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汽车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孙倩男 刘皓 王艺婷 中国农业大学 摘要:随着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对汽车产生了强烈的购买驱动力,农村汽车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本文以2006-2015年的数据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对影响农村汽车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归纳出两个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和企业提出有关建议,增加农村汽车保有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汽车市场,因子分析,建议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攀升,为汽车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我国“汽车下乡”政策的开展为农村居民汽车购买行为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5年农村汽车保有量保守估计达到1674万辆,农村汽车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未来具有巨大的潜力。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有车家庭占比只有10%~20%,家庭保有率较低,普通农村地区乘用车市场处于起步或正在发展的阶段。增加农村汽车保有量对于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汽车市场消费行为的研究很多。王晓峰(2008)在对我国家用汽车消费群体及其消费特征的分析中认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和个人心理影响了家用汽车消费行为。尚凌,周洲(2010)认为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汽车价格,消费政策,燃油价格,汽车质量与品牌,消费观念和道路交通环境是制约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沈宏超(2013)釆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电动汽车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为价格偏高、电池性能差、消费者收入水平低、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等是影响电动汽车需求的重要因素。吕杰(2015)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国民总收入两个指标是影响我国居民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目前学界对汽车消费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城市市场,忽视了农村市场,但是近几年的市场数据和实际情况已经显示农村市场巨大的潜力,值得关注和探讨。而且对于汽车市场分析一般局限于定性数据上,定量数据的分析较少。本文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农村汽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不仅充实了汽车消费行为理论,也为开拓农村汽车消费市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三.农村汽车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3.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文献选取了以下9个变量:x1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2农村总人口数(万)、x3学历水平(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重)、x4年龄结构(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x5汽车平均价格(万)、x6用车耗油成本(元/吨)、x7公路路线长度(公里)、x8居民消费水平(元)、x9城市化水平。本文选取2006-2015年的农村汽车市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3.2数据分析与处理 首先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相关。一般来说,KMO统计量的值越接近于1,变量之间的偏相关性越强,越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表3.2-1可知,KMO值为0.753,接近于1,说明可以用来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是207.505,检验的P值接近于0,明显小于0.05,水平显著,说明变量间存在明显相关,因此拒绝原假设,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3.2-2是变量共同度量表,提取特征根后的共同度量都在90%以上,表明量表中的大部分信息能被因子所提取,且提取出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能力是很强的。
表3.2-3可以看出各个因子的特征值与贡献率。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7.262,它解释了9个原变量的总方差的80.684%;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425,它解释了9个原变量的总方差的15.835%。即前两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有变量的96.519%的信息,所以本文提取前两个主成分代替原有的9个指标变量。
由表3.2-4旋转后因子负荷矩阵表可看出主成分因子1在变量x1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2农村总人口数(万)、x3学历水平(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重)、x4年龄结构(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x7公路路线长度(公里)、x8居民消费水平(元)、x9城市化水平上有较大负荷。因子1支配的变量基本都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可称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主成分因子2支配的变量有x5汽车平均价格(万)、x6用车耗油成本(元/吨)。因子2反映了价格水平,因此可称为价格因子。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影响农村汽车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汽车及其互补品的价格水平。 四、提高农民汽车保有量的建议: 4.1对政府的有关建议 4.1.1发挥经济职能,稳定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村汽车消费行为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政府应该发挥其经济职能,维护经济稳定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还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4.1.2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措施力度。 国家政策对我国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一方面继续实施“汽车下乡”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汽车企业发展连锁经营。 4.1.3加强对农村汽车市场的监管,规范交易行为。 建立健全农村汽车消费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改善农村汽车消费环境的重要途径。国家应当加强对农村汽车市场消费行为的监管,保障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权益,为农村汽车消费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农民真正受益。 4.2对企业的有关建议 菲利普·科特勒在4P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大市场营销”理论,即6P营销策略。6P分别代表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hip)、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6P营销理论对当前农村汽车市场的营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基于6P理论对企业提出关于开发农村汽车市场的有关建议。 4.2.1产品策略 农村消费者需求量最高的还是质量好、经济、实用的汽车产品。企业应该面向农村市场,做好调研工作,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新产品,满足农民新需求。不断创新生产技术,保证汽车生产质量,并做好汽车售后服务,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4.2.2价格策略 价格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努力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汽车平均价格以适应农村市场。同时,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开发农村市场的最大潜力。 4.2.3渠道策略 由于农村地区分布广泛且人口相对较为分散,所以以往在城市设置专卖店的方式不适合农村汽车市场。企业可以在农村地区设置咨询点提供汽车信息,也可以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县城设置较小的体验店,达到节约成本同时开发市场的目的。同时,互联网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企业可以借此拓宽销售渠道,开发专门针对农村市场的电子商务渠道,。 4.2.4促销策略 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促销方式对于农村居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企业可以在农村市场开展打折、赠送礼品和抽奖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购买行为,打开农村汽车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宣传企业形象,增强农村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4.2.5公共关系 企业应该重视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亲朋好友的消费态度会对农村居民购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可以通过蜂鸣营销的方式,通过消费者的口耳相传宣传产品,建立农村汽车市场中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提高汽车销量,占领市场份额。 4.2.6政治权力 政府政策对于农村汽车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政府政策,顺应政策导向进行营销活动。企业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有效的社会资源。企业也应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认真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董本云,张少杰.我国汽车消费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5,(6). [2]周洲,尚凌.我国农村汽车消费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10,(15):105-106. [3]李江天,刘小洁,王钊.农村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11):9-12. [4]马丽平,张建辉.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汽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 [5]潘志刚,韩颖.组合预测法在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6(20):139-143 [6]曹建海,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