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辽宁省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文荣 郭梦梦 沈阳化工大学 摘要:2021年中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辽宁应进一步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贡献辽宁力量。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辽宁绿色金融发展存在政策体系构建不全、市场发展落后等问题,应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纵深推进绿色转型升级、加强信息披露和政策监管拓宽绿色PPP融资渠道、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为新发展阶段辽宁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1]。具体来说,是指从2021到2049年这一时期,新发展阶段与之前的发展阶段不同。在这一阶段,中国将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央行将绿色金融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以绿色金融产品为着力点,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很多,本文主要讨论主流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PPP项目[3],又因2018年出台的金融监管政策对基金的募集和投资都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这里暂不讨论绿色基金,只讨论剩下的四大类。 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该定义并没有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涵。2010 年,胡锦涛曾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出解释。可持续发展就是为实现经济与自然的稳定和谐而开发一系列资源节约型产业,目的是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保证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可持续性。直到2015年“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谋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4] 。 总的来说,新发展阶段是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的发展,在这一阶段,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要求我们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但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并不代表要发展热潮的、不可持续的绿色金融,而是要在保证绿色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可持续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曾表示:“绿色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是绿色金融发展当中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我国强调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主要就是围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讲的。对辽宁而言,新发展阶段面临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新发展阶段辽宁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辽宁省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横向比较分析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现状 辽宁省发展绿色金融的时间较早,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之前,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辽宁监管局就出台《关于实施绿色信贷促进污染减排的意见》,限制环境违法企业的贷款,进一步巩固污染治理成果。 2016年之后,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辽宁先后出台了6部政策性文件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对辽宁省绿色金融政策进行梳理时发现政策体系构建主要从绿色金融产品尤其是信贷产品推广应用以及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入手。 从空间维度对辽宁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发展进行横向比较,目的是全面地分析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状况,取长补短。在这里,选取的对照组是江苏省,原因有二,第一,江苏省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无论是从顶层设计方面还是从市场发展方面都可以提供一些发展经验。第二,江苏省和辽宁省在2018年开展对口合作,截至目前已有四年,各方面合作成果显著,期望通过两省绿色金融部分指标对比结果可以推动两省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展更深度的合作。 对比结果显示:辽宁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有如下特征,第一,从两省出台的绿色金融政策数量来看,江苏省出台省级绿色金融政策发布数量有11项,而辽宁省只有6项。第二,从两省出台的有关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覆盖范围来看,如表2所示,辽宁省主要覆盖资源、财政、建筑业、农业、地质矿产、环境保护和科技,江苏省出台的政策如表3所示,除上述范围,还包括牧业、产业发展、银行和证券等金融机构。 表1 辽宁省绿色产业法规类别及数量
数据来源: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 表2 江苏省绿色产业法规类别及数量
