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宏观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宏观经济 >

浅析农民人均收入变动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以内蒙古地区为例

2014-12-23 00:26 来源: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佟萨如拉 付媛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本文中以内蒙古地区的农民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农民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的差异。讨论了农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农用耕地的不断扩大而且农民收入增加的幅度明显少于城镇居民的收入,而以这种方法获得农民收入提高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永无止境的扩大,所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调整农业自身的结构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以及通过完善政府的政策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  人均收入   农业   最低价格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的人口比例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从而想要提升国民的福利水平,达到“我国经济发展三走的计划”,在二十一世纪中叶使我国国民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国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现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幅度看在2050年实现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没有问题的,而要实现国民生活比较富裕,首先我国国民可支配的收入要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内蒙古为例到201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到了1978年的将近59倍,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为197842倍,因此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并且农村人口在我国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2.57%,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7.43%。因此要想实现国民生活比较富裕这个目标,我国应提升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福利水平,然而农村人口相对于城镇人口来说,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于农业收入。 所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以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农民的增收的问题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地增高,但是跟城镇居民的收入比起来显得较缓慢,因此也慢慢地拉大了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并且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了,所以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更加迫切。下面我主要以内蒙古为例讨论了农民增收的问题。

一、内蒙古农民人均收入的现状及其农民增收的意义: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了很多,其中农村居民年的人均收入增加到了1978年的42倍之多,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的幅度更大,增加了将近59倍。加之1978年的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基数本来相差很大,从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增加幅度的不均衡加大了农民与城镇居民的绝对人均收入的差距。根据1978年到2010年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的数据,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为5530元,与农民人均收入相比城镇居民收入高达三倍之多是17698元。图-1所示,一方面内蒙古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是在不断地的升高,可是另一方面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也偏离了我国协调发展的宗旨。而虽然农民增收问题也受到相当大的重视,从图-1可看出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速度明显比城镇居民的慢,并且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会进一步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收入在各部门分配不均衡。而农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根本。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科技的发达也需要资金的积累,而我国的农民人均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无法满足资本积累的要求,因此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农业发展,前提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农业的现代化有反过来促进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所以农业的现代化与农民的增收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假如农业的现代化在加快而农民的人均收入跟不上,则农业的现代化设备是多么的先进高科技,农民也负担不起费用因此现代化设备无法得到应用与推广,因此农民的增收问题也同样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脚步。

图1  1978-2010内蒙古农民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1 1978-2010内蒙古农民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二、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地提高,改革开放使得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而农民的收入的增加到底是由于农业在慢慢地实现现代化呢还是因为什么呢?根据数据显示自从1978年以来内蒙古的总播种面积从482.4万公顷增加到了2010年的700.3万公顷,足足增加了45%,可见内蒙古农民收入的增加可能跟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有着关系。

    假设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的一部分是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引起的,所以我们假设回归方程为E(Y)=β0+β1X.来验证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与农用耕地的增加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X为农用耕地,Y为农民人均收入。如表-2所示,是从1978-2010年的内蒙古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及耕地面积。

图2 农民人均收入对耕地总面积的回归直线

2 农民人均收入对耕地总面积的回归直线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根据样本数据解得β0=-7800,β1=17.5,也就是说耕地总面每每变动一万公顷,农民的人均收入会增加17.5元。拟合度为0.923表示拟合度非常高。因此内蒙古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92.3%可以由耕地面积与农民人均收入的线性关系来解释,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与耕地面积的扩大有着较强的线性关系。农民人均收入随着农用耕地同方向变动。

    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内蒙古农民的人均收入的增加92.3%是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引起的,但是我们可利用的土地是有限的,等到耕地面积增加到一个极限的时候就无办法再扩张了,因此农民的增收就会面临困境,因此我们通过不断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是一条死胡同,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到尽头。所以我们应采取有力的政策以及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有关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对于我国的经济目标的实现还是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必要的。虽然农民收入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与同时期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相比,农民的人均收入还是相当的低。因此农民收入进一步的提高是势在必行的。

