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跨境电商 构建 信息化 内部控制 互联网 新零售 财务管理 发展策略 小微企业

全国流通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流通经济 >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苏州科技招商工作的定位及实施路径研究

2024-12-23 15:0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李东娇

(苏州高博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

摘要:通过梳理招商管理运营机制的历史演变及各时期招商模式、特点,结合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对招商工作的创新要求,对科技招商内涵进行科学定位;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合肥、杭州、深圳、重庆等典型城市的招商模式加以分析,与苏州在科技招商重点实践问题对照比较,梳理和总结各领域的工作思路,进而探索适合苏州发展的科技招商逻辑;从塑造特色制度创新优势、构建链群集聚产业优势、打造综合要素市场优势等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科技招商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形成综合比较优势和相对独特优势的组合拳,探讨苏州科技招商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科技招商;招商模式;新型工业化

一、科技招商定位:新阶段、新模式、新举措

1.三阶段跨越,招商思维不断丰富和拓展

招商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也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工作呈现阶段的发展特征:改革开放早期,主要在要素成本或政策优惠上实行差异化竞争,造成绝对比较优势进行招商引资;90年代后,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新变化,依靠优惠政策进行招商的热度逐渐减退,招商引资回归核心竞争力,生产成本、市场、人才都影响企业选择,招商思路逐渐转向打造相对比较优势,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经济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招商引资逐步转向系统思维,以做“加法”的形式打造综合比较优势,要素集聚、产业链配套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政府开始注重营商环境和长期规划。

2.实施科技招商,形成产业链合力

与传统招商引资不同,科技招商侧重“多主体作战+多链协同+产业网络”形成产业链合力。苏州正加速构建“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孵化机构”的多主体作战模式,激发“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磁场效应,形成科技招商的“点” 状结构。与此同时,通过流量要素的集聚和高效配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并加快以重点产业为主线,全面梳理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和产业价值链结构,营造相应的产业创新与服务生态,制定出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产业地图”,形成科技招商的“网”状结构。历经40余年的发展,招商工作从早期项目“点”的汇聚,到产业园区“线”的构建,再到如今全方位打造综合比较优势以期达到“面”的集聚突破,科技招商思维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

二、科技招商新挑战:苏州科技招商现状与思考

1.苏州科技招商的发展现状

1)产城融合,产业园区强力驱动

苏州拥有“最强地级市”的耀眼标签,科技招商的成果离不开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更离不开高质量的规划建设、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和城市软环境的建设。与其他载体相比,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产业园区在产业发展和科技招商上具备许多优势,苏州逐渐形成了以园区驱动为主的科技招商及经济发展模式,在吸引要素资源、企业主体及承接产业发展上形成了较好的集聚效应,实现了经济创新发展。目前苏州辖区内除老城区姑苏区因古城保护无园区,其余区(市)均拥有1-2个国家级开发区,并形成了功能互补、管理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各开发区产业分布见图1。

图1 苏州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分布

1 苏州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苏州市政府网站

2)关注营商环境,积极践行亲商服务

通过行业协会对会员单位进行筛选,选择近五年来落户苏州,尤其是落户产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相关企业对科技招商工作的看法,收集其对苏州科技招商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的指标依据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23》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苏州科技招商现实情况,从企业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角度进行设计,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等四个维度,共计20个项目,见图2。“北大-武大”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数据大多数来源于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基础数据,对苏州营商环境综合测算的结果45.56,三年间在一线城市位次从第9上升到第5,稳居上游位置。本研究数据均来自对企业调查,从企业感知视角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69份。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政策环境满意度47.26,法治环境满意度46.69,市场环境满意度49.85,政务服务满意度53.72。可见,苏州在营商环境上争先进位较为明显,企业对苏州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整体较好。

图2 企业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

2 企业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

同时对新兴产业的企业家、第三方科技招商项目运营人员、行业协会负责人等进行访谈,他们认为苏州一贯秉持亲商理念,注重改善营商软环境。政府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行政方式上大幅转变,打造一个不仅让企业“乐业”,更让企业家“安居”的环境,从“想企业之所想”拓展到“想企业之未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超前谋划、超前服务。如组织活动教企业家的家人学唱戏、赏苏绣、购丝绸,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通过塑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来留住外商。

