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信息化 互联网 发展现状 创新 商业银行 企业 小微企业 国有企业 应用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商业银行背景下金融科技应用研究

2024-01-24 17:2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王立元 中信银行南京分行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行业面临巨大的更新与挑战。商业银行应积极应用金融科技,尤其是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业务革新和高效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迅速扩张,第三方线上支付也发展迅速,公众支付方式更加多元,银行业也面临着服务同质化,反洗钱等风险日益增加,数字货币推陈出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引入人工智能实现高水准客户服务,应用区块链技术助力数据安全及应用云计算降低信贷风险等技术手段,并不断优化,提升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电子银行;风险控制

近年来,伴随着5G技术、物联网、区块链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各业也经历了巨大的革新,银行业当前面临巨大的革新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形势,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任务,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制定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的数字经济产业飞速发展,2022年末,我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50万亿元,占当年GDP 比重超40%,数字经济产业总量稳居世界第二[1]。数字经济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全世界和我国的社会经济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数字经济的产物,金融科技,也使银行业务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进而使银行业实现数据的价值增值。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于金融科技,给出的定义为,科技创新驱动,包括产品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流程创新等,能够实质影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金融运行模式的金融创新。简单来说,即使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及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应用在金融领域,从而优化金融行业的服务与产品。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及产品设计时,持续推进使用金融科技技术,产生了一定积极的结果。针对当前银行业务开展面临的复杂环境、风险管理及越来越多样的服务需求,应当在银行业务产品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金融科技技术,主要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本文将简单介绍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当前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瓶颈,以及三种技术的应用和融合如何解决相关银行业务痛点。

一、金融科技主要技术应用简介

在科技创新驱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多重计算机技术应用对金融行业的服务与产品优化不可或缺。商业银行更应紧跟金融科技的发展,深入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对其基础概念和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英文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即为日常生活中常称的AI,是一种技术科学,指方法、技术或理论用于延伸、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包括并不限于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认知智能,及生物特征识别、语音处理技术等感知智能。简单概括,人工智能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思维,做出反应,学习并解决问题。人工智能在银行业务中运用,有效带动银行营收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将互联网金融逐步演化至数字货币[2]

(二)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实质是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构建巨大的共享数据库,实行点对点传输、智能合约等应用模式[3]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传播,将交易数据发送给全网,利用分布式记账,确定信息数据内容,盖上时间戳,从而生成区块数据,并按时间顺序连接成链式结构,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将数据发送给各个节点。在该技术中,任何一笔交易的修改都会直接对后续所有区块信息造成影响,因此,区块链技术使得数据难以被篡改,信息可溯源,这大大提升了交易的信用价值。区块链技术,依托密码学和数学巧妙的分布式算法,在社会信用危机四伏的互联网上,去中心化使参与者达成共识,并基于共识机制,保证存储内容的一致性,保障数据安全。区块链技术在全网记账,可以实现各主体间的信息同步,降低机构间的沟通成本。伴随着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可以将复杂的业务处理流程自动化与标准化,提高效率。

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环境下,高效且安全的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交易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风险控制等,在未来实现高速发展。

(三)云计算

云计算,基于在线云,将原本复杂且体量巨大的总计算分割成众多独立计算的小计算程序,最终将多个独立计算的小程序进行汇总,从而得到计算结果,其本质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方式。云计算拥有强大的自我管理和维护能力,从而实现庞大的数据资源的自我管理,有序计算汇总。往往在针对体量巨大、整体逻辑性紧密或公式极复杂的计算中,需要应用云计算。而在银行日常业务中,数据体量往往庞大且计算较为复杂,云计算有极为重要的运用空间与价值。在银行日常运作中,云计算往往以行业公用云或私有云的方式运行。公用云实现与外部系统互通,实现信息的分享与共同处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私有云在银行内部系统中构建,高效处理数据的同时,实现敏感信息和客户数据的保密。

二、银行业目前发展现状及瓶颈

在各类金融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针对现有的应用场景、应用策略等,全面部署金融技术应用,但同样也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与困难。本章分别从电子银行与服务难题、数字货币与支付多样化、反洗钱与风险控制三方面对银行业的现状与瓶颈进行详细分析。

