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发展路径 跨境电商 企业管理 构建 目录 营销策略 内部控制 新零售 发展策略 互联网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基于熵值法广东省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排名分析

2025-03-14 13:5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冯颖涛  黎传熙  陈思乐(通讯作者)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

摘要基于熵值法分析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测算20132022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进行排名。研究表明,这十年间广州和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广东省的一、二名,与其余省内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广东省的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不平衡且不充分。针对广东省城市间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区域平衡发展、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和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熵值法;数字经济;广东省;数字人才;数实融合

一、引言

2024年党中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指出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数字经济发展处于全国的前列。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6.4万亿元,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的12.8%,总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深圳、广州和香港的规模均超过千亿,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最大的增长极。广东的数字经济涵盖了从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到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其中,广东省的电子商务发展尤为迅猛,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城市通过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巨头在广东都有大型运营中心;因此,跨境电商也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广东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金融科技方面,深圳被誉为“中国硅谷”,汇集了大量创新型科技企业,腾讯、平安科技等公司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金融科技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以微信支付的广泛应用加速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也是广东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成为全国智能制造的标杆。此外,广东省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明确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这些政策不仅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给予支持,还在数据开放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指南。

综上所述,广东省能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其数字经济发展,成为了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模范标杆。但广东省内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数字经济发展能否做到区域均衡?因此,本文将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出台政策的时间线(20132022年),测算广东省21个地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分析广东省城市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1.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

参照了管杜娟[1]王玉珍[2]的研究成果,本文广东省数字经济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在本文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中,一级指标中,包含互联网发展、信息化发展及数字金融发展。

1  数字经济体系构建及指标选取

表1  数字经济体系构建及指标选取

其中,在互联网发展的一级指标中,包含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和每百人移动电话的用户数,反映区域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属于正向指标;在信息化发展的一级指标中,包含人均电信业务总量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从业人员占比,反映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属于正向指标。在数字金融发展的一级指标中,包含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反映区域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属于正向指标[3]  

2.指标来源及数据描述

广东省数字经济指标发展体系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各地市统计年鉴及西北大学西部大数据研究院旗下“鸥维数据”。其中,广东省各地市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来源于“欧维数据”,本文不对此进行测算。表2为2013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体系中选取指标的数值,各项指标的均来源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平均值,来反映广东省互联网发展、信息化发展及数字金融发展的程度。

2   2013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体系选取指标均值

表2   2013—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体系选取指标均值

在表2中所罗列指标体系数值中,体系中五项指标指标在20132022年间均呈现正增长。其中这十年间,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30.20个上升至38.96个,每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由35.94个上升至46.14个,人均电信业务总量由0.14万元上升至0.18万元,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从业人员占比由8%上升至10%,数字金融发展指数由99.77上升至256.11。这表明20132022年,广东省整体的的互联网发展、信息化发展及数字金融发展均取得了进步,尤其在数字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从业人员占比在这十年间增长了2%,增长幅度较其他四项指标仍然逊色,这说明在数字经济人才方面,广东省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3.研究方法

1数据标准化处理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能够消除各指标的量纲差异,将各项指标数值在[0,1]的区间内,进行无量纲化。在数据处理前,首先明确指标属性,衡量指标是属于正向指标抑或负向指标,便于选择数据处理方法。以下为利用极差标准化数据的步骤:

假定原始数据矩阵Xm个样本、n个指标构成,X=(Xijm×n,如式(1)所示。

数据标准化处理
研究方法

三、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1.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时序分析

根据式(10)的计算出20132022年广东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乘以100,目的是使得数据能够直观比较。因此,2013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的指数数值如表3所示。

3  2013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值

表3  2013—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值

在研究年份中,广州和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省内其余19个城市的差距较大。反映其余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广州、深圳的差距较为明显(如表3所示)。2022年,广州和深圳已稳居数字经济一线城市(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而广州和深圳早已属于我国的超一线城市,经济和信息化水平程度水平远高于省内其余19个城市,因此在研究年份中广州和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广东省的1、2名;而在2013、2016、2017、2020年,广州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高于深圳市,其余年份深圳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则高于广州市。

