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共享与学生交流平台的创新构建
黄文静 杨燕鹏 四川大学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APP的普及和准大学生对高考志愿选择的信息指导的需求扩大,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类APP争相冒出,旨在解决考生盲目填报志愿的痛点,但因信息收录不全面准确、更新不及时,功能体验欠佳,可能误导考生决策等问题备受争议。文章基于应用市场上的高考志愿类APP,将准大学生和已进入高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创新突破口,改进原有的信息和功能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完善、更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和指导建议。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APP;高校信息;交流;创新构建 一、引言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比达97.5%。从网民的年龄结构来看,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0%,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30.0% ;10-19岁群体占比为19.6%。[1]高校学生为10-29岁网民中的主要使用群体。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度广,智能手机以其即时、便捷、功能强大等特性成为现代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 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人,高考招生规模达到654万人。学生主体性不强、自我认识不明、所掌握的信息失衡等原因会使考生在志愿选择时盲目性较大,进而导致进入高校后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个人学业和职业发展。[2]而明确的自我认知和合理的人生定位将为学生打开美好未来的入口。考生对高校的选择意向以及进入高校后对个人发展的调整,依赖于对院校信息的获取,如: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需了解院校的地理环境、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人文氛围等;在进入高校后调整专业时需了解意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状况以及申请流程、准备工作等。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通过专业的数据平台、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多种渠道获取高校信息,但存在获取过程不便捷、信息内容不完善等问题。目前,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上仍缺乏针对该类信息建设的完善的集中开放的信息供应平台。 以手机软件应用市场上已有的“高考志愿模拟填报”APP为基础模型,本文提出基于手机APP的“高校信息共享与学生交流平台”的创新模型,除了优化信息内容和检索功能,还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分享作为信息的重要来源,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供应平台,为高校学生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二、高校信息平台创新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产业的欣荣,越来越多的准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会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需要的信息,通过教育网站、院校官网、社交平台等渠道收集的信息零散且不完善,因此,面向准大学生服务的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类APP应运而生。此类APP为准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查询渠道、交流空间和指导建议,简化了信息删选的过程,对学生的填报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此类APP虽简化了用户对信息的收集和加工过程,但仍就备受争议,信息的权威、全面、即时、准确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大多数APP还会针对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局限提供专业测评服务,但测评结果是否科学和权威仍是问题。本文通过综合评价几款热门的志愿填报类APP来阐述高校信息平台创新建设的必要性。 已开发运营的几款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类APP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比较发现,此类APP通常包括三块内容:志愿填报、资讯、考友圈交流,志愿填报核心业务又包括院校专业分数线查询、系统智能分析、专家分析和专业测评,且针对特殊服务收费昂贵。此类APP在竞争过程中逐步趋向“信息+服务+交流”的完整的业务模式,但每个业务模块仍存在诸多问题。(1)信息:内容杂乱、信息不全、信息失真、更新滞后等;(2)功能与服务:功能分类杂乱、重复,操作繁琐,分析功能依赖参考价值低的数据,测评不科学,设置使用权限,开发技术有缺陷等;(3)交流:互动体验欠佳,用户参与度低,交流对象不广泛等。综合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类APP存在的问题,本文拟构建一个“高校信息共享与学生交流平台”,对“信息”、“服务”和“交流”版块逐步完善,并将高校的学生前辈纳入信息的生产端,为用户提供精准而全面的信息和优质的用户体验。 