(一)电子银行与服务难题

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近二十年来从兴起逐步进化为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坚。利用电子银行,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运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足不出户,自主在客户端上远程办理业务、进行金融交易服务。因此,电子银行实现了客户便捷办理常用银行业务需求,也极大提升了银行运作效率。除常用业务外,电子银行也嵌入了多项生活、工作场景,如生活缴费、医保社保等。电子银行除了降低银行运行成本外,也成为了银行当前最主要的获客渠道之一。电子银行以高效率大幅提升客户体验,提供高于传统线下办理的高效服务,拓展了银行业务的服务地域,使银行利润增长,并协助商业银行达到更高的市场地位[4]

电子银行当前存在的发展困局主要在风险控制和客户服务方面。在风险控制方面,因为电子银行是基于互联网的,在产品设计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同时,不法分子也会通过互联网,对电子银行进行攻击,盗用客户数据,造成风险。另外,电子银行同样存在客户操作不当,造成错误交易的风险。而对于电子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银行损失,提高客户数据安全性等。在客户服务方面,电子银行目前支持常规业务的操作,如转账、理财购买等,也支持部分生活、工作场景,但面对客户越来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当前各家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产品还需不断改进,以提升服务体验。此外,近三十年,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已逐步壮大为世界第一,已超10亿人,但网民主要分布在1835岁,这一部分人群资产累积相对较少。这一群体中,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部分不具备财富获取的能力,另一部分处于财富积累阶段,具有一定财富的目标客户主要并不在这一区间。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因考虑到多群体客户服务,增加产品的便利性,以满足不同群体客户的需求,拓宽电子银行的受众范围。

(二)数字货币与支付多样化

伴随着移动支付近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主要形成了现金、银行卡和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他们相互补充、协同发展,构成了多元化的支付环境。移动支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金融机构移动支付,采用“政府主导、央行推进”的方式,自上而下发展,另一种为第三方机构移动支付,由社会自主创新,是自下而上的发展,其优势主要在于独立于商户与银行,且线上场景丰富,为当前市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5]。目前,在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主要为用户通过非银行端第三方支付应用,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资金的支付和转移。

第三方支付机构往往为极具实力和信用的机构,独立于商户和银行体系之外[6]。第三方移动支付对传统的支付结算体系做出了巨大的颠覆,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和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针对第三方机构的移动支付兴起,金融机构也积极研发产品,以应对市场及客户需求。从各大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掌上银行,到云闪付App,再到如今的数字货币,金融机构自上而下创新,不断自我变革,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市场更迭。

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发展,早在2014年,我国就开始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开发,并于2020年率先在全世界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运行。凭借去中心化、难以篡改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数字人民币更加安全可靠,能够形成不可复制的唯一数字货币系统。与第三方移动支付相比,我国试点的数字货币首先是法定货币,具备第三方移动支付所不具备的安全性;与传统纸质货币相比,数字货币具备极高的便利性,有助于提升社会生产、生活效率,拓展消费场景。此外,数字货币对交易对象、金额及交易时间等信息都会留痕,对于反欺诈和反洗钱等金融监管层面,具备传统货币所不具备的可追溯性。但数字货币的数据留痕特性,在数据隐私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仍是需要重点关注与研究的部分。我国目前试点的数字货币,采取双层架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向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并由商业银行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对公众完成兑换服务。在具体实践中,由各家具体执行兑换的商业银行来完成对用户数据的获取及隐私保护。

(三)反洗钱与风险控制

当前全球局势愈发复杂,同时,随着支付技术等技术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反洗钱与反欺诈风险也在不断提升。

