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公允价值披露方面与美国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平安与Morgan Stanley为例 唐欣 广东工业大学 摘要: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好公允价值会计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我国公允价值准则虽然认同了国际准则的主要原则,但在准则与实际运用中仍然与其存在差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美两家公司就公允价值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情况相对比,阐述了其在财务报表中实际运用公允价值产生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 比较分析 建议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为了增加财务报告的可比性,我国加快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于2014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这使得我国的公允价值应用将发生里程碑式的发展。 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市场交易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受市场环境与原则的影响,以市场为导向的美国对公允价值应用较广、披露信息较为规范全面。而中国,虽然已初步实现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但在现实中,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方面并不清晰、全面。研究比较公允价值于我国与美国的应用差异,将会对我国克服公允价值的缺陷及政策的水土不服,让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内真正体现出价值、增强财务信息质量起到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选择受市场影响程度较深、监管较为严格、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披露比较典型的金融行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A股601628)与美国Morgan Stanley(NY10036)公司就公允价值信息于2014年财务报告中的披露情况相对比,以期为我国企业在运用新的企业准则时提供些许指导。 二、披露情况比较 (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允价值披露情况 1、披露情况概述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下简称中国人寿)在该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告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公允价值的会计政策,列出了公司使用公允价值的三个层次。在风险管理部分,其就公司的相关资产的层级占比进行数据上的说明,并将判断层级的相关因素进行罗列,运用数据直观展现公允价值层级转换的情况。 2、披露情况特点 经分析,中国人寿在2014年年报公允价值部分的披露存在着以下特点:(1)未披露公司进行层级转换的资产或负债的具体信息及转换所带来的影响。2014年的年报中只笼统的列出了发生转换的资产的总金额,并没有披露转换资产的详细信息及影响,包括转换资产或负债类型以及其依据标准。(2)未披露层级转换的原因。该公司2014年年报中显示其同时存在第三层的转出、转入。但债券类或股票类资产由原本活跃市场变为非活跃市场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中其报告中的层级转换原因令人怀疑。(3)未披露第二层、第三层估值的具体来源。第二层次特别是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一般是无法直接从活跃市场上取得报价。报告中只阐述了其从第三方或自行进行了内部估价,但并未对第三方的资质、自行估价的公允性及可靠性进行有效说明。 (二)美国Morgan Stanley公允价值披露情况 1、披露情况概述 美国Morgan Stanley的财务报告中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比较全面,年报中对公允价值准则、价值的取得、价值的变动、层级的转换、与上两年度的对比分析等方面十分详细。 由于追求成本效益原则,Morgan Stanley为了确定公允价值采用各种评估方法从而确定层级的输入值时,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观察的价格和投入,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不可观察价格和投入的公允价值。 2、披露情况特点 Morgan Stanley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有如下特点: (1)披露对公允价值采取严格的风险控制及详细阐述现阶段公司身处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对市场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公司能对现阶段身处的市场有着精确的分析与认知。美国公司的财务报表通常会对市场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使得其结合实际市场所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更具说服力。(2)对公允价值层级转换的资产或负债进行详细列报,包括转换种类、时间、原因等。 (3)对公允价值估值的取得来源、模型的计算过程进行全面展示。Morgan Stanley公司中有独立的价值研究中心VRG(Valuation Research Group),由其对公允价值进行合理估值。为了保持独立性,VRG研发出一种独立的价值审查系统来验证估值方法的合理性。同时,VRG定期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对公司的估值模型进行优化升级,以确保公允价值的相关估值具有科学性、客观性。(4)对公允价值层级转换而对财务数据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如使用敏感性分析等,使得报告使用者直接判断总体数字的变化对总体的影响,从而基于此做出理性的决策。 三、披露结果对比 通过对比中美两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对公允价值的披露情况后发现如下问题:1、就准则而言,Morgan Stanley公司的财务报告基本做到了实际披露与准则要求一致。而中国人寿公司并没有完全按照CAS39准则中所要求的进行披露。2、就中美两公司对比,初步发现两国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存在较大差异。下面主要分析Morgan Stanley公司财报中运用公允价值进行披露信息的先进之处: (一)公允价值信息更为具体 “重要的会计政策”部分,对公允价值的确认、应用范围、层级叙述等更为详细具体,有利于投资者理解公允价值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从而产生一定的了解与判断。当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Morgan Stanley公司财报中不仅披露出其发生变动的总金额,更将发生变动的资产或负债的种类、金额等详细列出,增加了信息的可靠性,更易于投资者获取可靠、具体的信息从而做出判断、评估风险。同时,详细的说明更增加了财务报告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对公司形象产生正面影响。而就中国平安公司而言,披露信息不完全,没有包括变动项目种类、变动原因等信息的详细列表,容令人费解更使使用者对其可靠性产生怀疑。 (二)公允价值信息更为全面 公允价值信息与市场密不可分,因此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或基于此形成的判断将对公允价值产生巨大影响。