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益会计为出发点的成本管理探究
莫炜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财务处 摘要: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逐步提高,核算理念也日趋科学。在精益思想和精益生产逐步普及的今天,精益会计也应运而生。企业价值管理是精益会计的核心,并在融合会计和管理思想之后,促进企业更好地实现精益生产的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精益会计,尽可能降低浪费现象,秉承精益原则,实现每一个生产环节的价值流精益化,合理控制企业成本。 关键词:精益会计 成本管理 原则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各项成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企业不仅需要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经济大环境,更需要时时刻刻从自身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积极优化内部管理环节,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大胆改造,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从而不断适应国内外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全面实现精益化会计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企业的精益化生产,则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对细小单位的成本控制。通常来说,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是以标准成本法为基础,在这样的管理原则下,存货数量较难控制,容易导致利润虚高等现象,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精益会计体系是企业实现开放式、动态化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前提。传统会计体系下,企业产品的实际成本将决定产品售价,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保证利润的获得,在精益会计体系下,产品的售价反过来决定成本,企业需要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开支来保证利润。在传统的会计体系下,如果企业一味提高价格,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客户的流失,随之出现存货积压、利润下降等一系列恶性后果,但是在精益会计体系下,企业将依靠市场因素来制定产品价格,并且可以通过科学的成本管理来获取更多的效益。 二、精益会计体系下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优势 (一)重视对供应商的挑选与管理 企业在进行日常采购行为之前,需要对各类供应商完成充分地调查和了解,并且根据采购商品的重要性等级对供应商进行综合排序,找出其中最为关键的供应商,签订相应的年度框架采购协议,并且要求供应商必须严格按照协议中的规格,按时按量提供商品。对于一些业务合作量少,重要性不高的供应商,也需要进行归集和分类,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可能消除与其频繁交易所进行的操作。在精益会计体系之下,针对供应商的考核应该贯穿企业采购业务的始终,并且在精益改进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广泛实施。具体来说,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相应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只有符合企业规定资质的供应商才能够进入备选库,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大大减少供应商数量,并且经过考核的供应商往往具有较高的信誉度,能够为企业提供质量过硬的零部件,促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二)减少不必要的交易行为 在传统会计体系下,企业往往倾向于安排车间生产运营业务,并且会定期对原材料和员工信息进行报告,以便保证实际生产进度能够和企业年度预算相匹配。然而,针对采用精益会计体系之后,制造商是完全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基础安排日常生产计划的,因此生产周期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降低。在精益会计模式下,制造商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企业在进行精益化改造的初期,可以考虑在生产部门内部试点建立能够相互分离的精益单元,企业可以采用原有的交易系统来支持这些精益单位的运行。原材料成本核算、产品跟踪都是企业原有的一些较为复杂的管理流程,在精益化改造开始之后,企业管理层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繁琐交易流程的关注,尽可能整合、消除不必要的交易。其次,企业生产车间的原材料在真正进入价值流时,应该在价值流成本中得以体现,不能出现成本多次进账的现象。最后,企业在价值流管理中引入精益会计理念,还需要完成对存货的跟踪管理,以便有效控制存货水平。在精益会计原则下,企业一旦完成对原材料的收货,就可以将其转化为相应的价值流成本,按月调节,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价值。 (三)尊重客户价值,优化决策基础 一方面,精益会计实施之后,能够让企业更重视客户价值。在传统会计体系下,很多企业都认为企业内部成本的核算是会计制度需要着重控制的领域,然而,在精益会计原则下,企业需要从根本上尊重客户价值和需求,通过目标成本法、业绩考核指标等方式来进一步确定客户的价值。与此同时,企业的价值流管理中,也将出发点定位于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深层次目标在于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并消除不必要的开支,而精益会计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由此可见,精益会计体系同传统会计体系相比,在成本管理方面需要质量更高的成本信息,在未来的企业文化转型建设中,成本要素如何更高效地转化为价值要素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精益会计体系之下,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决策基础。企业在逐步实现精益会计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摈弃一些没有实际作用的成本管理系统,采用更加简便、相关的成本核算办法进行替代。在企业形成经营决策的过程中,精益会计能够帮助管理层更全面地了解企业价值流的整体生产流程,并在决策评估、衡量盈利效果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精益会计体系下的成本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精益业绩考核体系 企业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精益业绩考核体系,淘汰传统会计体系中针对成本管理所设置的人工使用差异、间接制造费用分摊、机器利用率等考核指标,采用总体设备利用效率、产品首次合格率报告等针对精益会计体系的业绩考核指标。同时有必要在企业内部进行以小时为单位的报告制度,主要是为了实现对精益生产单元的实时追踪,把握企业相关管理措施能否真正满足生产环节的客观需要,这样密集的报告制度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环节中的各类问题,并且快速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解决,避免给日常生产造成过大的影响。在企业的价值流管理中,产品在生产环节的流动速度能够通过总体设备效率直接体现,采用类似的实时追踪制度,有助于提高总体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产品在生产环节各流程中的流动速度,最终实现保质保量的稳定生产。 (二)实施价值流成本核算模式 精益会计体系下,一些过去十分冗杂、繁复的问题能够通过价值流成本核算得到简化,并且能够让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促进企业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价值流成本核算工作的核心是价值流,这种核算办法并不以某一单位产品来进行信息收集,从而减少了一些中间跟踪环节。同时,企业也不再对成本进行繁杂的分配,这样不仅强化了企业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也促进了价值流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通过每天对价值流的合理分配,对价值流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质量进行保障,并且在具体分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每一名员工只能分配到某一条价值流当中。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关注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于返工、报废的产品,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追踪,以免出现浪费现象,并且将存货数量维持在合理水平。对于商业企业而言,则需要对最优进货量、最佳库存量与最低废品率等进行研究与考核,减少流通环节的额外损耗,制定合理的消耗(损耗)定额与销售费用定额,抓住不同行业的成本控制关键点。 (三)建立合理的领导机构,完善成本考核制度 首先,企业应该尽快建立起合理的领导机构,促进成本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实施。精益会计体系下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在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下实施,从而营造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良好企业氛围。其次,管理层应该以身垂范,在日常的原材料审批、领用环节,都应该严格规范,从而实现对成本开支的严格控制。最后,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针对成本管理的考核办法,将成本控制流程、效果、责任意义明确,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切实做到有据可依。与此同时,成本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成本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所在的项目组或者部门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所在,并且实施严格的整改程序,从而为精益成本管理创造一个稳定有效的内部管理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逐步建立起精益会计体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大量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的充分利用,在对成本进行单元核算的基础上,将精益价值流管理落到实处。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对企业内部的成本结构进行改良,同时还能够优化成本核算方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面对未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该强化自身的精益管理思想,争取完成所有单元流程、要素的精益价值流管理,将每个单元流程的精益化管理模式深刻印入管理者的脑海之中,最大程度上削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逐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阴继新.精益会计体系基础上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4(06) [2]王贡.浅谈精益成本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6) [3]唐现杰、常文.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J].商业会计.201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