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型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策略探析
陈婉芳 (厦门路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在新经济常态背景下,商贸企业作为促进消费、增加税收及带动就业方面的主要途径,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愈发激烈。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资金是实现平稳运营的重要条件,需要通过融资完成业务扩张、技术创新、研发项目、运营资金等方面工作。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传统融资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周转问题,但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等固有局限性也成为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阻力,如何做好融资与资金管控工作,进一步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对于商贸企业而言显得尤为关键。现阶段国内融资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商贸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风险,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策略。本文从商贸企业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主要传统融资模式及相关创新策略,并重点探讨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以期提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商贸型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策略 一、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贸易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2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7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商贸型企业承载着搭建供需双方桥梁的重任,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商贸型企业存在运营周期长、往来资金流大、毛利率低等特点,加之经济下行压力较以往有所增长,企业要想维持稳定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来保障。尽管国家层面多次强调金融业应当为实体经济服务,各地政府也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融资发展,但现实情况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多数企业倾向于传统融资渠道,没有与投资者沟通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企业受规模限制,缺乏符合金融机构抵押贷款标准的抵押物如房产、土地、股权等。目前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在发生结构性和趋势性的变化,商贸型企业正逐步摆脱原有的简单经销模式,需要结合行业及自身状况,建立多层次融资新格局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二、商贸型企业主要传统融资模式
1.银行融资
银行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与银行进行资金交易,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它是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的主要途径之一。银行融资的形式主要包括贷款和信用担保。贷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按固定利率借款并到期偿还[1]。信用担保是指企业提供担保物,通过银行的信用支持获得融资。此外,银行融资还包括其他形式,如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不同形式的银行融资适用于不同的企业融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当前银行融资审批流程冗长,信息需要经过多次的转交和沟通,这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审核进程拖延。此外出于金融安全的角度考虑,银行更倾向于为风险较低的大企业或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小型商贸企业的融资难度。 2.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是指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及流程要求,向市场发行债券,到期偿付本金、支付利息的融资方式。在债券偿还方式的选择上,融资主体可选择按固定利率分期偿还利息、债券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也可选择按与某些利率指数关联的浮动利率,或按分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方式偿还,结合项目资金实际情况做出最优的安排。债券融资的优点是融资成本较低,期限较长,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同时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商贸型企业经营周期长,倘若出现资金短缺、存货积压、应收账款过多等情况,势必会加剧偿还债务的风险。 3.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顾名思义即出让股份获取资金的融资模式,新股东将会按比例分享盈利分红。该融资模式本质上是企业用控制权换取营运资金的过程,优点在于财务风险低、无须抵押任何资产及归还资金。近年来随着科创板的设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股权融资市场呈现出更多活跃的迹象。但从控股股东角度分析,过度依赖股权融资反而会稀释自身股权而影响控制权,且股东之间可能会因为企业的某项运营决策产生分歧,甚至因此错失发展良机。 4.私募融资 私募融资与公募融资相对应,即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达成融资目的。由于政府对私募融资的管理相对宽松,基于“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私募融资的行为更受中小企业青睐。2014出台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是首部对私募基金的文件,这也意味着私募融资的方式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私募融资规模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也不排除有部分企业设计虚假的私募基金进行非法集资的犯罪行为,这也导致企业在进行私募融资行为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 5.其他融资 商业信用融资即企业在进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所形成的借贷关系,例如美发店、面包店的会员卡充值就属于典型的商业信用融资。该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筹款便利且成本低,但融资期限短、容易引发信任危机的局限性亦不容忽视。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债券市场借款来获取资金的筹资方式,在整体融资水平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主要是指利用贷款以及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股票等筹措经营所需的资金,并且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偿还给个人或机构投资者[2]。该融资方式具有期限性、负担性等特点,但缺少对债权人的保护。 三、商贸型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策略探讨
1.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模式