3)引智引资,推进科技产业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动能增强,2023年苏州组建了科技招商中心,新增科技创新项目1万多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00多个,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研发机构470多家。今年的苏州全球招商大会引智力度更是堪称奇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367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3719.5亿元,逐渐形成了以引资引智推进产业价值链提升的科技招商及经济发展模式,在吸引要素资源、企业主体及承接产业发展上形成了较好的集聚效应,实现了经济创新发展。

2.苏州科技招商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1)招商竞争激烈:融入城市群,实现错位发展

近年来,各城市间招商竞争日益激烈。苏州近五年企业迁入3478家,落后于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图3)。2023年5月,上海的产业在成都推介会上推出,国内首次逆行招商,使得招商工作席“卷”地方。今年1月,国家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2月上海、浙江等地已经制定了招商出海计划,并公布了海外招商路线。产业资源、区域政策、生产成本等都影响企业选择,科技招商工作必须注重系统的长期规划。

图3 2018-2023年我国企业迁入量城市分布TOP20

3 2018-2023年我国企业迁入量城市分布TOP20

资料来源:企查查2023年3月统计

以城市群为载体,长三角正加速形成以点带面、特大型城市与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但是在产业发展上,城市群内不同城市也呈现出产业布局趋同、重复布局等现象,导致招商目标领域趋同、同质化竞争严重(见表1)。

1 长三角主要城市招商领域 

表1 长三角主要城市招商领域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整理获得

我国正从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走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长三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群的发展也面临跨省协调难、重复布局等显现,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也较为显著。在产业发展上,城市群内也呈现“转不出”“接不动”的尴尬局面。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群发展,充分挖掘长三角一体化的区位优势和苏州发展的比较优势,随着城市间同质化竞争日趋明显,找准产业链定位,实现新一轮的突围发展是苏州科技招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2)缺乏龙头企业:传统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截止到2023年底,苏州世界500强企业仅有三家(图2),分别是恒力、盛虹、沙钢集团,与深圳、杭州等城市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现实中头部企业涉及的主导产业,与苏州“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链布局存在偏差。如何有效平衡传统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如何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来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一直是苏州面临的难题。地方“土生土长”的龙头企业可遇不可求,苏州通过科技招商引进能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业项目需求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按苏州“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产业链布局加大招引力度,另一方面坚守主导产业,助力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发挥主导产业引领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

图4 2013-2023年我国城市世界500强企业数量TOP20

4 2013-2023年我国城市世界500强企业数量TOP20

数据来源:财富世界500强榜单(2023年12月)

三、科技招商新思路:典型案例研究

1.通过制度创新打造比较优势——“政府投行”合肥模式

近年来各地招商不断跳出常规思维模式,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合肥通过政府主动创新制度,打开了招商引资新局面,通过定增投资京东方、引入长鑫、基金投资蔚来,被称为“最强投资机构”。通过创造性地将政府打造成“专业投行”,大力推进资本招商和基金招商,以吸引龙头企业落地的形式,先后推动合肥电子显示产业、芯片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突围发展,合肥市政府的主动作为不仅使得合肥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城市,风险投资的理念极大改变了合肥城市传统保守的思维习惯,城市变得更加开放、多样。

这种“产业基金+资本招商”形式的背后实际上是决定性的产业逻辑。合肥在产业基础弱、经济规模小、竞争优势少的历史背景下,用近20年时间,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摸索出一条“以投带引”的政府投行模式,撬动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设立政府引导母基金,创新管理方式、集聚资本、挖掘项目,创造性地采用资本招商,实际上充当了“投资者”的角色,以资本要素为媒介,解决产业项目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求,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带动产业链发展,再形成产业集群,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融合发展。