1.通过调整农业自身的结构来改善农产品的价格

我国农村大多地方都存在着自给自足的状况,例如我国农村每家每户的都养鸡养猪养羊,因此每户的生产都是相对的多样化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自给自足,因此农民对于农产品非农产品食物不会对外产生过大的需求,但是农产品会对外产生供给。所以,想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从改变农业自身的结构开始。改变个体农业的结构,从个体实现专业化,以村为单位或以更大的范围为单位实现多样化,从而相互产生需求。例如以村为单位实现农业的多样化,例如不仅有专门生产粮食的还有养鸡合作社,养猪合作社,养羊合作社等。从事于生产粮食的可以承包那些参加合作社的人的地从而实现规模的扩大,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减少总成本,因为通过总规模的扩大可以实现落在每一块地上的固定成本减少。而且由于规模的扩大还可以跟中间收购商讨价还价,因为这会减少中间商的寻找成本,或者可以直接卖到粮站,因为产量比较大运输成本相对会减少。并且养牲畜的合作社也会对农产品产生需求,而专门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也会养牲畜的合作社产生需求。因此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抬高农产品的价格。而且由于专业化也会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专门生产粮食的会因为规模的扩大而会引进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提高生产率,因为跟之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相比引进先进设备的成本分摊到每块地上会比之前小很多。从整体上来讲,这个村子的粮食供应量与牲畜的供应量都比之前多了,需求也增多了,因此农产品的价格会有所上升,农产品产量也比之前多了,从而总体的收入水平是提高的。

2.完善最低价格政策

中国47.43%的人口是农村人口其中农民工人口是全国总人口的19.39%,因此我国28%的人口在通过务农为生。如果这28%的人口每家每户的基本生产方式都大多相同。都有农产品的供给,而对农产品和非农产品食物的需求相当小。而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量与农民数量都非常大,因此农产品供给基本上可以认为完全竞争,是价格的接受者,无法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虽然我国对农产品实行的是最低价格政策,可是作用不大,因为最低价格政策市针对国家粮站而言的,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因为与农民接触的,一般不是国家粮站而是中间商,因此农民农产品的卖出价格往往是低于最低价格的。虽然在我国产品能够自由流动可是存在交易成本。例如一家农户不把农产品卖给中间商,直接卖到粮站去,可是存在运输成本。所以如果运输成本大于直接卖给粮站和卖给中间商的差额,他们会选择卖给中间商,而不会去粮站卖农产品。而且由于每家农户的生产规模不是特别大,产量非常小,因此运输成本往往大于其差额。而中间商都会大量收购粮食,所以运输成本往往比农户的运输成本要低。所以最低价格政策到农民这里时已经失去了效力,不能保障农民的收入。虽然我国实行农产品最低价格的政策,可是最低价格是对于国家粮站来说的,而对处于农民与粮站之间的中间商来说,最低价格政策起不到什么作用,在农产品供应过多的情况下,中间商以比较低的价格收购农产品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到农民这来收购的时候价格往往非常低,因此最低价格政策无法改善农民的状况,而是让中间商从中获取了利润。而对于农民来说不管价格多么地低都不可能留存下来等价格回升了再卖,因为到秋天得偿还由于投入到农业而欠下的债务而且资金成本非常高,而且对农民来说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外来收入。因此我国的农产品最低价格政策约束不了小贩和中间商,也无法保证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所以政府应完善一下关于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加强政策的法律效益。例如:规定农产品在市场上买卖的最低价格,而不是规定粮站收购的最低价格,并且出台一些法律保证农产品市场上买卖价格的合法性,从而保证农民的最低收入。政府通过改变农产品最低价格的针对方,例如规定市场上交易农产品的最低价格,并且设立一些相关法律来支持和相关监督机构来保证农产品市场交易最低价格的生效。因此目前的农产品最低价格政策使得本属于农民的利润转给了中间商而减少了农民的本该拥有的利润,因此最低价格政策并没有实现最初的目的。

3.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来增加收入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分析,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收入-总成本=P*Q-FC-VCP表示农产品价格,Q是产量,FC代表固定成本例如用于农业的播种机,拖拉机等,VC代表变动成本,例如种子化肥农药等。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即土地的单位面积的产量不能再进一步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只有减少农民种地的成本或者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才能使得农民的收入加大。如果想要减少农民的种地成本就必须改变农民的现在的家庭承包制,扩大农民的种地规模达到规模经济,减少落在每单位土地上的固定成本以减少总成本。可是在农用耕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每一个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同时要求农业的多样化,例如鼓励一部分人转为畜牧业或者是林业,加强在乡下实施农村合作社的脚步,例如养鸡养牛养猪合作社等以实现农业的多样化。因此只有通过农业的多样化来实现个体农业规模的扩大化。另一方面农民在种地时的资本投入是通过借高利贷获得的,因此资金成本很高。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使得农业的成本提高。因为由于农民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并且存在着无法变现的风险很难从银行获得用于农业的资金。因此政府应该在农村的金融体系方面,放低获得贷款的门槛以加快资金的运用,为农民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辛文文,杨林娟.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新疆农垦经济. 2014(3)

[2]杜传新,王青荣.河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对策及思路[J]. 前沿. 2007(6)

[3]殷瑾,马倩,徐梓皓.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农民培训模式和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案例[J]. 中国软科学. 2012(2)

[4]范丽,张大红,郭婷.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