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关键点
刘艳 德州德达城市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市场的日趋稳定。各企业开始越发关注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特别是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以及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更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多变的经济环境及企业内部的发展变化。本文将从分析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现存的问题入手,着力思考引起问题的原因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关键点;对策 一、引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在其内部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与目标,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使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够被规范在合理范围内,从而使企业能够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已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改革发展的正向刺激下,企业要想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根据本企业现阶段发展水平,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规则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得到有效运行。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现存问题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定出了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企业内实施了内部控制管理。但是仍有很多企业存在内部控制无效的情况。譬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无章可循;企业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部门不够独立;企业内部管理方法较为单一,实施内部管理过程中可行性不强;缺乏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及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等。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结构分布情况为中小微企业比重较大。市场中企业整体呈现出企业规模小、集成化程度低、企业管理不够规范、抵御风险能力低等特点。一些企业还存在着家族式管理,企业所有者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企业法人参与企业所有事务的决策,包括专业性较强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及营运管理。企业管理层大部分由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及培训的家族亲属担任,甚至一人身兼数职。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模稍大一点的企业虽然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一般不是由专业人员制定的制度,而是照搬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虽然这些制度比较先进,但其不具有同质性,对其他企业的适应性不强。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行中会出现层层阻碍,极易发生财务资金利用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很难达到内部控制的预期有效性,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及扩大规模。 (二)企业内控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管理人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得以顺利执行,对企业所有部门及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因规模或管理模式等因素使得企业在内控管理中缺乏合理的组织结构。有的企业因规模较小,其内部控制管理结构比较简单,往往出现单层级管理,即由企业所有者主管所有部门的业务。相反,还有一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大,设置过多层级的管理结构,使得企业管理层在下达指令后,基层人员接受信息出现了滞后性。在业务完成后,相关反馈回传管理层的速度受限。期间,因传递层级过多极易出现差错,不利于企业管理层依据相关数据对企业的重大事件做出决策,或对存在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另外,企业内控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还体现在相似业务管理分散的情况。企业中一些诸如,财务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结算业务、报销业务等相似业务进行分散管理,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这些不利于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 (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企业中各项业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企业必须采用多种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才能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得以有效实施。但很多企业仅就一项或几项业务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整体性不强,阻碍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和营运过程中涉及到众多业务,包括:人力资源控制管理、组织规划控制管理、授权批准控制管理、全面预算控制管理、财产保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管理等。如果仅仅从一项或几项业务进行控制极易影响其他业务的发展。比如,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管理,企业制定详细的招聘流程、完善的员工工作规范、详尽的奖惩制度等。但没有对授权批准制进行控管理,导致员工按照既定的规范实施工作时,在进行上报审批时,无法确定每个管理人员负责审批的范围、审批人员对自己的审批职责也模糊不清,使得业务之间的衔接出现障碍,使得企业的发展出现短板,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整体提升。 (四)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 在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企业要加强风险管控意识,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但目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企业也没有聘请风险防控的专业人员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当时的政策导向、市场环境的变化及企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做出适合本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预警以及风险的应对策略。另外,一些企业没有关注到信息对于企业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其中包括企业的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信息的获取是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首先,没有建立完善的数字信息体系,使得企业所有涉及经济、业务的活动无法做到留痕留证,一旦发生问题,企业无法进行考核及追责。企业管理人员也不能对各部门人员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使得企业管理层无法及时掌握本企业的运营情况。其次,企业没有对外部的政策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将这些可变因素与企业现阶段发展方向实施整合,调整。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风险防控。 (五)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一些企业的规模较小或者企业管理不足等原因,使得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审计监督机制,更没有专门的审计以及监督部门。通常由企业的所有者、财务部门或各部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但这些监督机制都不够科学。企业所有者专业性不强,仅凭自身经验进行监督;财务部门可以对其他部门实施监督职责,但企业缺乏对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监督因牵涉到部门利益,所以不能反映部门运行的真实情况,导致无法做到客观公正的进行监督。有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在内部建立了监督机制,但往往监督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仍受到企业所有者或其他一些重要管理人员的影响,在实施审计监督工作时对于审计结果通常缺乏客观性,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及真实信息,导致企业所有者无法根据审计结果及监督反馈情况对企业重大事件做出判断、决策。使得审计部门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失去了审计部门存在的意义。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实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包括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立企业内部控制目标、通过一系列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对企业各部门及所有事项进行管理、控制。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框架的建立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为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促使企业实现预期战略目标。所以,企业要从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框架出发,包括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管理组织结构,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强化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细化责任监督机制。从而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依据。