2.利用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天堂硅谷”杭州模式

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一哄而上、缺乏特色的产业招商容易造成“千园一面”、产能过剩的格局。杭州在做强主导产业、发挥主导产业引流效应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杭州从自身产业结构出发,抓住新型互联网的机遇,从信息产业硬件到互联网应用软件,再到电子商务、大数据,逐步形成数字经济优势,以数字产业引领其他产业集聚发展,走上“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新征程,在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信息安全等领域打造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中心,在重点行业领域建设“城市大脑”系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以城市大脑为载体,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

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完善招商机制,借助强大数据库和丰富项目储备,杭州逐渐从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招商引资”向更注重质量的“择商选资”“招商引智”转变,从“直接利用外资”向“引资多元化”转变,让外资在推动杭州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3.推进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畅通三循环”深圳模式

深圳模式是利用系统思维导入外部创新要素,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深圳发挥特区优势,通过外部引进、合资建校等形式有效弥补了城市在基础科研资源上的不足,发挥要素市场优势,通过建设科技交易市场、引进高科技人才以及发展科技服务业来加速科研要素集聚,培育本土创投团队及创业资本,在打造科技、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生态上形成了“深圳样本”。在挖掘现代要素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上的的经验上,为有效招引科技企业、导入现代要素资源方面提供经验参考。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圳通过设立科研机构深度融合高校的综合智力优势与深圳的市场环境优势,加强科技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对加快深圳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市政府抓住产业链龙头企业这些“关键少数”,及时响应和妥善解决龙头企业所急需的营商环境问题,在龙头企业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带动相关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形成关联紧密、相互促进、生态完善的产业链群。

4.打造现代要素市场——“培育综合要素”重庆模式

重庆的招商引资模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扬长避短”,而是迎难而上,将原本的先天劣势巧妙地转化为要素成本优势,从而释放综合改革红利,创造强大吸引力的招商模式。

重庆围绕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破解工业用地和项目资金稀缺的劣势,释放农村土地要素价值,创新土地资源市场化交易的管理模式,组建国资经营平台推进城市基建,强化招商的空间承载能力。围绕劳动力要素优势,准确定位了笔记本电脑加工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招商主导产业,引导农村地区劳动力向城市中心流动,根据区域特色垂直整合产业链。围绕交通这个“难点堵点”,打破以往劣势,紧抓对外开放的政策机遇,打通“渝新欧”战略大通道,设立第一个内陆保税区港,打造低成本的物流优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突破传统老工业的发展困局,促进产业向“芯屏器核网”转型,培育壮大智能产业集群。通过挖掘要素成本优势、发挥要素相互带动作用,利用土地要素的发展实现了工业用地、地方财政收入与稳房价之间的平衡,利用资本要素的发展实现资本导入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平衡,形成综合改革红利,打造了对外开放的招商新高地。

重庆招商引资模式最主要的特定是找到“要素成本低”这个突破口,缺什么补什么,推进户籍改革制度、通过创新地票交易制度、推进城镇化改革、承接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强化交通降低物流成本等手段释放要素价值,将其转化为招商和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使本处于先天地貌劣势的重庆发展成了山地城市中的佼佼者,“山城雾都”逆袭成为“招商名城”。

四、科技招商实施路径:苏州科技招商应对问题的对策与发展建议

1.塑造特色制度创新优势

1)建立政府引导基金体系,优化政府投资机制

早在2017年,苏州市政府就发布了《苏州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该办法明确了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领域,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随后,各市、区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如《太仓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2021)、《昆山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2021)、《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19、2024)、《苏州高新区促进天使投资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2020、2024)等,这些管理办法体现了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布局,但是并未从市级角度做统一、系统的规划。苏州市应积极建立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完善政府引导基金机制,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种子投资等四类引导基金,分别支持优势主导产业的成长(成熟)期企业、创新创业(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的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应用型)企业。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渐形成“找准产业方向-国资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国资保值增值-国资有序退出-支持新项目发展”的产业运作机制。

政府引导基金进行产业创业投资,一般资金规模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势必给城市或国有资金管理带来重大损害,因此,应针对四类基金加强投后管理,切实防范基金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建立一套科技招商的容错和尽职免责机制,完善风险约束机制、容错机制和退出机制,健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制度,在引导国有资本主动投资的同时最大程度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激发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的投资活力。

