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信息化 互联网 发展策略 财务管理 小微企业 发展现状 大学生 商业银行 影响因素

全国流通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流通经济 >

保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控制与合规性研究

2024-11-28 16:3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钱明兄

江苏金茂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在我国的金融行业当中,保理业务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其业务模式和风控体系与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我国保理业务的迅速发展,有关保理业务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保理行业的现状及面临的信用风险;其次从保理业务中风险控制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入手,研究了其中造成发展阻碍原因,以及针对风险控制和合规性的方法进行提出,并且展望行业的发展前景,期望能为我国的金融行业信任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

关键词:保理业务信用风险合规性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自从十余年前启动以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业务量迅猛增长和商业保理行业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信用风险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保理机构在追求业务扩张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风险挑战。这些信用风险包括客户违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等多种情况,对于保理公司来说,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成为它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与管理风险能力的提升,成为各保理机构必须共同关注的重点。

二、我国当前保理业务中信用风险控制现状

1.国企发展能力不足

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并不成熟,中小企业较少使用保理,大多数国企在业务拓展上依然依赖银行贷款。国企资金实力雄厚、固定资产充足、市场竞争力强,但融资需求大,与其他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银行授信依赖度高,而授信额度有限等。国有企业在办理保理业务时,往往会把应收账款转给国有银行,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获得更多的优惠。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增加,因此,为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对保理客户的选择上更为慎重,对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很难得到保理融资的支持。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在经营战略上比较保守,对外界市场的变化不敏感,很容易错失商机,从而制约了其发展。

2.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当前,在经济的大力发展下,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根据相关资料,2014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为37,698.5亿元,同比增长6.4%。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推进,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针对民营企业的保理业务也逐渐兴起。相较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普遍不够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弱,这就要求银行在为其办理保理业务时必须高度重视信用风险问题。同时,由于当前国家对民间资本投资的放宽,大量民间资本涌入到了各行各业,这些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已经难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来解决资金问题。

3.保理业务门槛降低

相比于银行融资,保理业务对企业的资信要求较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门槛更低。同时,保理商在进行保理前,无需对顾客进行细致的调研,而是可以通过查阅有关的历史交易记录和财务报表等信息,来理解顾客的信用情况,并据此做出适当的决定。另外,国内很多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这使其具有了开展保理业务的基础。另外,随着保理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导致国内保理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降低了办理保理手续的门槛,很多小规模的企业也能够顺利办理保理。但是这会加大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难度,进而影响到保理商的经营风险。

4.保理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很多外贸型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而保理公司却在此时迅速崛起。同时,各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等纷纷加快了保理业务的开发与推进。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业务模式,以适应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保理公司也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但由于保理业务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要想真正将其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加强信用风险控制,这对于推动保理业务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对当前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来说,保理业务可以通过对债务人的资信调查,建立应收账款档案,采取保理融资方式,并设定一定的保证金,从而实现对保理业务的信贷风险的控制。其中,以前四种最易受到环境影响。例如,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使债务人的生产情况发生了改变;也可能是因为不良的社会信用环境,造成了企业的逃废债务;又或者是由于债务人在贸易往来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导致其产生道德风险,甚至还可能会出现诈骗等恶性事件。这些都是影响保理业务信用风险的外部因素。因此,保理商在开展业务时,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策略。

三、保理业务中风险控制与合理性研究的重要性

1.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理业务的出现,为中国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新方式,也是符合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保理公司主要依托于应收账款来实现其资金融通、支付结算以及信用管理等功能,推动了银行保理业务量和收益的不断增加,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扩大业务范围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它也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做好保理业务中的风险管理和合理分析,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帮助企业抵抗危机

在企业的经营中,财务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缺乏妥善的信用风险控制,可能会导致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同时带来坏账损失。然而,保理业务作为一种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工具和风险转移手段,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风险,并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因此,深入研究保理业务中的风险控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保理业务来优化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1]

3.缓解国家就业压力

国际保理是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重要渠道,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各个产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型企业都会选择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以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了一种信用贸易的方式,从而促进了国内的保理市场的迅速发展。保理业务以其简便的办理手续方式,快速回笼资金能力,来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此外,在我国积极推动创业就业的政策背景下,鼓励个人创业,而作为一种金融组织,国际保理公司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一些融资,从而推动创业项目的实施。所以,发展保理产业,对于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在全球金融市场中,保理作为一种成熟的金融服务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和供应链管理之中。这种交易模式的核心在于卖方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从而获得资金融通,并享受一定期限内的付款保障。保理合同因其简化了企业间的交易流程,提高了资金流转效率而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中国特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信用文化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内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保理行业面临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存在的巨大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从法律和技术层面加强我国保理业务的信用风险控制,为我国的保理业务带来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5.提升大众对金融的了解

