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的比较研究

2016-01-08 22:2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王劲璘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基金项目

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Y371-基于扎根理论的生态旅游的伦理研究-以云南丽江为例。

2昆明理工大学 2010年教育技术研究项目:旅游文化学。

摘要:随着人们闲暇时间和经济收入的增长,旅游成为了人们常见的生活状态,而在旅游过程中,划分为大众旅游和生态旅游等不同的层次。本文从大众旅游和生态旅游产生背景、旅游目标、功能、价值导向、 主体表格方面进行了比较,可以为旅游从业者细分旅游市场和旅游者选择旅游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大众旅游;比较研究

一、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产生背景的区别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经济和时间的盈余到了一定的积累,就产生了如何享受生活并通过生活享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生活和休闲方式,其中旅游(排除因公外出)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享受,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少数特权阶层的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化的过程。

大众旅游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首先是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的普遍增加。据国际资料统计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达到500800美元时,国内旅游急剧扩张;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洲内旅游动机;若超过3000美元,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其次是闲暇时间的增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大大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的同时,人们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多。160多年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众旅游在国外开始产生,人们普遍把184175日英国托马斯·库克组织540人乘火车参加一次禁酒会的旅行视为大众旅游开始的标志,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众旅游经过了二战后的广泛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我国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大众旅游的,现在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

生态旅游的出现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需要。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看,人类社会已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工业文明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目前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比比皆是。为摆脱这种困境,生态文明的思想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是以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特色的文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思想,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对资源的开发要投入补偿资金(补偿强度和有效性必须使生态潜力的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并建立节约型的国民经济运行体系和生态化的生产力构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秩序”。生态旅游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顺应了生态文明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带来的人类生存发展困境,要求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社会自然作为有机系统的整体来看,而不是割裂地机械地去分析。一方面,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产生了对环境问题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意识,人们试图去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的疏离使人们普遍产生了焦虑的心理,有回归自然的冲动和渴望。“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气蓬勃的生活的权利。”城市居民迫切希望能走进大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恢复,因此提出了“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的口号,生态旅游需求也因此而产生。再次是旅游业对自身发展的反思。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给旅游目的地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以及对当地文化和价值观的消解等负面影响,促使旅游业对自身行为和发展观念进行剖析,试图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价值观,既顺应了世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也适应了人的本性,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方式;开展生态旅游还能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改变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从而有效地阻止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是解决环境保护与当地发展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最后是受到生态学和生态伦理学发展的推动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生态学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其理论从自然科学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生态旅游及其研究的兴起与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思潮密切相关,正是在生态伦理学的呼唤之下,人类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烈地渴望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强调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既强调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相统一、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又强调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了生态旅游的内在涵义和本质要求。

二、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目标的区别

大众旅游主要是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其发展是以旅游者的享受为目的,其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价格导向”、“享乐为基础”、“文化与景观资源的展览”,不顾及旅游地的承载能力和当地社区发展的需要,也不对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规范。“对于大众旅游来说,利润最大化是开发商追求的目标,而追求享乐则是旅游者的主要目标。价格是调节供需的杠杆和游客与旅游点建立联系的纽带。其最大的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由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代价则主要是由当地居民承担”。它以牺牲环境资源的持续价值来获取短期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旅游方式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也不应该继续发展的。

而生态旅游不同,它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在可持续发展思潮影响下兴起的生态旅游追求的目标是“适宜的利润与持续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目标”、“价值导向”、“以自然为基础的享受”、“环境资源和文化完整性展示与保育”,“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实现代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 “其本质是人类未来生态文化的走向,是对传统旅游形式所导致的环境危机的反思和矫正,是游客履行环境义务的方式,”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三、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功能的区别

大众旅游与生态旅游不同,更加关注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享受和愉悦,追求的是对旖旎的自然风光的欣赏和便利的旅行方式的享受,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主要是以消费主体的身份出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与性和主动性较差,接受的是由旅游中介为其提供的内容、线路相对固定的旅游安排,以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态度同生态和人文环境相接触,而不是近距离地接触和参与。

生态旅游更注意旅游行为的个性化、生态化和参与性,这种活动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近距离接触和对当地生活的体验与交流,通过向生态旅游者提供直观的全新的感受自然的机会,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当地人、当地人文环境进行比较充分的了解,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态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普及生态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当地社区和居民发展水平的最终目的。因此,生态旅游的功能可以总结如下:一是可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和学习多样性文化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自然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三是可以促进当地社区发展,在经济方面刺激经济活力,在社会方面为弱势人群创造就业机会,在资源方面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并且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的协调统一。

四、 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价值导向的区别

大众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实践,成为了人们寄情山水、陶冶情操、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游客集中,景区的承载量有限,游览时间少,缺乏与自然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上总是有着差强人意的遗憾,在我国每年三个“黄金周”的旅游热潮中,人们普遍产生对旅游满意度的较低评价正是这种遗憾的典型体现。

大众旅游希望通过“生态化”来达到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克服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开展所谓的“生态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旅游开发经营者、从业人员、旅游目的地居民,在进行旅游的开发、管理、经营和游览的过程中,都能自觉地体现生态环境意识,从而实现资源、社会、生态、经济、文化和人身心的和谐发展,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但是,大众旅游往往被视为经济增长点,这就决定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是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和保护,对旅游环境和资源保护所持的态度是“保护是为了开发利用”的功利的思想,缺乏对旅游的社会文化、伦理、美学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和内涵挖掘,要实现旅游的“生态化”面临重重困难。

生态旅游则不同,其价值导向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不仅要具备“生态的”旅游对一切旅游活动和一切旅游活动相关者提出的普遍化的要求,而且是一种更高标准的旅游方式,使旅游者在生态旅游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提高生态意识和素质,达到身心的和谐。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前者是以“保护”为价值导向,后者是以“为开发利用而保护”为价值导向的。在对待文化景观中,生态旅游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境界的欣赏,而大众旅游主要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创造力的赞美。

五、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主体的区别

在大众旅游中,旅游主体主要是旅游者,通过旅游业从业人员与旅游客体发生联系,大众旅游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对旅游者的要求较低,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环保理念,诸如不损坏旅游设施、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旅游资源,缺乏对保护生态环境价值的深层次认识。在生态旅游中,旅游主体的范围在扩大,有消费主体——生态旅游者,也有管理主体——政府、管理经营者,还有参与主体——当地居民。特别是生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利益紧密相关。当地居民实际上成为了生态旅游的一部分,他们通过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参与该项活动,或者其本身的存在和生活情景就构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风景。

由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生态旅游在近期迅速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到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中去体验自然和人文奥秘的理念,将使人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尊重旅游目的地文化,促进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