数据来源: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 (二)纵向比较分析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1.绿色信贷余额增长缓慢 辽宁省是我国第一个发展绿色信贷的省份,早在2005年,辽宁省就和欧盟共同出资建立了辽宁省清洁生产周转,支持清洁生产项目。但是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其他省份奋起直追,相比之下辽宁的绿色信贷增长放缓。如表4中的数据所示,2019年末,辽宁省绿色信贷余额为2567.8亿元,增速为18.91%,低于全国绿色贷款增速5.26个百分点。在2020年末,绿色信贷余额为2888.1亿元,增速12.47%,增速差达到4.45%。到2021年末,辽宁绿色信贷增速高达23.8%,但与全国绿色贷款增速相比,增速差也达到9.20%。一系列数据显示虽然辽宁省的绿色贷款余额在增长,但是其增速一直低于全国绿色贷款增速。这表明辽宁省绿色信贷增长缓慢。 表3 辽宁省绿色信贷对比表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自行整理 2.绿色债券初具规模 辽宁省在2019年发行了第一支绿色债券,融资5.6万亿元。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稳中有进,截至2021年4月末一共发行15支绿色债券,除22国电GN001(蓝色债券)A和22国电GN001(蓝色债券)B未查到发行总额外,剩余13支债券共筹集资金89.68万亿。其中,东北地区国企首单10亿元碳中和债在2021年成功发行。深入分析辽宁省绿色债券发现,辽宁省绿色债券市场有如下特点:第一,从总发行量占比角度分析,2020年末,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4000亿元,而辽宁省只有81.68亿,占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 0.58%。第二,从债券期限和评级角度分析,绿色债券发行期限单一,发行评级全为AAA级。发行债券全为中期债券,期限均在1-10年。期限为15年、18年、20年的绿色债券尚未发行且披露的发行信用评级的11支绿色债券发行评级全为AAA级(sf为structured finance的缩写,意为结构融资产品信用评级。)。第三,从绿色债券结构特点分析,一方面,从市场发行主体来看,辽宁省只有5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发行7支和4支,其余三家企业各自发行一支。另一方面,从筹资用途来看,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及光伏发电项目等新能源项目、绿色交通及钢铁行业绿色项目,工业、金融、材料等行业尚未涉及。 表4 辽宁省绿色债券详细信息
数据来源:同花顺 表5数据显示,在2019-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贴标绿色债券的发行总额和发行只数在数值和占比上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发行总额增加了9.61倍、发行只数增加了7倍。但全国发行总额只增加了不到一倍、发行只数增加了1.44倍,这说明辽宁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速度快于全国绿色债券市场。但与此同时也要清晰地看到,辽宁绿色债券发行总额占全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额最高不到1.5%、发行只数最高占比不超过2%。表明辽宁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小,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表5 全国与辽宁普通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同花顺 3.绿色PPP发展较快 绿色PPP是指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污染防治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化的项目。它不仅能转化政府职能缓解财政压力和政府债务风险、利用当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还能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技术和优势,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但由于PPP项目是否具有经济结构低碳化作用以及经济结构低碳化作用是否显著在项目初期并不能准确衡量,因此,本文仅把具有支持污染防治的绿色PPP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讲,包括垃圾处理(包括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等三个行业。 从绿色PPP项目数量看,截至2021年末,辽宁省累计绿色PPP项目数量达到81个,较2019年末新增24个,增加42.11%; 从绿色PPP项目投资额变化看,2021年绿色PPP项目总投资额增至338.29亿元,较2019年末新增104.4亿元,增长44.64%.其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三者的累计投资额分别为80.10、50.84、58.29亿元,较2019年增长49.69、17.34、47.37亿元。这说明辽宁绿色PPP发展较快。 表6 2019-2021年辽宁绿色PPP项目累计入库数量和投资额
数据来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4.绿色保险发展滞后 近些年辽宁省绿色保险发展缓慢,2013年,在730家首批试点企业中,仅有48家投保。两年后,辽宁省环保厅共确定了420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试点企业,其中129家企业能够按照省环保厅要求办理,但保险覆盖率仍不足三成,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积极性不高,保费收入规模不及预期。2017年辽宁省启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将企业分为强制参保企业和鼓励参保企业,首批试点企业达到400家、预计保费收入1500万元,绿色保险才正式发展。综上所述,相较于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发展滞后。 三、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构建不足 辽宁绿色金融政策出台数量少、绿色产业文件覆盖范围不全面反映出辽宁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构建不足。由表7可知,在2018年与江苏开展对口合作后,辽宁出台绿色金融政策仅有两项。更具体的说,辽宁省虽在绿色信贷方面有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但在绿色债券和绿色PPP等绿色金融工具推广应用方面辽宁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以及贴息、风险补偿、奖励等优惠措施[6] 表7 辽宁出台有关绿色金融政策汇总表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绿色信贷发展后劲不足 近些年辽宁绿色信贷增速低于全国绿色贷款增速,存在绿色信贷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深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绿色信贷的增长。这是因为虽然辽宁省近些年大力支持绿色信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涉及到税收、投资、信贷利率等多方面的优惠,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经济上的强有力支撑,而辽宁虽然是工业大省,但近些年经济发展处于供给侧改革时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上仍需调整,且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从而导致绿色信贷发展后劲不足。 (三)募集资金并未全部投向绿色产业 由同花顺数据可知,辽宁省共发行15支绿色债券,募集资金119.18亿。披露用途的资金共有114.08亿元。其中,偿还相关借款(本金及利息)和补充运营资金一共有89.68亿,用募集到的资金为项目置换贷款有8.4亿,真正用于绿色项目建设的资金仅有16亿元。但是根据监管要求,绿色企业债要求用于绿色项目的金额不低于募集资金总额的50%,绿色公司债不低于70%[7]。这显示出债券发行方将通过绿色债券筹集到的资金投放于公司日常经营或偿还债务,而不是满足监管要求全部投向绿色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市场容易发生 “洗绿”“漂绿”事件,影响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四)绿色PPP融资困难 辽宁省绿色PPP主要集中在能源、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这些项目具有正外部性、建设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建设期和运营期加一起一般在10年至30年左右,持续时间长。目前我国仍是以银行信贷为绿色PPP项目主要融资渠道,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些特点提高了绿色项目本身的建设运营风险、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完善的风险和社会资本断裂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为规避上述风险会对项目质量、合作方、合作政府进行严格筛选,直至选出各方面均满足合规要求的项目。这无意中就会增加绿色PPP贷款难度。 (五)企业缺乏投保动 企业缺乏投保动力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分析,绿色保险产品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每个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而设计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这对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提出要求,现阶段绿色产品的供给创新难以契合市场,绿色保险的供需不匹配影响了企业投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分析,首先,企业保险意识薄弱、对绿色保险没有全面的了解,认为参加绿色保险交的多赔的少、为企业增加负担。其次,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绿色发展理念不深入,不重视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也是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六)绿色金融市场受外部环境影响 自2020年起,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出现,全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叠加乌俄军事冲突,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严重影响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从而出现金融市场大起大落:三月份原油价格大涨大跌、镍价暴涨以及中概股暴跌等等。从短期来看,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投资者信心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的大背景下,势必会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辽宁省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无可例外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但是从长期来看,疫情考验了各个企业的生存能力,淘汰了无效低效供给企业、催发对有效需求的供给,有利于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无论是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外部环境变化紧密相连,绿色金融市场的运行受外部环境影响。 四、促进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 辽宁省要强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出台政策文件。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出台一系列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强化辽宁省绿色金融顶层设计 [8]。尤其是在绿色债券和绿色PPP等政策文件空白领域,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以及风险补偿贴息、奖励等优惠措施。以此构建具有东北特色、辽宁特色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第二,要落实政策文件。将辽宁省新发展阶段绿色金融发展目标落实在各级政府的工作计划中,并把计划的执行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中。第三,要宣传政策文件。各级宣传部门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政策宣传工作,使人们了解绿色金融发展方向,让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纵深推进绿色转型升级 由于辽宁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仍需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要持续推进,因此,在绿色转型升级中要纵深推进、双管齐下,所谓纵深推进,是指绿色转型升级不仅覆盖范围广、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力度也要持续加码。而推动绿色转型升级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第一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低效低端产能力度,除辽宁省正在实行的对环境污染企业实施绿色信贷限制、对违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停产限期整改等措施外,还可对确有整改困难的违规企业进行帮助,如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第二要将高科技、高质量的技术、产业、思维及时融入到制造业中,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加强信息披露和政策监管 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公司债务或用于日常流动资金而不是绿色项目建设本身,这说明第一,当前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尤其是资金具体使用情况。