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商业流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商业流通 >

数字化破解消费瓶颈

2022-03-08 18:3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陈杏头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的消费现状是消费能力相对不足,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消费的瓶颈主要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医疗保障不足、社会化养老体系落后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产业数字化提升落后地区的经济、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三农”政策的实际效果和数字化养老体系等三大对策措施。

关键词:数字化;消费瓶颈;消费经济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如今,出口和投资增长乏力,那么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就尤其关键。我国也正着力解决消费瓶颈,扩大内需,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减少对外部的依赖。那么,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破解消费瓶颈从而驱动经济更好地发展呢?本文将分析我国消费经济发展的瓶颈及其原因,并提出运用数字化工具破解瓶颈的措施。

一、我国消费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尤其是年经一代消费观念的改变,加上近年来,政府也在采取措施(比如发放消费券,举办购物节等)着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并提出发展数字经济等,使得国内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超过了50%,远高于资本形成的贡献率,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达到了54.3%,比资本形成贡献高出11.2%(详见表1)。可见,最终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1  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对GDP的贡献

表1  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对GDP的贡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虽然消费对我国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但对比全球的储蓄率,我国的消费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图1是我国十一年来的储蓄率及其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这十一年来,除了2010年达到峰值50.7%,我国的总储蓄率基本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从2017年开始,储蓄率下降就没那么明显了,截至2019年末,虽然我国的总储蓄率降至44.6%,但储蓄率一直居于世界前茅,远超世界26.5%的平均水平。储蓄率高的好处是总体抗压、抗风险能力比较高,这也从这次疫情中得以体现,可也意味着我国的消费能力相对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有待提升。而且《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全国而言59%的受访者希望增加储蓄,在一线城市,这一比例更高达66%。而约60%(高于2017年的52%)的受访者仍希望把钱用于“刀刃”上。可见,我国要更好的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引领作用,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图1 2008~2019年我国总储蓄率

1 20082019年我国总储蓄率(数据来源:www.ceicdata.com

二、消费瓶颈分析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反映了消费能力的不足,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呢?笔者认为我国消费瓶颈主有三个:

(一)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从每年统计局公布的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看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经济不平衡。从城乡来看,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是43834元,农村居民只有17131元,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56倍。从地区来看,最高的上海市(72232元)是排在后面的7个省份(广西、青海、新疆、云南、贵州、西藏、甘肃,其中最高的广西24037元,最低的甘肃省只有20335元)的3倍还不止。

但从2019年(因为2020年情况比较特殊,故没有选取2020的数据进行分析)消费支出增长的情况来看,增长率高的并不在收入最高的前三个地区里面,增长率超过10%8个地区分别是广东、福建、湖北、海南、安徽、江西、云南、西藏,中西部地区6个,占了75%,然而其人均收入都在3万元以下,最低的西藏只有19501元。不过,这6个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较快,都在9%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了10%以上,超过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可见,中低收入省份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支出增长的更快,增长潜力大。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中低收入省份和广大农村地区如果经济增长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将对全国消费经济的增长产生更大的贡献。因此,我国目前要着重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二)农村医疗保障不足

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100万人,覆盖率在95%以上,其中农村医疗保险的大力发展功不可没。但从实际情况看,农民的受益并不大,因为报销比例并不高,且不说门诊报销比例和限额低,而且跌打损伤还不在报销范围。住院报销能高一点,但都有限额且额度较低。当然各地的政策并不一样,发达省份的农村保障会高一点,但即使这样,实际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一位农村的癌症患者,每次住院化疗报销后自己还要承担1万元左右的费用,一年78次的化疗费用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20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比上年减少806万人,降幅0.8%,农民对该保险满意度不高或许是原因之一。

医疗保障的不足使得农民并不敢使劲地消费,需要留钱防病防灾,而且对农民来说,又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就只能将钱存到银行。

(三)社会化养老体系落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而其中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约4200万。而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编印的《奋进中的中国老龄事业》,2035年和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占比将分别超过1/41/3,到那时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将更多。

我国目前的养老,基本上还是靠自己为主,然而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到来,照顾老人的重担,子女可能根本无法抗起。更多的选择将是请保姆照顾或到养老机构。保姆的价格基本上达到了每月45千元,这还是服务能自理老人的价格,如果不能自理,就要67千元每月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末养老服务床位823.8万张,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约为32.4张,比前一年增加了62.4万张,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床位数还是偏低,政府支持的收费较低,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私营的容易进,但收费较高。这就迫使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日后的老年生活做打算,这也是储蓄率高的原因之一。

可见,储蓄率高是各方面保障不足的体现,带来的是消费动力的不足。

三、破解消费瓶颈的数字化措施

(一)通过产业数字化提升落后地区的经济

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中低收入省份和农村地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收入的措施是要打造地区的支柱产业,政府应和当地人民一起寻找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

1.数字化消费者需求

定位目标顾客群,运用数字化手段研究目标顾客群的消费需求,并将本地的特色产品通过数字化手段向外宣传和推广。在此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手段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调查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观念,研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断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从而使得该产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尤其要运用数字化手段研究年轻人的需求。

首先,数字化是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最近几年,正是数字化手段帮助新电商精准化消费者需求,从而使得新电商能够通过新模式入局并与传统电商抗衡。例如,以算法推荐和社交场景为核心模式的数字化手段,能够精准地知道客户的需求,直接将商品推荐给顾客,从人找货变成货找人,这种发现并满足客户需求的数字化手段将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并且转化率很高。这里面比较成功的例子有苏宁拼购和拼多多的拼单模式。

