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宏观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宏观经济 >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研究

2014-12-08 21:34 来源: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徐煜 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扩大内需来缓解经济增长过快的压力,因此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特点及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完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方法,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城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1]2014年的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接近14亿,城镇人口7亿多,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城镇居民的消费问题,有助于全面掌握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特点

1、食物消费性支出总量增加,但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下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我国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性支出总量持续增加,但占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却逐渐下降。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170元,同比增长8.4%,占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的31.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根据恩格尔定律,居民收入水平越高,用于食物性消费支出的比重会越小,恩格尔系数会越小。

2、居住和交通通讯支出呈逐步上升趋势

    随着城镇居民的收入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用于手机通讯、私家车和住房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4106元,同比增长8.6%,占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的15.6%,比2012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人均住房性支出2126元,同比增长7.9%,占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的8.1%,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

3、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迅速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全国医疗体系的完善,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未来的几年里,这种趋势仍将继续保持。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718元,同比增长5.9%,占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的6.5%,同比增长了2个百分点。此外,随着国家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度增高,我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增长迅速,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3985元,同比增长7.8%,占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的15.2%,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个百分点。

4、家庭设备必需品及服务支出稳中有降

    前些年,家用电器处于换代期,我国家用电器市场异常火爆,城镇居民用于置办家用电器的开支上升迅猛,而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家用设备市场的饱和,城镇居民用于家庭设备的支出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以北京市为了,2013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必需品支出1974元,同比增长22.5%,占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的7.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

1、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目前,我国在初次分配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偏低,大部分的资金都被企业剥夺,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增长缓慢。其实我国的收入人群结构主要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这类人群对于平等化的要求很高,更加注重收入的平等性,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大,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力军。

2、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制约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经济发展模式即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方式,主要是指三大需求(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消费、投资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同决定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2]。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投资拉动型,是以牺牲国内居民消费为代价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能会导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严重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3、国家的社会保证体制影响居民消费结构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加大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利于完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影响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4、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消费结构

    在一定时期内,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即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当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时,其对商品的消费能力也会增加,而当收入减少时,城镇居民就会减少商品的购买量,购买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当时收入的多少[3]。目前,我国出台了很多鼓励收入政策,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也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制约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5、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影响着消费的结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十分保守,人们喜欢存钱重视储蓄,对于储蓄利率的变动敏感性高,而对于提前消费和透支消费的理念有排斥心理。如果银行的存款利率升高,人们就会加大储蓄力度,如果银行的存款利率降低,人们就会把钱取出,这样居民的现钱多了,就会增加消费。

三、完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方法

1、完善国家的收入分配机制,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改变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新的分配模式,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收入分配制度,制定激励政策,鼓励资本、技术、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注重社会的公平性问题,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调节税收政策,发展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发展模式。

2、保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城镇居民收入

    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能保证居民的收入稳定,国家要继续保持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缓解就业压力。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建设道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摸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缩小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水平

    基尼系数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系数,基尼系数越大,表明居民的收入差距就越大,基尼系数大于0.4,表示居民收入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在0.40-0.47之间,表示居民的收入差距超出合理的范围[4]。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警戒线,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国内的总需求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必须狠抓地区经济建设,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4、完善社会的保障体制,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完善覆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完善医疗保健体系,调整医疗保险项目和赔率,逐步建立标准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满足城镇居民的就医需求;完善失业保障体系,扩大使用保险范围,保障失业人群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转变原有的消费观念,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要重视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冲冲.今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J].企业导报.2014,8(8):6-10.

[2]徐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国际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4,2(2):93-97.

[3]郭莉娜.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6):177.

[4]秦兴建.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J].经济界.2014,1(2):16.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