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内部控制 跨境电商 构建 信息化 财务管理 发展策略 目录 互联网 创新 商业银行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分享经济”背景下民宿行业的融合与创新

2023-04-28 12:2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游世胜 王蔚  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4389028)

摘要:受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遭受严重打击,国际旅游市场关闭,国内旅游持续低迷,亟待创新升级。疫情后,分享经济成为国内外资本投资关注的热点,民宿行业更是能够在旅游业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本研究旨在挖掘以民宿为核心的旅游业态资源,融合创新民宿旅游新模式——民宿平台分享经济,以年轻消费者为目标群体,瞄准性价比、个性化等需求,让旅游出行成为一种便利、简单和轻松的生活。

关键词:分享经济;民宿平台;融合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分享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滴滴打车及信息资源的共享等等。在这过程中,民宿行业迅速成为分享经济在生活性服务业中的代表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手中闲置的房源的“再利用”,开发出客栈民宿、短租公寓和长租公寓等多个细分业态(下文统称为民宿”)。与此同时,随着小猪短租、蚂蚁短租、携程、美团等多个平台资本的注入,国内民宿行业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大体量增长的背后,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同质化、市场管理缺乏标准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研究以民宿行业为核心,逐步辐射周边餐饮服务行业、旅游服务行业,将资源进行一个融合创新,试图用资源整合的手段打造新的平台分享经济,构建起一个民宿共享新模式。

二、分享经济

(一)分享经济的出现

“分享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ActivityApproach》中。直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面对就业压力和收入缩水,人们开始将家中的闲置资源出租以换取收入,各国也试图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出路,自此分享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2013年后,分享经济创业企业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投资的热点,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都出现了爆发式地增长。

“分享经济”第一次在我国被提出是20159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中,该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整合利用分散闲置社会资源的分享经济新型服务模式”。之后“积极发展分享经济”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发改委联合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共十部委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支持发展分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合理界定不同行业领域分享经济业态属性,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为原则,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落实各方责任,促进分享经济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公平竞争。

(二)分享经济的特征

当前我国分享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以激活闲置资源为核心,创造共享资源;参与的主体大多为个体,企业和政府也逐渐加入其中;注重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经营成本较低;分享经济日趋平台化,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分享经济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分离,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是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下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的新的消费观和发展观。

由此可见:分享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多样化的分享经济平台,是整合各类分散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快速、高效地实现匹配供需。资源供应者以闲置资源换取收入,资源需求者则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资源,赋予“剩余价值”新的活力,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发展的经济模式,同时分享经济是概念和理论也在不断完善。

(三)分享经济的类别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分享经济既是技术革命的产物,也是一种新发展理念,有助于消除信息障碍,降低行业进入门槛,促进资源要素流通。分享经济最大优势是与互联网相结合,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分享经济是在承认产权私有化前提下,开展各类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让企业有更多机会创新和崛起,积极开拓市场。分享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超传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分享领域也在迅速拓展。

截至2021年,我国分享经济持续呈现出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全年分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6881亿元,同比增长约9.2%;直接融资规模约2137亿元,同比增长约80.3%[1]。分享经济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生产能力、知识技能、房屋短租六大领域,从在线创意设计、营销策划、生产消费,再到餐饮住宿、物流快递、资金借贷、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科研实验,分享经济逐步渗透到所有领域。

随着众创和生产能力提升,民宿行业涌现出一批代表性平台,国内主流民宿分享平台有爱彼迎、途家、小猪短租、蚂蚁短租、美团民宿等,大致可以划分为:以爱彼迎、途家为代表的垂直性平台;以美团民宿为代表的综合性平台。与此同时“餐饮+共享”模式也被开发出来:C2C模式的私厨上门和共享家庭厨师“烧饭饭”;B2B2C模式的共享厨房“黄太吉工厂店”;混合模式的代表产品“吖咪厨房”等。

