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需求理论研究综述
陈建凯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摘要: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它通过自己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本文从代理理论、信息需求、保险假说以及制度环境等方面对审计需求研究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审计需求、审计理论 20世纪60年代,西方审计理论界才开始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审计需求、审计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试图探寻审计所赖以存在的假设及其概念体系,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 1.审计需求之代理理论代理理论将审计服务需求归结于代理关系的存在。Jensen、Meckling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围绕委托代理中机会主义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审计正是一项能够约束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安排。 关于代理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通过分析模型得出最优的激励契约和信息系统。Scott认为那些被期望得到的关于代理人努力的信息,并不完全都包含在可察的盈利当中,而审计可以加强利益相关者对盈利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掌握更多代理人努力的信息。另一条主线是通过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审计需求代理理论的预测能力。代理理论认为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越严重,代理成本就越高,处于减轻代理成本的需要,则更有动机聘请高质量审计师。Chow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自愿接受审计的情况做了调查,他认为审计可以降低企业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而企业规模越大其资产转移空间就越大,代理成本就越高。为此,他假设企业自愿审计的可能性随着企业债务比率的提高、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实证结果支持了他设定的假设。 2.审计需求之信息理论审计需求信息理论认为,之所以存在对审计的需求,是因为审计具有改善财务信息质量而提高决策有用性和通过信息传递而有效配置财务资源的作用,审计的本质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和增加财务信息价值。 从信息理论决策有用角度,其理论依据是利益相关者依赖财务信息,将其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Feltham的净盈余理论论证了会计数据与企业价值之间内在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估价模型,揭示了估价模型、报表体系和会计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了企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信息理论决策有用性认为审计本质功效在于增加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从而增加其决策有用性。 从信息理论信号传递角度,Spence依据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解决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的手段之一就是信号传递。如果高质量公司能够采取某种模仿成本较高的措施让市场知道其质量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便可以有效缓解。自愿性信息披露和提供财务报告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对于审计需求信息理论信号传递的经验检验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①选择不同类型的事务所审计对IPO定价的影响;②客户所具有的特征和客户选择事务所之间的关系。Titman与Truman分析认为客户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类型能影响IPO的定价,随后Betty检验了Titman与Truman预测,结果发现IPO公司能通过聘请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3.审计需求之保险假说保险理论在解释独立审计需求时,认为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动机是为了转移部分财务披露的责任,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公司经理、董事和其他团体提供某种形式的保险,研究者又将其形象地称为“深口袋假说”。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规定,如果投资者根据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购买股票而招致损失,并且当发生了某种形式的审计失败时,投资者可以向事务所索赔,而事务所承担举证责任,其必须搜集证据以证明在审计过程中做到了应有的勤勉责任,否则,将不得被免除责任。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成了赔偿投资者损失的潜在来源,使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提供保险。Wa11ace认为独立审计可能具有的风险转移价值至少对两类相关者有吸引力。其一是委托人、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他们既希望能够通过借助独立审计活动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又希望能够借此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其二,在政治领域,对于独立审计的保险需求可能与“避免谴责的保证”联系,对于各类管治者而言,他们希望借助于审计活动的介入以使自身避免来于公众或其他团体的批评。 4.审计需求之制度环境要求纵观世界各国《公司法》等都对上市公司接受独立审计做了强制要求,可见市场中还存在规避高质量审计的动机,具有该类需求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出于某种投机行为目的而缺乏对独立审计的主动性要求,然而碍于各国强制性审计要求又不得不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Antel与Nalebuff认为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意见可以被看作是审计人员与客户谈判的产物,审计谈判对审计后的财务报表质量、审计人员和客户的利益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Qian Wang、TJ Wong、Lijun Xia研究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上市公司则倾向于选择当地的事务所,并将其愿意归结为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第一大股东多为国有股,且持股比例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早期事务所实行的是挂靠制,虽然经历了脱钩改制,但区域事务所大都还与当地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导致政府、区域性事务所、当地企业之间的“串谋(collude)”,使得政府干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企业的审计师选择。 参考文献: 1.Jensen, M.C. and W.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a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2.Scott.W.R.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aeademic research in audi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1984 3.Rick Antle, Barry Nalebuff. Conservatism and Auditor-Client Negoti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4.Chow, C., Rice,S. 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and Auditor Switch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2 5.DeFond ,M.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Client Firm Agency Costs and Auditor Switching[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1992 6.Spence M. Job marketing signaling[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3 7.Dye. Auditing Standards, Legal Liability and Auditor Weal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 8.Krishnagopal Menon and Joanne Deahl Williams. The use of audit committees for monitor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993 9.Qian Wang, TJ Wong, Lijun Xia. State ownership,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uditor choice: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