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中小企业资金耗费控制及收益分配策略研究

2017-12-17 18:3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阎会艳 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

摘要:资金管理是影响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资金耗费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探讨了中小企业资金耗费控制策略和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收益分配策略。文章结论对提升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金耗费控制;收益分配策略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有重要地位,为保障就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就具体企业而言,资金缺乏以及现有资金管理的落后是影响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对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展开研究,可以为中小企业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一、 中小企业资金耗费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在资金耗费控制方面需要不断考虑,但因为缺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在资金耗费控制方面国内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资金耗费控制观念落后

中小企业资金耗费控制的确定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资金耗费控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控制中小企业资金耗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管理层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小企业未树立正确的资金耗费控制观念。如果管理层一直不确定此观念,无法有效控制中小企业的资金耗费,更不用说管控员工,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耗费的控制力度。

(二)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与同类型的大型企业相比,规模较小,在价格上不占优势。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缺乏内部控制体系等问题,致使生产成本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维持企业稳定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中想得到发展,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若中小企业想以低价取胜,首先应做到低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的前提是降低成本,若一味降低产品价格而不考虑成本,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在资金耗费控制中,控制成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中小企业应重视该环节,最大程度的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成本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未建立完善的成本监督机制,以致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法律法规并未对成本监督等内容进行约束。此外,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这不仅是专业水平低,道德素质也存在问题。某些工作人员为一己之力不惜损害企业利益。现在,国内中小企业难以拥有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以致会计工作人员匮乏。虽然中小企业制定了成本监督机制,但应注意需要让会计专业的工作人员考察中小企业的内部状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定完善的成本监督机制。所以,中小企业大都缺乏完善的成本监督机制。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会得到不断完善,实现成本控制机制的存在价值。

二、中小企业资金耗费控制策略

(一)树立资金耗费控制思想

首先,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性质为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投资者一般为中小企业内部的人员。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点无法与国企相比。尽管在市场中中小企业占有一定分量,但竞争激烈。就国内现状而言,企业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产品价格,利用企业资金耗费控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价格。其次,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受资金的影响。中小企业想在市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需要关注外部融资方面年的问题外,还需要确定成本领先战略。中小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成本控制机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小企业可以高效利用资金耗费控制,降低生产成本,但应注意保证产品质量,维持企业稳定发展。最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问题是处理成本、业务量和盈利三者之间的联系,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以上三个因素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构成企业的脉络。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服务的本质是提供产品与服务,只有处理好基本问题和微观的问题,才能把握中小企业资金耗费控制的关键。

(二)拓宽资金耗费控制的覆盖面

在树立资金耗费控制思想的环境下,拓宽资金耗费控制的覆盖面。资金耗费控制包括全过程、全方位、全体员工和各种方式方法等内容。一般情况下,资金耗费控制的方式除核算生产产品的成本外,还应全面考虑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预算等内容。其中,决策的基础是预测,决策的支撑是控制。

(三)重视资金耗费事前控制

资金耗费事前控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动性,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资金的过度耗费。有专家提出,中小企业的资金耗费应注重事前控制,而不是事后解决。在整个资金耗费过程中应做到全面控制,但要加强事前控制。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理论展开分析,中小企业可以把开发设计视为资金耗费控制的源头。吸收成本企划理论提到,中小企业经营的首要环节是资金消耗控制。中小企业需要把资金耗费控制到最小范围内。资金耗费的控制要从开始着手,而不是等已经产生费用再采取措施,这只会耗费更多资金与时间。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中小企业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且保证这支队伍可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资金耗费控制需要让专业性强,综合能力强的人负责。针对上述要求,应培养专业性较强的资金耗费控制工作者,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与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除此以外,中小企业还应制定完善的内部考核与惩奖制度,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把经济与技术相结合,不断优化资金耗费控制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在面临困难时从容处理。

三、 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收益分配策略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发展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本文在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收益分配策略进行详细分析。生命周期包括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通过分析每一个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为其选出相应的收益分配策略。

(一)种子期的收益分配策略

在种子期,中小企业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研发产品这方面,企业资金需求缺口较大,因为开发新产品需要消耗很大一部分资金,而这一阶段现金流入极少,因此,中小企业筹备资金严重受阻。这一阶段主要是投资,不会有资金收入,属于亏损期。中小企业在这一阶段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和资金,一般情况下不会有经营收益。所以,中小企业一般不花费过多精力考虑种子期的收益分配。如果中小企业在这一阶段收到经济利益,也会把它们应用在日常经营中。利润分配可以选择不对股利分配的方式或低支付率的利润分配方式。

(二)初创期的收益分配策略

在创建期,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的活动是产品的试生产,该阶段企业仍需要较大量的资金,甚至大于种子期,因为该阶段开始宣传产品。企业的产品属于新产品,在市场中还未被消费者熟知,缺乏完善的销售网络系统,此时中小企业的经营仍处于亏损时期,但可以拥有一小部分利润。中小企业在这一阶段盈余未定,不具备偿债能力,但这一阶段是最好的投资时期,中小企业的相关人员可以吸引社会中的投资者投资,该阶段最需要资金。面临以上状况,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股票股利分配策略或低股利支付率的分配策略。

(三)发展期的收益分配策略

在发展期,中小企业的产品已经上市一段时间,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产品也开始批量走进市场,企业收益也不断增长,该阶段企业一直处于稳定盈利状态。发展期中小企业逐渐走向稳定,减少风险,所以此时具有一定的还债能力。但因为企业需要生产大量产品,所以缺乏流动资金,大都被用于生产产品。在这一阶段,企业经常会面临难以继续的运营的状况。所以,中小企业在发展期需要最大程度的压低生产成本,保留充足的流动资金,确保可以维持自身正常发展。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剩余股利的分配政策,令企业的集权平均资本的成本可以达到最低水平,维持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成熟期的收益分配策略

在成熟期,中小企业基本已经拥有稳定的经营网络,也收获了经济效益,拥有现金流。此外,中小企业还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发展潜力,企业经营效果达到最佳,业绩一直保持增长状态,企业经营风险大大降低。此外,因为中小企业在这一阶段效益增长,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可以拥有大量盈余。随着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融资渠道也逐渐增多。中小企业在成熟期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价值,根据科学合理的资金结构理论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收获经济效益。所以,中小企业在成熟期可以选低正常股利加额外鼓励策略或较高的利润分配方式策略。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球经济和金融持续动荡和变革的历史时期,在知识经济和后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必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化的步伐,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加快成长速度,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本次研究提出的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策略仅仅是一些普遍性的概念和方法。中小企业还应该依照自身的具体情况,构建起符合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的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方松.探讨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管控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17,07:33-36.

[2]胡湘云,王城松,刘小红.基于Shapley值法修正的中小企业供应链协同创新收益分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3607:143-149.

[3]孟凡生.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下企业收益分配信号博弈[J].控制与决策,2015,3004:764-768.

[4]周波.优化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思路[J].财经界(学术版),2014,15:62+6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