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产学研项目财务管理研究
荣冰玉 苏李华 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提升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高校作为科研成果和知识资源的提供者,社会化趋势逐渐明显。本文以高校产学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从预算管理、过程控制、绩效评价等方面阐述如何借助协同创新理念,加强高校产学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 产学研项目; 财务管理 一、协同创新理念下加强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后,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的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则是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政府等部门的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科研的投入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科研经费所占比重日益加大,经费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经费的使用效益,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二、产学研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预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1、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产学研项目与其他科研项目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体现各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而一般情况下,项目的申报、经费预算都是由项目负责人与企业负责人直接协商确定,由于其财务知识有限,未能结合各自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进行科学的预算和细化各类开支,而是根据个人意愿或以往经验进行估算。没有财务人员的全程参与,项目相关人员之间也缺乏交流与沟通,导致项目预算与实际需要偏差较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开展项目所需的成本和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 2、项目预算评审机制欠健全 申报产学研项目的单位与评审专家间存在信息失衡现象,直接影响预算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评审专家对产学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研发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熟悉程度,对项目参与单位的研发能力、发展前景及成果转化效益的估计程度,对经费预算中专用科研设备、实验材料等公允价值的了解程度等,都可能影响专家做出准确和公平的判断。另一方面,申报单位可能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故意提供虚假数据夸大财务预算,或者未提供完整的资料。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评审专家要在短时间内根据项目申报书等材料评判申报单位预算是否客观科学合理,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保证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亟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预算评审机制。 (二)项目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 1、各协作单位财务制度存在差异,导致矛盾与冲突 高校在产学研合作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求依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又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在两种不同制度指导下,项目经费分别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冲突之处。同时,不同性质的单位财务部门对预算科目的理解不同,账务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 2、经费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 目前,高校对产学研项目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问题。一般来说;产学研项目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共同承担经费管理职能。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往往只重视产学研科研成果,例如合作专利数、合作发表论文和著作数,技术成果转化数等,却忽视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而财务人员受自身专业知识体系限制,无法完全辨识经费使用内容与项目研究的相关性和真实性,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判断经费使用是否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加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方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产学研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监管流于形式。 3、成果转化管理机制不完善,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流失严重 学研管部门要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审计。时间和精力完全辨识其真实性。科技成果转化是产学研合作的交叉点,是推动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关键。一方面,高校对著作版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造成科研成果流失严重。由于缺乏完善的成果转化管理机制,从科研管理制度方面难以保证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导致大量的科技成果无法转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学研项目研发成果与产业化技术不能有效地向本行业和相关行业推广辐射,转化效益不佳。另一方面,用产学研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控制不严, 未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存在流失隐患。 (三)产学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缺失 一方面,产学研项目研发合作绩效的评价应涉及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既包括投入方面的指标,也包括产出方面的指标。项目主管部门一般将专利、论文及其影响因子、人才培养等中间产出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疏于对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的衡量。 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制度的缺失,疏于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价,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加大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成本,也大大增加了结余资金违规使用的风险。 三、完善产学研项目财务管理机制的方法与建议 (一)建立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与约束机制。 结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流动、人员配置等情况,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为事前控制提供制度保障。明确项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加强对各项支出尤其是对外拨费的管理。完善约束机制,由财务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经费监管部门定期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杜绝各种挪用、套取科研经费等违规行为。 (二)界定合理区间,加强预算管理。 1、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由于科研活动的创造性和不可预见性,要保证编制出的项目预算非常准确、可行,往往难度很大。因此,很难在事前对科研项目的经费进行与生产性企业类似的预算,显然,目前产学研科研经费预算普遍采用的固定预算编制方法不符合科研活动的规律,不妨借鉴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创新,采取弹性预算编制法。 学校可增设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管理部门,对项目经费过程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科研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以及合作企业方负责人、财务部门参与编制科学的经费预算。在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不影响合作项目总体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确保各方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编制。 产学研项目参与单位财务部门应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财务人员跟进预算编制,结合不同单位的财务制度和科研活动规律,根据最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凭借预算管理实践经验,对预算中支出科目涉及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详尽解释,给予项目负责人合理化建议,协助其编制科学可行的项目预算。 3、建立和完善预算评审机制。 由于预算的编制是一个涉及面广而繁杂的工作。受编制人员知识层次及价值观的影响,往往预算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保证科研项目预算的真实、准确,亟需建立和完善项目预算评审机制,对其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审查其真实性、有效性、统一性,找出其中的冗余与不合理因素,督促其调整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实施和开展,确保产学研项目预算的编制科学高效。 (三)实现科研经费信息共享,提供便捷的财务管理服务。 可将产学研项目各参与单位财务系统中与经费管理相关模块中的核算数据与信息化网络平台对接,建立起一套全面完整的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获取项目的申报立项、经费执行、中期考核、验收结题、成果转化所需的财务数据,为产学研项目管理提供便捷。可以使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项目主管领导、内部审计人员实时监控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经费的执行进度和列支范围,对支出不规范、不合理的项目进行控制和预警,实现财务数据共享,形成一个动态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关于财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 (四)细化管理过程,构建项目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应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考核机制,对项目合作的投资回报率、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价值等进行财务分析。从合作的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合作的产出和科研奖励等几个层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平衡计分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统一赋值和标准化,对协同创新程度、科研成果转化的程度、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评价,作为项目负责人绩效考核的依据。 四、结论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共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针对目前高校产学研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必须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建立健全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加强预算管理和过程控制;努力实现科研经费信息共享,提供便捷的财务管理服务;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这样,高校产学研项目财务管理才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钟晓英.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8) [2]欧阳进良,张倩.科技项目预算评审的信息不对称与治理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8(5) [3]丁则萍.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绩效[J].经济师,2012(8) [4]杨睿.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