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舞弊问题识别方法及其防范对策探析
杨毅涵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粉饰其财务报告以达成自身利益需求,常利用财务舞弊手段操纵其财务数据,损害企业和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阐释了企业产生财务舞弊的诱因,剖析了财务舞弊常用手段,并提出了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防范对策,可为企业监管者、债权人或投资者认清企业财务舞弊行为并规避相应财务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舞弊;财务报表;投资风险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有意识地对自身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据或披露的信息进行错报、漏报或瞒报,并在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时人为违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旨在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不当决策的行为[1]。财务舞弊行为具体表现为企业或企业中的下属部门,为了满足其利润要求、融资需求、偷税漏税等目的,刻意违背会计准则,采用非法手段操纵财务数据、歪曲经营状况的违法违规行为。 企业产生财务舞弊的诱因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由于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以及外部监管和融资的硬性规范要求,导致企业为了顺利取得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是为了满足企业IPO所需的财务指标等目的,选择财务舞弊的手段以误导监管机构、债权人和投资者。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公司自身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目标出现分歧,管理者通常更具有信息优势,加上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的不合理、独立董事不能按要求履职等问题都会为财务舞弊行为提供机会;在公司管理方式方面,管理层不当的使用某些财务指标作为考核依据,会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甚至是财务舞弊的行为[1]。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财务舞弊案例频发,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较系统地阐释企业财务舞弊行为,降低财务舞弊行为的潜在负面影响,本文剖析了财务舞弊的主要诱因,概述了企业财务舞弊的常用手段,并结合作者的财务执业经验列举了多种可能隐含财务舞弊行为的常见迹象,进而提出了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和防范对策,可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者及时有效地认清财务舞弊行为提供参考。 一、财务舞弊的诱因分析 (一)在外部压力下追求企业自身利益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需求,常常会追求更加靓丽的财务报告,这是由于一份优质的财务报告会让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客户对企业产生信任,有助于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利益驱动下,企业为了应对外部监管、或是满足融资需求、或是取得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是满足企业IPO所需的财务指标等目的,都可能选择使用财务舞弊的手段误导监管机构、债权人和投资者。而一些业绩本不尽如人意的企业,便更有可能选择使用财务舞弊的手段来粉饰其财务报告,以此非法手段实现自身利益目标。 (二)企业外部监管力度不够 外部审计是防范企业财务舞弊的一种重要外部监管手段。但是,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事务所出于维持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等考虑,可能出具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导致了外部监管作用的缺失或弱化。此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相对较轻,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常会有明知故犯、铤而走险的财务舞弊行为。 (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方面,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的设立及健康运行,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形成制约,从而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随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目标出现分歧,此时如果存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结构设置不合理、独立董事不能按要求履职等的问题,都会为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提供机会。此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设置不合理、审计流于形式、审计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存在时,也会导致内审机制无法有效监管财务报告质量,为企业财务舞弊行为提供土壤。 (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不当 在企业管理方式方面,如果管理层对考核中的财务指标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甚至是财务舞弊的行为。例如,当企业管理层用某些简单的财务指标考核管理者的业绩时(如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就可能会使得管理者采取财务舞弊手段以提升相应的财务指标,完成管理层的考核任务。此外,一些企业把考核目标下放到各个部门,采用在年初签订本年考核目标责任书的内部管理方式,然而签订考核责任书仅仅参考近年的指标完成情况,忽略了市场的变化,使得订立的考核目标可能不合理,进而导致该部门管理者担心本年过高完成目标后给未来年度目标带来压力、或者是目标太高无论怎样都无法完成,此时管理者便可能会采取财务舞弊行为。总之,企业内部的管理、考评制度引导着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因看重短期利益而选择财务舞弊的行为。 二、财务舞弊的常用手段 财务舞弊常用的手段主要分为三类:盈余操纵、现金流量操纵、财务报告中其他关键指标和信息操纵。 (一)盈余操纵 盈余操纵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虚增当期或者未来期间的利润以达到误导报表使用者的目的。该类型操纵手段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的,一是确认不属于该期间的收入或者成本费用,二是将本该属于该期间的收入或者成本费用延迟确认,三是调节收入或成本费用的科目分类。下面将选取上述三种盈余操纵方式中的常见方法进行分析。 1.