(四)疫情时代的分享经济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分享经济充分发挥自身平台属性优势,持续推进出行、生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变革,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达2.9%。疫情的冲击与就业市场持续存在的压力总量和结构性矛盾迎来爆发,我国就业形式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疫情使得线下活动受限,而分享经济平台的新就业形式具有高包容性和灵活性,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就业压力,还有利于应对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依托于分享平台领域宽、包容性强,如创意策划、软件设计、在线教育等知识密集型复杂劳动岗位,也有云客服、外卖跑腿、网约车等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熟练性的岗位;另一方面,分享平台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及时调整劳动力的供给量。

分享经济在疫情时代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在接下来即将迈入的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革命,势必加速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分享经济服务。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分享经济在生活服务和生产制造领域的渗透场景更加丰富,“十四五”进一步明确了平台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保障体系和平台主体责任,将分享经济作为实体数字化转型实施的重要抓手。

三、我国民宿行业发展现状

民宿不只是一种简单的住宿方式,更是彰显一个注重生活、文化、情感体验和休闲度假的场所,依托民宿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俗文化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提供主客互动等多接触式的生活化住宿。当游客基本的出行住宿需求得到解决后,还需考虑餐饮和其它需求,而民宿经营模式相比于传统酒店经营模式则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国外大多数国际和地区用B&B代表民宿,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一些地方也用Home StayFamily HotelFamily InnGuest House等表示。经过长时期发展,国外民宿行业已相当成熟,并具有以下特点:形成行业协会组织;高度关注人性化和个性化体验;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民俗化、本地化和家庭化。

相比之下,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民宿数量不断上升、市场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整体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具有以下特征:民宿业走向个性化、主题化的发展道路;民宿业对客群进行细分化、垂直化管理;民宿的产品呈现多元化、配套化,运营逐渐联盟化、集群化;民宿基础设施、卫生、地理位置和价格也备受消费者青睐。

(一)我国民宿市场供给情况

2016年初,中央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明确支持发展民宿业态。民宿的主要来源有:侧重住宿的“家庭旅馆”,可追溯到古代民间旅舍“逆旅”;侧重餐饮的“农家乐”,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的乡村旅游,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而闻名。总体而言,我国的民宿具有以下特点:管理者即所有者的“家庭式”经营;经营规模较小、数量多且分布广泛;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据民宿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199月,中国境内的民宿数量近17万家[2]。根据途家《2020年乡村民宿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途家平台的乡村民宿房源量超过54万套,相较于2019年增长约2.4倍,累计接待超过570万名房客,创收超17亿元。受2020年新冠疫情持续影响,整个旅游行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民宿仍然能够取得逆势增长,由此可见民宿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3]

(二)我国民宿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消费人群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从过去的“看风景式”旅游,到如今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要素的变化,游客们更加注重“深度旅游”,对旅游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达到新高度。游客来到陌生的旅游场所,更倾向于选择个性化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宿,装修精美、价格实惠、位置优越的民宿成为首选。数据显示,未受疫情影响之前,国内旅游市场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旅游消费人群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年轻人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90后占比36%80后占比35%[4],有62%的游客表示在一年的出游中会选择民宿或短租,且倾向于花20%-40%的费用在民宿或短租上[5]

相比于传统酒店,民宿更加注重游客的“人情味儿”服务,从迎客到送客,为客人提高出行便利,推荐美食和游玩项目,主客互动等等。民宿大多由住房改建而成,很大程度上会保留原有的装修风格,加上民宿空间环境大,还能使用洗衣机、厨房等设施,此外民宿还具有选址小众化、产品体量小、经营方式多元化等特点,更能满足家庭式出游的需求。区别于酒店的标准化管理,民宿极具个性化的经营方式更能迎合当下年轻消费者,轻松的氛围环境拉近了主客关系,增添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目前国内民宿业大多还只停留在围绕本身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个性化和家庭出游的需求,还未做到融入当地的一些特色资源的,更没有打造出一种“不可复制”的民宿平台化经营模式。国内的“民宿带”大多位于旅游城市和风景区,民宿所处区域往往拥有较多的当地特色资源、旅游资源和美食资源,亟待进一步与民宿融合,从而创新出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三)我国民宿市场人群定位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民族间的生活习俗差异很大,坐落于全国各地的民宿也大都依照当地风格进行民宿的设计,经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客栈民宿、青旅、短租和长租等多种模式。民宿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年轻消费群体,一方面是年轻人有着很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是民宿拥有体量小、数量多和分布广等特点,能及时满足消费者快速入住的需求,且价格实惠、环境空间大也深得年轻人喜爱。