洗钱是一种非法行为,其本质上为违法资金的转移。近几年,境内外网络电信诈骗日益猖獗,商业银行在反欺诈方面承担较大的压力。在防控电信诈骗工作中,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管控非法资金转移。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银行防控电信诈骗工作的本质与反洗钱工作高度一致。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交易结算量的不断增长,金融交易的交易成本、交易时间持续降低,互联网金融也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反洗钱的前沿阵地。当前,在区块链及虚拟货币犯罪案件的全部类别中,虚拟货币洗钱类犯罪案件占比极高,是洗钱犯罪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反洗钱防控方面,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第一,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识别和准入要求较低,对资金的来源与用途缺乏管控。第二,互联网交易信息不完整,有相同客户信息或同一笔交易信息保存在不同的交易机构。第三,客户使用第三方交易机构进行交易,相关交易数据商业银行难以获取[7]

除反洗钱风险外,当前商业银行在不断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同样面临多种多样的新型风险,如数字化转型战略风险、数据安全风险、财务成本风险等。同时,作为商业银行最基础、最传统,也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资产业务,一直存在各式各样的信贷风险。自2018年以来,应党中央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商业银行逐步扩大普惠金融贷款的投放力度,而小微客群固有的特征,势必对银行信贷风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技术应用

结合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与银行业发展现状能够发现,商业银行可以应用金融科技,完善现有业务与服务,解决目前面临的一些瓶颈与困难,包括人工智能提升客户服务、区块链助力数据安全、云计算降低信贷风险等。

(一)人工智能提升客户服务

按所处空间区分,目前的商业银行服务主要分为现场服务和远程服务两种。人工智能技术在两种服务中,都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服务效率与效果。

现场服务包含银行厅堂服务和其他一切银行面对面服务场景。针对厅堂服务,人工智能可以智能化帮助客户进行推荐业务办理,在客户进门时,即做到准确识别客户目标与需求,精准分流,引导客户业务办理,并个性化推荐产品,在分担银行工作人员压力的同时,给予客户更好的办理体验。厅堂业务办理过程中,在需要验证客户身份的业务场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运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高效识别人脸,确认客户身份,减少人工识别的工作量,提升识别的准确性;客户取款也可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给客户更便捷的体验。此外,在客户服务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能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对资金流动进行客户端实时检测,在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对非法取款等危险状况自动发出警报,也可在业务处理时,避免人工办理可能出现的失误。

商业银行远程服务主要包含电子银行、电话银行及在线客服等多种非面对面服务场景。在远程服务领域,尤其是电子银行板块,人工智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电子银行数据处理后台,应用机器学习技术,从而有效处理越来越庞大的用户数据,包括交易数据、监控数据及非业务数据等,打造更快速、方便的电子银行功能体系,进而进行数据挖掘,智能高效开展服务,提供个性化推荐、需求识别和风险管理等功能,全面高效的服务目标客户[8]。人工智能在电子银行上的广泛应用,将帮助商业银行大幅减少人力成本,扩大业务服务范围,从而超越地理上的限制,实现区域的大跨越,为更多的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也不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实现在线批量获取客户,并降低人力、房租等成本。

此外,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银行的功能也不再局限在金融功能。机器学习、智能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可助力商业银行在其电子银行上开发更多的非金融功能应用,如智慧校园、政务服务等,通过非金融功能,在位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吸引更多客户绑定使用,全面提升业务受众范围。人工智能全方位助力银行客户服务,实现客户服务科学化、专业化。

(二)区块链助力数据安全

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中的热点,区块链技术因安全可靠、难以篡改的优势,使其在电子数据信息管理工作当中可广泛应用,提升数据信息管理的可靠性及透明度,保护金融数据的隐私性与安全性。

而在传统的银行交易中,就存在信息不对称、欺诈等不确定性因素,金融机构对于合规的要求只有变得更高,如果不能及时应对高科技带来的风险,就会付出高昂的代价,而区块链在票据、反洗钱、跨境支付、审计监管等多个金融领域,能有效满足客户在日常业务场景下的信用需求及政府监管要求,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票据市场,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的数字票据能够成为一种更安全的票据形态。区块链上交易记录可以被不断地更新和验证,交易数据不可篡改和删除,票据一旦完成交易,将不会存在赖账现象,从而避免打款背书不同步、“一票多卖”等行为,有效防止交易欺诈,进而防范票据市场风险。基于区块链数据前后相连构成的时间戳,提供了可信任的追溯途径,交易记录即公开、透明地记录在区块链数据管理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欺诈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并降低监管的审计成本。

