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影响我国药品价格的成本因素研究

2017-04-06 22:3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杨金娟    广东药科大学药科学院

翁开源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

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重大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编号:No.2014WZDXM030

摘要:看病贵、因病返贫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现象,药价虚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探索医药改革的途径,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试图破解这一难题,但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在分析影响我国药品价格成本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控制药品成本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药品价格;成本因素;价格控制

    一、引言

药品是关系到全国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而“药价虚高”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为了遏制药价虚高现象,从1997年起至今,我国对药品连续进行了近30次降价。在药品强制降价过程中,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各种涉及范围在内的药品价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降低,但是老百姓仍然普遍反映“看病贵”、“药价高”。

    二、药品价格形成的成本因素

   (一)药品研发成本

     一般来说,药品研发成本包括研究、临床试验、工艺开发等方面的成本。药品研发在药品成本中的所占比例较高,真正要研发出新药,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塔夫茨(Tufts)药物开发研究中心在2014年发表数据指出开发一个新药所需成本约为26亿美元,其中包括14亿美元的研发开支和12亿美元的同期投资损失。但不计算每个药物平均3.12亿美元的售后开支。

研发费用一览表:

8家药企研发投入情况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2015年研发投入

2014年研发投入

增长率

占营收比例

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

夏星医药

83020

68461

21.27%

6.60%

6%

上海医药

61769

51232

20.57%

 

5.22%

天士力

50310

36666

37.21%

3.81%

7.90%

健康元

49558

38670

28.16%

5.73%

5.73%

人福医药

40735

33376

20.97%

4.02%

4.02%

丽珠医药

37570

29002

29.54%

5.67%

5.67%

白云山

31574

27929

13.05%

1.65%

4.67%

信立泰

31478

14455

117.76%

9.05%

9.05%

合计

385653

299790

28.64%

 

 

数据来源:米内网

    (二)药品生产成本

        通常包括原料及主要原材料费用、辅料费用、制造费用、包装材料费用和认证费用等。这些费用加上制药企业的利润、税收形成了出厂价。原材料成本是药品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用于制药的原材料可以分为原料和辅料两种。不同原料价格相差巨大,一些老药、成熟药品原料成本低廉,仅几十元一公斤;一些药品原料成本较高,如甾体激素地塞米松原料每公斤价格在一万元以上。由此可见,原料价格不同会使药品价格产生巨大差异。辅料作为药品生产的必需品,国内供应的辅料与国外进口的辅料价格差距巨大。相对而言,越是成熟、长期使用的药品,其原材料价格越低。除此之外,药品成产成本中的企业认证费用也不可忽略。据统计,全国药品生产企业为应对GMP认证而投入的资金高达1000亿多元人民币,通过认证的药企普遍存在着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其中,有70%的生产设备使用率不到50%。认证后药企固定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致使药品平均生产成本增加30%

(三)药品流通成本

药品流通环节包括资金流、药品物流、信息流的沟通,并涵盖了药品代理商、

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医院、医生等利益主体(图2)。其中,代理商产生了“影响成本(费用)”,即代理商要对其消费者施加额外的“影响费用”才能使消费者购买其药品,且要能转嫁这一影响成本,才能获得其期望的利润。对中间商而言,向第三方施加影响成本,比向患者要容易得多。  

图2:药品从生产厂商到患者流通环节示意图

2:药品从生产厂商到患者流通环节示意图

        (四)药品物流费用

药品物流成本是指药品自生产出来后,从药厂到达消费者(患者)手中这一过程的耗费,包括运输成本、检验成本、包装成本、仓储成本等。我国名列前10位的流通批发企业的销售额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而美国医药分销的前3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如果能降低到15%,每年可以节约70亿-150亿元的药品物流成本。

(五)药品服务成本

药品最终为患者使用,必须经过两个渠道:一是医疗机构,二是药店。其中,医疗机构占绝对主导地位。在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背景下,医疗机构用药品收入来补偿医疗服务的价值。这本身是医疗服务价格扭曲和政府价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一环节,药品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加价,最终以“高价”形象出现在患者面前。特别是大部分就医成本在患者自己承担的情况下,就出现了看病贵的问题。