“普惠金融”作为国家战略,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并没有停留在宏观政策层面,而是以实际行动和举措,为普惠金融注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但是,普惠金融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障碍。而保理业务因其低风险,门槛低等优势进入大众视野,这极大地促进了对金融行业的了解,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四、保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控制与合理性研究中的阻碍

1.保理业务本身特征

如今,针对我国的金融大环境,在开展保理业务时,金融机构会对客户进行筛选,选择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但是,目前我国的保理业务主要是通过应收账款的转移来进行的,这就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难以确定。另外,由于资金压力,部分商业保理公司不愿意向小型企业提供保理业务,导致一批有发展潜力但缺少相应资本支撑的企业错失了一个好的融资机遇。与此同时,某些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缺陷,业务流程缺乏标准化的规范,导致其在实际运营中遇到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使得银行所承担的信贷风险随之增大,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和财务状况,也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银行需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以确保信贷业务的健康有序进行[2]

2.社会信用不足

当前,我国的国民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使得保理公司在进行交易时,必须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隐瞒、造假等情况,那么就很有可能拒绝向其提供保理服务。然而,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用体系,因此很多企业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手段来隐藏自身的不良信用状况。其次,失信成本过低。当前我国对于失信行为所实施的惩罚力度比较有限,这也就导致了不少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违法违规的手段来牟取利益。而当这些失信企业面临诉讼时,法院也只能够依法判决失信人支付一定的赔偿金,但并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失信行为,因此导致很多企业仍旧可以继续从事违法活动。

3.相关法律不完善

保理合同与传统的借贷关系有很大不同,涉及债权转让、应收账款以及债务人三个方面,这些因素对保理公司的风险评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导致在出现争议时,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予以处理,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此外,鉴于保理业务涉及的领域广泛、操作环节复杂多样,现有的法律框架并没有专门针对这一业务模式。因此,当保理公司在实践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难以直接援引相关法律条款来解决争议,这无疑增加了业务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由于缺乏具体的监管措施和规范指导,监管机构在处理保理业务时也显得力不从心,这进一步加剧了对这一新兴金融服务行业的监督难度。这种现状使得保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承担更高的法律风险,而这些风险又可能影响到保理公司的稳健运营和客户资金的安全。

4.大众认知存在缺陷

在商业保理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中,由于对保理业务相关概念缺乏清晰认识,造成双方理解不一致。比如,一些保理公司把应收账款的转移、融资与服务看成一个整体,事实上,应收账款的转让才是保理业务的核心,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融资与服务则是以此为基础的。又比如,一些银行将保理企业视为仅对贸易背景进行真实性审核和回购担保,而忽略了其也承担着信用分析和风险评估的责任,甚至将其视为“通道”,过分注重自己的利润。这些偏差在保理商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过程中,不仅造成了沟通上的障碍和误解,也使得双方在业务流程上难以协调一致,并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延误。因此,消除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提升双方的合作水平至关重要[3]

5.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由于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国家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十分欠缺。而其中,保理公司业务人员由于缺乏国际贸易、商业资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使得对于应收账款风险的判断能力较弱。例如:在对进口企业进行授信时,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完整的企业资信信息,很难准确把握该企业的信用风险;又如当出口商要求贴现或转让其应收账款时,保理商无法准确评估出口商的付款意愿及支付能力。因此,建立一支既懂金融学,又精通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保理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五、保理业务信用风险控制的实际方法

1.改善信用风险控制的方向

商业银行要想降低保理业务的信用风险,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保理企业与应收账款金融机构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应对其风险因子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要认真审查应收账款,保证其达到商业银行的要求,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立即处理,从根源上杜绝信贷风险。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对应收账款的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确保其与市场状况相匹配。并且,为了提高与顾客的沟通效率和解决潜在的矛盾,我们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达信息,这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以及定期会议等。使得银行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制定更加精准的贷款决策,从而为企业提供更稳定、可靠的金融服务。

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在金融领域,尤其是保理业务的运营中,对员工的选拔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环节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直接影响到客户服务质量和业务风险控制。因此,金融企业必须建立一套严谨而完善的选拔机制,确保每一位参与保理业务的员工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选拔过程中,企业应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首先,学历背景是基础,要求应聘者拥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历证书,这反映了其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其次,年龄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年长的保理业务人员通常具有更丰富的行业经验,能提供更为成熟稳定的工作态度。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激励保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优秀的保理人员应当得到足够的认可和奖励,无论是晋升还是额外的福利待遇,都要体现出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来保证整个保理团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进步[4]