民宿将自身的优势特点转化为其经营特色,融入当地的特色资源,如庭院花园、楼景阳台、游泳池、温泉等产品和服务。民宿“网络购物”式的挑选,帮助年轻消费者更好按照自己个性化的需求进行挑选,对比传统酒店的挑选只能通过星级和价格才一个初步了解,消费者能对民宿的位置环境、房间类型和其它特定需要进行“条件式”筛选,如“能做饭”、“电竞民宿”、“Loft”、“投影”等等,还能添加其他的关键词来选择对应的功能和服务,如租房周期、房间样式、洗衣机和厨房等等。如果说酒店经营模式强调规范化流程和标准化管理,是面向全年龄段的一款缺乏差异化的产品;而民宿就是要做差异化的产品,以满足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和家庭式出游的需求。民宿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经营模式,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还能够让消费者保持更长时间的新鲜感。

四、分享经济背景下的民宿平台

在分享经济背景下,我国民宿业以热门旅游地和旅游城市为主要阵地,辐射到周边地区,其典型代表有西南民宿聚集区、海岸民俗带和长江三角区域。民宿集群的出现得益于当地的各类旅游资源,如风景区、地标建筑、美食和节日活动等等。因此,以民宿为核心辐射到周边相关资源,打造一个民宿资源共享平台,增强民宿彼此间的交流,提升民宿产品和服务质量,成为开创民宿未来变革和发展的新方向,引领民宿业资源整合的新趋势。

(一)基础设施共享平台

当前市场上的民宿大多都由住房改建而来,由于改建过程中也要考虑装修成本和后期运营和维护等各方面问题,所以很多民宿会将原有的厨房和家电设施保留下来,也就成为民宿商家所提供的“特色”服务。然而,即便民宿商家能够提供烹饪厨具和调味品,但购买食材和烹饪本身也是一个费时和耗力的过程,因此很难用传统方法将民宿厨房资源利用起来。

以民宿为核心的平台资源共享正是基于此类闲置资源探索与民宿周边餐饮业和其它服务业进行一个融合创新。民宿将厨房承包给民宿周边的餐饮业,或组织专人上门进行美食烹制,消费者可按自身需求选择用餐时间、地点、人数及菜品的选择和口味等其它要求。民宿的厨房资源被重新利用,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当地特色美食制作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对于民宿经营者来说这能成为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对于餐饮服务者来说,则是拓宽了经营范围,增加了产品销售。

(二)导游服务共享平台

导游作为介绍旅游当地情况的引路者,会根据游客的需求特征做一些合适的游玩项目和美食推荐。传统导游服务即旅游团导游,带着游客一同观光、一同吃住,但这与年轻人不受拘束、爱自由背道而驰。年轻消费者更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随性”是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差异化的需求也成为年轻人群“难以伺候”的原因。

基于此,以民宿为核心的导游服务共享平台将导游“短期化”和“项目化”即把传统导游划分成时间段或分割为特定项目的导游服务。相比较传统的导游服务,分割后可以提供多类别的导游服务,有助于提升导游从业者的专业性;消费者也只需按自身需求挑选,可以进行组团或单独购买,选择的范围也更广且更加实惠,如景区包车、游湖包船等单个类型游玩项目。同时,借助民宿平台的线上、线下的推广,导游服务的销售范围得到拓展,获取客户的渠道也更宽广。