三、控制药品成本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合理投入药品研发成本面临的问题

药品使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新药开发出来后,政府必然要对药品医疗效果与使用条件进行严格测试,这会产生一系列费用,不可避免地提高药品开发成本。一方面,面对各类申报上市的新药,除了制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实施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外,政府相关部门还会根据行业标准对新药进行测试。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越来越强,国家对新药上市的许可越来越严格,不仅各种试验数量与实验质量大大强化,而且进行试验的种类也大大增加,无形中提高了新药的研发费用。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身体素质不一,个体对新药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一些即使已经通过常规检查试验进入使用阶段的新药,相关部门依然会根据长时间使用效果和患者反馈意见,对制药企业提出改进的要求,制药企必须根据这些要求不断完善药品研制,这些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二)控制药品生产成本面临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虽然药品原材料价格在整个药品成本控制中呈现下降趋势,但实践中,药品原材料价格控制依然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种原材料成本都在上涨。例如,制药所需的主要原料粮食、化工原料已多次提价。上游成本上升迅速传递到了制药企业,使不少药品虽然已经具备极其成熟的生产技术与工艺,但其价格依然表现为上涨。此外,近几年来,制药企业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煤电油等能源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使制药企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另外,制药企业重复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同质化生产现象越来越严重,众多药厂无序生产、抢购制药原材料,导致药品价格大幅攀升、制药成本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国家不断改进药品质量检测手段,对制药企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断促进制药企业在原材料选择、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药品生产成本上升很快。

     (三)控制药品流通成本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在药品价格博弈中地位尴尬。如果完全打破“以药养医”格局,医院的生存将成为大问题。近年来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医院从财政拨款推向市场自主生存,医院必然要追求利益,“以药养医”格局短时间内难以真正打破。另一方面,虽然政府实施了药品招投标制度,但药品代理商和医院仍然可以利用制度漏洞达到自己的目的。如国家规定了种类药品最高售价,由于医院只青睐定价和回扣更高的药品,制药企业自然会推出更多所谓的高价新药,使药品招投标不得不淘汰低价药。从长远来看,控制药品流通成本的关键不在于搞什么形式药品招投标,而在于真正让市场说话,彻底打破“以药养医”格局,打破药品企业、药品代理商和医院的利益同盟。

(四)控制药品物流费用面临的问题

从国外药品流通体系发展经验看,引入供应链管理、做大做强中间商是大部分国家的选择。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引入供应链管理模式还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我国药品流通领域供应商大多规模不大,不具备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从制药企业到药品代理商,受地方保护主义和利益均沾观念束缚,几乎每个市、县都有自己的医药公司,要打破地域限制、发展大型药品供应商难度十分大。如果不能打破地域限制,加快药品流通领域的整合与兼并,该行业引入供应链管理模式将遥遥无期。另一方面,医院管理理念落后。我国的医院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加之目前医保体系地域分割现象严重,医院都是各自经营,缺乏联盟、合作的成熟体系,其在选择供应商时投机性极强,根本没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习惯,十分不利于药品价格成本控制。

(五)控制药品服务成本用面临的问题

控制药品服务成本即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近年来医疗服务价格虽然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但仍然不够合理,尤其是技术劳务价格偏低,这在广大医务人员心中已达成共识;但另一方面,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也成了近几年新闻媒体调查的焦点,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与百姓支付能力这个矛盾一直无法解决。

四、政策建议

(一)提高药品自主研发能力,加强药品研发成本监管

近年来,我国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方面的劣势凸显,导致我国药品定价权缺失。市场上大多数西药都是依赖进口或购买国外专利产品,导致药品价格高昂。即使是中成药,由于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少药方流落国外,甚至还要向国外支付专利费。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我国药品自主研发能力,从源头上控制药品成本。一是要对国内制药企业药品创新能力有清醒认识。应着力构建以药企、科研院校为主体的药品自主研发体系,形成重视自主创新的药企文化。积极构建新药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疏通从科研到生产的药品转化渠道,健全包括学校、中介机构、企业在内的研发共享机制,实现药品自主研发领域资源全面共享,尽可能提升新药研发和投放市场的能力。二是加强药品研发人才的建设与培养。药品研发属于高科技,但又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它涉及到化学、物理等诸多基础学科,要求研发人员对西医、中医有深刻的认识。要围绕药品研发积极构建人才建设与培养体系,同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研创新的氛围,加大知识产权执行、保护力度,严格限制企业间的无节制同质化模仿,保护企业药品自主研发积极性。要通过药品研发能力提升,从源头上掌握药品定价权,为控制药品成本夯实基础。

