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互联网+”对制造业信息化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2016-12-28 22:2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戚宇柯  蒋志萍  何璐 高静函 黄传峰  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016年度本科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TB2016080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更是将制造业信息化逐步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由此也对相关环节岗位上的人才产生新的需求。本文将针对此研究“互联网+”对制造业信息化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当前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制造业企业人才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   制造业信息化      企业人才需求

一、 “互联网+”对制造业信息化的影响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制造业信息化更是逐步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方法,深入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功效手段等多个环节,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现代化、自动化,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活动的高效运行 ,最终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促进制造业工业生产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互联网+”的大行其道,制造企业的研发工具日益集成,逐步提高了研发水平,使设计研发体系与工艺制造体系结合紧密,同时促进产业链与研发体系的衔接更加紧密。例如,在研发初期,海尔就在互联网平台上与数万的消费者沟通,了解其对空调产品的需求,然后联合多家研发中心进行研发,产品一经推出得到大卖。其次,“互联网+”下的大发展使得生产制造更加智能化与一体化。传统制造业以“互联网+”思维为向导,使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产品生产转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信息化正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的限制,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形成了新的跨领域网络化、信息化的创新平台。传统制造业的主导权由大型企业掌握,然而在“互联网+”的信息化条件下,传统制造业的结构组织将趋于扁平化,日后中小型企业将协同大型跨国企业参与市场资源的配置。同时信息化又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将设计研发,生产管理,产品检测,物流售后,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环环相扣,信息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深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采购和销售等业务,推动企业上下游业务的协同发展,提高工作生产效率。

二、 “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容

  制造业信息化是现代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必然趋势,所谓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其中制造业信息化便嵌合在以下这几个主要流程中,即企业决策、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及产品销售。

(一)企业决策的信息化。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未来行动的指南,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对于企业生产管理效率、企业成败起关键性作用,在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决策的信息化具有重大意义。

决策信息化首先体现在企业决策依据来源的信息化,使用数据库、云存储等新兴技术确保企业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智能管理具有重大要求,而企业智能管理的核心在于智能决策,以做到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维持企业运营的良好秩序。与智能决策相匹配的以决策支持系统为代表,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体现其智能作用,提高决策效率,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互联网+”时代下,帮助传统制造企业顺应时势,向互联计算生态转变,实现信息化转型升级。

(二)产品设计的信息化

   产品设计阶段确定整个生产系统的布局,包括整个产品策略、外观、结构、功能,因此,产品设计的意义重大。好的产品设计,不仅在功能上体现其优越性,而且在制造上提供较大的便利性,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设计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在“互联网+”大势下,产品设计也应紧随时代潮流,实现产品设计流程的信息化。产品设计流程的信息化以CAD/CIMS一类的技术为主体,以产品设计信息数据库为支撑,包括前台运行的网站系统、后台信息管理与信息维护系统、数据库系统。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人员依靠计算机对产品和工程进行总体设计、绘图、分析和编写,分为数字建模、工程分析、动态模拟和自动绘图四类功能,对于提高产品设计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意义。建立相对完善的数据库系统,适应现代工业设计的参数化、多信息要求,并为今后开发建立相关工业设计知识库、专家库奠定基础。

(三)产品制造的信息化

产品制造是企业经营的主体,产品制造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制造过程的信息化,严格来说是一种可视化、可统计化的工具,而并非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以信息化嵌入生产流程,利用网络优势在生产流程中实现数字化操作,配合互联网+潮流实现智能制造。以德国工业4.0为例,德国版工业4.0强调,在数据存储和计算机能力相对成熟之时,现有工厂通过工业互联网把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和仓储物流智能连接起来,真正使产品过程全自动化、产品个性化。生产流程不同与传统单线生产,按照生产工序流水化操作,信息化生产状态下,产品生产的所有信息都通过互联网输入到产品本身,产品与生产设备进行信息交流,多线同时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运用大数据技术,集中客户信息,对产品进行精确化规模生产,实现产品生产的个性化、智能化。

(四)产品销售的信息化

     产品销售作为制造业的终端,销售流程的信息化也是不可或缺。信息化销售指利用指利用网络渠道和管理工具来进行销售,通过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实现统一销售和管理,达到商品快速有序的销售。近年来,销售信息化也叫销售智能化,利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将企业多年累积的客户信息、历史交易记录,通过数据库和营销模型(包含市场分析、客户分析、产品分析、商业智能等)迅速形成销售方案,通过网络中心及统一销售媒介(以互联网为主)迅速加以实施。参考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网络销售平台,与现代物流相结合、采取互联网手段完善售后服务,提高销售便利度,为销售对象提供较好的体验。

三、 “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依据上文所述,“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日益深远,制造业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动。就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中对人才的需求而言,主要体现在企业决策、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这四个方面:

(一)企业决策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决策支持系统(DSS)的运用。DSS主要由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知识库系统以及人机交互系统构成,其体系结构随着一些技术的产生会不断循环迭代,并且目前企业DSS系统一般只能实现70%~90%。另有资料统计,国外开发的DSS只有2/3是成功的,1/3的失败主要因为开发者设计的功能不能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决策者也难以接受复杂的模型和运算。因此,制造型企业在信息化的转型中需要一批帮助企业成功实现DSS的人才,该类型人才不仅要有较大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懂得管理科学,心理学甚至是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极强的技术水平,采用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开发企业DSS

(二)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主要为CAD技术的运用。CAD技术的运用不仅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还需要有比较强的机械专业基础。另外,企业产品设计信息化在对人才学历和能力的要求之外,对一系列软件的应用能力也有很大要求。据调查表明五金制造业企业最需要的CAD人才掌握的五种软件依次为UGPro/EAuto CADMaster CAMCimarron,其中UGPro/E 分别占了26%21%的份额。这样一系列要求成为了当前制造业产品设计信息化过程中人才短缺原因,也使企业对兼具机械专业理论知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有很大需求。

(三)产品制造信息化方面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之一,但目前制造业企业需要的能将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会贯通的高端人才依旧缺乏。从知识储备来看,智能制造需要机械制造等专业人才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能力要求来看,需要相关专业人才重视实践,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并有一定的交流学习能力,能在实践中及时掌握新技术。

(四)产品销售信息化产生的人才需求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为企业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刘学林,高成慧提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将营销信息化狭义地理解为网上广告宣传、网上开店,而忽略了企业在接单后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如何控制整个销售网络的运作。制造型企业要想真正做到营销信息化就要引进能为企业实现内部信息化,能帮助企业进行企业资源规划(ERP),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实施供应链管理(SCM)的人才。这就要求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经济学、现代管理科学、行为学以及基本的网站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能力的培养。

由此看来,在 “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企业推进信息化过程中,传统人才的能力很难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大部分专业人才都需在原有基础上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同时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知识体系,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支撑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时代转型升级及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有好.论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59):25-29

[2]刘吉超.信息化的挑战-机遇与中国制造业的应对之路[J].经济研究参考.201433):13-20

[3]彭训文 《工业4.0:信息化引爆制造业革命》 [N/OL] 20141213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4]李湘露,李楠.信息化建设——企业决策支持系统[J].商场现代化,2006(34):201-202.

[5]吕华福.五金制造业中CAD人才的现状与需求[J].职业教育,2013(6):48-53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