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我国上市公司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2014-03-23 21:45 来源:xdsyzzs.com 发布:韦苏 韦拉 阅读:

韦苏  贵州大学

韦拉  天津财经大学

摘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研究企业理论的热点,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基业长青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探索提升上市公司争力的对策,通过规范的董事会治理和相对集中制衡的股权结构改良达到提升公司竞争力这一目的。

关键词:竞争力 公司治理 董事会治理 股权结构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公司治理研究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规范制度设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公司治理也被认为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上市公司竞争力是文化、管理、制度、技术等一系列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这些要素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得到具体落实和实施从而达到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目的。因此,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良好的公司治理。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探索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的途径。

二、公司竞争力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劳动分工”理论中首次提出竞争力的观点。随着学者们研究的深入和完善,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公司竞争力进行定义。科斯、詹森、麦克林等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认为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制度,为企业营运建立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降低交易费用。波特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指出产业结构对企业竞争优势有重要作用,并把产业组织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中,形成了经典的SCP模式,认为产业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行为以及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当竞争对手无法或没有迅速察觉创新的竞争趋势,最先发明创新的企业可能因此改写彼此的竞争态势也即不断创新的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拉法和佐罗从企业文化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企业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操作系统同时存在于企业的文化子系统中,在标榜智力资本的现代企业中,竞争力在复杂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得以体现。哈耶克认为企业的核心是知识,企业的异质性取决于企业知识的差异;企业的知识价值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吸收、保持、共享知识活动的微观路径是培育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由此可见公司竞争力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定义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公司治理研究的兴起,学者们将公司治理归纳到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中,从公司治理角度给出了竞争力的定义,并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Erik Lehmann2000)的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对持股对公司的绩效是正相关。Chi-kun Ho2005)将企业竞争力划分为竞争潜力、管理程序与绩效三个维度,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发现跨国公司遵循公司治理行为的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

三、公司治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公司治理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伯利和米恩斯(1932)通过对美国200多家非金融公司的研究发现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事实。他们指出现代企业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从此公司产生了两大主体:以所有者为代表的委托方和以管理者为代表的代理方,这种治理模式对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围绕如何更好地激励职业经理人更努力的工作、降低代理成本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股东利益等这一系列核心问题,逐渐形成了以委托代理问题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理论体系。

公司治理是董事会、股东、高级管理层之间的结构和关系,同时涉及代理过程、战略领导,以及提高企业价值等目标。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定义的研究很多,由于其侧重点不同,可分为股东价值导向、制衡导向和利益相关者导向。现阶段,学者们主要是针对对公司治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研究,如董事会治理、股权结构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四、上市公司竞争力提升对策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市场的精华,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竞争力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张维迎指出我国股市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市场,上市公司很多是改制过来的,在公司治理、产权方面都不是很合理,此外,政府的监管、公司的会计制度等都有一定缺陷。若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就会发生关联交易,财务风险等问题。而要医治这些病症,没有任何短期的药方。只有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为提升公司竞争力提供一剂良方,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如何提升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的董事会治理、股权结构这两个层面的改良和规范探讨提升对策。

(一)规范董事会建设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既是资本所有者的托管者,又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决策者,承担着公司经营和管理决策的责任。公司治理的核心是科学决策,董事会应充分履行其职能。因此,董事会建设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关键,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规范董事会建设主要是完善董事会规模和结构:董事会的规模会影响公司治理的成本和治理的绩效。董事会规模较小,董事间的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较低,董事间“搭便车”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将会降低,董事会成员间信息对称,沟通速度快办事效率高。但若是董事会规模较小,由于董事会成员知识掌握程度的短板和欠缺会造成董事会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大决策失误风险。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会使得公司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和智力资本,并且将会拥有一个功能健全的次级委员会,有利于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减少决策风险,从而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但由于人员的增加可能同时使得沟通、协调和监督成本相应提高,并且产生“搭便车”行为。因此合理的董事会规模是董事会建设的核心。国内学者孙永祥和章融 ( 2000) 分析表明,公司董事会规模与托宾 Q 值呈现出了反函数关系,但不具统计显著性,而董事会规模与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反函数关系。据此,他们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小,公司绩效可能越好。沈艺峰和张俊生 ( 2002) 发现,ST公司董事会治理失败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董事会规模过大。吕长江 ( 2004) 实证研究表明,董事会人数以奇数为主,规模的奇偶性对于公司的业绩存在着影响,且奇数时会计业绩指标显著,说明董事会的技术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应该合理、科学地设计董事会的人员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我国上市公司人数应控制在915人为合适。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尽管证券监管部门对独立董事制度有了强制性要求,但是独立董事在参与董事会治理活动的过程中还受到董事会内部执行董事和大股东的制衡。因此,应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有效监督和管理公司的高管人员,防止“道德风险”。具体来说,首先要健全完善独立董事的聘用制度。在选用独立董事时,应严格考察独立董事的背景,使之能代表公司大多数股东的利益,并且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为公司创造价值。其次,应赋予独立董事一定权力和地位,使得独立董事对公司运营状况悉知以便履行职责。

(二)优化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是决定公司治理机制的最重要因素(吴敬琏),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控制权的性质。因此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得以保障的关键进而是上市公司竞争力水平提升的决定因素。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一直呈现出的高度集中、一股独大、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等问题。

国内学者就我国上市公司最优股权结构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孙永祥和黄祖辉(1999)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明显的倒 U型曲线关系,高度集中与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都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申尊焕和郑秋亚(2004)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证明了存在使公司业绩达到最大的股权集中度,通过改变股权集中度可以提高公司的业绩绩效。根据相关理论,我们总结出通过优化股权结构从而实行公司治理有效实施提升竞争力的途径:首先是相对制衡的股权结构,由于在实践中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法律条款和市场竞争等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最优股权结构也是动态的,但这种动态的股权结构应是对大股东、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实现制衡,避免控制权争夺,有效实现公司治理的效用,提升竞争力。其次,可以引进外部股东积极参与公司决策,如战略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等,引导其积极参与公司经营和治理,充分体现监督职能。

五、结束语

我国上市公司现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其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只有从本源入手,将公司治理纳入竞争力提升的框架,通过从公司治理层面上的改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向艺,谢永珍,王维祝.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Erik Lehmann, Jurgen Weigand, Does the Governed  Corporation Perform  Better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 in Germany .European Finance Review,2000

[3]Chi-Kun Ho,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Corporate Governance,2005

[4]Berle,A A.,and G.G.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York,: Mac Millian Co1932.

[5]孙永祥,章融. 董事会规模、公司治理与绩效[J]. 企业经济,2000(10)

[6]沈艺峰,张俊生.ST 公司董事会治理失败若干成因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2(3)

[7]吕长江.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置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15)

[8]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12)

[9]申尊焕,郑秋亚.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J]. 企业经济,2004(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