2)角色转变,提升政府综合服务能力

通过将基础公共服务与特色公共服务相结合等方式,打造服务综合优势,提高科技招商成功的概率。在基础公共服务上,政府要逐步从“监管者”思维转向“服务者”思维,针对在谈重大项目,政府提供专业化服务,优先匹配要素资源,制定重大项目落地转化的要素保障方案,同时持续改善法治环境,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发挥“服务员”精神来解决项目落地的后顾之忧。如深圳市为龙头企业提供交通便利,投资2亿元加快宝坪路首期工程建设,以确保比亚迪企业基地建成前通车。2014年针对华为坂田基地的住房需求缺口,深圳市政府投入八千多万对基地周边城中村进行升级改造和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了华为等高新企业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差异化公共服务上,政府应不断打破常规思维,通过主动出击充当“招商员”角色,更加深度参与到科技招商工作中;通过研究产业发展规律、看准趋势,寻找风口产业,瞄准行业内龙头企业,积极主动招商。

3)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制度比较优势

预收天下英才,先展本地风采。科技招商不仅是引进资金,更是引进发展的机遇,有如一场宴会,需要准备妥帖、布置得体,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宛如一位主人,要热情好客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环境,通过城市资源和优势产业,展现城市的实力和潜力,让投资者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投资的信心。地方政府在创造制度优势方面更具有可为性,优化营商环境是为了降低企业和项目投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任何一个企业和项目的运行,总是包括直接的要素成本、企业管理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要素成本主要由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决定,管理成本由企业自身的制度来决定,外部的交易成本则由政府政策、政府效率、法治体系和诚信环境来决定。通过改革、创新和健全制度来优化营商环境,是改革创新的主要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抓手比较明确,可以纵向横向对比,也可以量化。本研究从企业感知视角调查了营商环境满意度,结合“北大-武大”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23》,表明苏州在营商环境上的竞争力较强。但是这并不代表苏州在营商环境和改革优化上,已经找准了目标,如重视办事效率,轻视制度健全;重视表面流程优化,轻视高效解决问题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全面打造区域一流营商环境依然是苏州市政府改革创新的重要领域。要从制度和流程的统一上,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上,政府效率、法制环境和诚信文化建设的统一上改革创新,形成制度性比较优势。

2.构建链群集聚产业优势

1)进行产业规划,打造产业配套优势

单个企业和单个项目是很难在一个地区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发展和项目投资,都必须要有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和一定的产业聚集度。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促进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的有效对接和相互拉动,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政府主要投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基础产业,为市场主体的产业投资创造良好的交通物流条件,提供坚实的能源资源保障。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步入新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着科技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转型要求。要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必须为企业的“三化”转型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因此,政府除了继续扩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外,更需要在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在大数据交易中心和数据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更需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产业、平台和数据服务产业以及能源服务产业,才能形成新型的政府投资和产业发展的互动模式。 

2)提升产业园综合配套能力,实现产业招商

苏州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家、国家级保税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招引企业入园、提升园区经济产值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苏州市政府要不断完善园区综合配套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原则,各产业园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力打造区域内极具吸引力的产业集中区,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通过现代生产厂房、现代办公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创新人员,不断增强入驻企业的满意度和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打造现代化新城和产业园。通过加快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交通体系、市政公用体系建设,提高园区生活性服务配套水平,为园区人才提供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生活配套方面的优先照顾和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按照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经营理念,各地政府不断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提升产业园区吸引力。利用物联网和AI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的智能化转型,通过数据赋能提升园区管理能力,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更便捷的综合服务。

