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创新 商业银行 应用 农产品 影响因素 一带一路 中小企业 新常态下 上市公司

商业流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商业流通 >

“双循环”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研究

2023-05-18 10:5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田雅文 汪可 合肥工业大学

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许多产业面临着空前的机会和挑战。如何在国内大循环中寻找解决方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命题。同时,我们应该促进科技自力更生,在一些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进行了调研,进一步提出了“双循环”格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双循环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呈现出显著的下行趋势,芯片短缺、港口拥堵等供应链瓶颈与能源短缺持续发酵,全球经济增长动能高位放缓。为应对如此复杂局面,就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期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并且进一步推

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商业模式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传统能源行业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会促使全球变暖并引发频繁的灾害性天气,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文简称为“双碳”目标),这将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也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商业模式概念作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在商业模式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关于商业模式主要有四个结论。其中,“技术和经济模型”认为商业模式是连接技术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ChesbroughRosenbloom2002;罗敏等人,2005年)。在新能源产业商业模式的研究中,新能源汽车的理论维度更为广泛。国内有学者研究过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是针对特定行业的商业模式。张晶晶等(2020)基于生态消费的视角,从企业、客户、财务等维度构建了评价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的指标体系。刘等人(2021)从宏观环境、制度、技术生态位和商业模式四个层面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通过对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商业模式存在五种创新路径,宏观环境等四个层面对商业模式创新有不同的影响。吴静静、何正初等(2021)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的实证分析,得出商业模式影响企业发展的结论。高运胜、金添阳等(2021)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良好的国内外生产要素支撑、激增国际市场需求、相关国内外产业配套与整合能力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背景下的战略契机和风险。再从新能源汽车视角放大到整个新能源行业,李苏秀、刘颖琦、张力等(2018)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理论,认为产业商业模式的

动态和系统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邱伟强、王茂春等(2021)分析了新能源消费场景中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以某共享储能交易试点的实际数据为算例,分析验证了所设计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反映共享储能的运营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变化趋势。李湘旗、叶泽等(2019)立足于分析电网侧电池储能电站功能,更深一步地研究基于应用价格体系的储能电站商业模式决策。其中该文章的价格体系分析以及价格制度和补偿机制的理论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另外,吴智泉、贾纯超等(2021)从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出发,立足于中国储能的发展现状,研究并探讨储能技术创新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邢相军(2014)则分析新能源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上述文献梳理,我们收集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有关论理和学术研究,当前有关新能源行业商业模式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很少采用“双循环”视角进行分析。而本文的创新在于从“双循环”视角下结合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来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商业模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总结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商业模式的特点以

及存在的问题,之后通过价格体系分析,并结合“双循环”视角,提出针对性的商业模式体系。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一般而言,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都涵盖在三项之内:价值主张、价值链、盈利模式。以此为基准所进行的商业模式评价,主要衡量的是商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本文基

于以上构成要素来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商业模式现状。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逻辑是新能源商业模式领域中的研究内容。从政策角度来说,我国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提出“双碳”目标,在新能源行业方面有各种鼓励和资助政策。例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购车补贴和免缴购置税等政策。由此看来,新能源行业则是政府扶持发展战略的价值主张。从环保的角度,新能源行业则动摇了传统能源的核心地位,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节

约资源的双重环境保护准则下,新能源行业可以在生活的各方面减小成本和费用。

在补贴政策退坡之前,由于补贴金额的差异,很多车型的价格超过了市场价格,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以价换量”的现象。此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较好。我们认为,补贴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车型品种不断丰富,提高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之前很多消费者对买车的想法并不多。他们觉得新能源汽车贵,想先等等看。现在由于价格的下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逐渐增强,很多车型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二是车企和充电基础设施公司相互促进,使得行业发展更加迅速。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增加了。为了获得补贴,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得竞争优势,许多车企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提高产品性能。同时,充电桩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很多充电桩企业开始布局充电网络。一些充电基础设施企业也开始推出符合政策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向市场推广销售。第三,推动了行业发展的标准化进程。新能源汽车产品在价格上具有较大优势,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倾向于选择车型配置稳定、质量稳定、售后服务完善的产品;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建立和完善充电网络系统。这些措施对行业标准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值链

 图1 新能源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构成

1 新能源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构成

新能源汽车行业基于微笑曲线工具形成产业价值链,如图1所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全球价值链布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市场

份额稳步提升。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0万辆,其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市场格局已逐步形成。同时,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逐渐开始抢占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未来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将继续上升。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盈利模式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正向影响盈利模式各构成要素,技术创新驱动型盈利模式带给企业良好的盈利状况和发展潜力。以宁德时代为例,该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拥有领先的电池技术、优质的生产能力,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电池寿命短、充电时间长等突出问题,技术创新也铸就了动力电池的安全品质,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质量,丰富

了产品种类,更好地贴合用户需求,形成多元化的利润点。

二、“双循环”视角下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统,这个系统组织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资金、原材料、人力资源、作业方式、销售方式、企业所处的环境,又称输入变量),形成能够提供消费者无法自力而必须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变量),因而具有自己能复制且别人不能复制,或者自己在复制中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特性。而其中任何资源的短缺与变动都会使系统存在突出问题。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和理论分析,对此进行研究。

(一)R&D投资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缺少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无法支撑

技术迭代和更新,市场竞争力较弱。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此外,与国外知名汽车企业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知名品牌,技术实力较弱。