(三)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得益于民宿平台对周边资源的整合,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一个社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收录全国各地民宿和旅游相关资料,为用户提供旅游出行方案和攻略;同时这也是一个线上服务预定下单平台,即用户在平台进行旅游进行民宿、美食、游玩项目和导游服务等挑选预定下单,最终围绕民宿进行融合成为一个民宿旅游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在获得充足数据和资源后,接下来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以供用户查阅,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运筹算法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旅游线路规划、行程修改和游玩项目推荐等多种功能和服务。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链接到其它平台的预定端口,为用户提供旅游线路包含线上预定服务内容的“一键式”下单,包括有旅游线路的民宿、美食餐饮、游玩项目和导游服务等等的线上预定服务,极大地节省了用户制作攻略和各种服务线上预定所耗费的时间。用户使用平台检索所需信息,可根据个人出行方式、途经地点、出行人数和游玩天数等关键性信息获取“专属的出行方案”,也支持方案的自行制作创作和修改,只需进入路线模块即可对相应的路线和服务项目进行调整和修改。此外,平台对民宿和旅游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对用户的消费体验进行追踪反馈,通过对平台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优化升级,打造出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

五、民宿平台发展前景

我国分享经济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多元化商业模式的扩充和创新重要性凸显,竞争更加激烈;二是分享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三是一系列就业新形态的劳动保障政策措施出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持续完善。分享经济平台亟需解决的难题:一是持续承压、平台治理和监管强化等;二是提升参与主体、价格行为、人员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合规化水平;三是平台企业存在数据过度收集甚至是非法收集、数据滥用、数据泄漏等多种潜在风险。

民宿经营既需要考虑客房入住率和日常管理、产品同质化和美化宣传等各种问题,同时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随着人们对民宿行业的关注,政府部门也在抓紧完善这方面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受疫情影响,国内外资本大量注入民宿行业,各类有关行业的协会组织不断涌现。民宿自身小众化、个性化的特性,同时也就注定了其未来发展道路只能朝着多元化、配套化方向发展,但需更加注重融入当地特色,增强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工作。

以民宿为核心的分享经济平台,将内容从民宿逐步辐射到周边的美食、景点和服务业等资源,进行融合创新,探索新的利润源,让民宿行业迈入流程化、规范化和透明化的道路;以民宿为核心的平台资源共享,可能会成为民宿行业发展转型的契机;伴随新一代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而火爆的新媒体,也将有助于打造民宿专属的社区文化,进一步增加用户互动,提高用户粘性。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EB/OL].https://www.cnfin.com/xy-lb/detail/20220222/3541174_1.html,2022-02-22.

[2]澎湃新闻.中国民宿产业规模已过200亿元,8090后是主流用户人群[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448825747491281&wfr=spider&for=pc,2020-7-17.

[3]工人日报.2020年乡村民宿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乡村民宿为房东创收超17亿[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642726629445245&wfr=spider&for=pc,2021-03-19.

[4]199IT.2019携程.国民旅游消费报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987410.html,2019-12-27.

[5]腾讯网.首发国内民宿业大数据报告[EB/OL].https://new.qq.com/omn/20191121/20191121A0P95V00.html,2019-11-21.

[6]张新红,高太山等.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 2016(04)11-27.

[7]何超,张建琦等.分享经济:研究评述与未来展望[J].经济管理,2018,40(01)191-208.

[8]李刚,夏鹏成.分享经济平台企业成长机制与运营规则的研究综述及展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2,24(01)19-30.

[9]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 2014,6(04)16-22.

[10]曹明春.“游客民宿主”需求平衡导向的民宿设计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11]张广海,孟禺.国内外民宿旅游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33(04)503-507.

[12]王庆生,查欣彤.后疫情时代游客入住民宿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营与管理, 2022,(04)127-133.

[13]李玲.我国美食旅游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J].北京文化创意, 2021(03)17-23.

[14]王汝安.我国乡村民宿的发展情况及对策分析[J].西部旅游, 2021(05)15-16.

[15]章航.互动经济时代民宿供给优化路径探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