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 创新 应用 中小企业 国有企业 大数据 企业 电子商务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国企改革背景下国企融资现状及风险防范研究

2024-11-08 15:4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沈华

(江苏海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100)

摘要:本文针对国企融资风险防范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指出国企融资的必要性,分析融资风险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立足于融资现状,剖析思想认知、制度保障、融资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国企改革背景下,提出融资风险的有效防范策略。力求通过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强化内外监督管理、拓展融资渠道、调整融资结构、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融资风险,全面提升融资管理实效,使企业获得充足的资本用于业务拓展、经济发展,重新获得发展动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现状;风险防范;国企改革

一、引言

融资管理不但是国企壮大规模、拓展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担负起国家经济建设重任的切实保障。但在国企改革背景下,传统优势已然失去,在融资方面也面临着与常规企业相同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国企应从思想认知、制度保障、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明确自身发展现状与优势,加强财务管理,编制内容真实的财务报表,主动披露自身经营、债务等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更多合作者的加盟。同时,不断拓展新的融资渠道,解决以往融资受限、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升资金效益,并注重融资风险预防和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优势,实现二次成长与发展。

二、国有企业融资的必要性

1.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发展与壮大都不离开现金流的支持,国企若想做大做强、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融资方式,为自身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各项经营战略的实现。在融资期间,应创建完善的融资机制,对融资过程全面管理,规范融资操作,才能预防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融资活动的正常开展,为国企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2.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在十八大召开后,对国企投资方向提出进一步改革方案,指出应将重心放到重点行业、领域中,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做到稳步可持续发展。在国企改制后,从传统政府主导进入到市场竞争中,要想振兴国企,势必要加快改革,为其发展注入活力。在此背景下,通过科学有效的融资可为国企深化改革提供切实保障。 [1]。

3.有助于防控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资金结构不合理属于重要因素之一。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一般情况下,财务活动与业务经营相辅相成,二者合力推动企业稳健发展。但若融资决策不科学、融资结构失衡,企业可能无法为业务经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更无法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这便会陷入财务危机,反过来还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短缺,偿债能力下降,信用受损,限制自身的融资能力,陷入到恶性循环中,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甚至倒闭。可见,国企融资决策应注重融资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融资期限,应树立长远眼光,通过长期融资获得长远的资金支持,避免短期融资对企业现金流造成的压力。 [2]。

三、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国企融资风险一方面是融资成本高,经营利润无法覆盖融资利息,导致亏损风险,另一方是融资受政策等因素影响,新增融资受限,无法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产生周转风险。国企融资风险的形成受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具体如下。

1.内部因素

融资风险的内因可归纳为对融资管理不善,对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融资风险两方面。

1)对融资管理不善。一是存量债务管理难度大。国企由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转型而来,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承接了原来作为融资平台时期的存量债务。国企的融资风险很大程度上受存量债务的规模、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首先是存量负债规模。当国企存量负债规模较大时,在后续一段时间所要支付的利息会增加,一旦收益低于负债利息额度,则会入不敷出,推升债务规模不断上升。其次存量负债利率。对于相同融资额度来说,国企存量利率越高,偿债压力越大。最后存量负债期限结构,该因素是指国企存量负债的期限长短比例,若该结构不合理,容易产生风险。如短期负债占比较高,势必会增加偿债压力,甚至产生资金周转风险。如长期债务占比高,则加重债务成本,推升债务规模。

二是对于增量融资的选择和管理不善。如果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方式不当、融资结构不平衡,将使得国有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风险。如过度看重成本,选择直融融资品种,过度强调短期偿债压力,选择项目类融资品种,由于不同融资品种受政策影响不同,过度集中某一品种,容易导致公司融资受政策影响大。

2)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融资风险。若营业利润无法达到预期,则偿债能力会降低,融资风险随之增加。经营受到战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因素影响,如若内部管理不到位、战略规划制定不当,资金利用效率低,带来融资风险的同时更会加剧融资压力。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未能占据优势地位,可能会影响其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从而给企业的融资能力带来风险。

