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流通中的物流风险防范研究
乔鹏亮 钦州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风险防范机制研究,15XJA630005;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北部湾现代港口物流实验室项目支持。 摘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线下的物流问题成为制约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从分析面向东盟国家的商品入手,分析了物流线路等基础设施发展现状,识别了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流通中的风险要素,剖析了产生这些风险的根本原因,针对性给出了从运输、仓储、信息和协作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东盟国家 跨境 物流 风险研究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与东盟国家跨境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流通中产生的风险也愈加明显。物流成为制约跨境商务活动重要的环节,识别风险并进行防范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因此需要对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流通中的风险防范进行研究,从而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方面,关于物流风险的相关研究。马晓晨(2015)通过对中泰两国香米出口物流进行研究,针对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运输、仓储、包装以及信息处理等环节中存在的风险,最后提出了风险规避措施。邓慧玲(2014)从内部流程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识别中国对东盟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有侧重点地提出中国对东盟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防范的建议。林青(2009)具体分析了国内物流、海关报关与通关、货物集港的运输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商品流通环节,最后提出了促进物流和贸易共同发展的政策建议。徐瑜(2012)在深刻分析了所有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的东盟政治风险成因后,提出了政治风险是中国对东盟进行投资的一大阻碍。Allen Yuhung Lai(2009)指出东南亚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需要建立灾难反应训练物流中心,该中心将支持通过所有的东盟各国政府的协议,且政府参与和救灾区域一体化是该中心能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一、面向东盟国家跨境流通的主要商品 在进口方面,中国自东盟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电子、机械、矿物燃料、农产品等。而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比重最大,原因是中国-东盟是全球机电产品主要生产、加工和出口地区。而在进口的资源性产品中,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铁矿砂和煤炭又是东盟国家的一大优势,且我国因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故这些产品在我国进口当中也占着很大的比重。21世纪初,我国自东盟进口的农产品比例上升到总额的约50%左右,随着“零关税”的逐步实施,我国从东盟进口水果已占进口水果的70%,东盟已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水果进口市场。 在出口方面,中国自东盟出口的主要产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品、矿物燃料等。2015年,在中国出口到东盟各国的商品中,机电总值位于第一,所占对东盟出口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0%。除此之外,我国向东盟出口纺织纱线和布匹鞋类原料也较多,因为东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故需求量较大。不过自08年金融危机之后,纺织品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而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水果、蔬菜、果蔬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比重较大,总体上看呈上升趋势。 从国家合作角度看,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中,与我国贸易往来较密切的主要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而在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贸易额较之别国,都遥遥领先。在马来西亚进口的商品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有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金属制品、纺织品和家具,不过中国出口的塑料制品、仪器及化工品等仍面临着来自欧美国家和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威胁。东盟十国中,变化最为明显即为越南,中国从越南进口和出口的比重都是逐年上升,尤其是出口,上升的趋势已超越马来西亚。 二、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的物流发展概况 (一)物流路线分析 中国面向东盟主要的几条陆路通道基本上都是从广西或云南出发,连接中南半岛,而菲律宾、印尼等则多是通过港口进行贸易。面向东南亚的公路主要有昆曼公路,中越公路,南宁-河内公路等;铁路有在建的工程浩大的泛亚铁路,其中包括中泰铁路;水路方面有澜沧江-湄公河水道连接着中老缅泰四国,还有在建的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广西钦州港、防城港也皆有至马来西亚、印尼的海上航线。此外,航空方面,南宁已有至越南、泰国首都的航班,桂林也已开通至泰国、马来西亚首都的航班,且印尼在2016年又增开18条通往中国各地的航线。但总体看来,物流线路的发展依然是以公路为主,铁路由于很多在建设还没有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物流基础设施 云南昆明作为四条泛亚铁路的交汇点城市,是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城市。但由于地形限制,铁路得不到发展,物流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而广西南宁建立了物流“五园区”和“五中心”,其中,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就位于良庆区,规划面积为29.11平方公里。