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果有效运用助力烟草行业高质发展
卢晓艳 江苏省烟草公司连云港市公司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及行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不断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也日益凸显,为企业管理提供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审计署办公厅发布的《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本文以江苏烟草为例着重探索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环节,分析目前烟草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现状,究其原因,深度探索有效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以助力烟草行业高质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结果;有效运用 近年来党和国家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运用审计成果,2019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鲍国明2019年12月10日发表《推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审计结果运用是内部审计质量的最终检验,真正体现内部审计价值。这些制度和要求,为我们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审计结果运用概述 2018年修订出台的审计署11号令新增设了“审计结果运用”一章,对各类组织加强审计整改、促进审计结果运用以及审计机关在审计中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审计结果运用的现状分析 这两年江苏烟草无论是政策层面支持还是执行结果落实方面都肯定了内部审计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无论是风险导向还是问题导向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企业高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监督职能的发挥效果,但也逐步出现了重审计轻结果运用的情况。 (一)审计结果有效运用后劲不足。 1.审计整改效果不明显。一是常规性问题反复出现。笔者通过对2013年以来全省系统审计发现的问题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均存在诸多审计问题重复出现的情况,尤以实物资产管理、财务报销及往来账管理、专卖涉案财物管理以及物资采购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问题更为突出,一些问题屡改屡犯,特别是历史遗留的房产权证问题以及房产闲置问题已经成为整改的“老大难”。二是审计整改情况反馈不及时。被审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不能按审计要求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反馈整改结果,导致审计整改后续跟踪监督力度大大减弱。 2.审计结果应用缺乏延展性。一是审计结果应用局限于审计问题整改,而未将审计发现问题拓展到公司日常管理并形成机制,针对公司治理的薄弱环节也是点到为止,评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打折,不能真正发挥改善公司治理的效能;二是后续审计动力不足。《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后续审计》规定: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改进效果,而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但是目前后续审计力度不足,审计人员对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对组织的影响是否得到有效缓解掌握情况存在滞缓。 (二)审计环境建设匮乏 1.审计数据共享渠道不畅。一是地市级公司本单位内部未能形成有效的审计结果共享机制。审计结果未能被广泛应用到人事管理、绩效考核以及纪检问责层面,仅仅依靠审计人员“单打独斗”,推动审计整改的力度显然不够。二是审计结果信息化应用不足。近年来,全省系统虽然每年度组织开展审计问题分析评估,但是审计问题的反馈沟通仅仅局限于一年一次的电子表格传递,“审计问题库”也仅仅依靠一年一度的更新,在各类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录入审计系统,形成信息化的“审计问题库”,不便于全省系统审计人员的应用与交流。三是审计结果公开程度不够。审计结果发布一般涉及相关部门和组织,未能在全局或者全系统范围内予以公告,难以发挥普通员工对审计结果的监督作用,审计目的的初衷也不能真正体现。 2.审计结果的权威不足。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取决于是否上报告。个别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写入报告就整改,不写入报告就延后整改,甚至不整改,敬畏的是报告,而非审计工作本身。 三、探求根本寻找审计结果有效运用原因。 (一)审计质量是审计结果运用的前提 审计部门要首先反观自身工作质量是否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审计项目立项是否围绕中心与大局?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证据确凿、证据是否充分、是否有说服力?审计建议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是否揭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与内控缺陷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一位审计人员进行深度反思。 (二)审计结果运用意识不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全员的参与,而不是某个、某几个部门的审计提出整改问题,问题整改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审计结果在部门之间摇晃,难以落到实处。二是过度依赖内部审计部门。有关部门工作过度依赖审计,将原始工作压力转移到内部审计部门,认为有审计部门可以把关,所以自身工作要求不高,存在疏漏,周而复始,自身风险意识薄弱。 三是内控管理措施没有形成常态化。审计部门针对体制管理、日常经营提出的有效意见和建议具有时效性,在提出的时候能够做到有效整改,但是在保持上难以做到坚持不懈,需将该项意识融入常态化工作机制中,自觉堵塞漏洞,从源头杜绝问题发生。 (三)审计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审计部门地位需要提高。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取决于审计地位,缺少相应的制度管理予以支持,审计部门工作往往没有那么具象,时常被忽略,需要提高审计部门地位,增强话语权。二是人员配备有待优化。能否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是其是否具有权威性的隐性表现,为审计人员打开晋升通道,增加审计部门吸纳人才的动力,充盈人才储备库,让更多的优秀员工看到审计工作前景性。目前全省13家单位几乎都存在审计人员配置不足情况,后备人才力量不足,人才吸引力不够,打通人才成长通道迫在眉睫,人才专业单一,缺少信息专业方面人才,不利于信息化建设。 四、探索有效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 (一)审计质量的提升是确保有效运用的前提条件。 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着力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是首要前提,全力打造精品审计工程。 首先针对项目本身,从问题出发,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评估,对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对行业、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突出问题进行审计立项,开展专项审计。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根据全省审计问题汇总表及各单位个性化问题表象,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其次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审计取证,明确了审计方向,避免了审计资源的浪费;又要根据问题的分析评估,对带有普遍性,或者可能产生舞弊行为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的潜在风险的问题,应当重点关注,突出了审计重点,现场审计勘察现场,调查取证,确保整个过程客观、公正。 最后加强审计问题的分析评估。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历史的角度,从全局的角度,从实践和群众的角度,去深入地思考研究问题,揭示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审计建议,突出审计发现的亮点,推进内部审计从“查错、问责”的单纯监督到“提建议、找措施”的服务层面转变,做好审计案例分析和总结。同时丰富审计结果呈现方式,除了审计报告,包括:审计问题汇总分析报告、审计快报、审计报告、审计专报、审计分析简报、审计要请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审计整改通知书、审计移送处理书、风险提示函等。 (二)打造优良的审计环境。 1.