3.完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

保理公司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评估制度,从风险评估到合同签订、款项支付、融资回收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同时,还需积极推动与第三方物流公司或资信调查公司的合作,以降低保理信用风险。此外,还需不断提升保理公司全体员工的法律素养。我们必须要求每位员工不仅精通相关的保理业务知识和流程操作,更要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保理领域的法律法规。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依据法律法规来合理、合法地保护公司及客户的利益不受侵害。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保理服务环境,同时也能维护保理公司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或法律责任。

4.设立风险预警系统

在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全面地分析和监测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状况、经营业绩等数据信息,同时要针对企业的产业特征和发展前景,在制定风险预警指标时,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如何有效地预防那些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高风险行为,例如经营不善、市场竞争力低下的公司。为了更精确地识别这些潜在的风险,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风险预警体系。对于专门从事保理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其独特运营环境的内部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系统能确保公司各个层面的员工都能迅速、准确地了解到各类风险的最新动态,帮助他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从而在信贷管理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保理业务风险控制与合理性研究的未来发展

1.进行主客双向信用开发

在未来的商业环境中,保理商将采用一种更加精细和综合的风险管理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建立在商业银行和贸易公司等大型企业的信用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核心企业对供应商信用状况的影响,来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保理商将依据买方的资信状况,进行精准的融资服务和信用评估,从而构建一个由供方和需方共同参与的信用开发机制。这样的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潜在风险,而且还能显著提升整体效益,为保理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保理商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金融违约事件,减少坏账损失,同时也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其在市场上的声誉。此外,这种基于多方信用基础的风险管理策略,也有助于推动保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使之成为连接供应链上下游、促进资金流动的重要桥梁。总之,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的加速,保理商未来的风险管理模式将变得更为复杂而高效,为企业提供更坚实的财务保障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

在目前的保理业务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才能让企业更好发展与成长。《合同法》第七十九条对债权转让的原则作了明确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向第三人转让全部或部分合同的权利:(1)依合同的性质,不能转让;2经双方协议,不得将财产转移给他人;3依法不能让与他人。据此可知,虽然《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债权转让无须征得债务人同意,因为商业银行及保理公司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应当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对于任何可能影响自身经营管理或资产安全的重要事项都应当慎重行事,所以他们就更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随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债权转让的强制性规定。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商业银行及保理公司可以完全无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真实贸易关系,而只是要求其在进行债权转让时,要确保受让的债权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与互联网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保理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当前金融时代的背景下,不仅保理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而且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未来的保理公司应当积极投入资源,开发强大的信息系统和风险控制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这些系统能够大幅提升审核业务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快速识别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从而减少人为操作错误。同时,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处理能力得到极大扩展,为业务审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传导的风险。通过共享数据库,不同的保理公司可以实时监控和评估客户信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从而实现风险的早预警、早化解。这种合作共赢的局面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健的金融作业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保理服务,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4.发现并服务于客户隐性需求

在我国保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中,金融机构对于保理业务的风控管理也日益规范。然而,在实践中,一些保理企业仅注重明确的客户要求,如对公的授信额度,交易契约等,而忽略了潜在的客户需要。这就要求保理公司在构建风险控制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发掘和服务顾客潜在的需要。比如: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可能需要资金,但是他们自己没有抵押品或者不愿意向外部提供保证;又比如,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是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它的关联关系非常复杂,而且它的规模比较大,实力也比较强,因此,保理公司能够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向其下游的分销商提供保理业务,从而为他们获取融资。

5.研发第三方风险技术评估手段

目前,对于大数据时代来说,保理商将会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征信系统。这一系统将涵盖广泛而详尽的数据源,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法院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以及企业税务记录、工商注册信息等关键维度。此外,还将引入第三方的反欺诈系统,以增强对欺诈行为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这种系统化的操作不仅能够帮助保理商更精准地评估客户信用状况,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其风险控制水平。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保理商在处理保理业务时,能够更加审慎地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比如调整授信额度、限制某些交易条件或直接拒绝某些高风险的业务请求。通过这样的方式,保理商能够确保其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维护客户的利益,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七、结语

在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潮中,保理业务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趋势。然而,相对于国际市场上的先进水平,我国对于保理业务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导致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信用风险控制方面,保理行业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国内企业在进行保理交易时往往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敞口,也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额外的操作风险。鉴于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确保保理业务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未来的研究工作应当更多地集中于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上,以便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风险控制和合规性审查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风险,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莫志宁.保理业务特别风险及审计应对措施[J].新理财(政府理财),2024(1):53-57.

[2]黄子聪.J公司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23.

[3]谭峥.ZY商业保理公司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23.

[4]薛枫.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保理业务风险防控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3.

[5]牛晓宇.供应链金融保理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3):148-150.

[6]陈娟.浅谈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及风险管理[J].经济管理文摘, 2019(4):2.

[7]叶文娟.商业银行保理业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14):1.

栏目设置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