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全体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有序工作及管理,其更是企业得以平稳运行的根本。所以,企业应根据本企业所在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出发,结合企业现阶段自身的发展水平、企业远近期战略发展规划,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在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在制度中要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管理结构,要保证权责分离,在设置岗位时要将岗位定员、岗位职责进行详尽解释。严禁一人多岗、岗位定员混乱、职责模糊,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等情形。要将责任细化到部门后再到个人。其次,企业应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中规范各部门的控制管理要求。包括对财务的监督审计管理,严格遵循事前审批、事中跟踪监督、事后考核评价,及对营运中进销存、产销差等的实时管理。再次,企业应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及危机应急处理机制。要建立起临时应急管理部门,其主要负责临时重大危机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危机前预警、危机中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及危机发生后的善后工作,以减轻危机为企业带来的损失。最后,还要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细化监督机制,确保监督机制在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为目标的前提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聘用专业人员进行制定,确保制度的可实施性。 (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结构不完善极易导致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过程中执行力差、监督管理力度薄弱,企业无法形成制度化、流程化的控制管理体系等问题。其结果是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管理有效性的提升。所以,企业应该不断优化管理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应着力考虑科学减少组织层级以达到任务指令快速传达减少中间环节的目的。同时,横向拓宽组织架构,使得改变后的组织架构更加凸显专业化,行政化。改变以往管理层下达指令后,需要层层传达指令信息的繁复程序,使指令信息快速传达到目的接口。在指令处理完成后,基层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企业管理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信息因传递层级过多出现误差或误读。其次,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应对企业中相似业务进行有效整合。比如,将成本核算、费用报销、付款业务、结算业务、凭证处理等有效整合以节省企业资源,避免浪费。最后,应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以适应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需求及市场经济的形势。企业应精细化设置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岗位分工及职责权限,避免出现一人分饰多角或岗位闲置,确保人力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分配。 (三)采用多种管理方式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企业采用完善的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得到更大的提升。通常情况下,企业因业务繁杂,需要融合多种管理方法维系企业整体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组织规划控制。企业要严格进行组织规划,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无密切关联性的职务及岗位杜绝交叉任职。第二、财务授权审批制管理。要明确主管岗位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大小、授权审批的责任,并细化授权审批的程序。第三、实行全面预算控制管理。首先,要进行详尽的预算体系建立;其次,按照预算体系标准进行预算编制和审定;再次,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落实、执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和纠偏;最后,将监督结果与预算进行核定,对相应责任人进行考核评价,对预算进行事后评估,为下一年度预算提供可靠数据信息。第四,对财产的保全控制。首先,要限制无关人员对企业资源的直接接触;其次,要对企业资产定期盘点,同时企业领导层及审计部门要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抽查;再一个,要做好企业资产流动档案保护,要做到财账的动态联动变更,并指定专人对账目进行管理保护,确保可以随时调取检查。另外,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应对企业资产进行投保,以减少意外损失。第五,要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要构建现代信息系统,结合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要涵盖企业所有业务模块。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 (四)强化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机制 风险控制管理是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同时,企业因自身发展、制度变化、决策及运作等导致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多方因素导致企业将不断面临风险隐患。为了确保企业在复杂的环境下能够顺利的进行运营发展,企业应该制定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机制,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首先,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企业要明确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及按照其可能发生的概率分别对其标注风险等级,要对各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反应措施,特别是要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及提前预警,减少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损失。其次,要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明确风险控制管理的主要职责,岗位要求,并设计详细的奖惩制度,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管理。再次,企业应建立风险控制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的风险管理控制人才,实现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质量风险、政策风险及法律风险等进行防控管理,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为企业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五)细化责任制度并完善责任监督机制 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有力保障。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奖惩制度要实行差异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该审计监督部门要独立于企业所有部门之外,甚至非专业的企业所有者也不能随意控制影响该部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为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形式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监督考核,同样还要监测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情况,并将审计结果进行汇总反馈给企业所有者及主要领导,用于对企业做出重要决策的处理依据。如果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审计部门也要给予修正意见,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有助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纠偏,以及对现有工作制度及目标,政策做出优化调整。其次,要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发挥其监督作用。企业要考虑引用外部审计对企业进行检测和评价,通过与会计事务所合作,定期对企业相关部门特别是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考核。另外,企业管理人员应重视对于审计结果的应用。在实施审计监督管理后,审计监督部门要将审计结果及时递交给企业管理人员,针对部门和人员出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责任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进行考核,并实行建册入档分类管理,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为其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充足动力。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收益。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应加大力度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依靠内部控制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水平,为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内在保障。另外,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还要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宣传工作,促使全体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取得广大企业员工的支持和理解,为企业顺利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麦世通.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6):21-22. [2]陈桂飞.民营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20(24):73-74. [3]柳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7):207-208. [4]王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研究[J].当代会计,2019(17):134-135. [5]林建宗.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9(10):8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