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2020年3月,徐副局长在财务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加强整改推进结果公开,不断提升审计权威,强调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事实证明,内部审计越有权威,审计结果的运用就越充分。由实践经验可知,上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和鼓励将有利于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对审计情况召开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听取审计成果汇报、商讨、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这一举措将直接推动审计结果运用取得实效。 2.提高审计结果运用意识。全系统自上而下强化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运用重要性意识,充分认识到审计结果能有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审计目标;全系统强化被审计单位运用审计结果的意识,将被动运用化为主动运用,依据审计结果主动查漏补缺,防微杜渐,共同促进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 3.优化审计人员配置。一要提升现有审计人员素质。国家局讲话报告中要求 “审计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要熟业务、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区分全省审计人员学习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培训,避免重复和遗漏,建立日常学习常态化制度,并采用多种形式检验学习成果,在具备应有的审计专业知识之外,还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制度规定,了解审计业务对象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流程和要求,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能够深层次地分析研究问题,透过问题的表面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二要吸纳多元化人才。审计部门人才专业需要丰富,除了财会方面人才外,审计部门也需要金融、信息等方面人才充盈队伍,为完善信息化建设储备力量。 (三)建立审计结果应用机制。 1.公开制度是有效监督。在系统范围内扩大审计结果公开机制,增强整改透明度。目前江苏省烟草将审计结果以会议、公司内部网站、OA公告等多种形式将审计结果进行披露,强化审计监督。但是仍需探索将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的公开和透明,以审计整改情况为表现方式,提高审计工作关注度及公信力。 2.建立审计结果共享机制。以地市级公司为单位建立审计结果共享机制。一将审计结果波及到人事变动、绩效考核。《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四章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内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积极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审计责任明确到人,划分职责,才能真正实现审计目标,对审计发现问题不按照规定时限整改的,在内部网站或其他渠道予以通报;对审计整改不到位、拖延、问题反复出现的,进行追究问题。明确落实主体责任人员,由责任倒逼落实,并将此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和相关决策重要参考依据,由单位主体到责任人员全方位提高对审计结果的重视。尤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更应该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二做好审计结果案例分享。对有示范性、代表性的案例,各家审计派驻办要梳理过程,总结经验,以案促审,通过经验分享会、工作会议等方式进行推广和传播,扩大审计的影响力,全省系统引以为鉴,促进审计结果多角度、全多层次利用。 3.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结果有效运用的重要工具,在全省甚至全系统完善数据库管理模型,利用内部网站或者行业审计信息化系统开放问题库汇总通道,将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及时录入审计系统,建立全省或者全系统问题事项库,实时对问题进行补充,以便于全省审计人员的应用和交流,有效增加问题数据库使用频次,实现“一果多用”,同时提高了审计问题总结的效率。 4.展开后续审计善始善终。从提出问题出发,至解决问题终结的问题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体现了内部审计PDCA闭环活动。后续审计就是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结束后,跟踪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迅速地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和改进的效果做出恰当的评价,属于PDCA循环中检查( Check)和总结、再优化( Action )的两个环节活动,是再认识、再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应用,是保证审计效果,发挥审计价值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四)建立审计协同联动机制 审计结果运用终归是为企业高质发展服务,建立审计协同联动机制不可或缺,发挥弥补现有制度疏漏,与其他监管部门互补,后续审计管理 1.审计整改协同联动机制。借鉴有关行业工作经验,成立审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审计派驻办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确保内部审计机构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内外结合,上下协同的整改合力,联合其他监管部门以审计约谈、审计整改督查、整改回头看等方式,推动审计结果运用全覆盖,审计效果落地落实。 2.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条线各项业务活动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各项业务的部门职能及岗位职责,落实关键环节的控制要求,加强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确保各项制度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及流程节点,引导业务部门形成制度,今后参照文件制度管理,并对其进行完善和修订,实现全范围覆盖、全流程可控。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各个市公司要每年开展一次对本单位、本条线有关制度流程的梳理和自我评估,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控体制机制,明确内控制度归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职责,落实各业务部门内控体系有效运行责任。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及组织评审工作机制,并结合上级有关制度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法规部门要结合各部门自我评估意见组织集中评审。 4.加强内控体系监督检查。加强内控体系审计监督与检查工作,聚焦关键业务领域及重点业务环节,定期梳理分析相关内控体系执行情况,认真查找制度缺失或流程缺陷,及时研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体系完整、全面控制、执行有效。联合其他监督部门,例如法规部门结合各部门自我评估、组织评审意见以及审计建议对有关内控制度修订完善情况加强督促检查,纪检监察部门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深化监督职责,财务部门要结合财务报销业务加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审核监督。 五、结语 审计结果的运用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涉及到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参与,共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排查疏漏,监测风险点,有效杜绝同类风险的发生,也让后续审计跟踪管理更有针对性,深度挖掘构建合理的审计结果应用制度,完善审计整改机制,加快全省范围内信息化应用,促进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立春,张如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探讨[J].理财,2019(09):58-59. [2]胡永超.对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一点探讨[N].中国审计报,2019-06-12(006). [3]沈俊,赵珊,朱叶.基于PDCA的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成果应用研究—以BG公司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9(07):30-34. [4]鲍国明,刘力云.现代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5]和秀星,潘虹,赵青.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和风险防范——基于国际视野的经验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05):2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