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北京服装产业如何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

2014-01-24 22:01 来源:xdsyzzs.com 发布:张荣馨 陈桂玲 阅读:
张荣馨 陈桂玲 北京服装学院
资助立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服装产业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1JGB024) , 大学生学科研训练计划“北京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对比研究”(HD-130409);  通讯作者:陈桂玲。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对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对基于服装产业的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北京服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对北京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服装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  转型升级 
一、北京服装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是服装制造大国,服装出口量最大的国家。随着中国人工成本、原料成本、人民币汇率增加,东南亚国家服装制造业兴起,欧债危机对进口量影响,中国以服装制造为主的低利润、低附加值产业结构迫切需要向“微笑曲线”高附加值两端转型升级。北京以发展服务型经济为主,在服装制造业上并不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知识、技术、信息和资本资源,在新型面料研发、服装设计、服装教育、服装品牌营销等知识、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上具有巨大优势。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发展期间,生产性服务业拉动服务业迅速发展,北京市已成长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再次强调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深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从总量上看,2006—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北京市GDP总值的比重从42.0%增长到50%左右,占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58.4%增长到65.0%(见表1),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正在成为北京市经济支柱产业。
表1  2006~2012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情况表
单位:亿元
 
产业增加值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3409.4 4425.2 5355.3 5676.1 6705 8124.8 8890.8
服务业增加值 5837.6 7236.1 8375.8 9179.2 10600.8 12363.1 13669.9
北京市GDP总值 8117.8 9846.8 11115 12153 14113.6 16251.9 17879.4
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 42.0% 44.9% 48.2% 46.7% 47.5% 50.0% 49.7%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58.4% 61.2% 63.9% 61.8% 63.2% 65.7% 65.0%













资料来源:201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
从产业结构上看,如图1所示,金融服务和流通服务占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地位,2006~2012年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分别基本维持在29%左右和25%左右。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所占比例最少,二者所占比重皆在14%左右,但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应是以知识、人才、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模式。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目前的发展层次较低,科技服务、商务服务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2006—2012年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构成比例图
图1  2006—2012年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构成比例图
资料来源:北京相关年份统计年鉴
从空间结构上看,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呈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聚集于北京四大功能区的功能拓展区和功能核心区。从2004年、2008年北京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域空间比较来看,聚集程度有下降趋势,分布空间进一步扩大。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从都市向外辐射趋势明显。
二、北京服装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性分析
(一)服装产业对生产性服务需求拉动作用
北京乃至中国服装产业的主导产业是服装制造业,北京规模以上企业服装行业产量为13亿件。制造业,包括服装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方,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显著拉动作用。如表2所示,2002~2010年,纺织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使用率平均为6.90%,服装制造业对其中间使用率平均为41.22%。服装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北京“时尚之都”建设和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商务服务和科技服务的需求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能促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
表2  北京市2002—2010年部分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使用率表
单位:%
年份  
 
纺织业
中间使用率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中间使用率
2002 4.70 47.17
2005 7.01 50.00
2007 6.88 31.4
2010 9.01 36.33
  平均值 6.90 平均值 41.22
资料来源:北京相关年份投入产出表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服装产业支持作用
就2002—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对纺织业和服装制造业中间投入率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对二者的投入率分别不到1%。纺织业属于高污染的行业,服装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北京“绿色经济”、“服务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不相符。北京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中,主要针对于设计创新、品牌打造、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创新,这就需要专业性、创新性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如:高端服装设计、面料研发人才,专业外包服务,品牌营销设计等。
三、基于服装产业的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
S 优势 W 劣势
1.人才、科技
2.津翼服装制造业发展
3.资本优势
1.高端人才、技术不足
2.需求拉动不足
3.企业观念落后
O 机遇 T 挑战
1.政策
2.互联网、物流的发展
3.市场竞争激励
1.市场体制不完备
2.上海、广州发展的挑战
 (一)生产性服务业在服装产业的优势分析
1、人才、科技优势
北京拥有如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实力雄厚的高等艺术院校,为服装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对服装面料等领域进行专业的研究,如航天服装和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北京高校、科研院所林立,科技力量雄厚,自主创新能力位于全国首位。作为首都,北京经济发展领先,是国际化大城市,信息、资源丰富,能够吸引各地的高科技人才、服装企业和最新时尚信息、会展、时装秀的流入,使生产性服务业的拥有更好的发展资源,促进北京服装产业的发展。
2、津翼服装制造业的发展
天津、河北服装制造业发展迅速,2011年天津河北规模以上企业服装行业产量总计7.8亿件,占全国总产量的4.1%。天津、河北地区服装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弥补北京服装制造业不足,便于形成以北京为创新、资本中心,带动周边服装制造的发展模式。这将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带动其发展。
3、资本优势
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在面料研发、品牌打造、服装设计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北京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集中了众多大型金融机构,可以为北京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资金服务,对发展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生产性服务业在服装产业的劣势分析
1、服装行业高素质人才和技术创新不足
与国际水平相比,北京服装行业高素质的人才与巴黎、纽约、东京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际都市相比呈明显劣势,产生国际影响的北京服装设计师、服装品牌凤毛麟角;尽管北京市在新型面料、技术等领域每年都有众多创新,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有明显的差距,竞争优势不明显,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局限。
2、服装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拉动不足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服装产业发展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服装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拉动主要依靠服装制造业。传统服装制造业“低产值,高产量”的增长模式已无法维持,传统服装制造业在北京“服务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高成本的现状下更是没有发展空间。同时,市场上外包成本较高,使服装产业“轻公司”、电商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多数服装企业观念落后
北京的服装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战略长远眼光,认为只有对实物的投入才会产生价值,更倾向于“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不愿意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投入,使得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无法长足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三)生产性服务业在服装产业的机遇分析
1、对生产性服务业和服装产业的政策机遇
北京服装产业“十一五”规划明确北京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北京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方向——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会展业。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北京市对双方产业的政策支持中,扩大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遇。
2、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
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服装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时至今日,服装行业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达2049亿元,占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26.7%。高效、低成本的信息流、物流可利用不同的区域优势分别安置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服装产业发展迎来新的管理革命。
3、服装市场竞争激烈
首都北京作为国际性大城市,在服装消费上有巨大潜力。在北京走上国际舞台的同时众多国际时尚品牌如zara、h&m、channel等迅速占领北京服装销售市场,与北京服装产业形成激励的竞争。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推动部分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机遇。
(四)生产性服务业在服装产业的挑战分析
1、市场体制不完备
服装生产成本提高导致服装价格大幅提高,服装电商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北京市对电商及生产性服务业缺乏制度性规范管理导致市场发展存在信息流通不畅、诚信机制缺乏、交易成本高等问题,直接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上海、广州的发展挑战
上海、广州沿海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开放的市场比北京发展服装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更具有优势。当上海、广州抢占北京服装产业发展先机,北京服装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将减弱。
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装产业升级发展建议
(一)与河北、天津协同发展
北京、河北、天津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北京在人才、知识密集的服装产业和服装批发销售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河北、天津服装制造的进一步升级优化,形成产业聚集区,提高竞争力。
(二)制定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
政府应该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使北京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同时政府应该调控市场,制定行业标准,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章可循,并通过政策鼓励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朝结构合理、高水平方向发展,支持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三)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鼓励和投入
北京服装产业升级的方向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品牌的建设、设计研发平台的建设。科技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的支持力量,也是促进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北京可以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依托周边高等学府、研究机构,打造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2011—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
[2]北京服装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3]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式发展路径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8-15
[4]邱灵,申玉铭,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12)
[5]郭怀英.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与升级[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6-7:86-8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