在跨境支付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的跨境、任意币种的实时结算服务,在跨国收付款人之间建立直接交互,削弱交易中的中介,有效降低交易各环节中的直接或间接成本,提高资金流动性,因此跨境支付将会变得便捷和低廉。通过加密算法隐藏银行间的支付交易信息,交易双方无法直接查看交易详情,只有银行自身的记账系统可以追踪交易详情,保证了跨境支付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成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联盟链,解决信息不畅通问题,实现链上成员间信息共享,相关交易记录可供监管机构持续审查。

在风险监管领域,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互信的基础上,具有以下几点优势,能进一步帮助银行突破现有的系统间割裂的现状,以及额度等监管限制,降低成本。一是基于区块链独有的链接结构以及新区块的生成规则,构建交易双方的可信机制,实现了信息的安全可靠存储和传输,完整的交易记录被记录,便于监管部门反洗钱调查取证,数据追本溯源及定位,夯实了信息安全性。二是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能够打破信息壁垒,取代传统的人工流程模式实现端到端的透明化,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人为干预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能有效阻止传统银行业数据被泄露或篡改的风险,是银行交易安全性得到提升,也同步提升客户业务办理效率。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存储客户信息、交易行为及偏好,实现身份信息的安全管理,有利于银行开展监测,识别异常交易行为,强化对客户在各环节洗钱风险预警和研判,降低监管机构合规成本,提升风险控制的效能。满足反洗钱监管的核心要求,并对反洗钱监管难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三)云计算降低信贷风险

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渠道,云计算、大数据可以助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更加高效,降低信贷业务违约风险。

针对信贷客户,商业银行可根据后台相关交易数据及信用数据,以及外部相关经营、交易数据,借助计算公式和计量模型,利用银行内部私有云,实现数据计算,进而对信贷客户经营状况,和未来违约的概率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及云计算,对信贷客户进行准入分析,在客户准入时即提供有效可靠的风险评估,减少未来客户违约、坏账的风险。同时,将云计算植入信贷业务流程中,云计算分析工具和数据处理软件可以无差别的提供给个人及团队使用,缩小业务人员素质差异,使信贷业务调查和审查流程趋于标准化,降低信息差造成的风险,极大提升信贷业务工作效率[9]。云计算还可助力商业银行打破区域限制,利用云计算的标准化和资源共享优势,整合相似产业或同类型客户,提供行业特定的标准化信贷产品和流程,确保规避行业风险,降低提供给同类型客户的信贷业务成本。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可利用云计算技术,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或企业财务系统对接,实时获取企业经营数据,建立实时预警系统,实时检测企业经营风险。因此,云计算可应用在贷后管理方面,通过收集客户经营数据、交易数据和外部系统数据,实时检测客户经营状况,规避道德风险,减少因贷后检查不到位或间隔过长,无法检测到客户经营变化的风险,避免客户违约。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ERP系统的对接,可精准锁定企业信贷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业务营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以及银行服务越来越同质化的市场现状下,商业银行需要提升竞争力,全面提升服务水平,需要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新技术。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中,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处理现有问题,并不断升级优化,提升整个金融行业的效率和稳健性,实现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翟冀.商业银行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银学刊,2023(04):4-9.

[2]邱唐凌仔.基于商业银行背景下的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及应用研究[J].金融客,2023(03):1-3.

[3]陆岷峰.数字技术+商业银行场景金融运营模式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22,30(06):7-14.

[4]胡凌云.电子银行融合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应用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03):58-59+70.

[5]央行李晓枫:金融改革与移动支付多元化的应用发展[J].金卡工程,2015(11):1-3.

[6]胡毅,张文扬,魏云捷.金融科技背景下移动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OL].管理评论:1-8[2023-09-21].https://doi.org/10.14120/j.cnki.cn11-5057/f.20230913.002.

[7]靳永志.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9):165-167.

[8]郑渝川.人工智能,正在改变银行业[J].现代商业银行,2023(16):96-97.

[9]王嵘冰,柯娜.云计算助力银行信贷业务变革[J].银行家,2015(02):72-73.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