Morgan Stanley公司财务报表中对公司所处市场环境进行详细全面的风险分析,对公允价值取得的来源有详细的披露。其进行了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产生的影响的专业分析:当不可观察输入值金额的改变可能导致公允价值显著变化时,其披露了相关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的描述性信息。有利于为报告使用者提供多方面的财务信息。我国虽然在会计准则中要求上规定公司对公允价值层级的变动原因、估值的来源、第三层次值变动进行敏感性分析,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中国人寿公司等并没有按照准则执行,因此公允价值披露信息不系统、不全面。 (三)公允价值信息更为专业 由于美国市场机制比较完备,机构及人员专业素质比较高,公允价值研究运用历史比较久,对于公允价值的取得有比较专业可靠的途径。在Morgan Stanley公司内部,往往会自设独立的价值研究中心,并常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对模型进行评估升级或者对某些估计值进行重估,以保证估值的科学性,增加了公允价值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专业性、可参考性。而美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非常广、市场健全,因此公司取得公允价值的成本比中国的公司要低。管理层更倾向于使用公允价值且运用经验比较多,使得披露信息愈加专业。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历史比较短,获得成本比较高,管理层对公允价值使用的热情不高,专业机构、人员规模与素质不能适应其发展等,都制约了专业信息的取得与披露。 四、差异原因分析 (一)市场环境差异 取得理想的公允价值最主要是基于相关市场。美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相较之下我国还没有形成具有活跃报价的二级市场,市场发育程度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与市场相匹配的的制度设立也构成环境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美国具有非常严格、周密的法律、监管制度。虽说我国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但是毕竟正式开始市场化运作的时间不长,仍然存在不少疏漏。 (二)技术差异 当无法在活跃市场上取得公允价值时,将很大可能在非活跃市场上通过合适的估值技术或者模型取得估值。因此,产生估值的信息质量、估值技术或专业人员的判断都使得价值受到影响而产生差异。这需要建立相对统一的信息系统网络、专业的评估机构以及完善的评审体系将估值的主观性降到最低。美国的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发达、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专业素质高、公允价值使用经验丰富、建立高质量信息平台如纳斯达克。而我国的会计制度是以政府引导且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还未完全推广,会计民间团体力量较为弱小,资产评估机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的差距也就不言而喻。 (三)公司管理层对公允价值运用态度的差异 管理层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态度不同。美国的管理层善于并乐于使用公允价值。中国的管理层对公允价值计量一般比较陌生,使用热情不高。背后原因一是两个财务报告的目的不同。美国财务报告主要为投资人提供决策信息。而我国更多的是注重信息的可靠性,为了向使用者说明管理层责任义务完成情况。二是使用成本不一致。美国市场机制发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较低。而我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较高,获得持续可靠的公允价值信息难度很高且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及评估机构。 五、结论及建议 在中美两国的案例比较中发现,虽然公允价值准则已经趋同,实际应用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公允价值会计实际应用上的国际接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是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多方的努力。以下就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完善公允价值市场环境 改善我国的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活跃市场;逐步放开对市场的管制,降低对市场上主体和新兴产品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的开放程度,简化审批条件和程序。二是促进虚拟经济发展,提高交易市场多元化,使得交易中的资产或金融衍生产品等的价格更公允。三是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数据平台,降低企业获取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四是我国应该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另外,需要提高公允价值会计的可操作性,就具体实务操作上给予明确的规范要求。 (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公允价值在企业中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其次,企业应完善内部的信息系统或交流渠道,以满足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最后,企业应重视风险识别及防范模式的完善,以逐步建立覆盖企业所有业务风险的评价预警系统,形成企业内部定期评估及持续控制的良性循环。 (三)提高我国专业人员素质 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极强的专业判断、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不断学习的精神。因此,一方面,国家和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面培训,完善其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自身要有强烈的学习精神,主动关注公允价值更新和发展,提高综合素养。另外,国家应对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予以支持,引导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2014-1-26. [2]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会计研究,2011(2):7-12. [3] 郭慧婷, 孟令华, 夏星.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层级转换中美案例比较研究[J]. 会计之友, 2015 (1). [4]肖艳芳.公允价值层级的国际比较及其在 CAS 中的应用[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5):34-40. [5]CHANG J SONG WAYNE THOMAS & HAN Yi Value Relevance of FASB l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J]. Draft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Oklahoma, 2012:99-102 [6] Habib, A. The new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udit report lag [J]. Accounting & Finance.2015:3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