组织。模块化设置使企业能够根据外部或内部的需要(如客户价值的转变、供应链的突然变化等),灵活可控地对业务运营进行重新安排或重新定位。组合型计划允许将计划拆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独立运作。这种模块化适应性使得企业能够更灵活地调整计划,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和需求。同时企业可以整合实时的数据,包括市场趋势、供应链状态和库存水平等,帮助企业决策,提升计划准确性。此外,组合型计划允许各个部门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独立计划,并使其协调一致,提高了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的效率[3]。最后,通过组合型计划,企业可以更好管理风险,因为不同的计划模块可以有针对性地应对特定的风险因素,从而降低全局性风险。例如:某企业制定了组合计划供应链管理战略,通过模块化库存管理,对不同种类的产品采用个性化的库存策略,对快速销售的商品可能采用Just-In-Time(JIT)库存管理,而对于季节性商品或销售波动大的商品,则采取更为保守的库存管理策略。 决策中心计划(Decision-centric planning)强调决策在整个供应链计划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决策中心计划将焦点放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上,辅助管理者基于准确的数据、适当的信息和明智的分析制定决策。这种方法强调决策制定的质量和效率,以推动组织向着战略目标前进。以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为例。“采埃孚”在全球范围内有复杂的供应链网络,涉及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要求提升各部门的敏捷性,在管理层到员工形成风险管控意识文化,对供应链的建立风险管控早期预警。在供应商方面,与战略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供应链伙伴关系,提高供应商的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在数据方面,建立内部实时的供应链数据库,自动生成相关的供应链报表,对供应链早期预警,协同管理全球供应链,快速协调各个环节。在供应链面临非常危机时期,成立供应链应急小组,通过整合实时的生产数据、零部件供应状态和市场需求,使公司能够更迅速地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同时,“采埃孚”积极打造端到端的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供应链弹性。为了提升采购效率,2020年,“采埃孚”在部分工厂开始试点推行上线智能采购系统,将部分量小的零部件的采购交给机器人打理,由其根据采购需求及价格预测进行智能采购,快速响应,缩短采购周期。 弹性计划(Resilient Planning)指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风险和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调整和适应以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顺畅运作的计划和策略。这包括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考虑,以便在面临市场波动、自然灾害、供应链中断等情况时迅速做出调整,使生产和交付能够继续进行。弹性计划的优势在于其多样化和适应性减少了供应链中的单一故障点,降低了遭受意外的风险。同时,弹性规划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调整供应链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波动。在资源利用方面,弹性计划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4]。最后通过弹性计划,实现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应对不确定性,建立了更强健的供应链网络。例如,某智能手机制造公司近年来面临市场需求波动、供应链中断和技术更新的挑战。通过采用弹性计划,该公司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供应链柔性增强,通过多样化、数据驱动、适应性和合作,建立与多个供应商的稳固关系,减少了对单一供应源的依赖,提高了其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恢复力。 3.推动供应链物流短链化 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物流正成为国家、城市或者企业供应链创新突破的口子。通过优化物流运输方式,可以整合资源,缩短链路,形成新的供应链优势。产业的集聚,尤其需要补足物流的短板,在产业多中心布局、订单碎片化等趋势下,原有的物流运输结构也正经历调整。畅通供应链,就是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流通环节,解决痛点,提高效率,形成流通短链化,从而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从制造业体系来看,制造业的生产端物流、采购端物流、销售端物流以及交付端物流,都有各自的服务特殊性和侧重点,都在供应链中得到反应。上下游企业需协同互动,致力于建设覆盖面广的物流产业供应链体系,绑定上下游利益,形成高效流通的供应链体系。且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也能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在智慧物流的加持下,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发展定制化生产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在供应链流程设计,整体方案策划、供应链全环节服务上进行创新,创新的方向是短链化。目前物流的短链化主要体现在产品产地直发和平台前置仓布局。产地直发以拼多多为例,在传统流通链体中,农产品要经过小商贩、产地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末端消费者,每个环节都在抬高产品的销售成本。拼多多通过推进“原产地直发”的销售模式,打造农产品超短供应链,大大简化了原有的供应环节,从而实现了社会化物流成本的降低。而前置仓布局的短链模式是基于消费者的高频需求,在消费需求聚集地布前置仓,从而高效反应消费者的订单需求。以每日优鲜为例,其采用“分选中心+社区微仓”的冷链物流模式,使得过去通过顺丰物流做次日达的生鲜,现在经过前置仓,直接送达末端消费者,做到“离用户更近,做及时交付”。 4.培养优秀供应链人才-采埃孚人才管理 培养优秀供应链人才是确保全球供应链顺利运作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复合型供应链人才却凤毛麟角,供应链人才短缺的趋势越发严峻[5] ,其实高端人才短缺困境归根结底就是供应链领域人才缺少高度专业化的知识水平。针对供应链高端人才,企业应该赋予其足够的权限去推动企业供应链变革,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以及具有吸引力的薪金及福利待遇,将其个人发展规划和企业愿景融合,建立高级供应链管理继任人才培养机制[6] ,采取内外兼修的策略,企业内部帮带和外部专业培训。内部帮带可以使供应链人才更了解企业内部的运作机制和发展策略,外部培训可以提高专业思维和技能。经过多年经验积累,“采埃孚”内部探索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旨在给员工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此外,“采埃孚”提倡多元文化,倡导员工培养广阔的思维理念和全球化的格局,促进团队顺畅沟通和资源的更好利用。近年来,已有大批中国优秀人才走上管理岗位。不仅内部进行良好循环,“采埃孚”在外部也积极招贤纳士[7],吸引各类新生力量,给人才发展时间和空间,把不同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带进采埃孚,耐心等待,将人才的挖掘以及对潜力员工的发展规划当作一个长期的工作来做。。 四、结语 在全球供应链加速重组的背景下,我们见证着商业环境中的深刻变革。多元化、区域化、短链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转型的契机。各国和企业应以战略眼光审慎应对,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科学合理的供应链计划,发挥物流的桥梁作用,培养复合型供应链人才,实现在动荡变革中的稳健发展。只有通过创新、协同和持续的优化,国家和企业才能在全球供应链的漩涡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吕越.新时代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1):98-108. [2]汪彬,阳镇.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功能定位[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29(3):74. [3]陈亮.Stream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2. [4]程炬.智能移动机器人在轨道交通生产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3,28(8)122-130. [5]林强.西部内陆高校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09)169-172. [6]肖东石.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业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9,40(36):38-41. [7]梁令菲.研发中心落户广州 加码湾区投资布局[N].南方都市报, 2023-11-01(版次:GA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