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

2019-07-31 22:4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刘鹏  辽宁省信息中心

摘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并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准备制造业;辽宁

一、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任重道远

当前,由新技术带动的群体性的技术突破正成为经济常态,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商业模式和新商业组织形态的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动技术的不断突破,特别是智能制造、网络制造和柔性制造正在逐渐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面对新的发展趋势,我国应该顺势而为,统筹制造业发展全局,加强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推动大数据、人工智慧、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一是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协同创新制度环境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困难、新技术和新产品难以走向市场;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的体系还尚不成熟,如制造业关键共性的技术供给不充足、支持政策的连贯性不强、组织机制尚不健全、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的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我国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无法支撑原始技术创新。在我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已高达80%,但研发经费主要用于应用技术研发,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多。通过梳理过去十年统计数据发现,我国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仅占企业研发投入的0.1%,占全国基础研究总投入的1.5%,而美国、日本、欧盟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约占基础研究总经费的20%。二是在资本方面,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脱实向虚”挑战。现阶段,我国大量的社会资金不断涌入房地产、股票等投机领域,民间资本“加速外逃”现象严重,企业家对制造业的投资意愿不足,投资效率低下,“重虚轻实”的趋势不断加大。三是在人才方面,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严重,如高技术人才紧缺、人才外流严重、熟练工人紧缺;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加大对产业人才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对产业人才的激励措施相对较少,人才脱实向虚现象逐步显现,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亟待发扬。四是在制度成本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主要包括各种企业高额的税费负担,同时行业壁垒也增加了市场准入成本和区域壁垒阻碍要素自由流动。

二、多措并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要想破解当前制造业所面临的难题,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同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制造业应该充分发挥创新的核心作用,通过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多方发力多措并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第一,优化创新体系,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建立长效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搭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和重点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大制造业企业改造支持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产品技术、效能环保、工艺装备水平;鼓励企业提高基础研发投入比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二,优化投资软环境,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本支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引导资金向新兴产业的高端环节上倾斜;在产业链升级方面,引导资金向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方面倾斜;在激活民间投资方面,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提升企业投资回报率;在吸引外资方面,加快出台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向制造业高端环节。第三,优化人才供给结构,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完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的招引力度,提高产业人才的奖励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大力培育和弘扬优秀工业文化,倡导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工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第四,优化制度环境,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第五,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产业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平衡,优化供需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优化空间产业链;推进品质变革,实现“质量革命”,全面提升产品价值链条。

三、以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辽宁全面振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六项重点工作”,为下一步东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总书记提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传统优势产业,但是“单一经济结构”却也是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的症结,存在四大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发展质量水平偏低。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质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很突出。此外,在辽宁制造业中,重化工业占比高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占比也较大,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服务化水平偏低,装备制造类产品结构失衡严重。二是综合配套能力偏低。现阶段,在装备制造业领域,辽宁虽然拥有一批大型的实力雄厚的主机制造企业,但是在零部件和元器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成套能力,没有形成协同合作配套的产业链。此外,制造业企业之间也没有建立起信息共享、合作经营、经验交流等平台,缺乏协同合作。三是各类要素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近年来,辽宁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缺少成为辽宁振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水平人才的缺乏。同时,企业缺乏精细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辽宁企业管理水平普通不高。由于受经济环境和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金融机构都变得谨慎,限制了经济的活力。四是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较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环境欠佳、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研发投入不足、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不强等。

新时期要实现辽宁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应紧扣省情,树立高质量发展的观念,从国内外产业形势出发,为辽宁的产业定位做好谋划,把辽宁打造成制造强省。一是夯实装备制造业基础,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质量水平。辽宁应当立足现实,充分发挥现有的科技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围绕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基础的“六基”建设。此外,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还应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质量变革”,全面提升辽宁装备制造品牌新形象。二是强化装备制造业的综合配套能力。辽宁应根据现阶段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情况和自身装备制造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建设,增强辽宁本地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完善装备制造的产业链,着重解决企业之间的不配套不协调的问题,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三是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在智能化发展方面,应推动装备制造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柔性生产,注重企业制造过程与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与数字制造,提升智能服务的水平;在服务化发展方面,应结合辽宁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强化制造发展的基础上,增强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例,向“制造+服务”和“产品+服务”转型;在绿色化发展方面,应大力鼓励绿色增长,构建全过程的循环经济体系,完善低碳环保的生产体系。四是营造有利于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新技术新业态采取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同时,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方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大力落实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瑾,何宁.高质量发展下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径与对策——以装备制造业为例[J] .企业经济,201810.

[2]吕红星.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已是必然[N].中国经济时报,2018.9.18.

[3]牛弩韬.构建四个新体系,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N].中国工业报,2018.4.16.

[4]张文会,韩力.我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聚焦三大能力[J].工业经济论坛,20185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