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中国经济探底背景下的结构调整思考
彭博 北京大学 摘要:中国经济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强调引领新常态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作为第一动力的“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破局中国经济发展是文章思考的首要。 关键词:新常态 中国经济探底背景下 结构调整 “十八大”后开新局,短、中、长期衔接至关重要。这里面有一些关键词,强调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市场体系、现代财政制度、现代政治文明、现代发展理念。治国理政核心概念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这个背景下,已经非常清晰。GDP年度指标表现是一降再降,必须认识在新常态下的引领。 一、从中国进出口统计数据看国际宏观经济趋势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下降原因分析 据海关统计,2016年1月-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2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其中,出口7.6万亿元,下降1.6%;进口5.61万亿元,下降4.8%;贸易顺差1.99万亿元,扩大8.7%。而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下降0.9%。其中,出口1.22万亿元,增长2.9%;进口8730亿元,下降5.7%;贸易顺差3428亿元,扩大34%。这是因为: 第一,全球的贸易环境不景气,短期内仍然不会回暖。第二,新一轮的全球挑战下,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调整冲击。第三,对外投资的增速在明显的加快。 目前中国出口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但是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外贸模式由之前的外向型模式、出口驱动、FBI驱动的模式转向开放性经济,也就是说双向开放和更加平衡协调战略。 (二)美欧经济下行趋势明显 回到全球经济形势,美国方面,虽然6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和7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抢眼,分别为29.2和25.5,但是总体走势却是下跌。而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线虽然也过了荣枯线,但是7月份相对6月份还是出现下跌。制造业从53.2跌倒52.6,非制造业也从56.5跌倒55.5。 综合来看,美国经济还远没有强劲到支持加息的地步,恢复进程有起伏,特别是7月份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数据大幅攀升,估计美联储贸然加息很有可能破坏当前美国经济恢复步调,因此预计美国加息近期还是不可能。 而欧盟和英国的总体经济由于英镑退出欧元区的冲击,都面临不确定性增加,虽然欧元区失业率数据保持近年最低值,但是依然高达10.1%,相比较于美国4.9%,还是太高。而综合PMI差不多46.3%,也离荣枯线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三)国际需求不足经济背景下的思考 中国的两大主要合作伙伴都面临需求不足。全球经济的疲软,而中国经济尚且能够勉强支撑,因此6,7月份的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下降都是在几十亿美元左右,基本上可以看着热钱流出速度被抑制,而人民币对外贬值速度暂缓。但是根本原因还是热钱看到房地产领域在央行铁心保护的情况下,而转投房地产,继续制造房地产泡沫,推高资产泡沫。 目前的宏观经济在央行1-6月份的源源不断的放水的情况下,勉强保持住6.5%-7%的增长。但是代价却是继续流向房地产,使得房地产的解套遥遥无期,而客观上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人力成本和地租成本,必然地对实体经济造成进一步打击。 故而,当前国内人民币贬值趋势依然存在,而具体大规模贬值取决于美联储何时加息,从而引领热钱继续大规模外流。另一方面,国内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粗放型的实体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和经营困难困境。 2016上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新政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CPI重返“2时 代”、PPI负增长的大幅度收窄、企业利润增速的转正以及房地产类数据的反弹都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 今年是金融危机第八年,而全球经济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在反危机政策做得如此极致的背景下,经济依然如此,说明新的常态已经出现,也就是有新的周期出现。在这样的变更中,总需求政策可能已经走到尽头。防止重大衰退是全球一直面临的问题。 二、新常态下经济探底趋势下经济结构理解 (一)中国经济应该是两期叠加 中国经济按照官方的说法是现在面临着三期叠加的问题,这个说法其实不准确,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两期叠加,即经济结构调整期与产业结构升级期,主要矛盾是经济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过渡依赖外贸与投资,在投资领域具体表现为以政府的大基建和房地产开发为主要投资渠道,在外贸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居多;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二级城市聚焦了过多的财富,导致了区域性贫富分化严重;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导致社会阶层贫富分化严重。这些领域的失衡会导致如下问题:1、大基建和房地产开发过渡会使得其与相关产业的产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社会资源和财富都会向这些产业集中,对其他产业形成挤出效应,也就是本来应该流向其他产业的社会资源和财富都会向这些产业集中,最终会导致这些产业产能相对过剩,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2、外贸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会导致外贸抗风险能力差、自然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经济主权部分丧失等;3、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国民经济房地产化带来的贫富分化导致消费不足,消费不足即需求不足,需求不足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二)全球经济严重失衡的原因分析 从全球经济结构上来讲,现在的全球经济结构处于失衡状态,这是造成目前困局的根本原因,当然形成这一失衡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全球贫富分化等等一系列原因。全球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的结果就是全球大多数经济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产能不足而需求刚性降不下来,这样的国家一但出现经济危机就表现为恶性通胀,通胀的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失衡程度与总体刚性需求程度,第二种类型就是产能过剩而需求不足,这样的国家一但出现经济危机就是恶性通缩,典型的当然就是现在的中国,产能严重过剩而国内国际需求均不足。 应对方法也是需要加强社会经济的管制,必要时刻使用配给制,从长期来说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可以从金融、财政、税收等各方面加以扶持,也就是刺激政策,对于中国而言,新的经济增长点很明显,上面已经说过了;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释放工薪阶层和低收入人群消费需求;3、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市场监管,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总之,所有措施的总原则是对结构失衡方面的再平衡,使得产能与需求相互匹配,则危机自然解除。 三、2016年下半年各类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必须做出新的调整 2016-2017年是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大改革”+“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监管”必须要有可操作的抓手和可实施的方案,各类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必须做出新的调整。 1、要把握目前中国经济持续回落的逻辑,高度重视当前总体经济增长动力持续下滑的现实,要密切关注目前劳动生产率下滑、企业投资预期收益下滑、实体经济与 虚拟经济收益的缺口不断扩大、消费与投资等内需持续同步回落等现象,把改革与调控的落脚点切实放到投资收益预期逆转、劳动力生产率回升之上,积极构建短期 扩大需求与中期提升潜在增速相契合的政策包。 2、12大类扭曲现象证实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的迫切性,一方面我们必须抓住当前经济不断探底所带来的“大破大立”的大改革时机;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梳理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不顺的关键,重新寻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实施的抓手。 3、需要进一步强化从世界经济运行的角度来深入认识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明确供给侧改革在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4、要在增量改革的基础上,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强化存量调整的力度,盘活存量、清除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毒瘤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复苏的关键。利用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政策阻断内生性下滑的各种强化机制,防止微观主体行为出现整体性变异,在强化监管的基础上,关注可能出现的各种“衰退式泡沫”。 5、要从战略层面认识到调动各级精英阶层的积极性是当前以及未来经济成功转型升级的核心。要认识到过度下滑甚至出现持续的萧条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政治社会 风险,因此在反腐倡廉取得重大战略性胜利之后,应当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新一轮大改革、大调整的激励相容的新动力机制。 6、要充分利用中国政府在体制和财政空间的优势,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在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的基础上,强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定向宽松,全力配合更为主动、更为全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货币政策应当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全面重构。 8、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复苏态势,及时调整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改变简单宽松的政策导向,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房地产企业进行分类治理。 9、要持续关注去产能过程中的就业市场压力,防范和化解劳动力市场风险。尽管去产能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总体可控,但叠加经济下行调整本身的就业压力,失业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 2015(03) [2]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