表1 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类APP基本情况表 三、基于手机APP的高校信息平台构建 (一)平台定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环境的改善以及信息技术的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以手机为平台的手机 APP 也因势发展迅猛,并且呈现出明显特征,让网民尤其是学生网民逐渐习惯化,并有手机网络依赖性倾向。[4]为使平台的传播广而快,本文基于手机APP构建高校信息与学生交流平台。平台的目标用户分为三类:(1)准大学生:考生对院校信息的掌握度和自我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考生的志愿选择,进而影响其前途和发展;(2)在校大学生:初来院校的大学生对所在专业的认识尚浅或缺乏兴趣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对未来产生焦虑;即将步入社会或继续深造的大学生也可能面临就业或择校迷茫的问题;(3)家长及其他。 平台包括信息共享、定向参数分类检索、高考资讯、校园新闻、互动交流等功能,将分散的透明信息以集中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将可靠的隐蔽信息透过人的节点传递给用户,让用户能够全面地掌握所需要的信息以对专业的选择、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晰明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用户不仅可以查询信息和使用智能分析工具,还能通过与学生前辈的交流了解高校里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氛围,并通过参考过来人的经验和建议,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做出慎重而恰当的选择。已经步入高校的学生也能通过平台进行互动,相互解疑,分享转专业、考证、考研、出国留学、就业等经验。这种学生之间的分享、交流和互动行为也会形成个人宝贵的人际关系网络。 (二)平台功能 本平台区别于普通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类APP的创新点在于隐性信息的挖掘,除了提供有官方数据来源的基本信息查询及智能分析,还对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地验证。当用户得到一组志愿选择方案时,可将选择项通过目标交流圈获得学长学姐的建议,以更加慎重地决策。学生前辈的建议是一种隐性信息,避免了官方信息的夸大和误导,呈现出更加真实的场景。平台的主要功能分为四个版块: 1. 信息数据库 (1)信息内容。包括国内所有院校的学校简介、学校排名、录取情况(学生来源、男女比例、录取分数线)、办学条件(硬件设施、院系设置、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办学成果)、校园环境(饮食文化、地理位置、周边概况)、联系方式等;专业课程介绍、就业方向、就业率、专业发展前景等。 (2)信息质量。保证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信息的全面性,信息更新的及时性。 2. 智能分析系统 (1)高校各专业分数线:检索指定高校,查询其设立的各个专业在各省份近五年内的专业分数线; (2)专业开设院校查询:检索指定专业,查询设立此专业的所有院校,进而根据考生分数筛选出可供选择的院校; (3)往年考生去向查询:查询往年与用户分数相近的同学选择了哪些院校、专业; (4)根据分数/位次择校:系统根据考生所在地,分数估算出其位次,根据分数及位次给出可供选择的院校范围; (5)适合专业测评:用户完成网页心理问卷,系统根据问卷情况为考生推荐合适的院校; (6)测录取率:检索指定的某院校专业,测其录取概率; (7)专家咨询:用户用以上功能仍不能决定自己的去向时可以通过专家咨询解疑。 (8)用户可以通过分类检索,关键字筛选出用户需要的信息,系统可以对筛选的信息进一步比较择优,给出更精准的信息。比如:界定院校范围后,院校之间可以进行综合实力、具体专业实力PK,进而得到更优的选择方案。 3. 互动交流区 (1)交流对象与内容 如表2所示,志同道合的高中生与高中生之间在报考高校时进行交流;高中生向大学生了解意向大学的专业具体情况、志愿填报经验、校园环境设施;大学生向高中生分享经验感受和解答报考疑问;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分享校园生活趣事,学习解疑,情感交流、分享转专业、考证、考研、出国留学、就业等经验。 表2 不同用户群体交流内容表 (2)交流方式 针对细分用户的需求划分出五个交流区:高考区、考研区、留学区、工作区、聊一聊。聊一聊(撩一撩)是生活分享,加强情感交流的区域。在每个区域里实现以下交流功能:管理员可以进行高校新闻推送,用户发布动态及评论,私信,群聊,专家咨询。 4. 高考资讯与校园新闻 (1)高考资讯:及时更新高考动态,推送重要消息、备考经验、院校招生资讯等; (2)校园新闻:及时更新校园重大新闻、活动预告和总结、奇人异事等。 四、结语 庞大的高考应届生人数意味着针对高考志愿模拟填报业务开发的平台市场需求量大,信息时代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意味着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类APP的建设将面向广大的目标用户。本文通过观察发现应用市场上已有的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类APP存在的问题,从信息完善的角度,将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保留“过客”作为信息生产源,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参考和建议,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在学业和职业决策中的盲目性。高校信息共享与学生交流平台的创新建设有助于完善此类APP提供的信息和功能,增加用户的信任度,有助于学生利于平台明确个人发展方向,有利于普通高校对人才的合理选拔,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网信网.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1-31] [2]沈理.高考专业选择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2):134-136. [3]七麦数据(原ASO100)[DB/CD]. [4]宋秋艳.智能手机APP对学生的影响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6):6126-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