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袁宝华 北京服装学院 朱光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2016研究生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项目(120301990121/004)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服装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PXM2016-014216-000019)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创新驱动,告别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纺织服装企业海外转移过程中所面对的现状,提出过往单纯为取得转移国低成本优势的思路,应该加以调整。在海外转移过程中,在取得转移国所提供的成本优势的同时,还应该立足于国内,并深入挖掘国内优势,同时加大技术与产品创新力度,提高品牌价值,以谋求步入产业链高端同时,竞争力得以提升。这样内外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反而能使得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关键词:纺织服装、走出去、转移国优势、本国优势 一、充分利用转移国优势 当下全球层面下的产业转移已突破一般意义层面的产业转移,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在不同区域间转移的经济行为转变为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间持续重组。纺织服装产业,特别是伴随全球化提速及服装纺织产业链延伸和再细分,也已开始由较早的订单转移向产业链转移转变。转移国普遍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资源,为当地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因素 在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向外转移仍倾向于企业生产环节的转移,作为纺织服装业国际转移重要推动性力量的低加工成本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有太大改变。据调查,在转移较热门的东南亚地区,仅越南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就约有九千万,其中适龄劳动人口约五千万,人力资源丰富同时价格更有优势,以成衣加工者薪酬为例,越南成衣工劳动力成本不超过千元,仅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半。而在人力资源充沛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在其拥有的9000万人口中30岁以下人口占比即达70%,普通劳动者月工资仅相当于300—400元人民币,人力成本优势更加明显。丰富且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同样吸引着诸多国际服装品牌企业,如优衣库、ELAND、GAP也在向东南亚转移。 (二)生产资料价格与环保因素 在生产资料价格优势方面,东南亚等国家优势明显。纺织企业的生产对电的以来较大,用电成本是很多企业成本核算的重点把控环节,而国内电价偏高也是可观事实。仅以电费为例,越南电费几乎比国内工业用电便宜三分之二,而埃塞俄比亚因尼罗河流经本土不但水资源丰富且电力仅0.2元一度,这远低于国内水平。 此外在纺织企业原材料成本中用棉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比一直很大。近年来我国为提高农民收入,大规模收购国产棉花,对进口棉配额限制并征高额关税,导致国内棉价超出国际市场很大的比例。棉成本过高不仅制约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亦导致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走弱。而企业走出去后所用美棉和澳棉每吨比国内便宜3000—4000元,且质量更好,对于纺织服装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 在环保方面,我国纺织企业面临愈来愈大的环保成本压力,如我国节能减排之形势严峻即是事实,而新版《环境保护法》不仅对企业的环保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还提升了企业的环境成本。 (三)当地政策因素 如从当前承接国与我国所提供的优惠政策的对比看,以越南为例,越南政府对外“四免九减半”政策(对投资规模突破三亿美元、员工总数达五千人的外国企业来来说,从首个获利年度起三年内可免缴企业所得税,九年起企业所得税可减半)的优惠力度超越我国对外投资的“两免三减半”政策,而另一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同样可给予外资企业包括土地、贷款、税收等极大的优惠政策。 (四)贸易因素 在推动国内纺织服装企业海外转移的两个主要因素如贸易因素和成本因素中,贸易因素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重要性因素。如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越南就积极致力于《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并在2006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2015年成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成员国。再如埃塞俄比亚,可以通过共同市场(COMESA)进入21个成员国市场并享有“除武器外允许所有商品进入欧洲市场”(EBA)的优惠待遇。这意味着未来无论从越南还是埃塞俄比亚,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将享受零关税待遇,这就为在越南和埃塞俄比亚提前布局的企业带来了极佳的政策红利。 据调查和研究,部分被媒体企业选择国际化转移确也有着应对欧美等国某些贸易保护措施的考虑。如当年申洲针织转移柬埔寨就有突破产品“原产地”限制考虑;而天虹纺织当年投产欧洲并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不仅仅有着节省高额关税的考虑,也有着享受特殊的贸易政策的初衷。
二、深入挖掘国内优势 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不能仅仅为获得暂时的转移国优势而进行简单生产加工环节的转移,而且伴随时间的推移,转移国优势也有逐渐丧失的可能,因而成功转移的关键还是要以国内坚实发展为基础。只“走出去”要有牢固的基础、稳步的后方,且发展步伐稳健扎实。只有扎根国内,并深入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打造全球知名品牌,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向产业链高端领域迈进,才能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反过来支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也只有在不断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才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激烈的国际市场。 (一)抓住技术革命契机,进行技术创新 1、生产工艺与技术创新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使得生产加工技术得以不断升级换代,推陈出新;改变过往重引进,轻创新的思路,将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技术合理利用在海外制造工厂,保持持久的技术优势。客观而言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更高级目标应是在对产业链持续优化的大前提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应抓住技术革命契机进行生产工艺与技术创新,而不是低水平重复。 2、生产理念创新 过去纺织服装业常被视为“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代表,在盈利压力之下,愿意在环保方面投入的企业并不多,但是随着各国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实现绿色制造正在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如越南即对所有外来企业要求其污水处理系统必须达到A级水平,否则项目申请不予批准。我国从 3、商业模式创新 当前“互联网+”的理念正在深刻影响、改变甚至颠覆各个行业,制造业也不能例外。国内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方便了人们购物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需求端由消费者关注产品向关注体验转变,工业4.0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的同时,更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了加工制造环节的技术支持,因而应改变过去商业思维和模式,充分利用好网络的便捷性,利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更高效的快速反应供应体系,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开拓新的市场优势。 (二)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风,开展产品创新,打造国际化品牌 当前纺织服装产业严重过剩,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个性化的高端品牌却供不应求,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不同类型的高端品牌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因而纺织服装企业应借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主动出击加大力度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出更多先进的个性化的前沿产品,打造高端自主品牌。 将来企业要“走出去”,也一定要有自主品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在过去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失去的情况下更需要提高品牌的地位。品牌的内在价值的提升,才是长久和永恒的核心竞争力。调研数据显示,在整个价值链上,产制造利润在5%至10%,分销在50%至60%,而品牌可达到30%至40%。而实现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之路无疑也是走出困境的捷径之一。所以应借助于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在不断提高产品层次满足国内需求的过程中,打造更具国际化视角的品牌。 (三)依托国家政策 在“十三五”规划中对纺织服装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纺织服装行业需要以全球眼光统筹国内国外优质资源配置,力争通过的“走出去”初步实现产业链跨国整合和价值链的提升。今后企业的走出去将不仅仅局限于利用廉价劳动力和低价原料,而是要涉足更高层次的市场优势资源,并对所在过的市场发展趋势、文化、法律法规等关乎企业长远发展决策要素的强力把握。借助于国家主导的战略行为,不仅可以提高行业走出去过程中与转移国的谈判地位,更能成为直接受惠者。如“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亚投行的落地,一方面可以解决投资和贸易双重便利化的问题,另一方可以创造一个中国主导的一体化区域大市场,有助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该区域内的制造产业园布局以及下游销售市场的开发。而且今后纺织。 三、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化的基石在于国内核心业务的提升,因而在转移出去获取转移国现有优势同时,更应注意深入挖掘和利用国内已经具备的即有优势,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建立生产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创新体系,并提高品牌认知度,这样才能使得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国内国外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 参考文献: [1]董奎勇. 走出去,准备好了吗[J].纺织导报,2013(7). [2]包杰.纺织服装行业赴缅甸、柬埔寨、越南投资形势分析[J].中国经贸,2016(13). [3]蔡倩.借力出击,布局走出去[J].纺织服装周刊,20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