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视阈下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研究
马旭 重庆大学法学院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使企业在应收账款核算管理进一步有法可依。为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运用规范研究法,在新会计准则视阈下,就推进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进行了分析。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的常见问题包括:风险防范意识欠缺、市场信用不健全、账务管控不力、赊账额度过高和程序实施不到位。对此,企业应从增强财务人员的回款意识、完善风险评估体系、确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监控、正确运用法律途径和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方面予以妥善解决。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财务安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为了扩大销量和提高业绩,往往广泛使用赊销、分期付款等商业信用方式,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大量产生,尽管使得企业的账面销售额得以扩大,但是其财务风险和坏账损失也会因此增加,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深化对企业应收账款核算问题的研究绝非可有可无,加强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更绝非无关紧要。以贯彻新会计准则为契机,全面提升应收账款核算管理水平,是确保企业财务安全、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新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的规定 (一)增设明细账户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针对应收账款,要在原有明细账户的基础上,增设新的明细账户,比如应收工程款项、应收销货款项等。根据各个不同性质的部门设立明细账户,可以进行更加细化、准确的核算,进而在今后收账的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催收账款。 (二)允许债务重组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当企业应收账款因债务方发生财务困难而不能按期收回之时,可与债务方协调,进行债务重组。在这一方面,相较于旧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有利于企业更灵活、及时地解决回款难的问题。 (三)统一用总价法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应收账款作为货币性资产,企业应当采用总价法来确认、计量其入账价值。采用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可以克服净价法在实际操作方面的不足,较好地反映企业销售的总过程。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总价法核算下,可能会因折扣条件而发生错误的财务预估,主观夸大销售额和回款额,从而导致账面价值虚增。 二、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当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依照市场的,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市场动态为风向标,往往只关注短期经济效益,忽视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以致坏账事件频发。部分企业在销售经营过程中,严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不加甄别地采取赊账方式促销,以达到迅速占据市场份额的目标。这样的做法无疑能够创造一定的市场份额优势,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应收账款数额和规模的无限度增加,终将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进而导致财务风险扩大化。 (二)市场信用不健全 在经济全球化持续纵深推进的当下,绝大多数的经济贸易活动都是通过信用交易的形式来完成的。如果企业市场信用不健全,必将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会计帐表虚假上报、应收账款无法顺利回款,直接威胁企业的资金管理安全,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确保应收账款及时安全收回,使得呆账坏账发生率降至最低程度,企业必须全面掌握客户的信息资料,理性分析客户的资信状况,真正做好授信管理工作,有效控制赊销风险。然而,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严重缺失,思想上未足够认识,行动上未认真落实。信用销售前资信评估不规范,信用考察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决策和感性判断层面上。 (三)账务管控不力 当前,虚假会计信息充斥企业财务报表而又未能及时纠正的现象较为突出。在账务管控方面,企业往往注重事后强制,而忽视了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由于应收账款的投资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故而对于应收账款的账务监管绝不是可有可无。企业实现对应收账款的全面监控,就能够使潜在的财务风险降到最小。反之,就会极大地损害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导致企业高层难以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严重危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四)赊账额度过高 由于商业竞争日趋激烈,以高额赊账促进销售已经成为企业增加营业额的常用手段。在此方法下,企业的资金流运行长期停滞在非生产环节上,企业在保持现金流量保障能力上面临着严峻挑战。大量不合理的应收账款充斥在企业的会计账目,加上对应收账款账龄的严重忽视,企业因此往往难以有效回笼资金,这制约着企业的资金效能的充分发挥,也使得企业的资金流断裂风险不断加剧。 (五)程序实施不到位 对于不少成长型企业而言,在权责分配和跟踪分析等程序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企业财务管理的权责分配不明确,或未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分析,造成企业的实际利润与预期利润之间存在严重偏差。企业未确立应收账款定期核对制度,导致企业资金与实际出货之间出现时空错差。在存有大量客户的应收款项的情况之下,企业核算程序经常出错,而又不能及时发现其动态,便在无形中增加了坏账风险。 三、新会计准则视阈下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增强财务人员的回款意识 企业要通过培训、奖惩等多重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回款意识,强化财务人员的会计责任,切实做到谁经手账款,谁就对在此期间出现的问题负责到底。企业的赊销风险贯穿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从客户开发、合同成立、货物运输到货款回收,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信用风险。所以,为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有效规避呆账坏账风险,首先就是想方设法处理好客户选择的问题,打好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财务人员要进行充分的资信调查,建立全方位的客户档案管理和分级管理,切实规范业务流程,有效运用客户征信数据库,彻底摸透客户的以往的付款记录、经营规模、资金构成、偿债能力,通过“5C”法和信用评分法等信用评估方法,准确分析客户的信用可靠度。企业依此选择资信良好、前景广阔的新老客户作为业务发展对象,避免与交易价值较低且信誉不良和收款困难的企业合作,力争在最大程度上控制企业坏账风险。 (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为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当重点做好以下五点:第一,始终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议程;第二,准确理解风险管理的涵义,对风险管理工作要有实质的认识;第三,运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风险处理的及时性;第四,在把握系统观的基础上,更加灵活处理风险,利用风险创造机遇;第五,改变坏账计提范围,细化坏账分析内容。总而言之,完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合理实施。 (三)确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 企业财务运行的事实说明,只有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赊销交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促进销售和避免坏账的作用。信用的条件、标准以及收账政策这三要素共同构成了信用政策的内涵。企业应通过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实施情况、企业失信违约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客户信用的真实状况等多项指标进行营销分析,确立具有可行性的信用标准。企业应通过对不同的信用条件产生企业不同的收益和损失的角度进行科学分析,确定在何种时期实行何种信用政策,并严格执行。企业应通过在各种收账政策成本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新增赊销利润与实际承受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促进销售额增长和保持应收账款合理比重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定适用于企业实际运行需要的信用政策,从而保证最终目标亦即取得最终利润的实现。企业应以书面形式规定信用政策,供有关工作人员依照具体情形宽严适中地予以执行,以此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造成业务混乱的问题。 (四)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监控 严格实行应收账款监控的工作,能够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收款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呆账损失,有效规避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应利用帐龄分析法,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将企业所有的应收账款按照发生时间的长短分别列示,使企业所有的应收账款情况以及客户遵循信用条件的程度一目了然,实现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有效监控。从通常情况来看,应收款项的回收速度随着账龄的增加而降低,反之加快。企业应将货款回收管理的关口前移,加强应收款项的预算管理、确保应收账款到期后的及时收回和货款回收工作职责的合理分工。在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上,企业的销售部门应当将客户执行合同的情况及时地反馈,要明确责任承担划分,使公司全部的客户的欠款尽可能地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此外,由于企业规模实力各不相同,在计提账款准备之时,必须做好信息披露工作,避免财务漏洞百出,防止管理流于形式。 (五)正确运用法律途径 国家颁布多项法律、法规,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企业享有追回应收账款的法律权利。在商贸活动中,自身能否重视和用好这些法律和法规,对方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存在应收账款账龄在一年以上的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在购销合同中,明确有关结算条款,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分歧和损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签订、履行民事合同来实现的。企业对所要签订的合同的内容表达,应当字斟句酌,审慎处理。合同要素必须齐全,形式必须合法。企业应当依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其他相关要求,本着诚实、守信、善意的态度,正当地享有合同权利,全面地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或故意规避义务,从而实现合同目的,避免财务危机。倘若企业不履行或者履行不当,就可能承担违约责任。与此同时,设定合同担保、进行合同保全也是保障债权实现、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法律诉讼手段收回账款,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的最后一种催帐途径,也是催帐成本最高且耗费精力最多的方法。基于这种考虑,企业要切实完善催帐程序,正确运用法律途径,有效利用法律机能,早日结清各种款项,尽可能杜绝坏账发生。 (六)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是进行事前监督的最重要的方法。要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关键就在于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主要有以下两种思路: 1.单一模式思路。其财务指标分析见表1 表1 单一模式思路指标分析表 企业能否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取决于其净收益、现金流量以及债务状况,这就要求企业在对其财务安全状况进行调查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上几方面的变化趋势。企业经营者应当建立相应的财务指标及警戒线,并密切监控各项指标动态。然而,单一模式难以对企业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进行反馈,不同比率下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不能显著区分,由此造成因比率的差异性而无法进行准确预警。 2.综合模式思路。可用以下模型进行分析 Z = 1.2X1 + 1.4X2 + 3.3X3 + 0.6X4 + X5(Z表示判别函数值;Xl表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表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表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表示普通股与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负债的账面价值总额;X5表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该模型是用5个财务比率,把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与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X2、X3同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X5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公析,从而预测企业财务风险。通常认为,当Z值大于2.675时,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值在1.81与2.675之间时,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当Z值小于1.81时,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当然,各企业在地理位置、行业规模以及经营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决定了Z值不具备横向比较的功能。 四、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极其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确保企业现金流的安全至关重要。企业要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严肃对待在实际业务中所出现的包括风险防范意识欠缺、账务管控不力、赊账额度过高在内的各种问题,着力在增强财务人员的回款意识、完善风险评估体系、确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等六个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为使其获得强劲而持久的发展、推动高质量业绩的提升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巧霞.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J].时代金融,2018(5). [2]高京.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促进出版企业资金正常运作[J].中国市场,2013(37). [3]张缘.从医院财务角度谈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必要性[J].经济师,2017(6). [4]李佳轩.简析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5(14). [5]李丽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6]方洪全,曾勇.对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比较[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