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引入背景及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袁丽霞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公允价值引入的背景及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信息质量。 关键词:公允价值;背景;可行性 一、公允价值引入的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波及世界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对会计赖以生存的持续经营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从而致使会计信息前后期可比性较差,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使用者不能做出准确的决策。这些问题不禁让人们对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产生了疑问,那就是是否在经济复杂多变的今天,更能体现相关性的公允价值比体现可靠性的历史成本更为有效呢。就这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业务逐渐发展起来。 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发展相对较晚,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新颁布的部分具体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从此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阶段。1998年,公允价值首次在发布的《债务重组》中出现,标志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确立并得到运用。之后它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但到了2001年,财政部修订《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淡化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较多地采用了账面价值。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成熟使一系列弄虚作假的行为出现所造成的。直到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重新引入并确立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是国际发展趋势所在,也是为了让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同时这对我国取得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IAS32和IAS39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当事人,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SFASNO.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可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基于活跃市场的理性双方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公平认定和计量,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 为了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财政部2006年度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历史成本计量所导致的会计信息缺乏及时性和可靠性的弊端,大大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2014年1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向国际惯例趋同的过程中,公允价值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计量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最新出台的准则中公允价值被重新定义为: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该准则对公允价值级次作了明确的划分,让企业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有了统一的标准。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方便投资者横向对比国内、国外企业的价值。同时,公允价值的运用能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信息得到更加公允的反应,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信息质量。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可行性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它能够较好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使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实现与国际公司接轨;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所占比重较大的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用计提折旧或摊销;而从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发展来看,房地产特别是土地的价值增值迅速,可见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会给公司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点;还有,采用这种计量模式可以使增值逐年反映,不会在出让投资性房地产时一次性集中体现,从而使公司盈利更加平稳。可见,公允价值引入有其必然性。 (1)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全球一体化的要求 我国加入WTO以后,与全球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更多领域的相继开放,很多行业将面临外资企业的竞争。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要尽可能消除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运用公允价值能更好地反映我国企业的真实价值,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公开,符合广大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也有助于我国的企业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合作当中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公允价值在市场上越来越不受特定主体的操纵,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取得合理的公允价值。与此同时,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上市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加大了对舞弊的查处力度,这为更顺利的应用公允价值提供了大环境。 (2)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核算做了细致的规定,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保持了谨慎的态度,使得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企业的实务更具有操作性,有助于企业较快地掌握公允价值核算方法。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规定禁止采用含有较多假设的估计价值,以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 一般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前提: ①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内所形成的公平交易价格; ②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存在清算价格等其他价格; ③交易双方应当是熟悉情况的; ④交易是出于双方的自主意愿; ⑤交易双方不存在其他隐形经济利益补偿和关联关系。 (3)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培养更多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创造了条件,更为公允价值核算提供了条件。 这些年会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后续教育不断,有助于会计人员在实务中更加准确地使用公允价值。会计人员不仅要及时、准确、真实地记好每一笔分录,编好每一份报表,还要熟悉国家的政策法规,深谙市场经济规律,洞察单位财务状况,为管理层、投资者提供信息、出谋划策。这就是要求广大会计工作者不断学习钻研,更新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头脑,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的工作任务,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和能力的技术管理人才。 (4)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分析 随着投资性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造成了内部产品结构的失衡,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企业对房地产的投资使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这就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一旦出现房地产泡沫,企业将有可能一无所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实时准确反映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减小危机发生的可能。 另外,对投资性房地产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能很好的体现投资者的利益。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很快,大部分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其资产的实际价值较账面价值高出很多。如果企业未能合理地反映这部分资产的真实价值,就不能更好地体现这些公司股东的权益。而对于那些主要经营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采用以前的计量模式,很可能导致对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低估,从而使企业总资产的价值偏低。在企业进行兼并,或是破产、重组时就不能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反映真实的资产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一般包括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和现金流量法。通常情况下,首选的方法是市价法,在找不到所计量项目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往往采用类似项目法;当所计量的项目无法运用市价法和类似项目法时才考虑采用第三种方法。不难看出,这三种方法的主观成分是依次增加的,应用难度也是依次增加的。 总之,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是扎实的,它诞生于美国证监会指出历史成本对防范金融风险无济于事的危难之际,所以不论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信息都是公允的、透明的,都在维护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权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不能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而在金融产品下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公允价值计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因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挫折而轻易放弃。 参考文献 [1]丛男.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运用现状分析[J].金融经济,2016(2) [2]孙琳.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J].商业会计,2015(4) [3]刘春梅.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思考研究[J].中国商贸,201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