但是南宁公路货运总量却占了物流总量的80%以上。此外防城港、钦州、北海这三个港口城市在面向东盟跨境贸易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西和云南虽然具备了最基本的面向东盟发展的物流条件,但是,物流专业运营及技术、物流管理体制等依然存在着众多问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5年7月的调查报告,西部地区包括面向东盟的广西和云南及其他几个省(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物流园区平均实际投资才6亿元。相对于东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少了将近一半。投资的不足使得主要面向东盟的广西云南在物流基础设施上落后于东部,制约了中国-东盟的物流发展。 (三)物流运输设备方面 据统计数据结果,物流园区依靠自有车辆运营的比例仅为2%,依靠整合社会货运车辆的园区比例为7%。而大部分物流园区都是采用自有货运车辆和整合社会货运车辆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是广西云南,我国绝大多数的物流在货运车辆运营上都没有独立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运输的效率。 三、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的物流风险种类 (一)物流运输风险 当我国要从昆明向泰国曼谷走公路运输商品时,可以直接走昆曼公路。昆曼公路起自云南昆明,途经玉溪、普洱、景洪,然后到达中国与老挝的边境磨憨口岸,出境后再经过老挝,最后才到达曼谷,历时20个小时,从昆明到曼谷要经过第三国老挝,才到达目的地。那么在运输途中,过境的繁琐手续就成为运输的一个风险。且该地区为热带雨林地区,天气炎热,暴雨时常降临,对商品的质量及运输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该地区的商品如水果、大米等竞争激烈,也会对商品流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而面向印尼等国家的海外运输,主要考虑的还是海上天气状况是否会对运输造成风险。 (二)物流配送风险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物流配送的过程中,风险传递并放大的现象屡屡存在。譬如,广州从马来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货物在马来西亚港口因为台风原因而耽搁了一两天,那么货物到达广州的时间也就晚了两天。准时性没有做到,这是配送风险之一。橡胶到达广州后,又要配送往各地,此时配送路线的规划没有做好,又拖延了两天时间才到达各地方。最后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客户满意度大大降低。因为天气导致物流没有准时,又因为规划路线不妥导致时间继续延迟,这就是风险传递并放大。而除此,物流配送风险也体现在货物配送错误、信息缺失导致货物配送无法进行等。 (三)物流仓储风险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中国许多商家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建立了海外仓。海外仓虽然可以大大缩短订单周期和降低运费,但是销售产品和销售预测对仓储有很大影响。像螺丝钉,因为其标准化且库存量单位不多,通过海运批量运到国外,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对海外仓而言最好不过。而像如服装、鞋类等季节性强的消费品,卖家就需要做好库存和销售周期的把握。当商品在东盟各国滞销,又没有及时促销或者销毁的话,退回的费用将会高于运费。而且卖家常常通过海运、空运等进行批量补仓,占压了资金,资金周转并不易,不利于管理海外仓。此外,东盟各国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湿热,仓库的货物品质也会受当地温度湿度的影响。 (四)物流信息管理风险 目前面向东盟国家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多,主要还是以企业内部面向东盟的物流信息系统为主,政府授权成立的物流信息系统则如云南东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中国外运广西凭祥公司也是专注于面向东盟物流,再则是中国首个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平台。这些物流信息系统是随着物流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建立的时间并不长,在面向东盟上仍有很多问题,如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使用人员的素质不高、系统开发及维护的标准混乱使得面向东盟的物流信息管理效率低下等。 (五)跨境协作风险 从中国-东盟经济自贸区成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一直都在进行着友好的合作。但近年来,南海边境并不安宁,此外,菲律宾和越南对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依然持着敌视的态度,导致跨境协作产生风险。除此之外,泰国2014年5月发生军事政变,跨境商品流通不畅,中国自泰国进口额也降低了一定幅度。而目前东盟一些国家依然存在着非关税壁垒,如过度的产品检查、产品标签必须使用当地语言等,还有一些隐性壁垒,同样制约了中国-东盟的贸易发展,加大了跨境协作的风险。 四、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流通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政策差异 东盟十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各不相同。在红木贸易上,除了木材出口国的贸易壁垒,红木原材料也受到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公约)的管制。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然而2013年越南红木出口提税200%,这给我国红木进口造成了一些影响。到2014年,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已明令禁止采伐和出口野生的交趾黄檀,柬埔寨甚至禁止所有红木贸易和流通。而我国因为红木家具的畅销,使得红木进口量大幅增长,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由于东盟国家的这些红木贸易政策的实施,红木进口量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二)技术水平 在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流通的过程中,技术水平是制约跨境物流发展的一个因素。我国一直是泰国水果的最大出口国之一,目前泰国有很多陆路运输方式,例如昆曼公路、泰国-缅甸-云南的R3B公路、老挝-越南-广西的R8公路等,走这些公路不仅可以减少中国进口水果的运输时间,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水果保鲜期。但这些公路到达的都是广西及云南,倘若泰国水果要运往黑龙江,那么如何保鲜,空运使得物流成本增高,航运时间又过长,这必然要求我国或者水果出口国的冷链物流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证水果在运输途中不至变质损坏。 (三)文化交流差异 在跨境贸易中,语言的沟通必不可少。东盟十国中除新加坡、印尼等采用双语之外,马来西亚主要采用马来语,泰国、越南、老挝也以分别采用本国的语言,缅甸更是一个少数民族语言聚集地。虽然在贸易的官方交流中采用的是国际上的英文,但是是否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及风俗习惯对本国与该国的经济贸易依然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由于一直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所以学习东盟国家的小语种人数并不多。 广西在2000年时只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东盟小语种专业,但在2004年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后,学习东南亚国家语言的人逐渐变多,到东南亚国家进行学习交流的高校也渐渐增多。目前广西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的高校主要有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到2015年时,广西已有17所院校开设了越南语专业,11所院校开设了泰国语专业。但是,高级的小语种翻译交流人才依然匮乏。因为对东盟各国的文化语言及风俗习惯不了解而产生了误会或者纠纷而因此错过了贸易合作的机会。 (四)区域合作的影响 早在1992年,我国与老挝、柬埔寨、越南及泰国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就已经开始。,越南便发生了针对中资企业和人员的暴力打砸事件,对中国公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并且因为南海争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别有用心的介入此事件,激化了菲律宾、越南等国与中国的矛盾,引起了反华运动,区域合作不能达成共识,对我国在这些国家的跨境物流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五、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的风险防范 (一)运输与配送风险防范 在面向东盟跨境商品运输的过程中,运输和配送属于一个衔接的环节,故运输与配送的风险经常一起发生。风险主要集中在公路及海运路线上,公路主要是昆曼公路、中越公路等,海运以防城港或广州至印尼、马来西亚的航线为主。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运输中的天气阻碍、通关手续、该区域商品竞争影响的运输流通、配送路线的选择、商品配送错误等等。对这些风险进行防范,就要根据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防范运输配送而产生的风险,那首先要根据商品性质选择好交通工具,再根据运输到达的东盟国家地理位置做好路线安排,在过境过程中做好相关手续的准备,在天气不利商品运输的时候进行商品转移和安置,通过海上运输商品前做好商品的投保工作等。 (二)仓储风险防范 仓储主要有在东盟国家的海外仓、港口仓库等。大型的海外仓主要有中邮海外仓、洋葱海外仓等。海外仓有其优势,但也有其劣势,劣势最主要是其库存量的不易控制及在东盟国家的仓储费用问题,这是海外仓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仓储的主要风险。而港口仓库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货物运转的问题,故要对在东盟国家的海外仓及港口仓库进行风险防范,首先还是要考虑商品的性质以及商品在该地区的畅销程度,对商品销售量进行预测,从而制定好库存量和订货量、订货周期等。其次,根据不同国家的地价、仓储费用和交通环境选择好仓库位置,在仓库内购买必要的设备防范自然灾害发生及防止仓库内商品质变等。 (三)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 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运用的时间并不长,是随着物流的兴起而渐渐发展起来,企业中更多的是自己购买的普通软件,比如仓库管理系统等。物流信息系统的运用不普及,导致我国在面向东盟国家跨境贸易过程中物流的信息也不对称,这是物流信息管理的一大风险。要防范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一方面是要企业或者政府对物流信息平台加大资金的投入,结合物流企业的现状开发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如将GPS或者GIS运用到物流运输上,普及车辆追踪技术等。另一方面是提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素质,学会使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及时更新物流信息及防止信息泄露等。 (四)区域协作风险防范 中国-东盟区域协作的风险主要是领土主权纠纷致使合作不畅及东盟一些国家政变导致双边贸易不顺,还有东盟一些国家实行非关税壁垒等。要对区域协作风险进行防范,一方面要政府解决好与中国-东盟国家间的政治问题,主动提出友好合作,如2016年初,泰国邮政有限公司率先提出‘跨境平台’计划,为跨境物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东盟范围内为电子商务提供跨境运输服务。该举措对中泰两国跨境贸易来说无疑是促进的。不过区域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今年3月份中泰铁路的合作项目又出现了波折,泰国交通部长称,泰国将自己对曼谷至呵叻的铁路工程项目进行融资,中泰铁路线工程又将推迟到年底开工。而另一方面,还要打破非关税壁垒的障碍,减少跨境商品的过度检查等。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中国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流通的风险也渐渐显现出来。本文以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流通的风险为对象,在充分了解东盟与我国的经济政治环境背景下,通过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物流现状,对面向东盟国家跨境商品流通的风险种类及特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面向东盟国家的风险防范等规避措施。只要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一起改善中国-东盟间的物流环境,同时中国企业也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就能降低跨境商品流通的风险发生概率,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Allen Yuhung Lai,Jingwei Alex He. A Proposed ASEAN Disaster Response, Training and Logistic Centre Enhancing Regional Governance in Disaster Management [J]Transit Stud Rev,2009 (16):299-315. [2]王桂程.中国东盟主要贸易商品结构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6):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