确认不属于该期间的收入 确认虚假收入是盈余操纵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收入,在会计期间将要结束时与关联方签订合同,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这显然是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此外,改变收入确认的时点、收入确认的会计估计也是虚增收入的重要手段。在新收入准则中,控制权的转移是收入确认的标准,一些企业在控制权尚未转移之前提前确认收入,使得原本应该在未来会计期间确认的收入提前到本期确认。在履约进度的确定方面,主要分为产出法和投入法,投入法在实务中的应用更加普遍,该方法是根据企业为履行履约义务的投入确定履约进度,一些企业通过改变对总成本的预估,促使已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改变,进而影响当期收入确认的金额。 2.隐藏本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 隐瞒成本费用的常见手段包括:在存货金额上做文章,故意在账面上堆积本应确认销售成本的存货,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或者是通过转回前期不正当计提的费用、少计提减值、调整残值率和摊销年限以调节折旧费用、调整预计负债计提依据、把常规经营费用不当资本化、把当期费用作为预付款等方式,隐藏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 3.不当调节成本费用明细科目 为了使企业的营业利润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加乐观,一些企业采取舞弊手段,把本来经营活动中正常发生的费用调整到营业外项目,例如,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将日常费用计入重组费用,使得营业利润虚增;也有企业用一次性营业外活动推高营业利润,用一次性利得冲减企业的期间费用,使得在收入和营业成本只是小幅增长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企业营业利润的大幅增长。 (二)现金流量操纵 通过财务舞弊行为编制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利润表数字,是上市公司蒙蔽投资者的常用手段,为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更加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展现了企业的三种现金来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但是,投资者在关注现金流量表的同时,仍需注意到现金流量表也时常会被企业管理层操纵。 现金流量操纵主要通过操纵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中的分类以达到粉饰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对于现金流量的操纵,企业通常是预期得到比实际情况更好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使投资者相信企业利润主要是来源于日常活动,而不是来源于一次性的非经常性事项。例如:对于同一客户,收到的现金既涉及投资活动又涉及经营活动,企业用低价的投资现金流入换取高价的经营现金流入。又例如:企业把原本应该费用化的费用资本化,使得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从而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盈余操纵和现金流量操纵在企业设计的财务舞弊方法中往往被同时运用,确认虚假收入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确认虚假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投资者在发现该公司利润表可能存在财务舞弊现象时简单地转而信任现金流量表是不明智的,应时刻注意到现金流量表也是企业进行财务舞弊活动的常用操纵对象。 (三)财务报告中其他关键指标和信息操纵。 财务报告中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之外,还有很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的相关指标)也是投资者关注的,包括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能够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因此,企业通过歪曲财务管理指标,便可以向投资者展示其更好的经营状况,具体操作手段包括:歪曲不可比的同比数据以实现同比增长率大幅增长;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等主要指标以歪曲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此外,企业在信息披露时也可能存在财务舞弊现象,在信息披露时故意掩盖其实质内容,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地描述,这些都会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导,实现企业财务舞弊的非法目的[2]。 三、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 (一)警惕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转换 在财务分析中,应收账款周转率被认为是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当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收入却持续增长时,投资者会对企业收入的质量产生质疑。这些企业可能通过和关系密切的公司签订协议,将应收账款转化成应收商业承兑汇票或者借款,来加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达到蒙蔽投资者的目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此方式不再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准备,使得利润虚增。众所周知,商业承兑汇票相比银行承兑汇票而言有较高的风险,一旦对方公司出现问题,企业将难以收回款项。因此,投资者应具体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减少的原因,关注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便知道企业是否真正收到了现金。 (二)警惕通过存货指标调节利润 通过存货调节利润的手段主要包括:提取不必要的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售出的当期虚增利润;调节本应转入销售成本的存货金额以调节利润。投资者应警惕企业存货无缘无故的大额增长现象,如果存货增幅远大于预期销售额增幅,应警惕多余的存货是否真实。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存货进行盘点时,应对存放在异地项目现场的存货应给予特别关注,对存货的验收等手续进行重点核查。事务所还应优先选用与被审计企业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员工作为存货盘点人员,避免因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而被企业恶意蒙蔽,导致存货盘点金额失实。 (三)警惕资金在买卖双方之间的来回流动 关联交易是盈余操纵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通过和关联方签订不具有经济实质的购销合同并虚开发票、或者把从关联方退回的预付账款确认为收入等手段,便可以在短期内使收入快速增长。投资者要关注企业收入的构成,如果企业大部分收入的来源客户同时也是企业的供应商,投资者应警惕这些合同的合法性并密切关注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该行为通常伴随着激增的收入和微薄的毛利率。 (四)警惕销售方的长期应收款 投资者对于销售方过分慷慨的付款期限应该持有谨慎态度,超长的付款周期往往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大幅增加。过分慷慨的付款期限可能意味着销售方为了加速确认收入,向其客户给出了类似于融资的付款安排,或者明知客户的支付能力有限仍然为了加速确认收入而赊销。这种情形常见于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企业为了收入的确认给予关联方超长付款期,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五)警惕各类减值准备的大幅变动 企业的坏账准备增长速度通常与其应收账款增长速度相近,如果出现应收账款增长但坏账准备大幅下降的情况,可能存在企业恶意少计提减值准备以虚增利润的情况。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企业恶意不当的多计提减值准备,后期需要的时候冲回增加当期利润。 (六)警惕每年都会发生的非经常性费用 把一次性的利得或损失计入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以诱导投资者相信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是一些企业操纵营业利润的常用伎俩。对此,投资者区分企业的经常性事项和非经常性事项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某个企业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会发生某种特定费用,那么投资者要引起重视,通常情况下,该项费用应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费用列支,影响企业营业利润。 (七)警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加的来源 企业在虚增利润的同时很可能也伴随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虚增,投资者应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增加是否来源于可持续的日常事项,如企业披露通过延迟支付或者要求客户提前回款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加,这种方式不能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增长。 (八)警惕各类资产会计估计的变更 企业通过改变资产的会计估计,可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例如,延长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年限意味着该项资产将会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列中挂账更久,同时稀释了相应成本费用。如果企业突然延长了折旧或摊销年限,那么投资者应引起警惕,这很可能是其虚增利润的财务舞弊手段。 四、财务舞弊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日程,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3]。同时,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机制,特别是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可以弥补董事会因“一股独大”而诱发的问题,应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权限和应尽义务,切实发挥独立董事在监管中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流程,重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 (二)加强企业外部监管 目前我国关于财务舞弊的法律法规已经在逐步完善,但一些企业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在被监管部门发现之前已从事多年财务舞弊活动,对此,应进一步加大企业财务舞弊惩处力度,让企业认识到财务舞弊行为一旦被监管部门发现,将会对企业产生难以挽回的信用损失和巨额经济损失。此外,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要求,加大惩处协助企业隐瞒财务舞弊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让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减少因企业与事务所恶意勾结导致的财务舞弊行为。 (三)加强诚信环境建设 诚信是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都必须遵循的准则。政府相关监管机构应建立更加完善的诚信评价系统,强化企业信用评级等指标对企业的影响,为信用评级等诚信评价指标较高的企业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在企业内部,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将工作重点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短期利益。 (四)加强投资者识别能力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件频发,对于投资者来说,加强分析识别的能力至关重要。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等的问题,投资者仍然能够通过阅读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公告了解到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识别分析,可以找到企业是否存在财务舞弊行为的蛛丝马迹,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专业水平的提升无异于提高企业财务舞弊的门槛,使得企业很难再利用财务舞弊手段长期蒙骗投资者。 五、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财务舞弊事件频发,严重干扰了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企业产生财务舞弊行为的主要原因,剖析了企业财务舞弊的常用手段,并结合自身财务执业经验总结概述了财务报告中存在财务舞弊行为时的异常现象,进而提出了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具体识别方法,并对如何防范企业财务舞弊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可用于监管机构、债权人、投资者或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认清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降低相应的企业财务风险或损失,维护更健康的企业与市场运行秩序。 参考文献: [1]赵智慧,管华宇,韩雨桐.基于五因素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与治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23):176-177. [2]文琼尧.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及防范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0(26):148-150.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师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