第二我国对绿色债券资金去向监管不到位。因此解决措施也是两方面的。首先,加强绿色债券信息披露。 建议我国强制性要求发行人披露绿色债券披露。在信息的披露方式上,可以采用国际上的定性和定量相组合的方式,但对于各种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宜尽量采用定量的方式来衡量。发行人应该每季度或每年向监管机构提交信息披露报告,对绿色项目的资金的投向、闲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再融资资金的跟踪其次,政府部门加强对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监督,严格规定和监控绿色债券的资金流向,提高绿色债券有关信息的透明度,防止“洗绿”、“漂绿”事件的发生。 (四)拓宽绿色PPP融资渠道 解决绿色PPP融资难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拓宽绿色PPP融资渠道,信贷、债券、基金、等多渠道共同发力,构建成熟的绿色金融融资体系。由于信贷融资要求相对严格,因此可从其他途径进行融资。首先可以通过绿色PPP债券融资。国家发改委曾出台文件鼓励上市公司发行PPP项目专项债券,以此来解决融资难问题。其次,可以通过绿色PPP基金融资。2020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政府发起成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一些省份紧随其后建立生态环保发展基金,辽宁省也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此类基金,并将此类基金与PPP项目结合,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五)提高企业投保积极性 由于造成企业缺乏投保动力的原因是两方面的,因此提高企业投保积极性也要两方面发力,一方面,从保险公司角度分析,要提高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能力,使绿色保险产品的供给端与需求端相吻合,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型绿色保险产品的供给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和团队。因此要培养绿色保险专业人才、组建绿色保险专业工作团队以此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大绿色保险的宣传力度,即使团队一流、能力一流、产品一流,却没有做产品宣传,企业不了解,也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分析,树立正确的绿色保险观念,深入了解绿色保险的功能和作用,绿色保险绝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起到一个风险管理的作用。要深化绿色发展理念,环境保护是大势所趋,绿色低碳是 “人间正道”。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投保的积极性的目的。 (六)全面提高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能力 近年来,贸易战、疫情反复、俄乌军事冲突等类似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多次发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影响各省份绿色金融的发展。加强金融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减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是包括辽宁在内的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共同需求[4]。基于此,辽宁省政府应努力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带来的冲击,具体来谈,有以下几点,第一、相关部门应深化金融市场宏观调控,对金融市场资本运作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宏观调控。降低金融市场灰犀牛黑天鹅事件的冲击。第二,政府应做好实时监管工作,对金融市场及资本运作进行实时监管、发挥监管职能,可有效降低金融市场风险。第三,制定完善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预案,努力避免和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对辽宁省的影响。 五、结语 本文首先对新发展阶段、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等核心概念给出界定或解释,分析了在新发展阶段研究辽宁绿色金融的可持续的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运用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对辽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构建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辽宁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即政策体系构建有待完善、绿色信贷发展后劲不足、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不全部用于绿色产业、绿色PPP融资困难。随后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或意见,其中包括强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纵深推进绿色转型升级、加强信息披露和政策监管、拓宽绿色PPP融资渠道、提高企业投保积极性。从而实现辽宁省在新发展阶段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郎婧祺.“双碳”背景下绿色债券市场建设与监管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03):59-61. [2] 池光胜,高文君.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货币市场,2021(05):11-15. [3] 罗洁馨.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双重逻辑及辩证关系[J].党史文苑,2021(04):60-63. [4]本刊编辑部,王秋蓉.人类理性的唤醒——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行动溯源[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19(Z1):28-40. [5] 徐肖冰.老工业基地绿色金融发展分析:以辽宁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20(01):59-61. [6] 王苹果,黄子龙,和军.绿色PPP融资的模式创新与策略选择[J].西南金融,2019(02):49-55. [7] 高爱武.关于江苏省新型绿色金融工具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纵横,2017(06):4-9. [8]唐西均.PPP模式下绿色金融的发展挑战和应对措施[J].中国外资,2020(12):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