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监管的会计管理新模式研究
宋瑞 黄淮学院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对于会计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为适应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需求,满足当前会计管理的要求,必须要加强会计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本文基于某市会计管理实践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税收监管的会计管理新模式,通过该模式特点的分析,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该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税收;监管;会计;管理;行政委托 一、引言 会计管理模式就是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管理全社会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和社会各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变得越来与复杂,而这也使得会计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更好迎接这些挑战与机遇,就必须要加强会计管理新模式的研究,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国外先进会计观念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二、会计管理模式的发展 会计管理模式作为会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是确保该项工作正常且有效运行的一个保障。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下,所实施的会计人员管理工作大都采取的是由国家与企业双重领导与管理的一种体制,各企业作为国家行政部门中的附属物,其经济关系相对较为简单,并非一个独立经济实体,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会计人员自身双重身份这一矛盾和会计造假这一问题并不是很突出。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会计信息生产者和其单位领导人员合谋现象经常发生。处于自身政治前途、福利待遇以及工资等考虑,很多会计人员并不是很愿意抵制经营者所产生的的这一系列违规行为,而这也使得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经营活动所实施的经营监管活动如同摆设,未充分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也导致个别国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资金流失问题,尤其是一些个体企业与民营企业,偷税与会计秩序的混乱等各种现象尤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围绕会计管理模式,所实施的改革讨论活动中,出现了会计人员独立论、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委派制以及集中会计核算制等相关理论,但是上述的这些管理模式,其研究的重点在于国企、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等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管理,在非国有经济企业上,对于会计人员的管理相对比较滞后。近几年,因经济成分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为会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在会计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体制改革,从实质上来看,就是制度的变迁。在制度的变迁中,必须要综合考虑所处环境,不然很容易影响或者阻碍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而这也意味着在研究会计管理新模式时,应将会计人员管理制的明确与创新,放置于某一特定经济环境中来实施研究和分析,这样才可更好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效益性以及先进性进行衡量。综合我国目前会计经济环境的考虑,结合当前世界经济所呈现出的综多元化格局特点,在研究和分析会计管理新模式时,应将传统管理体制中“重公有制轻非公有制”这一管理理念摒弃,同时在明确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时,应结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所具备的这一多元化特性,合理引入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明确管理体制。 由于各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其经济的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因此政府部门一般以会计委派的方式来实施资金的管理,借助于会计委派制来进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集团总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向下属的这些企业委派相应的会计人员,尽管该模式满足投资者的利益需求,同时适应《公司法》、《企业法》等相关法规,但是这种模式对于非公有制企业来讲,过于强调了政府的监督职能,使得企业会计核算以及内部管理职能被弱化,且违背了经济体制总体改革的思路。 三、税收监管的会计管理新模式研究 基于上述改革的内容与经验教训,某市对其税收监管会计管理实施了改革。何谓税收监管的会计管理模式,即财政部门把自身所拥有的这一部分行政会计管理权委托于税务等相关的监管部门,使这些监管部门以财政部门的名义来实施该职权,考核企业与会计人员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模式具体做法主要如下:即该市财政局借助于税务部门在专项检查、日常工作以及纳税评估中和税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直接接触,了解并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这一优势,制定并实施了“两个办法和两个制度”,依法把会计服务和管理职能委托于税务等相关的专业性监督部门,并由这些部门来对会计人员的教育、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行为等实施量化考核,且对企业内会计机构的设置、管理制度、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等实施规范化考核。在该模式中,行政处罚依旧为财政部门来实施,以此在增加行政成本的基础上,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了提高,维护和保障了会计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财政部门在此基础上,还可充分发挥其和纪检监察、税务、司法、审计等部门间信息共享、齐抓共管、职能互补以及服务会计等优势,便于会计法规制度的落实,有效弥补了财政部门在会计管理上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该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财税管理和会计工作之间互相促进,树立了一种“大会计”观念。把会计工作引入至财政税务管理工作中,可使会计管理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以此把会计管理这方面的内容统一至财务税收改革中,和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管理等有机结合,继而推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 第二,财政部门把部分的会计行政管理权利交托于税务等相关监督部门,而行政职权法律效果依旧是财政部门来承担,借助于行政委托,不仅可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可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行为以及会计人员实施更为有效地监管。基于这种模式下,税务稽查人员不仅要实行税务稽查,同时还要核实企业内会计信息的质量,接着由税务部门来考核企业与会计人员,以此使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都能够得到监管。 第三,基于该模式下,企业管理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等不会被弱化,反之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加强。在以往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为获得可靠且准确的会计信息,通常情况下,政府部门会以企业内会计人员自身管理自主权的牺牲作为代价。而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内会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管理自主权不仅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会计业务以及会计人员仍旧由各责任单位来管理和领导,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够较为全面且系统地掌握企业资金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情况等,使责任单位中会计人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继而进一步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条件。 四、税收监管的会计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经济学 从经济学这一角度来看,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市场均是为自身经济利益而激烈竞争,简单地讲,就是税收监管会计管理模式的出发点其实就是经济利益。理想且科学的会计管理模式不仅要可实现各方自身的利益,同时还可将竞争的各方力量有效地凝聚起来,具备一种竞争双方自愿执行且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为提高这一契约运行的水平与效率,须把会计监管契约转变成为格式化契约,这种格式化契约不仅具备契约条款自身所有的无须协商、书面定型以及事先单方决定等特性,同时该契约也满足目前市场经济经营的需求,可为企业节约相应的管理成本与监管费用。基于这一角度来看,本文所阐述的这一税收监管的会计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管理学 因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发展以及转型阶段,对此,如果将政府所具备的会计管理职能弱化或者放弃,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时也不便于该模式的实施。但若一味地将政府会计管理职能放大,则政府就会过多地对会计管理实施干涉,最终影响会计管理的改革以及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在选用会计管理的模式时,应基于我国当前实际国情的综合考虑,政府干预职权应该恰当且合理,以免出现极端主义。此外,在实施会计管理工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权限设计。即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应形成合约,将双方各自执法权限明确下来。第二,监管标准。即财政部门应提供关于会计管理专业标准上的支持,加大监管力度,增强惩处权威性。第三,监管方式。即基于例外管理这一原则来实施管理,不可完全依赖于中介结构或者企业等力量,也不可滥用其所有的政府权利,基于市场发展趋势来选用合理且科学的管理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所阐述的这一税收监管会计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税务部门所有的力量来实施会计监管工作,相对于目前我国其他会计管理模式而言,该模式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是可行的。但是也要注意一点,在应用该模式之前,基于现有政府体制构架下,实施会计管理的财政部门以及税务部门应为同一行政领导来担任,这样政府职能之间所有的这种互补优势也就更加容易发挥,且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也更为容易,继而减少行政成本。 参考文献: [1] 陈绍新,李克林,肖光胜等.会计账簿管理模式的创新[C].中国会计学会南方片区会计学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219-223. [2] 任静林.税收监管的会计管理新模式探析[J].商情,2012,(7):69-69. [3] 田培源,崔学刚,李欣忆等.盈余管理与税费负担——基于会计差错更正数据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78-85. [4] 董盈厚,王宇.信息报告、成本约束与存货计价的会计准则安排——基于循环效应的FIFO与LIFO的一项实验逻辑[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4(2):68-73. [5] 王锐.慈善捐赠的财税激励政策缺陷探究——兼论民间慈善组织面临的"四大困局"[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4(3):97-101. [6] 郭晓红.大陆非营利组织所得税税收制度建设研究——基于海峡两岸的比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8(6):120-125. [7] 孙隆.账外查账法限制民营企业逃避税收行为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3,(19):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