依据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文件精神,供应链融资是以供应链为主体,依托金融与技术手段,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提供融资服务。该融资模式根据参与主体和资金流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①上游融资模式。主要涉及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融资关系。其中,最常见的模式是应收账款融资,即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平台,获得提前结算或融资支持;②中游融资模式。主要涉及物流和仓储环节的融资关系。其中,最典型的模式是库存融资,即企业将库存质押给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平台,获得资金支持;③下游融资模式。主要涉及分销商与零售商之间的融资关系。其中,最常见的模式是应付账款融资,即分销商或零售商将应付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平台,获得提前结算或融资支持。例如通过建信融通平台可申请办理“e信通”“中企云链”“承贴通”等融资业务,有效满足供应链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融资需求。 2.互联网融资模式 互联网融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该融资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融资双方依托网络平台完成信息的交换,利用大数据和智能风控技术实现企业信用状况的快速评估,有效覆盖那些被传统融资渠道所排斥的中小企业,在提高企业融资效率的同时还能减轻负担。其中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网络支付作为切入点,为企业及个人提供融资渠道;抖音、美团等类型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与融资公司合作,为商家提供小额贷款;共享经济则是在多个个体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将资金及收益进行共享。鉴于我国互联网融资起步较晚,在监管政策、信用评价、数据安全等层面仍有待加强。 3.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 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是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化为证券产品以缓解融资主体的资金压力[3]。相较于传统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具有融资成本低、清偿能力强、帮助企业合理分散风险的优势,其本质上是企业通过未来预期收益转化成可流通金融产品的过程,适用于资产流动性不佳的企业。我国于2005年才正式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虽然在缓解金融市场压力、调整投资比例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但就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受制于企业规模、法律约束等因素,融资效率可能会不增反降,挫伤投资主体的交易积极性。 4.其他融资模式创新 随着贸易市场的发展,传统融资模式也在推陈出新。可转债兼具债券和股票的属性,发行期通常为6年,到期后投资人可选择将债券转化为股权,或者取回本金及收益,风险相对较低,但随着可转债的密集发行,破发率呈上升趋势,企业应理性选择。优先股同属债券与股票相结合的产物,顾名思义即利润分配优先级高于普通股的一种股份权益形式,该融资模式旱涝保收,稳定性较强。集合债券是指两个及以上企业联合发行的债券,也可称为捆绑发债,但程序复杂、准入门槛高、担保难等突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融资效率[4]。债券回购即融资主体以契约形式按约定的价格进行债券的二次购买,但从法律角度上看可能存在关联方交易损害投资者利益。 5.寻求政府基金和社会资本 政府基金和引入社会资本既可以帮助商贸型企业解决资金链断裂和节约融资成本的问题,又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政府基金由政府作为发起人,出资形式可以是政府独资或是与社会资本合资,大多以政策为导向,盈利不是唯一目的,旨在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呈现出资金明显倾斜的趋势,中小城市企业资金获取较为困难,加之资金分配在行业间也显示出偏好性,以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高科技行业为主的企业更易获得政府引导基金的支持,以商贸型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资金支援。除政府基金融资支持外,企业还可将一部分债权通过市场化方式转让给社会资本,以换取融资资金和提高企业的资信度等。该融资方式有助于转移部分经营风险给合作方,从而减轻企业自身运营压力。但在引入社会资本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资本方的利益诉求,同时加强监管工作,以免造成内部资产流失的不良后果。 四、商贸型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完善融资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的调控功能,贸易型企业自身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要正确发挥作用,实施监管与服务并重。监管部门注意对企业资金周转、资金使用状况等方面进行约束,再结合商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及信用建设水平,对融资平台、信贷机构的贷款额度、比例做出明确规范。地方政府可优化服务政策与流程,积极推行诸如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融资门槛、提供贷款担保等政策举措,扩大服务范围以改善融资环境。此外法律法规中还应当明确金融机构的责任与义务,在对企业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从根本上规避各类融资风险。 二是健全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商贸型企业融资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介入,政府除了在法制层面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还应当充分考虑商贸型企业的优势与不足,推动融资政策支持体系深入发展。一方面通过引入融资性担保公司,使中小型商贸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提供担保,细化企业担保业务清收、代偿、追偿等责任,确保担保融资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另一方面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根据企业的资产状况、资金运转需求自动匹配对应的融资模式,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 三是搭建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传统融资模式将企业信用视作重要评价因素,政府相关部门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企业的信用评价相关指标(如回款率、支付能力、不良资产率等),加强与审计、税务部门之间的合作,实时监督企业的信誉度,实现融资信用信息的共享。同时政府部门还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交流对接,启动信用评级模型建设工作,并结合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评估的准确性与针对性。通过将企业的信用评级与贷款利率和风险溢价相匹配,促使企业自觉增强自身信用意识,减少违约概率,降低赊销风险。 2.加强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一是合理优化融资结构。合理的融资结构是企业价值的体现和永续经营的保证。企业负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偿债压力,因此商贸型企业在经营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结构,确定债权和股权融资的比例,短期资金需求通过选择股权融资以减少定期周转偿还贷款的压力,长期资金需求可优先选择通过债权融资获取资金,减少股权的稀释。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营情况,企业应利用好不同类型的融资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在企业经营和利润良好的时候,则可以能够根据情况来调节负债水平,建立企业资金的蓄水池。资本结构的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债务和权益之间综合衡量,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负债比率,不断采用多元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融资活动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而财务管理水平又是达成融资目标的关键因素。商贸型企业需要根据融资需求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一方面通过合理编制预算方案、设立预算执行责任人、定期评估融资预算等措施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现金流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另一方面则是要规范融资决策审批流程,在立项初期做好企业信用与资产的评估,在融资方案的选择上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确保与战略发展目标相契合,并做好审查工作,审查要点包括融资具体用途、责任由谁承担、程序是否正规等,旨在优化企业的融资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融资风险管理能力。无论使用哪一种融资工具,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商贸型企业要联合政府、银行及第三方科技公司,共同构建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划分董事会、管理层、业务及财务部门的融资风险管理责任,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实现融资风险的全程控制,例如前期在企业内部建设融资风险信息数据库,旨在确保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取准确、全面的融资风险管理信息,以减少后期管控风险的难度;中期重点关注负债规模与融资比例,根据现金流预测结果及时进行调整,提高资金循环效率;后期将构建常态化融资风险预警机制,精确预判风险问题走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风险解决方案。 