3)以做强产业链为导向,优化产业链招商

推动企业上链,从产业链视角挖掘企业发展机遇已经成为科技招商工作的共识。近年来苏州市政府紧跟产业链趋势,以完善产业链布局为导向不断优化地方招商引资。与过往不同,当前产业链的配套供给能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投资地的必要条件,针对一些高科技产品所需的不可替代原料,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必须选择有对应配套能力产业链的地区进行投资。从产业链角度整体布局,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快产业升级,打造产业集群。重点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探索以商引商。链长型龙头企业更加懂得产业配套的重要性,更加尊重产业自身发展的发展规律,更加重视链长企业自身的示范效应。链长型龙头企业通过知识引领、技术推动、资本策动、业务驱动、资源拉动、示范带动等效应,对产业链集聚起着重要主导作用。苏州市政府要注重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及链主企业的招引,聚焦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地区,精准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招商,紧盯国企、央企、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发展动向,持续跟进引入重大招引项目、重点产业项目。

3.打造综合要素市场优势

1)关注要素价值,从招商引资转向科技招商

要素流量价值的提升推动地方招商的关注点从引资向引流转变,以要素导入推进企业和项目流入,通过要素的整合利用,提升投资吸引力。苏州市政府要摒弃原有孤立看待单一要素的思维方式,注重要素一体化发展,注重通过流量的互相作用带动产业集聚。例如高度重视技术要素与劳动要素的组合,发挥优秀人才的智力资本优势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招商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数字、技术等要素市场发展,注重数字、技术、绿色等新流量要素的引导性,通过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在吸引企业的同时推进原有产业转型升级。

现代要素市场不同意传统要素市场,无论是技术、知识、管理和数据,都依附于人,人才因产而聚,产业因才而兴,城市能够获得持久稳定发展,关键看能否吸引人才和人口资源的导入,近年来苏州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在要素流入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应在此基础上增加马力,通过打造综合要素市场优势来驱动科技招商,以要素的导入来推进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打造金融市场,形成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

便捷高效的金融市场服务体系是科技招商的有力保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跟区域金融市场的繁荣程度基本成正比。金融市场是高度一体化的,资金和资本是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是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能否有效引入资金和资本。各种实体经济要素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金融化和资本化,形成更好的流动性,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资金都是跟着投资收益率流动的,资本都是围绕优质企业和产业流动的。金融机构是否在苏州发展,关键取决于苏州的业务计划和空间市场,跟是否在本地注册没有直接关系。只有有形要素市场和交易市场建立了,金融市场交易才能活跃起来。苏州市政府发展区域金融市场的工作中心应放在加速金融市场和区域实体经济的对接上,着力疏导金融服务中的堵点、难点。加大对实体项目和实体企业的集体营销,促进实体发展逻辑和金融投资逻辑的统一。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如发展好区域性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动产要素资本化和金融化,提升动产要素的融资能力。重点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菅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健全金融市场发展所需要的法治和信用市场环境等。

3)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区位比较优势

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去发现和培育区位优势。翻阅各地招商引资宣传册,第一部分总是要隆重介绍区位优势,历史如何悠久、交通如何便捷、物产如何丰富、制度如何优越。然而,这类区位优势的描述往往都是政府思维,跟企业和投资者所关注的区位优势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应着重打造产业的优势,如通过加大交通建设改变区域物流、交通和通关条件;通过主动融入城市群,形成在城市群循环中的节点和区域枢纽优势;通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形成政策集成优势等。

当前我国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仅仅依靠盘活自身存量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依赖招商工作,通过引入项目和企业,导入资金和要素,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与传统招商引资不同,科技招商需要政府打造的是整体发展环境,从招商引资到科技招商,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创造单一项目落地的特定条件转化为为持续吸引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导入的优越发展环境和综合比较优势,这需要整体性设计和各领域改革创新政策的集成效应。实施科技招商促进区域优势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久久为功,方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陶涛.新形势下地方招商引资的挑战与应对[J].人民论坛,2024(9):69-72.

[2]杨志军,陈俊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新选择:基于第三方数智招商平台运行分析[j].学习论坛,2024(7):55-64.

[3]苏艳丽等.营商环境、企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24(3):49-54.

[4]缪关永,陈琳.新形势下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实践探索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4(2):125-134.

[5].骆定雄.强化科技招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厦门科学城发展[J].科技论坛,2023(5):19-21.

[6]彭娜.营商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2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SJA1569)“医疗器械产业链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2024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2024年度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访学研修项目。

栏目设置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