(二)产业链有待完善,产能利用率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甚至低于10%,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达到饱和,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汽车企业销售业绩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高度依赖国家补贴,很多企业为了获得补贴,选择产能利用率低的企业进行贴牌生产。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国内充电桩及配套设施存在布局不合理、服务网络不完善、使用体验差等问题。充电设施的布局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大型公共停车场。大部分公共停车场不具备安装充电桩的条件。此外,由于我国公共充电设施分布不均、价格昂贵,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低。数据显示,我国充电桩利用率不足5%。目前,由于充电桩利用率低、价格高,用户使用公共充电设施的积极性不高。

三、“双循环”视角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商业模式优化建议

(一)加快数字化转型,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冲击

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是社会风险的缩影,在不确定性中创造新的确定性可以防止外部冲击带来的风险。在后疫情时代下,线上服务加速下沉,生产线自动化需求更强,产业数字

化转型需求端被高度激发。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汽车制造供应链的管理,通过在区块链记录信息,有效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二是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产制造进行监管,避

免骗保等违规行为。第三,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数据安全,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和跟踪车辆行驶数据,有效提高数据安全性。总之,随着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二)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汽车产业链整合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互联网平台的力量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可以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具体来说,一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广

新能源汽车产品、开拓市场,同时通过平台与用户直接沟通,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传统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相结合,建立共享服务模式。这种共享模式既能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运营效率,又能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运营成本。三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工具,实现产业链各环节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将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提高汽车产品的生产效率。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产业链之间的有效整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链的整体运营效率。

(三)以共享为目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共享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共享模式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来看,将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共享模式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从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共享模式可以增加汽车销量,减少资源浪费。企业通过共享电动车可以减少传统购车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排放污染。共享经济模式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深远,将促使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更加重视与共享平台的合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共享经济模式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某种产品或服务,通过自发的市场调节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共享模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模式或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能提高生活质量又能节约资源;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共享模式整合资源,扩大自身市场规模;对于政府来说,可以通过共享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共享经济模式有利于调动用户积极性,促进行业发展。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以共享为目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四)加快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从产业链角度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整车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领域。在政策

的支持和资本的推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能力进一步加强,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心。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国内企业在驱动电机、电控等领域都有多项自主技术。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将锂电池向三元电池转型。同时,国内整车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不断加强,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方向,各大汽车公司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存在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如,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这将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和一定的技术储备,但也面临着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2020年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国家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这种非常规刺激政策的溢出效应会带来通胀压力和金融风险。一个重要的风险是来自于全球“碳关税”政策。“碳关税”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出口到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征收额外关税和进口许可壁垒。“碳关税”的实施将对我国部分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技术上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自动驾驶领域,国外技术路线发展很快,国内技术路线发展很慢。虽然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但在自动驾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上还有待突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未来全球可能会出台更严格的贸易政策。

五、结语

在“双循环”背景下,企业趁势发展是实现经济复苏和良好经营的首要要求。我国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面对新冠疫情后产业模式的调整,企业要融入国内大循环,同时接轨国际循环,

畅通运转,稳定市场份额,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结合自身定位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寻求围绕价值链各环节构建竞争优势。应从市场规模、产业布局、创新能力、合作关系、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要在价值链的基础上增加增值链,从产品服务、营销策略、渠道建设等方面打造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从产业

价值链和增值链两个维度来构建企业的集成管理能力。一是加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是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不强,三电系统及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制造技术等部分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加大研发力度,在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和工艺装备上实现创新突破。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主要由政策驱动。因此,要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加强国际融合,实现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伟强,王茂春,林振智,等.“双碳目标下面向新能源消纳场景的共享储能综合评价[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10):244-255.

[2]ChesbroughHRosenbloomRS.TheroleofthebusinessmodelincapturingvaluefrominnovationEvidencefromXeroxCorporation’stechnologyspin-offcompanies[J].IndustrialandCorporateChange2002113):529-555.

[3]张静静,刘璐,李剑玲.生态消费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3):72-77.

[4]张力,刘颖琦,张雷,等.多层次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证[J].中国科技论坛,20212):27-38.

[5]吴敬静,贺正楚,吴艳.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分类[J].系统工程,2021396):25-33.

[6]高运胜,金添阳.双循环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机遇与挑战[J].价格月刊,20219):55-62.

[7]李苏秀,刘颖琦,张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理论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8366):1110-1118.

[8]邱伟强,王茂春,林振智,等.“双碳目标下面向新能源消纳场景的共享储能综合评价[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10):244-255.

[9]吴智泉,贾纯超,陈磊,等.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创新方向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14210):444-451.

[10]邢相军.新能源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机会与障碍[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8):93-99.

[11]赵绘存.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态势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61):38-43.

[12]张静静,刘璐,李剑玲.生态消费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3):72-77.

[13]吕春锋.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6.

[14]周三多,陈传明,龙静.管理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

[15]张晓娣.正确认识把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双碳相关精神及思路的阐释[J].上海经济研究,20222):14-33.

[16]刘英军,刘亚奇,张华良,等.我国储能政策分析与建议[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104):1463-1473.

[17]蒋博,李明.习近平关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论述的四维价值向度[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1):3-11.

[18]裴佑,裴哲义,邱伟强,等.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储能联合调频分散交易机制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10):138-145.

[19]朱民,郑重阳.关于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1):3-15.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