其次,年轻一代永远都是消费的主力,即使现在定位的是老年群体,也需要现在的年轻人(将来的老年消费者)接力下去,地区的经济才能永续发展。因此,还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研究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例如,百年品牌五芳斋,最近几年一直在研究怎么满足年轻人需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可以飞的粽子,满足了年轻人求新求异的需求特点。

2.数字化赋能品牌的打造

任何一种产品的永续发展,都离不开品牌的力量,品牌能满足顾客的精神需求,从而超越产品本身的功能价值。而品牌的打造不仅仅是做广告,需要全链条运营。通过数字化手段严控产品质量,数字化精准营销,数字化下单,数字化物流,甚至数字化体验,数字化售后等等,数字化手段是快速打通、衔接各环节的最佳工具,能够极大地提升品牌打造的速度。

不过,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技术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是前提,这需要政府大量的前期投入。

(二)通过数字化工具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这几年,我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根据前面的分析,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1.农村医疗保障应该与城市医疗保障看齐

首先,政府要加大医疗卫生支出。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5.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9%,其中,政府支出仅为2.9%,而全球平均为5.9%,可见,我国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还很不足。

其次,要加速提高农村医疗支出的比重,覆盖每一位农民,并达到城乡一致。中国有9亿农民,其消费对全国消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提升农民的医疗保障至城市居民的水平,农民的大部分医疗支出有了保障,跟城市居民一样没有了心理负担,就敢于消费。

再者,国家每年大量用于形象工程的资金完全可以用于农民的医疗保障。虽然形象工程也带来了消费,但带来的只是短期效应,少数人受益,而如果用于农民医疗保障,带来的是长期效应、良性循环。

2.发挥数字化工具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作用

如今,智能手机和通讯网络均已在农村普及,新时代的农民对于数字化工具大都掌握并熟练运用,因此,我们应利用好这些工具。

首先,通过数字化工具宣传国家的医疗保障政策,提高农民参保的意识,改变某些人参保等于浪费钱的观念。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医疗保障方面有很多的政策倾斜,也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还是有很多农民不愿意参保,一方面是前面分析的政策的实惠性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跟宣传不到位有关;

其次,数字化农村医疗体系。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加大农村医疗体系的支持,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及其水平跟城市还是无法相比,如果智慧医疗能够接入农村医疗体系,一方面将会极大地提升农村卫生医疗水平,培养更多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则将增加很多农民看病的便捷性并提升医疗诊断的准备性,很大程度上避免农民将小毛病拖成大毛病的问题;

再者,运用数字化工具监管资金的使用,使用于医疗保障的资金以及用于补助因病困难家庭的资金能够真正发挥其效用,而不是挪作他用或被贪污腐败了。

(三)数字化养老体系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公益性的养老机构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商业性的养老机构往往收费高,更多的负担落在子女身上,而子女往往有心无力,这样就迫使人们要为养老做好资金的储备,限制了当前的消费。数字化或许能缓解这个问题。

1.运用数字化工具分层全国养老服务需求

老龄化下,每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自然不一样,居家养老、公益机构普通养老、商业机构高端养老、医疗养老等,不同地域的养老需求量也不一样,精准化需求将为我国多元化养老体系的设立提供准确的数据。也为社会各类养老服务企业,如专注于社区养老服务云和呼叫中心建设的企业,专注于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刚需,利用物联网传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照护方案的企业等,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2.运用数字平台对接养老服务的供需方,缓解供需矛盾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服务人员的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首先,运用数字平台可以将志愿者、临时服务工的服务能力极大地挖掘出来,缓解服务人员不足问题。其次,数字平台上应该实时公布养老服务的各项需求,引导社会办学机构培养职业化的护理技能人员、家政人员等,也引导劳动力市场往用工紧缺的工作领域发展,以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缓解供需矛盾。再者,数字化还便于政府监管,确保补助资金的精准发放,从而调动养老服务相关方的积极性。

此外,数字化平台也可以引入市场化运作,由于平台用户规模超大,可以产生巨大的流量,对养老产品相关的商家很有吸引力,商家的加入将为养老服务从业者增加额外的收入,从而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刺激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职业,可持续地缓解供需矛盾。

3.数字赋能社区养老服务

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来说,社区的数字化养老服务必须要配套。社区应该建立数字化平台,以实时响应老年人的需求,监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可通过穿戴设备接入这一平台,以保障基本生活以及安全健康。

数字化可以解决居家养老人的安全防护问题,比如老年人跌倒、老年人紧急救援、认知障碍老人走失等,一旦这些问题出现,社区马上就能发现并及时解决;数字化也可以解决照护服务类的问题,比如老年人卧床护理情况等问题,一旦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或者家庭需要支持,社区也能很快到位并解决;数字化还能解决情感关爱问题,可以和老年人进行智能语音交流互动、老年人智能相伴等。同时,数字化还能解决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专业等问题,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例如,上海市北新泾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通过一张智能床垫,传感器就能自动检测躺在上面的老人的呼吸、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并同步传输到护士台和老人家属手机等设备,形成每日健康报告。一旦有预警情况发生,护理员能够及时干预。由于智慧力量的加入,老人有突发情况他们每次都能紧急送医或处置,无一例延误。

数字化将使得养老服务体系更为完善,使得人们对老年生活有清晰的预期,从而能够很好地规划未来的养老,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敢于消费,促进消费经济的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澎湃新闻.王辰院士: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和投入仍不足,应充分调动资源[D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436297371847849

 

参考文献:

[1]陈曦.大力推进数字化信息化转型[N].人民日报,2021-06-23(04).

[2]郑军,徐天宇.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下对农村互助型PPP养老制度的探索——中德比较及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24.

[3]澎湃新闻.王辰院士: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和投入仍不足,应充分调动资源[D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436297371847849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