2.外部因素

融资风险的外因可归结为以下内容。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当金融市场行情不稳定,或是出现全球经济的较大波动时,将会影响企业资金的供需情况,进而增加筹资难度与成本,主要表现为国企融资规模相对较大,融资需求较高,当供给量相对不足时,势必会增加融资成本;在严峻的融资环境下,金融监管力度加强,银行对国企的融资审查更严格,不合规的融资申请将会采取更严谨的态度,使融资难度增加[3]。

二是政策环境的影响。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其融资行为往往受到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国有企业的融资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会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国有企业的融资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例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企业贷款难度增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而国家政策的扶持可能会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和优惠条件。

由上述分析可见,融资风险的形成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融资风险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国企融资开展具有更多不确定性,风险概率增加,对于国企来说,为取得最高的利润,势必要加强融资风险控制,实现稳健发展。

四、国有企业融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现状

在现代企业运营中,融资不可或缺,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不断壮大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也不例外。现阶段,国企地位受到许多新兴企业的挑战,在综合实力方面的优势不够显著,为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其获得二次成长与发展,领导者已经逐渐意识到融资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融资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活力,主要融资情况如下。

在融资途径方面。当前国企融资多通过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发行债券等途径实现。在国企的融资总额中,目前银行贷款是最大的组成部分。银行贷款通常具有较低的利率和较长的期限,为国企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企业债券是国企用于筹集大量资金的另一重要渠道,用于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企业债券通常具有较高的利率和较短的期限,因此需要国企具有足够的信用评级和偿债能力。

在融资规模方面,国有企业整体融资规模较大。国有企业通常承担着国家重要项目或公共设施的建设任务,资金需求量较大,融资规模相对较大。这一特点使得国有企业的财务结构更加稳健,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22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39.5万亿元、负债总额218.6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94.7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4.4%。其中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0.46%。

在融资用途方面,大部分国企融资用于扩大经营规模,获取充足资金后,采购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由此改善企业经济现状,获得更多效益;还有些融资被用于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科技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国企增加科研领域的投资力度,可研发出更多功能齐全、品质优良、带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部分融资用于项目建设,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新能源开采等,使企业规模得以壮大;还可用于股权投资与并购,同样可扩大自身规模,还可在短期内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4]。

2.存在的问题

1)融资风险意识淡薄。融资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风险防控意识,但因国企普遍带有“行政化”特点,以往依赖政策性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国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加上政府资金的大量匹配,使其养成了思维惯性,对融资风险防控缺乏重视。一方面,部分企业在决策过程中过于依赖经验和个人判断,缺乏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导致其融资策略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科学的融资决策会使得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引发财务危机。此外,部分国企的内部治理体系不健全,很难为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在融资活动开展中,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存在操作盲目、徇私舞弊等行为,很容易影响融资决策的科学性。

2)融资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融资风险防控应涉及到各个方面,但部分国企缺乏系统性规划,对筹资风险、偿债风险、融资结构等把握不清,使资金利益受到损失。例如,某国企忽视到期偿还风险,在融资结构设计中,没有科学处理长短期融资结合问题,甚至出现短期融资用于长期投资的问题,导致企业无法按期还款,引发融资风险。此外,国企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以银行贷款、主流债券为主,模式僵化,在多元融资上存在不足,使融资成本与风险不断增加,影响自身的综合效益提升。

3)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制度对业务规范化开展具有保障作用,要想做好融资风险防控,势必要具备完善的制度支持。但当前许多国企尚未创建融资风险防控制度,或防控机制不够健全,尤其是在融资管理方面,大多划归财务部门,营销、生产等相关部门的参与度较低,很容易因信息不对称引发融资风险。例如,在融资活动中,因缺乏健全的风险防控制度产生风险时,没有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导致风险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延伸到其他领域,引发连锁反应,使得企业元气大伤,严重阻碍了发展步伐[5]。

五、国企改革背景下融资风险防范策略

1.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强化内外监督管理

对于国企来说,充分认识自身所处困境是风险防控的前提所在,管理层应摒弃传统思想观念,形成强烈的风险防控意识,并注重对内管理、人员培训与外部监督,才可形成浓郁的防控氛围,使全体职工都参与进来,有效预防融资风险产生,措施如下。

