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毛娟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课题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名称:新时期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14BZZ093)。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4+2+l”的家庭人口结构逐渐增多,使得我国原有的养老的模式发生变化。家庭内部养老功能在逐渐弱化,这就要求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养老办法和路径,实现大规模全额相对成本较低的养老服务。本文通过分析构建以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探究如何实现既能够保持老年人传统的居住习惯和常规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延续养老的大部分功能;进而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同时也是符合我国老年人生活特点和需求,或者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层次、身体健康的良好程度等情况,来设立不同的养老服务政策,比如选择分段养老,实现大部分老人在社区内养老,针对特殊人群,可以选择通过私人养老院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养老,这样一来,不仅能大规模、低成本地解决我国大多家庭所面临的养老难题,更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社区养老;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业 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也就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不仅是家庭子女的愿望和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国家也有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改善原有的养老环境和服务体系,完善功能,扩大规模,使城乡养老问题也能得到更好的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4+2+1"的家庭人口结构变得越来越多,这使得原来的养老基础发生了变化,居家养老的现状逐渐弱化,要更好地解决现存的养老问题,就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求更好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政府需要合理利用一些社会资源,来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在政府、市场和养老的三者之间,找到最有力的平衡点,充分挖掘出社区在养老产业中的价值,同时带动我国整个的养老产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 1.养老产业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情况不甚乐观,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原来的养老体系与社会资源、养老现状之间需在较多的不符。 1.1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情况和寿命都有相应的提高和延长,人均寿命高达75岁以上,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2.12亿,居全球首位;而且现阶段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是处于第一阶段,是一个老龄人口急剧增加的阶段,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在整年攀升着。这一庞大的老年人群,已经成为一个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照顾的群体,养老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1.2养老模式的转变带来的困境 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即为大多的养老活动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因为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多有行动不便,需要有家人对其进行陪伴照顾,对于患有疾病的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性就更强,对家庭成员带来了更多生活上的困难;而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老人子女在其身边陪伺,老人的状况或许会稍好些,然而没有亲人贴身陪护的状况,很有可能会给老人带来更多的影响,不管是生活、健康还是心理上。 另一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计划生育,就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所以现今我国“4+2+1”结构的家庭相当普遍,这就意味着两个年轻人要承担起四个老年的养老问题和一个小孩的抚养问题,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成员的构成为老年人多,年轻人少,这使得居家养老已经不再适用了,因为年轻人承担着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责任,这样的生活压力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留在老人身边亲自照顾,更多的是选择请保姆等服务人员代其陪护,或者是将家里的老人送去养老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医疗和服务等体系都逐渐完整,又由于家庭成员架构,子女没有充足的时间留在家中照顾老人,所以要维持原有的居家养老就有着很大的难度,这就使养老模式在转变的过程中带来的困境。 1.3居家养老难以形成养老产业化 由于居家养老,老年人都是在各自的家庭中养老,这种相对分散的情况,不利于养老体系的形成,养老产业服务由于规模经营的需要而难以开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增长、家庭趋于小型化等多种社会因素,居家养老这种发展缓慢的养老方式,对我国现有的养老压力没有起到很好的解决作用。 2.以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构建起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可以为老年人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不影响其原有的生活习惯,也就是在原有的居家养老很多功能依然具备的前提下,构建起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符合老年人特点的需求状况的养老产业体系,并且更具地方、老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实现老男人在社区养老的目标;同时对发展这一养老服务产业的路径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2.1建立起较为普遍的社区养老服务 目前有很多社区企业机构,结合企业自身以及社区、和老人的一些特长和她点,在社区内设立起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常见的比如老年人看护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理中心等,其中大多具备医疗康复、娱乐、餐饮等服务项目,很好地缓解了居家养老的压力,也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利用现有的一些社会资源,在适当的投入下,缓解或解决养老问题。 2.2社区养老机构服务项目的合理开展 社会养老机构服务的内容比较多,但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以老人为中心,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相应的服务项目设置。一般情况下,要从资金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着手进行设置,让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机构内,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娱活动空间。 要实现更好的社区养老机构服务,首先要做到集中看护,将原有的居家养老模式逐渐打破,长期在家养老的老年人走出家门,集中在一起,有社区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统一看护,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家庭成员由于上班忙碌而无法看管老人的情况;另外同样年龄层次的人聚集在一起,会有更多交流的话题,也有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其次是对老年人生活的照顾,既然养老就一定要在基本的生活方面有良好的照顾看护,一般有饮食、起居,出行有人陪伴以保证其安全,陪老人聊天说话,为老人读报纸等,包括对老年的一些突发情况进行应对等,从多方面保证老人的日常安全和生活。 然后再医疗保健方面,社区要具备优质的社区医院,方便老年人日常检查和就医、咨询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医疗工作站,为老年人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完整医疗体系。社区医院也要与当地的大型医院有一定的合作和交流,动用一些相关资源,鼓励医学老专家为社区医院做志愿者服务,使得老年人在一些重大疾病或特殊情况下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另外在精神慰藉方面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服务,因为老年人的心理很多时候比较脆弱和敏感,在诸多方面都有着需求,比如工作需求、陪伴需求、存在需求、尊重需求等等。这就要求社区对各个老人的经历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工作时间、经验、曾任职的岗位级别、身体状况等方面,做好老人的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寿命的延长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社区内的工作人员对老人进行精神慰藉,社区养老机构也可以定期地举办一些讲座、文娱活动、私人心理问询等对老人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情感上的沟通,更进一步地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最后文娱活动也是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任何人都需要有合理的娱乐休闲时间,更何况是同一年龄层次的老年人,更容易有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爱好;大力开展社区养老机构的文娱活动,不仅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随着社区老人的不断增加,活动的项目和范围需要不断的扩大,以兼顾到更多人能参与其中,帮助老人培养更多的娱乐兴趣,在活动中找到更多的乐趣,这需要街道和社区进行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地进行,同时也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才能更好的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发展。 2.3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对于社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改善:一是使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根据社区养老服务的是需求招聘相应的人员,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主要包括医疗保健、老年心理、餐饮、日常照料、医疗等方面,全方面考虑,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二是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因为老年人具有行动不便,反应迟缓等情况,这就要求服务人员也有一定的耐心、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亲和力,去完成对老年人的照顾等服务;社区养老机构可以定期开展内部员工的培训或指导,针对服务态度、思想道德等,使工作人员在服务中具备更高的服务素养。三是讲求以人为本,有较高的人文情怀,即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针对性服务;对老年人的情绪、性格、消费水平等都要有明确的认识,为其提供相对个性的人文服务。四是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让老人有较强的归属感;经常与老人聊天、沟通,开展与老人爱好相符或相近的娱乐活动,愉悦身心,丰富生活,使社区养老机构成为老人的精神家园。五是社区养老机构一定要具备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以保证服务质量,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操作的规范化,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进而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3.结语: 通过构建与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现有的养老压力,合理利用社会的企业资源,建立起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解决了养老问题,也为企业带来积极的发展作用,而且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政府、企业、社会、家庭、个人等参与的多元化,是养老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实现老人安享晚年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屈昌辉.建立以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11). [2]高峰.养老市场不谈模式[J].现代物业,2014(11):28-35. [3]倪仓玉.完善社区养老服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J].大庆社会科学,2011(4):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