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和实施路径研究
丁超勋 张瑞丹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流通高质量发展助推农村消费升级的机理和路径研究(2020-ZZJH-147) 摘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民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本文探讨了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认为流通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稳健高效的发展,是城乡协调、结构均衡的发展,是绿色低耗、环境友好的发展,是开放共赢、自由互通的发展,是服务至上、多元共享的发展。文章还构建了流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推动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流通创新发展;完善城乡和区域流通布局,促进流通协调发展;健全流通环保体制机制,推动流通绿色发展;提高“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水平,助推流通开放发展;增强多元化消费供给,实现全民共享流通发展成果。 关键词:流通高质量发展;内涵;评价;实施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国民经济各产业应当通过效率提升、结构转变和产业升级实现发展质量的提高。流通产业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流通产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生产部门的价值实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关系到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需求侧调控,可以说是既关系“国计”,也关系“民生”。然而,对于什么是流通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实现流通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尚无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一、文献回顾 现有文献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外延、特征等,尚无一致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探讨有:傅龙成(2018)认为,商贸流通业应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流通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1] 宋则(2018)认为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而现代流通体系运行质量取决于微观基础是否坚实牢靠和体制转轨是否彻底。[2] 李丽(2018)认为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它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3] 田伟(2018)认为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是注重创新发展经济、追求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完善社会资源的利用等。[4] 可以看出,现有文献缺乏对流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清晰界定,对其评价方法和实现路径尚未深入研究。 二、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一)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关键是达到质和量的协调发展。流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流通产业通过流通创新等手段促进流通业的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实现流通产业的协调、均衡、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二)流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1.流通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稳健高效的发展 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个就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引导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流通创新主要包括流通制度、流通技术、流通组织和流通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其对流通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流通制度创新对于解放流通产业生产力、摆脱束缚流通产业发展的制度桎梏、提高流通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流通制度创新主要是流通政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废除不适应行业发展现实的流通制度,制定和实施遵循行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流通政策。其次,流通技术创新是流通产业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术基础,是推动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原始动力。流通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流通技术机械化、流通技术标准化和流通技术信息化三种方式进行。流通机械化促进了流通组织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流通标准化促进了物流作业效率提高,进而加速了货物周转且使流通组织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提高了流通企业采购、仓储、运输、订单等环节管理水平。[5] 再次,流通组织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其动因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费用。组织创新是我国流通创新的根本。基于垂直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相互渗透、中大小共生的流通组织结构创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流通组织群体生态。流通组织通过提高主体组织化程度和扩大主体规模,建立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是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最后,流通业态模式创新是在零售商业经营连锁化的基础上,对流通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进行创新,能够便利消费者的购买,扩大消费需求。总之,创新驱动和稳健高效是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特征。 2.流通高质量发展是城乡协调、结构均衡的发展 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流通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在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产业结构均衡的基础上。我国城乡流通体系存在“二元性”,即农村流通体系相比城市在基础设施、政策制度、组织化和现代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缺乏统一流通规划,城乡一体的双向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运作管理等方面显得不够协调,这显然不符合流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现代化的流通体系是能够同时承担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体系,是城乡商贸繁荣的大市场体系。协调发展还包含区域协调和结构均衡协调。我国东中西部之间应该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实现跨区域、全国性流通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结构均衡意味着流通组织规模是大、中、小结构合理,在保持行业充分竞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行业集中度;结构均衡还意味着业态结构均衡,百货、超市等传统业态地位稳固,便利店、无人售卖、互联网购物等新型业态方兴未艾。总之,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和结构均衡是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3.流通高质量发展是绿色低耗、环境友好的发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和追求美好生活双重目标的体现。绿色流通是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直接或间接促成污染减少的环保趋向型商品流通方式。绿色流通体系包括绿色商流和绿色物流,具体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市场、绿色消费、绿色流通加工、适度包装、再生资源回收等。