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红枣营销渠道研究
董雪梅 刘鑫 高宇祈 通讯作者:曲艺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商学院 摘要: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适宜种植枣树,品种优良,品种较多,而且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该地区渐渐形成了以红枣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模式,红枣的销售状况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隐藏在红枣销售中的种种局限也开始凸显出来,尤其“丰产不丰收”和“滞销”现象。经过走访调研和文献阅读,结合营销学知识,笔者找到了销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峄城区红枣 销售渠道 销售成员 一、研究背景 今年两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谈到农产品滞销时提到五大解决方案:一:节本增效;二:产业化,例如:农家乐,休闲农业,家庭农场等;三:城乡一体化;四:政策支持;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例如:股份合作制改革。农产品滞销不是一地一时的事,不仅关乎农民的利益,更是有关国家支柱的稳定。 以小观大,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峄城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四季分明;全区多年平均气温在13.2-14.2℃,各季气温差异明显。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950毫米之间,是山东省降雨量最充沛的地区之一。而且该区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种植枣树的历史悠久,所产红枣肉多味甜,营养价值极高。加之当地务农人员占比较大。因此无论气候条件还是地理位置亦或人文风情都很适合红枣的生长。但其近几年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丰产而不丰收”不但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峄城区红枣产销情况 (一)峄城区红枣生产现状 2008年到2009年,峄城区农民在政府的推动下,大力种植枣树,培育枣树苗,很多山坡上的植被都改种了枣树,甚至很多基田都栽上了枣树。随着树龄的不断增大,峄城区红枣产量年益攀升,栽培枣树已成为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 图一:峄城区近年来红枣产量 注:数据来源于阴平镇政府官网、枣庄大众网 从上图我们不难发现:红枣产量稳步上升,2015年的产量将近是2009年产量的四倍,虽然2011到2013年数据缺失,但从当地的调研中得知,不仅种植红枣的农户增加了,而且每户的规模也在扩张,加之成年枣树移植成本大的特点,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年将不会改变。 而自2010年起增长速度放缓,可能是因为近几年利润下降,打击了枣农的积极性。 (二)生产与销售情况分析 1、生产情况分析 (1)数据分析 表一:峄城区与全国红枣的产量图
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信息产业网、新浪博客、新发地农产品交易网、游购网等等。 由表一可看出,峄城区虽然仅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但是红枣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红枣产量1%左右,而且占全国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就全国的情况来说,具有生产红枣的优势。峄城区应该立足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枣树的培育与种植,创建与红枣相关的一系列产业,使红枣产业成为峄城区的龙头产业,在绿化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 既然当地具有种植红枣的资源禀赋条件,而且产量也在不断上升,那么与红枣相关的经济效益是怎样的呢?下面来分析一下,近些年来,峄城区红枣的产销情况。 2、销售情况分析 (1)数据分析 表二:峄城区红枣产销图
注:数据来源于峄城区阴平镇政府网、枣庄大众网,有关数据经计算和调研得出。 图二:峄城区近年来红枣产销对比图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在2014年之前,产量和销售收入都在不断增长,在2014年之前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产量的增长,但是2014年之后, 收入出现下降趋势,而此时产量还在不断增长,也就是说平均单价在呈走低状态。为了更具体的了解单价的大小,笔者根据产量与收入计算出了平均单价(表二)红枣越来越不值钱。为了更确切地了解目前红枣的市场行情,笔者实际调查发现,2016年,大批上等晒干的红枣仅仅卖到10元一公斤(2015年是20元一公斤)。很多次等红枣无法销售,处于滞销状态,更有一些三等红枣因无销路,被枣农扔掉。也就是说2016年的红枣平均单价将远远低于前几年。由此可见,接下来的几年,红枣价格有很大的可能会继续走下坡路。农户的产枣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收入的增长,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现象”,这似乎是遇到了农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因此,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就不能从传统的营销策略出发。必须先认清造成此等状况的原因,再结合当地的特点,发挥多方面的力量加以解决。 三、峄城区红枣销售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地调研与查阅当地的资料,笔者发现,当地的红枣种植与销售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种植分散,各户种植规模普遍较小。在销售时,主要是直接营销,即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各户可以说是各扫门前雪,在与小商小贩洽谈时,为了提高自己红枣的出售率,形成了恶劣竞争,阻碍了销售信息的传播。 (二)品种单一,缺乏绿色品种,品牌意识不强。农户大量培育同一品种的枣树,没有意识更没有勇气尝试其他品种的种植;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而喷洒过多的农药甚至催熟剂,让很多注重健康的人望而却步。 (三)缺少深加工,附加值较低。由于当地缺少加工红枣的企业,大枣被摘下后直接销售,附加值低,利润低。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引进相关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更没有对农民进行培训。 由于缺乏基本的经济知识,农户们对枣树的种植采取盲从的态度,丝毫不考虑大枣市场的供求状况,造成供求失衡,利润下降。由于缺乏农作物病虫害的知识,农户面对枣树的病症,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产量的下降。 (五)农民素质低,网络销售欠佳,平时活动的圈子太小,没有让大枣走出自己的小县城,生产的红枣主要卖给当地的小商小贩,与营销者沟通的渠道完全断结。 四、针对峄城区红枣销售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主要针对销售渠道内的角色进行分析,希望延长销售渠道,健全销售模式。 (一)生产者: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对枣农进行培训,使他们加强竞争意识的同时,明确共赢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种植大枣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红枣的质量。再者,培养他们“走出去”的理念,提高他们进行网络营销的能力,加强与零售商和批发商的合作。 (二)代理商:加强品牌建设,有序延长营销渠道。 冯乐平说,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关键在于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才能在市场上形成立得住的品牌,品牌叫响了,进行订单是销售,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产品滞销的问题。政府帮助寻找代理商,利用代理商将分散的红枣集中起来进行深加工,然后销售到更远的地方。这种模式下,一方面解决了枣农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扩大了红枣的销售范围,更重要的是,经过代理商的宣传,提高了当地红枣的知名度,无形中加强了品牌建设。 (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峄城区虽盛产红枣,当地却没有一家大型的红枣加工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政府和社会相关组织应该鼓励有能力的人士结合当地特色,开办红枣加工企业,形成生产者——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模式。拥有自己的加工品牌,向“金鑫食品有限公司”、“沛然世纪生物食品公司”、“枣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等看齐,使红枣产业成为峄城区的龙头产业,进一步吸引国内外有知识之士投资兴业。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峄城区具有生产红枣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红枣的种植。近年来其产量也是不断上升,但是销售情况不容乐观,销售利润甚至低于各种条件处于劣势的地区。只有经过改革和创新,拓展销售渠道,才能赢得其长足发展,从而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参考文献 [1]郭翔宇,刘宏曼.比较优势与农业结构优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18-219. [2]王秋红,韩剑萍,耿小娟,陈开军. 国际贸易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9-46、116-118. |