3.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合作机制 一是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传统融资模式门槛相对较高,贸易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特点与资金需求,积极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以确保新业务、新项目的顺利开展。例如资金需求较大的项目优先考虑政府基金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中小型项目可尝试资产证券化、众筹融资等,通过多种融资工具组合的方式降低不可控风险。 二是资本市场开放。当前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工具越来越多,对于融资机会的把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层面要进一步放开金融体系,让各种资本包括民间资本进入原本壁垒较高的金融领域,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大活力与更强韧性,使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商贸企业都可以凑集所需资金。在面临市场波动时,企业可借助创业板、二级交易市场等途径进行融资,同时注意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但资本市场开放需要政府与银行的配合,否则企业融资的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障。 三是建立银企合作机制。商贸型企业的资金流动频繁,需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传统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强与电商平台、非金融机构的联系,获取商贸型企业的运营数据与融资需求,要求企业通过质押股票或知识产权以降低银行风险。另一方面深入贯彻普惠金融发展理念,针对中小微商贸型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包括风险投资、低息贷款或无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来满足它们的特定需求。也可以结合企业经济状况提供差异化的融资利率和额度,更好地平衡融资风险和收益。 4.强化信息披露和监管机制 一是严格履行信息披露责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融资主体需要将财务会计报表、融资需求、融资后的股权结构等信息进行披露。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监管机构强化商贸型企业公司治理要求,统一信息披露的格式标准及内容,根据融资项目明确披露的具体信息,其中关乎各方利益的重大事项要提高披露频率,并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作为信息披露载体,使金融机构及投资者都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二是加强融资信息披露的细节。融资信息披露的细节决定了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商贸型企业披露的信息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融资主体基本信息,包括财务报表内容、股权结构、管理层任职经历、联系地址等;②融资项目信息,包括经营计划、融资截止日期、资金用途等;③非财务信息:包括高层变动情况、企业涉诉信息、影响融资的关联方交易等。商贸型企业在上述信息的披露应做到全面、准确,方便投资者获取信息,从而促进融资的正常运作。 三是建立体系化的监管机制。由于现阶段的披露机制仍以行业自愿披露为基础,企业大多在公众关注或第三方压力下被迫主动披露。对此工商、税务及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要联动构建信息综合披露监管机制,根据融资主体的资产规模加强对披露信息的审核与核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为依据,及时发现和处理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对于信息披露严重违规的融资企业要从严从重处理,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5.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打造专业团队 一是引进专业人才。融资操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商贸型企业应当综合考虑自身财务状况、融资需求及市场环境等要素,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形式,严格制定人才认定标准,层层筛选引进具有从事融资管理意愿、掌握经济业务、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优秀年轻人才,使融资工作扎实有效。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商贸型企业要想实现资金快速流通,就必须灵活利用传统与创新融资工具。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加强对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必不可少。企业可邀请行业专家普及融资模式的特点及应用场景,使财务管理人员融资方面知识储备得到及时更新,进而更好地辨别企业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雷区,避免陷入经验主义错误或惯性误区。还可以定期开展论坛、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结合国内外企业的融资案例加深对新型融资工具的理解,表现优异的人才可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确保财务人员能够在融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我价值。 三是开展绩效考核。人才是企业的竞争核心力,为有效提高融资效率,企业不仅需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还需要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衡量工作表现与作用发挥。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取融资计划完成率、资金配置效率、现金流量等指标,全面反映企业融资能力的变化。此外要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融资绩效与员工的薪酬福利、晋升机会等挂钩,实现企业融资与员工个人双赢的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
商贸型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结合企业经营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至关重要。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灵活的融资途径,且不同的融资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适用场景。诚然目前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构筑多元化融资体系。商贸企业需要充分结合资产结构、负债水平、信用评级等要素,采取最优的融资模式组合方案,实现经营效益的扩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资金配置职能,加强融资模式创新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融资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着力改善融资环境,在持续完善融资支持政策的同时强化监管工作,从而为商贸企业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赖玲芳.融资性贸易的主要贸易模式及风险防范[J].国际商务财会,2023(14):33-36. [2]李杉俊.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J].财会学习,2022,(20):158-160. [3]谢克莉.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分析[J].商展经济,2023(13):76-79. [4]周亮;刘黎一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20(12):43-47. [5]曹步格.企业供应链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探究——以广汽集团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3,438(12):77-79+83. [6]原宗荣,满海红.辽宁省化工企业融资风险防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9):66-67. [7]陈怡西.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制度的现实困境与立法完善——基于现行立法与现实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术研究,2017(10):7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