一方面,提高融资风险防控意识。在风险防控期间,领导层应深刻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发展,科学布置融资管理相关工作。管理者自身应不断提高素养,充分了解不同融资渠道的优势与缺陷,掌握高效的风险预防、评估和应对措施,还要为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对国家相关政策有清楚的认知,深刻意识到融资管理的价值,并在岗位上能够专心、细心,敏锐的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解决。

此外,经营人员也需要加强融资风险防控意识。国企经营与融资联系紧密,通过融资为经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经营利润化解国企债务。监管要求国企控债务增速时,国企应压缩投资,监管要求国企市场化发展时,国企可以扩大投资。融资人员需要及时向国企领导、业务人员解读融资新政,让经营条线人员了解政策,根据融资情况,及时调整经营计划,通过业务缓冲垫,缓解融资的压力。

另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融资活动监管,创建内审、风险管理等部门,使融资更加合理合法,避免违规操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免问题扩大为企业带来更多不利影响;二是加强对外部监管机构的配合。国企应与外部监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及时报告融资、债务、风险等情况,接受监管部门的管理,还要如实上报融资用途,确保筹集的资金合理合法;三是经常与投资者、外部机构沟通,遇到事情共同协商处理,向投资者公开自身的经营状况、债务情况,使投资者获得“安全感”,增加投资信心,以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误会、矛盾冲突等,维护长期合作关系[6]。

2.拓展融资渠道,调整融资结构

1)优化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可以从融资期限结构、品种结构进行分析。

根据融资期限的不同,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前者资金成本较高,但可为项目开展提供长久支持;后者资金成本较低,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相对较小。两种形式各有优势,国企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匹配。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应注重融资结构的优化,措施如下:

一是结合国企项目情况选择融资结构,若国企经营性业务收入多,则选择短期流贷为主,若国企经营性项目多,则选择中长期项目贷为主;二是合理配置期限结构。短期融资多,加重融资周转压力,长期融资多,提升融资成本,应当结合企业融资周转压力、融资综合成本考虑短期、长期融资配比。三是国企要根据到期结构优化融资期限。如国企应该考虑未来各年度到期的融资规模,包括可周转融资规模、不可周转融资规模,测算各年度还款压力,根据各年度融资到期规模,优化融资期限布局。

融资品种结构是指银行融资、直融、非标融资占比情况。银行融资是国企融资的基本盘,资金成本低,受政策影响相对缓和,直融在部分经济发达省份,资金成本优势明显,但受政策影响大,非标融资成本较高,不同区域对非标融资态度差异明显,经济发达省份国企较少选择非标融资。国企应当关注融资品种结构,具体如下:

一是根据国企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融资品种结构。避免单一融资渠道受政策影响,对国企融资产生冲击。融资品种分散化布局,更有利于应对政策风险。二是国企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融资品种。银行融资分为流贷、项目贷,流贷周转率高、成本低,但期限短、周转压力大,项目贷期限长,无法周转,成本高。直融分为公开债券、非公开债券,公开债券如证监会项下的小公募、协会中期票据、超短融等债券,该类品种成本低,披露信息多,非公开债券如证监会项下的私募债、协会项下定向融资等债券,该类品种审批流程快,披露信息较少,成本较高。非标融资方面,部分区域国资监管要求严控高成本融资,则应当减少非标类融资,部分区域国企融资周转面临压力,则应提前储备非标类融资。

2)引入新融资手段

宏观层面,陆续出台银保监15号文、国发35号文等文件,旨在规范国企融资,避免国企债务无序新增。在现行政策下,国企应结合宏观政策指引,考虑以下融资方式:

一是不动产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发行受益凭证的方式,公开汇集公众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不动产物业。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20〕40号),标志着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正式拉开序幕。宏观层面,不动产REITs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下行期稳经济调结构的有效工具,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微观层面,完成REITs发行后,国企可以获得增量权益融资;国企可立刻获得资产变现带来的收益,有助于提升ROE水平,优化财务表现;此外,目前REITs可由原发行人以第三方管理机构名义进行资产运营,仍可保留资产控制权,拓展新盈利增长点;最后,REITs作为近年的战略性金融工具,具有极大的资本市场影响力,对凸显企业创新能力,打造资本市场创新名片,形成新兴战略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科创类债。科创类债券包括证监会项下的科创债,协会项下的科创票据等债券。宏观层面,国家积极将资金引导至科技创新领域。在科创企业的界定上,交易所关注发行人的科创属性、发行人实控人是否为国家级开发区、募集资金用途是否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等方面。

3.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提升管理实效

在以往经济体制中,国企占据主导地位,国家政策对企业有所倾斜,但在国企改革背景下,所用融资渠道增加,风险来源更多,领导层应深刻意识到制度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根据融资需求编制资金筹措计划,并提前评估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风险,促进管理实效提升,措施如下。

1)编制科学的融资规划。融资规划要分析国企资金需求、国企资金来源。资金需求包括存量项目到期周转需求,如不可周转的流贷,项目贷、项目类直融、非标等品种不可周转;资金需求需考虑国企下一年度经营、投资等支出,同时结合考虑国企的回款计划、政府补贴等现金流入;现金流入与资金流出的缺口即下一年度融资需求。应当确保新增融资对现金流缺口形成超额覆盖,以应对不利情况影响。确定新增融资规模后,融资人员应当明确银行融资、直融、非标各品种下新增金额。考虑到直融项目受政策影响大,应提前制度申报、发行计划。最后,在实操层面,建议融资人员关注以下三个指标判断融资压力,包括期末时点货币资金余额、已获批融资批文额度、在推项目批文额度。

2)创建融资风险预测管理机制。为使融资风险得到良好预防,应从制度层面入手,正式融资前开展全方位风险评估,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从根源上抑制风险因素产生。遵循新融资需求,管理者应确保融资方案科学可行,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调整,综合分析多种方案,在不影响融资活动的基础上,选择风险最低的一种。在融资期间,企业应将经营活动融入风险防控之中,实现融资管理常态化,从而高效把控资金使用情况,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使资金收入与支出更加透明,以充足的资本提高经营能力[8]。

3)完善融资风险防控体系。国企经营规模较大,融资需求量较高,相应的风险概率较高,应创建独立的组织机构,由技能高超、经验丰富的融资管理者构成,主要负责融资过程监管。值得强调的是,小组成员不仅有财务人员,还要加入其他部门的职工,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便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使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制定更加全面、可操作的融资风险防控方案。为解决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问题,领导层还应增加投资,构建线上沟通平台,各部门可将工作进展上报到平台,财务人员可线上提问,强化沟通,精准找到融资风险与收益间的平衡点,提高经营活动效益。除机构成员之外,还要鼓励全体职工参与风险防控,加强廉政建设,实施问责制度,尤其对于资金密集的重要岗位、环节,更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以严格的惩处制度使其“不敢腐”“不想腐”,自觉规范投融资行为,确保资金使用与战略目标达成相契合。

六、结论

综上所述,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单纯凭借决心与动力无法有效规避融资风险,还应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机制,并注重人才培养、融资渠道拓展、融资结构调整等,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明确融资需求,科学规划长期融资、短期投资与战略目标间的关联,确保融资结构符合项目发展需求,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由此降低风险发生率,以充足的资金更好地推动国企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强.创新改革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风险规避研究[J].财讯,2020(13):14.

[2]孙小波.国有企业在融资性贸易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3.

[3]朱坤龙.国企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转型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2):2-3.

[4]赵晨.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国企融资现状及风险防范[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12):31-33.

[5]张小慧.国有企业融资现状及风险防控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21(19):255.

[6]邹留红.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现状及对策[J].会计师,2020(19):007-009.

[7]朱彩英.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现状及其利弊分析[J].当代经济,2021(6):058.

[8]孔墨淋.国企融资风险防控措施探究[J].商业观察,2023,9(12):37-40.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