绿色流通是为适应绿色生产和低碳消费理念而兴起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绿色低耗发展要求流通企业在交通运输、仓储包装等作业过程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环境友好发展需要流通行业着力构建绿色供应链,注重逆向物流和循环物流,重视包装等物质的回收利用和再循环,注重物流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绿色流通是连接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桥梁,旨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其发展可以加快现代流通走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流通高质量发展在内涵上充分考虑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改善,是一种基于经济、能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流通发展方式。 4.流通高质量发展是开放共赢、自由互通的发展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则必然落后。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实现国际贸易的互利共赢,促进内外贸协同发展,是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完善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流通基础设施,疏通国际间流通渠道,积极建设境外物流园区和“海外仓”,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的全面开放格局。发达的对外贸易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标志,所以需要持续扩展对外贸易,进行业态和模式的创新,建设流通强国和贸易强国。另外,流通高质量发展还要求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打破行政分割、属地化的流通管理体制,实现生产要素在国内市场的自由互通,以内贸自由助外贸发展,促进内外贸高质量发展。 5.流通高质量发展是服务至上、多元共享的发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保障。[6] 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应有全社会共享。流通行业连接生产和消费,其发展质量关系到生产部门生产的商品能否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既要满足生产性消费,又要满足生活性消费。一方面流通业具有服务业的特性,尤其是交通运输和物流业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所以高质量发展的流通业必然是崇尚服务理念,服务至上、客户满意应是其终极目标。另一方面,流通业通过丰富商品供给层次,满足不同收入阶层人群的多元消费需求,也体现了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理念。高质量的流通必然是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通过业态调整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通过丰富商品品类为消费者提供琳琅满目的商品,通过互联网等渠道革新为消费者降低交易成本,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工业文明和消费经济的成果。 三、流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定量评价流通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遵循科学性、可比性、数据可得性等原则,审慎地遴选了若干指标,构建了流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流通高质量发展指数是定量评价流通高质量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由流通创新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和共享发展指数构成,每个二级指标由若干具体指标组合而成。根据此指标体系并结合相关数据基本可以定量评价出我国流通高质量发展水平如何。 表1 流通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表
四、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流通创新发展 技术创新方面:推广应用新型流通设施和设备,提高流通行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快流通领域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实施,通过标准化提高效率;加速流通体系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交流和传递,打造“互联网+”流通和“智慧物流”;重视流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为技术创新奠定人才基础。管理创新方面:国家层面进行流通产业的“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遵循流通业发展规律,不断推出新的流通政策;流通领域应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打造大型流通集团;加强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优化业态结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业态体系。 (二)完善城乡和区域流通布局,促进流通协调发展 首先,继续加强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交易市场“农家店”的档次,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构建城乡一体化双向流通体系,促进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结合,支持城市流通组织“渠道下沉”和农产品物流对接城市商业,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流通大格局。其次,统筹流通区域发展,支持中西部和东北落后地区流通业加快发展,布局全国物流体系,加强东中西部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再次,促进布局协调,改变城市核心商圈过度“饱和”的状况,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城市新区和居民区的商业布局,特别重视发展社区商业网点设施。最后,加强线上和线下协调发展,实体零售要与网络商店错位竞争,提升客户体验,避免渠道冲突。 (三)健全流通环保体制机制,推动流通绿色发展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流通业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的氛围,扩大流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绿色流通参与度。第二,制定绿色流通相关标准和规范,完善流通领域节能减排政策和其他环保法律法规,推动绿色产品和技术认证,为流通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三,促进绿色采购和绿色销售,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商品供应链,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绿色发展机制。 (四)提高“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水平,助推流通开放发展 第一,继续对外开放流通业,坚持引进外国投资,引入国外的管理经验和新的流通方式,完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政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二,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条件成熟的国内大型物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投资等方式进入境外市场,充分利用国外流通企业的网络、渠道、品牌等优势,积极融入国际化的流通体系。第三,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机遇,推动贸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积极参与商贸流通领域的全球治理,助推流通业全方位开放。 (五)增强多元化消费供给,实现全民共享流通发展成果 一方面,推进流通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供给层次,优化产品结构,创新交易方式,让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偏好的消费者都能够享受到流通发展带来的丰富商品。另一方面,增加小城镇和农村的商业网点布局,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的“农家店”,引入城市成熟的业态形式到农村去,设立农村网络代购点并完善配送网络,使农村消费者也能享受到便捷消费、品质消费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傅龙成.改革开放再出发,商贸流通业应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8(23):2 [2]宋则.筑牢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J].中国流通经济,2018(12):14-19 [3]李丽,梁鹏.贸易强国建设与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11): 122-128. [4]田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关于我国流通产业升级的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9(02):13-15. [5]丁超勋.流通创新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机理和路径[J].上海商业(理论版),2017(11):21-26. [6]依绍华.内贸流通领域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实践与建议[J].上海商业(理论版),2017(11):4-1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75-307. [8]徐锋,马淑琴,李军.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及其演化脉络[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09):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