(二)打造规模化制药企业,完善药品成本定价制度、

现代经营管理者都知道规模效应的重要性。企业集团往往能凭借其规模效应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控制药品价格,扶持打造大型药品企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是必须着力扶持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的名牌企业,打造规模化制药企业集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具有实力和良好口碑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法,向企业上下游拓展,培育具有行业示范作用的大型药品生产企业集团,大幅提升药品市场集约度,进一步降低药品生产平均成本,更好地实现市场资源配置,扩大规模效应。二是不断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通常来讲,压缩虚高药品价格空间,除了降低生产成本外,最重要的是减少流通环节,实现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直通,并辅以最高零售价等有效手段,抑制制药企业虚高定价的冲动。要逐步完善政府药品价格倒逼机制,将那些隐藏在流通环节的隐性交易成本水分挤掉。如针对当前制药企业不思研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可以出台首仿药与续仿药价格递减机制,鼓励制药企业自主研发。鼓励企业打造药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变当前同类药品定价一视同仁的做法,实行品牌药、非品牌药、新药与仿药不同定价机制,利用差别定价淘汰非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力差的制药企业,为行业集中化发展提供契机。在当前制药企业管理不到位、药品市场价格管理乱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规范药企价格成本构成,严厉打击制药企业虚高定价行为

(三)构建新型药品流通模式,降低药品流通成本

一是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药品不是普通商品,药品流通模式应坚持标准化、封闭化、信息化。应在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实现从生产企业到分销企业再到医院的封闭式高效物流配送网络,以流通环节最少化和库存最小化,实现成本降低。既要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还要鼓励其积极实施药品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将更多的流通成本让利给消费者。要不断完善药品市场监管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药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二是优化药品招投标管理。目前,虽然大多数地方药品招标是由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的,但在利益共享的背景下,医院主管部门与医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医院既是招投标规则制定者,同时又是执行者的现象依然存在。要真正通过制度约束,彻底将两者的利益关联分割开,给予招标者与投标者公平竞争环境。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成熟经验,引入第三方监督力量,或者直接扶持社会非政府组织实施药品招投标。三是加强对药品流通的管理与监督。药品价格关乎国计民生,应通过法律与政府制度层面的改变,提高药品流通环节的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药品流通领域的各种违法行为,建立药品流通行业信用档案,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院、医生、医药代表全部纳入到信用档案体系中

(四)引入供应链管理模式,完善药品物流体系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模式。要把医药供应链上的生产、流通、医院等各个利益主体都看作一个整体,以面向市场、适合市场为目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和市场供应系统,提高医药分销效率。在整个医药物流供应链中,药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以及医院应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效合作。引入供应链,必然要求有一家龙头企业参与其中,同时,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都能集中资源完成药品供应,以提高药品流通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和行业规模效应。通过龙头企业或核心企业牵头,更好整合资源配置,方便政府主管部门对医药流通企业进行管理,并引导药品流通企业进行品牌竞争,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加强药品流通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建设,更好发挥信息流、物流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推行医药物流系统改革,逐步建立从药品生产企业到物流配送中心再到零售终端的药品流通方式。这种流通方式不同于传统流通方式,其在药品流通过程中,药品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改变,可以真正实现药品从生产企业直接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大大减少流通环节,从而有效降低药品流通成本。

(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增设不同的服务档次,分设不同的医疗服务价格

我国现行的价格政策是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按照同一价格支付医疗费用,严重影响了不同消费人群利用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为为了改善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建议对不同收人的人群实行区别价格政策,对医疗环境和服务有较高需求的高收人人群,医院可以建立一定比例的特需病房,开展特需服务;同时鼓励医院建立扶贫病房,对低收人人群实施收费减免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低收人群众的利益,对其免收普通门诊诊疗费、治疗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按照规定减免30.0%,住院诊疗费、床位费减半收取。将优惠减免收费范围扩大到特困人员、自谋职业的下岗职工,通过发展各种惠民医疗,让低收人群众得到基本医疗保障。这样来促进不同收人人群对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政府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但仅凭调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难题,药价一旦调到药企承受范围之外,他们就会改变策略,开发具有更大利润空间的产品。因此,规范药品价格一定要形成完善的成本机制,提高药品的疗效,才能缓解患矛盾。

参考文献:

[1]杨志强.从药品价格探讨药品监督机制的改革[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01):93-94.

[2]陈海荣.中国药品供应链重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02):81-83.

[3]曹建军.当前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剖析[J].中国物价,2010,(11):3-13.

[4]杨丹.成本因素对药品价格的影响及完善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7):142.

[5]胡奇志.有关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06):145-147.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