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航空企业对华投资战略研究
罗丹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摘要:本文主要从跨国航空企业投资战略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入手,通过对跨国航空企业在中国发展历程的梳理,结合跨国航空企业在华投资的现状,对跨国航空企业对华投资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在当前条件及环境下,更好的利用跨国航空企业投资的政策建议。本文运用投资理论对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行了剖析,在如何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我国航空产业作出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跨国航空企业;投资战略;国际直接投资 航空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因为它凝聚了大量人类先进科技,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到极致的集中表现。航空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和网络特性,而高风险高回报的运营特性使得它成为只有国家政府或者跨国巨头才能良好发展和运营的贵族产业。跨国航空企业集团基本垄断了主要民用航空市场和部分军用航空市场,大量中小航空企业仅仅能够作为下游配套企业参与航空。跨国航空企业以整机制造为引领,通过集群化的发展模式吸引中小航空企业聚集,从而带动整个集群所在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因此,跨国航空企业落户投资将成为各国各政府发展经济的一针强心剂,受到各国各政府的青睐。 一、跨国航空企业对华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航空工业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原来极其薄弱的工业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也致力于与多个国家的合作开发,吸引跨国航空企业对华投资。航空工业西飞国际与美国波音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转包生产合作项目,波音公司帮助西飞国际建立齐了全套符合FAA认证的适航生产体系,目前,全球近2/3在役的波音737系列飞机使用西飞国际交付的垂尾产品。1996年,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合资成立西安西罗航空部件公司,专业生产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该项目总投资3000 多万美元,注册资本1,827万美元。航空动力占股份51%, 罗罗公司占股份49%。2009年,中法联合研制的中型多用途Z15/EC175型机在法国马赛首飞成功,标志着该机型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有效填补了中国直升机大吨位承载的空白。该项目是我国首次在航空高科技研发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全面对等的合作,开创了中国与国外“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研制、共享市场、共享收益、对等合作”研制直升机的历史先河。跨国航空企业国际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合资控股并购等商业活动业已提上日程。 跨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为发展和壮大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跨国航空企业对华投资弥补了我国航空工业投入资金的不足,帮助我国航空企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跨国航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是我们闭门造车永远无法获得的;更重要的是,跨国航空企业对华投资促进了我国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了我国航空产品的出口,增加了地方税收收入,也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二、跨国航空企业对华投资战略调整 种种迹象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航空企业对华投资进入一个新的战略调整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原因的调整:由“低成本”转向“投资环境” 1.从投资来源分析,早期,航空产业外资主要以欧美等发达航空国家为主,它的偏好主要在于我国传统航空工业的分布所在,便于借助原有产业基础实现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后期,大量的港澳台资本涌入,它主要偏好于优惠政策以及投资环境、市场的开拓。2.由于受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航空产业竞争中,使得低成本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处于企业发展的前期考虑,更多的考虑还是在市场占有率、技术内部化和竞争中体现,影响最终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还是投资环境,包括硬件基础设施,软件文化素质等。 (二)投资方式的调整:由“新建投资”转向“跨国并购” 跨国航空企业在境外投资主要有两种模式:新建海外投资或者直接并购拟投资国原有企业。新建海外投资的特点是初始投资规模小,资金占用率地,容易体现投资主体的投资意图,便于实现未来的扩张;而跨国并购是通过收买拟投资国企业股权从而控制当地企业。与新建投资方式相比,跨国并购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依靠原有企业销售渠道迅速占领拟投资企业国市场,省掉建厂调试的宝贵时间,在全方位升级和改革现有的设备、人员和管理制度后进行生产和运营,搭建与投资国互补的生产销售网点,这种投资方式有利于跨国航空企业快速反应,抓住机遇。对于实施多样化经营战略的跨国航空企业来说,跨国并购能够稳妥的进入新地区,扩大产品种类,获得生产经验、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在某些情况下,并购方式还可以与投资公司一起连接获得被并购企业的专利、技术、商标等特有资产,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三)投资形式的调整:以跨国战略联盟形式参与国际竞争 航空跨国战略联盟一般是指两个或者以上的跨国航空企业为了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联盟各个航空企业仍然保持本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彼此依靠相互之间达成的协议联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这种联盟不同于跨国航空企业的内部化体系,也不同于兼并收购,而是联盟中各个企业签订的一种非约束性的谅解备忘录,严格来说属于一种非股权式松散的约定,将各个企业拥有共同的战略目标以及生产的权利和义务付诸纸面,从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 (四)投资结构的调整:对外投资的融资趋于外部化 理性的企业经营者及所有者的投融资决策必然考虑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融资行为对现有资本结构的影响等因素。跨国航空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方式。内部融资指跨国航空企业使用未分配的利润和折旧进行投资。内部融资最大的优势是资金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支配,融资成本最低,投资时不计利息,因此投资代价较低,其缺点是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即使是拥有相对雄厚实力的跨国航空企业在多线多地投资时也往往力不从心。 三、我国应对跨国航空企业投资战略调整的政策建议 (一)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吸引跨国航空企业进行战略投资 近年来,吸引外商投资的国际竞争越发激烈,尤其美国掀起贸易战以来,大量美元回流,很多实体经济重回欧美发展,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不说,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我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引资要素趋同,比较优势并不突出。甚至随着高房价持续挤压实体经济,人口红利使用殆尽,人力成本远远高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时候。为此,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努力提高软硬件投资环境吸引实体经济,通过聚集国内航空产业企业,做好航空企业产业规模化配套,提高吸取外资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吸引外资成为我国发展航空产业的有效抓手。 (二)以股权和非股权结合的形式来实现对跨国航空企业的有效控制 在跨国航空企业追逐利润的同时,更多的使用一些不受股权投资限定的跨国协定,不受到法律层面的过多约束。许多被投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赞同这种做法,因为它为被投资国提供了一种方式去获取跨国航空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帮助被投资国建立自己的生产体系,而不是在被投资国境内建立一个长期驻留的外资持有的经营实体。为了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我国利用外资的一项主要目标仍然是有效促进参与跨国航空企业在当地业务中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具体来说,可以允许并购初期跨国航空企业占有多数股权,但是规定本国的股权应该在计划时间内占到多数,从而实现优势资产的承接和转移。 (三)将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 我国过去吸引的外商投资主要是在资金方面的吸纳,外商直接投资建设工厂,增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在短缺经济时期有着比较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直接外商投资看中的仅仅是我国较低的生产成本,并未将先进技术带到国内。如果引进外资继续偏重于资金吸纳,就势必对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对我国航空工业企业造成竞争压迫。我国的航空工业正在起步,仍然需要大规模的外商投资,但是启动这种投资的先决条件应该是先进技术的引进为前提。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只有转向真正的国内需求的先进技术才能发挥其对较高阶段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航空工业应该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跨国航空企业的技术许可或者转让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发展壮大民族航空产业。 参考文献: [1]罗丹,汪芳芳.中小航空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金融经济, [2]中法联合研制的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Z15/EC175型机首飞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