2.城市排名分析

根据表3广东省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整理出的广东省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排序如表4所示。在表4中,表格的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城市名称,根据评分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在20132022年各年度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排名,排名次序从高到低。

4 广东省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排名

表4 广东省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排名

20132022年中,广州和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排名一直位居前列,其余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则呈现无序状态。这是因为,各城市的数字经济体系指标的增长幅度不同,导致同一城市排名在不同年份会有所不同。例如,佛山市的数字经济发展评价在2019为第3名,2020年为21名,在2022年上升至第8名总而言之,排名情况可说明这十年间广东省各地市的正积极发展数字经济,虽然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广东省各地市都能够顺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令数字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各年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最低、排名最后的城市依次为:中山、茂名、梅州、汕头、汕头、阳江、中山、佛山、河源、汕尾这些城市中有来自于粤港澳大湾区(下称“湾区”)的城市(佛山、中山),但大部分城市是非“湾区”城市(茂名、梅州、汕头、河源、汕尾)。这说明,在研究年份中,个别“湾区”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得分较低,反映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足,甚至被非“湾区”城市所超越;但总体而言,非“湾区”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容易排名最后,反映个别非“湾区”城市数字经济的增长动能不足。这表明,广东省城市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广州、深圳以外的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在广东省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

四、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优化策略

1.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均衡发展

在研究年份中,广州和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其他城市,广深与其余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广深以外的城市要加大数字经济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数字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广州和深圳与其余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加强广深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将高质量数字产业部分转移到省内其余城市,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助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平衡城市间的数字经济发展差距, 以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发展[4]

2.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

针对广东省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且数字人才比例较低的问题:一是支持数字经济创新人才有效集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可通过创新高端紧缺人才引育模式,健全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集聚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人才;二是畅通广东省企业数字人才向高校流动渠道,支持高校设立流动岗位,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与高校合作,实现数字产教融合三是鼓励人才引进,引进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5]

3.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要推进广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广东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广东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促进省内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良性互动三是加强产业融合合作。广东省各地市政府可以组织实体经济企业和数字经济企业开展市内或跨区域产学研合作,鼓励实体经济企业使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借助实体经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渠道,推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和推广,实现省内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6]

五、结语

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近年被各界高度重视发展,且上层不断出台利好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名列全国前茅,这得益于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腹地的智能智造高水平发展。本文通过搜集数据,建立指标体系,测算了20132022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对每一年21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排名。研究表明,在研究年份中,广州和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广东省的的一、二名,其他城市则呈现无序排序的状态。其中,广州和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属最高,其余19个城市与广州、深圳两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则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表明,在研究年份中,广东省的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不平衡且不充分。因此,针对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排名情况,提出了要促进广东省数字经济区域平衡发展、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和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旨在促进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新增长极。

参考文献

[1]管杜娟,刘翠苹,苏理梅.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与溢出效应[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38(01):66-82.

[2]王玉珍,王彤,宋国靖.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耦合协调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24,40(02):91-97.

[3]龚关越,夏子涵,罗鹏翔.新发展理念视角下的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今日财富,2024(18):11-13.

[4]焦音学,黄群慧.中国数字经济均衡发展与亲贫性研究[J].财贸经济,2023,44(08):91-109.

[5]胡思颖,孙雨薇,向芳,等.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劳动生产率提升: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J].科技创业月刊,2024,37(05):83-87.

[6]刘冰.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广东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4(06):30-32.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数字经济赋能“新消费新业态”商业生态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D23XGL054);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经济赋能肇庆“新消费新业态”商业生态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3GJ--132);广东理工学院科技处“广东省数字贸易对产业升级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3YBSK053);2023年广东理工学院科技处“文旅融合视角下建设肇庆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YBSK050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